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独步天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年后。
开封城外十里,山上。
一个身着孝服的高大男子悲伤地对着松树下的一座坟道:“父亲,又到了您的祭日,孩儿来看您了。三年了,孩儿有好多要和您说的话,可是您已经听不到了!”
天气阴冷,狂风大作。
下雨了,极大,一道闪电透过树的缝隙照下,照到男子的脸和石碑上。
这男子一张轮廓分明的长方脸,一双虎目,两道浓眉,白衣被风鼓起,显得气度极是不凡,不怒而自威,纵然在千万人中也是最引人注目的。
那碑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赵弘殷之墓。
“父亲,三年前您去追杀慕容燕云,哪知回来路上患上了重病,竟被九幽鬼境的贼人趁机把您杀害了。”男子哽咽道,“如果早知您会有不测,孩儿元朗无论如何也要拦住您啊!”说着虎目落下泪来。
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赵弘殷之子赵匡胤。
赵弘殷膝下五子,老大早亡。赵匡胤排行老二,心高志远,仕途颇顺。在赵家兄弟中威望最高。因其公务繁忙,家中之事全由三弟赵光义协父料理。自从他最喜爱的五弟赵光赞被父亲的朋友带走治病的那天起,就再也没回过家。三年前父亲的死让他万分悲痛,并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老爷,您请节哀……”赵府的老管家赵福上前劝道:“老太爷已去了三年了,这三年中,老爷无日不在思念他老人家,您要振作起来,神龙派和朝廷还要靠您哪。”
赵匡胤止住哭声,道:“老哥哥,九幽鬼境的秦广王还没找到吗?我要把他千刀万剐,为父亲报仇!”
“老爷,秦广王还没找到……”赵福叹气道:“我按老爷您的意思,已派了神龙派全部力量去寻找,相信只要他敢在江湖现身,一定可以第一时间抓住他,为老太爷报仇。”
赵匡胤点点头。
赵福问道:“这三年老爷因有孝在身,朝中之事多半置身于外了,连这次淮南之战您都没去。那慕容燕云也因此多活了三年,今天孝期已满,不知老爷有何打算?”
赵匡胤道:“是时候了,我不能一直待在这咸阳了,不然朝廷、江湖只怕要忘了还有我赵匡胤这一号!”
话音未了,一道电光划破天际,带着轰轰的雷声,响彻大地,仿佛在回应着他!
两个月后,开封朝堂。
大殿中的龙椅之上端坐着大周皇帝柴荣,他三十四五岁的年纪,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头戴宝珠冕旒冠,一身黄色龙袍,气度尊严,颇具帝王之相。他俯视着殿中群臣,见众臣大多上了年纪,不禁叹了口气。
散朝后,他独让赵匡胤留下。
赵匡胤见柴荣神情有些抑郁,道:“陛下,何事忧心?不知臣能否为陛下分忧?”
柴荣道:“赵爱卿,这次淮南之战大捷,主帅是年轻的将军慕容延钊,听说打得南唐连孩儿听了他的名号也不敢啼哭,这才是我大周的上将啊!”
赵匡胤心中明白了,暗道:“满朝文武大臣大都老迈了,皇上这是要换年轻人啊。”,口中却装作不知,“陛下,慕容将军年少有为,此乃大周幸事啊,为何反倒忧心呢?”
“赵爱卿,你看这满朝的文武,多是些无用的老臣,打起仗、论起国事来已不堪重任了。如今朝中缺少像慕容延钊这样年轻的英才啊,这些老臣位高权重,年轻人难以选拔,不知爱卿有何良策?”柴荣郁郁地道。
赵匡胤道:“不如陛下效仿前人,重开科举,选拔英才。”
柴荣一听心中大喜,点头称赞!
“赵爱卿所言极是,只有重开科举,广招天下英才,方能彰显我大周朝堂唯贤是用,壮我大周国威啊!”柴荣赞道。
赵匡胤心想,“此计一来取得陛下信任,二来可借机安插心腹,丰满羽翼。世人都说柴荣机智过人,今日却中了我一石二鸟之计,看来也不过如此。”
第二天朝堂上,柴荣先问过一些政事后,缓缓说道:“众位爱卿,朕有意举办科举,选拔少年英才,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柴荣言罢,朝堂下一片哗然。
“不可!”突然文班之首走出一人,此人年纪已过六旬,须发皆白,说起话来已有些颤颤巍巍。
柴荣见出班的是太师冯道,不禁脸色有些难看,心想,“冯道,你偌大年纪,倒是不糊涂啊,你这是看出门道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而出班拦朕呀,实在可恶。”
赵匡胤见柴荣变了脸色,忙出班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此举可行。”转脸对冯道:“冯太师,你公然反对这利国利民的圣举,阻拦我大周选拔英才,是何居心?”
冯道说道:“想当初,隋设科举二世而亡,唐延科举,终为所灭,况且陛下又怎能和唐太宗相比,科举之制实非明举啊!”
“哈哈哈”赵匡胤大笑道:“冯太师,你此言大谬也!且不说别人,单说你,如果没有科举,不过一乡间老朽罢了,哪里还有资格在此枉论陛下。你因科举而年少为官,如今陛下要再开科举,你却阻拦,又拿什么隋唐来诅咒陛下,实在该死!”
冯道被赵匡胤一阵抢白,不知该说什么。
赵匡胤继而对柴荣道:“陛下,冯道乱言欺君,臣请赐死冯道,不然我大周颜面何存?”
冯道见势不妙,忙跪倒,连连叩头,“陛下息怒,是老臣一时糊涂了。”
“赵爱卿,冯爱卿年纪已大,死罪就免了吧。”柴荣悠悠道。
冯道见赵匡胤如此得柴荣信任,长叹口气,“谢主隆恩,臣已老迈,又患病在身,不适合在陛下身边了,臣希望能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还请陛下恩准。”
“冯爱卿,你是先朝老臣,一向勤劳王事,来我大周后,更是忧国忧民,积劳成疾。朕知你向来淡薄名利,又年老体弱,确该远离朝堂纷争,但告老还乡又实在屈才,你就去为太祖守灵吧。”柴荣有些惋惜地道。
“臣等愿告老还乡。”殿中许多老臣见冯道都落得如此下场,便纷纷辞官。
柴荣只是假意婉言劝阻,心中却更是赞赏赵匡胤。
... -->>
三年后。
开封城外十里,山上。
一个身着孝服的高大男子悲伤地对着松树下的一座坟道:“父亲,又到了您的祭日,孩儿来看您了。三年了,孩儿有好多要和您说的话,可是您已经听不到了!”
天气阴冷,狂风大作。
下雨了,极大,一道闪电透过树的缝隙照下,照到男子的脸和石碑上。
这男子一张轮廓分明的长方脸,一双虎目,两道浓眉,白衣被风鼓起,显得气度极是不凡,不怒而自威,纵然在千万人中也是最引人注目的。
那碑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赵弘殷之墓。
“父亲,三年前您去追杀慕容燕云,哪知回来路上患上了重病,竟被九幽鬼境的贼人趁机把您杀害了。”男子哽咽道,“如果早知您会有不测,孩儿元朗无论如何也要拦住您啊!”说着虎目落下泪来。
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赵弘殷之子赵匡胤。
赵弘殷膝下五子,老大早亡。赵匡胤排行老二,心高志远,仕途颇顺。在赵家兄弟中威望最高。因其公务繁忙,家中之事全由三弟赵光义协父料理。自从他最喜爱的五弟赵光赞被父亲的朋友带走治病的那天起,就再也没回过家。三年前父亲的死让他万分悲痛,并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老爷,您请节哀……”赵府的老管家赵福上前劝道:“老太爷已去了三年了,这三年中,老爷无日不在思念他老人家,您要振作起来,神龙派和朝廷还要靠您哪。”
赵匡胤止住哭声,道:“老哥哥,九幽鬼境的秦广王还没找到吗?我要把他千刀万剐,为父亲报仇!”
“老爷,秦广王还没找到……”赵福叹气道:“我按老爷您的意思,已派了神龙派全部力量去寻找,相信只要他敢在江湖现身,一定可以第一时间抓住他,为老太爷报仇。”
赵匡胤点点头。
赵福问道:“这三年老爷因有孝在身,朝中之事多半置身于外了,连这次淮南之战您都没去。那慕容燕云也因此多活了三年,今天孝期已满,不知老爷有何打算?”
赵匡胤道:“是时候了,我不能一直待在这咸阳了,不然朝廷、江湖只怕要忘了还有我赵匡胤这一号!”
话音未了,一道电光划破天际,带着轰轰的雷声,响彻大地,仿佛在回应着他!
两个月后,开封朝堂。
大殿中的龙椅之上端坐着大周皇帝柴荣,他三十四五岁的年纪,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头戴宝珠冕旒冠,一身黄色龙袍,气度尊严,颇具帝王之相。他俯视着殿中群臣,见众臣大多上了年纪,不禁叹了口气。
散朝后,他独让赵匡胤留下。
赵匡胤见柴荣神情有些抑郁,道:“陛下,何事忧心?不知臣能否为陛下分忧?”
柴荣道:“赵爱卿,这次淮南之战大捷,主帅是年轻的将军慕容延钊,听说打得南唐连孩儿听了他的名号也不敢啼哭,这才是我大周的上将啊!”
赵匡胤心中明白了,暗道:“满朝文武大臣大都老迈了,皇上这是要换年轻人啊。”,口中却装作不知,“陛下,慕容将军年少有为,此乃大周幸事啊,为何反倒忧心呢?”
“赵爱卿,你看这满朝的文武,多是些无用的老臣,打起仗、论起国事来已不堪重任了。如今朝中缺少像慕容延钊这样年轻的英才啊,这些老臣位高权重,年轻人难以选拔,不知爱卿有何良策?”柴荣郁郁地道。
赵匡胤道:“不如陛下效仿前人,重开科举,选拔英才。”
柴荣一听心中大喜,点头称赞!
“赵爱卿所言极是,只有重开科举,广招天下英才,方能彰显我大周朝堂唯贤是用,壮我大周国威啊!”柴荣赞道。
赵匡胤心想,“此计一来取得陛下信任,二来可借机安插心腹,丰满羽翼。世人都说柴荣机智过人,今日却中了我一石二鸟之计,看来也不过如此。”
第二天朝堂上,柴荣先问过一些政事后,缓缓说道:“众位爱卿,朕有意举办科举,选拔少年英才,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柴荣言罢,朝堂下一片哗然。
“不可!”突然文班之首走出一人,此人年纪已过六旬,须发皆白,说起话来已有些颤颤巍巍。
柴荣见出班的是太师冯道,不禁脸色有些难看,心想,“冯道,你偌大年纪,倒是不糊涂啊,你这是看出门道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而出班拦朕呀,实在可恶。”
赵匡胤见柴荣变了脸色,忙出班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此举可行。”转脸对冯道:“冯太师,你公然反对这利国利民的圣举,阻拦我大周选拔英才,是何居心?”
冯道说道:“想当初,隋设科举二世而亡,唐延科举,终为所灭,况且陛下又怎能和唐太宗相比,科举之制实非明举啊!”
“哈哈哈”赵匡胤大笑道:“冯太师,你此言大谬也!且不说别人,单说你,如果没有科举,不过一乡间老朽罢了,哪里还有资格在此枉论陛下。你因科举而年少为官,如今陛下要再开科举,你却阻拦,又拿什么隋唐来诅咒陛下,实在该死!”
冯道被赵匡胤一阵抢白,不知该说什么。
赵匡胤继而对柴荣道:“陛下,冯道乱言欺君,臣请赐死冯道,不然我大周颜面何存?”
冯道见势不妙,忙跪倒,连连叩头,“陛下息怒,是老臣一时糊涂了。”
“赵爱卿,冯爱卿年纪已大,死罪就免了吧。”柴荣悠悠道。
冯道见赵匡胤如此得柴荣信任,长叹口气,“谢主隆恩,臣已老迈,又患病在身,不适合在陛下身边了,臣希望能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还请陛下恩准。”
“冯爱卿,你是先朝老臣,一向勤劳王事,来我大周后,更是忧国忧民,积劳成疾。朕知你向来淡薄名利,又年老体弱,确该远离朝堂纷争,但告老还乡又实在屈才,你就去为太祖守灵吧。”柴荣有些惋惜地道。
“臣等愿告老还乡。”殿中许多老臣见冯道都落得如此下场,便纷纷辞官。
柴荣只是假意婉言劝阻,心中却更是赞赏赵匡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