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在世唐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元节假期结束,新一年的大会朝如期而至,凡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员都必须参加。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参加的官员比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阁。
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这个会朝的规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因为这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春天开始以及冬天的开始,要有新气象、新风貌的。由于有假日制度,叫休浴,即给予休息洗澡浣衣时间,还有中元节即七月十五前后放假三天。
当朝廷面临水火意外灾害,有政变,有贵宾来访需要讨论应答接待,就需官员临时上朝,叫追朝。还有备皇帝召问的叫待制。也有值班的叫寓直、值宿。
五代时朔望大朝称人阁,常参称起居,横行参假就是休万假后的销假制度,由于在一定时期官员懒散或借口其他原因而不上朝,所以唐朝依然有追朝制度。
因为去年冬至的会朝穆星辰还在泾阳的书院,所以没有回来参加,为此,就算李二再怎么说,穆星辰还是被弹劾了。
新一年的会朝,李二特意让李承乾告诉穆星辰必须要参加,既然是有品的官员,不管你愿不愿意,有的规矩还是不能乱。
元日(初一),在书房又忙了一晚的穆星辰喝完茶杯里最后一口凉茶,麟和影将穆星辰的朝服送进书房,伺候他洗漱。
穆星辰的朝服早在他封官时就送过来了,一直放在府上,直到几日前接到李二的意思,才翻出来做准备。
因为天策上将没有具体的品级,相当于一个爵位,而穆星辰又是镇国公,有相应的朝服,所以穆星辰只能穿镇国公的朝服,却也是一品大员的朝服。
唐初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圆领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细麻布制成,领、袖、襟加缘边。
唐初群臣服饰多达20余种,一品官服为衮冕,冕有九旒,青衣纁裳,绣有九章纹,金玉饰剑镖首。
二品官服为鷩冕,冕有八旒。青衣纁裳,绣有七章纹,银装剑。三品官服为毳冕,冕有七旒,衣裳绣有五章纹,佩金饰剑。
四品官服为絺冕。冕有六旒,衣裳绣有三章纹,佩金饰剑。五品官服为玄冕。冕有五旒,青衣纁裳。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官位越高,冕旒越多,衣裳章纹越复杂,佩剑的质地也越好。
唐初官吏的礼帽,种类繁多。文武官吏都戴进贤冠。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即国官一梁。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指的就是唐朝文武官员的服饰。
幞头即包头软巾,也叫折上巾,两脚左右伸出,叫“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两脚脑后交叉,叫“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
唐代中叶,二脚稍翘,系裹幞头,里面加衬物“巾子”。“巾子”形状决定了幞头的造型。唐代“巾子”历经四次变革。开始为“平头小样”,呈扁平状,没有明显的分瓣,太宗、高宗时的巾子就是这样的。
《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因系唐玄宗赐给供奉官及诸司官吏,故称“官样”。
唐代官吏按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铜制的鱼符,他们将金属鱼形的符信装在袋里,这种袋叫鱼袋。
鱼符上面刻有姓名并且分成两盘,一盘在朝廷,一盘自带。如有迁升,以鱼符相合为证。鱼符也是出入宫廷的凭证,它的质料因官阶等级不同而不同。
例如三品官以上佩金鱼符,五品官以上佩银鱼符。到了天授二年,改为佩龟,三品官以上龟袋饰金,四品官龟袋饰银,五品官龟袋饰铜。直到中宗,又恢复了鱼符。
唐代的革带不用带钩,而用带扣板扣结。带上装有带銙,这是一种方形饰片,依官职品阶不同饰片质地有所区别。例如,二品官以上用金銙,六品官以上用犀銙,九品官以上用银銙。
唐代文武官员都穿靴,当时,不仅有皮靴,还有马靴。高承的《事物纪原》“唐马周以嘛为之”,指的就是麻布制的靴。
穆星辰是天策上将,尚书令,镇国公,这里面最低的都是正二品。所以朝服为是按一品官员的朝服制作而成。
要知道天策上将这可是职位在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
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因为穆星辰的特殊性,虽然李二没有明确天策府的事宜,但该给的还是给了的。
崇仁坊到皇宫不远,因为宫门打开和朝会时间是辰时(七到八点),穆星辰到时已经有不少人到了,正三五一群的悄声议论。
麟自从上次被安伯骂了之后,凡是穆星辰外... -->>
上元节假期结束,新一年的大会朝如期而至,凡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员都必须参加。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参加的官员比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阁。
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这个会朝的规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因为这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春天开始以及冬天的开始,要有新气象、新风貌的。由于有假日制度,叫休浴,即给予休息洗澡浣衣时间,还有中元节即七月十五前后放假三天。
当朝廷面临水火意外灾害,有政变,有贵宾来访需要讨论应答接待,就需官员临时上朝,叫追朝。还有备皇帝召问的叫待制。也有值班的叫寓直、值宿。
五代时朔望大朝称人阁,常参称起居,横行参假就是休万假后的销假制度,由于在一定时期官员懒散或借口其他原因而不上朝,所以唐朝依然有追朝制度。
因为去年冬至的会朝穆星辰还在泾阳的书院,所以没有回来参加,为此,就算李二再怎么说,穆星辰还是被弹劾了。
新一年的会朝,李二特意让李承乾告诉穆星辰必须要参加,既然是有品的官员,不管你愿不愿意,有的规矩还是不能乱。
元日(初一),在书房又忙了一晚的穆星辰喝完茶杯里最后一口凉茶,麟和影将穆星辰的朝服送进书房,伺候他洗漱。
穆星辰的朝服早在他封官时就送过来了,一直放在府上,直到几日前接到李二的意思,才翻出来做准备。
因为天策上将没有具体的品级,相当于一个爵位,而穆星辰又是镇国公,有相应的朝服,所以穆星辰只能穿镇国公的朝服,却也是一品大员的朝服。
唐初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圆领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细麻布制成,领、袖、襟加缘边。
唐初群臣服饰多达20余种,一品官服为衮冕,冕有九旒,青衣纁裳,绣有九章纹,金玉饰剑镖首。
二品官服为鷩冕,冕有八旒。青衣纁裳,绣有七章纹,银装剑。三品官服为毳冕,冕有七旒,衣裳绣有五章纹,佩金饰剑。
四品官服为絺冕。冕有六旒,衣裳绣有三章纹,佩金饰剑。五品官服为玄冕。冕有五旒,青衣纁裳。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官位越高,冕旒越多,衣裳章纹越复杂,佩剑的质地也越好。
唐初官吏的礼帽,种类繁多。文武官吏都戴进贤冠。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即国官一梁。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指的就是唐朝文武官员的服饰。
幞头即包头软巾,也叫折上巾,两脚左右伸出,叫“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两脚脑后交叉,叫“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
唐代中叶,二脚稍翘,系裹幞头,里面加衬物“巾子”。“巾子”形状决定了幞头的造型。唐代“巾子”历经四次变革。开始为“平头小样”,呈扁平状,没有明显的分瓣,太宗、高宗时的巾子就是这样的。
《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因系唐玄宗赐给供奉官及诸司官吏,故称“官样”。
唐代官吏按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铜制的鱼符,他们将金属鱼形的符信装在袋里,这种袋叫鱼袋。
鱼符上面刻有姓名并且分成两盘,一盘在朝廷,一盘自带。如有迁升,以鱼符相合为证。鱼符也是出入宫廷的凭证,它的质料因官阶等级不同而不同。
例如三品官以上佩金鱼符,五品官以上佩银鱼符。到了天授二年,改为佩龟,三品官以上龟袋饰金,四品官龟袋饰银,五品官龟袋饰铜。直到中宗,又恢复了鱼符。
唐代的革带不用带钩,而用带扣板扣结。带上装有带銙,这是一种方形饰片,依官职品阶不同饰片质地有所区别。例如,二品官以上用金銙,六品官以上用犀銙,九品官以上用银銙。
唐代文武官员都穿靴,当时,不仅有皮靴,还有马靴。高承的《事物纪原》“唐马周以嘛为之”,指的就是麻布制的靴。
穆星辰是天策上将,尚书令,镇国公,这里面最低的都是正二品。所以朝服为是按一品官员的朝服制作而成。
要知道天策上将这可是职位在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
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因为穆星辰的特殊性,虽然李二没有明确天策府的事宜,但该给的还是给了的。
崇仁坊到皇宫不远,因为宫门打开和朝会时间是辰时(七到八点),穆星辰到时已经有不少人到了,正三五一群的悄声议论。
麟自从上次被安伯骂了之后,凡是穆星辰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