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陈希瑞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夏日的温度在阅读此文之后突然降了,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当你为文字所吸引,其它的一切都不在你的感知中 消夏
赤日炎炎似火烧。不少人称夏天为苦夏,因为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但今人的优哉游哉,要远远胜过古人,古人没有风扇空调,在炎炎夏日,只能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消夏纳凉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唐朝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消夏诗。独自端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抚琴,时而吟唱。林深无径,外人不晓,只有皎皎明月,相知相照。那该是一幅何等怡人的美丽画图啊!如今捧读诗篇,仍能感受到诗人消夏之乐趣,浑然不觉间,仿佛与诗人一块走进那清凉的世界,心头不由泛起丝丝凉意。
清吴伟业在八风诗序中说:“余消夏小园,风塕然而四至。”朱自清在外东消夏录引子中也说“这回我从昆明到成都来消夏。消夏本来是避暑的意思。”冰心在去国最后的安息中,也提起过:“这一年夏天,她父亲的别墅刚刚盖好,他们便搬到城外来消夏。”
其实,记忆最深的消夏生活,当属鲁迅先生在社戏里,那一番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描述了。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于是,掘蚯蚓、钓虾、放牛,会勾起多少让人落泪的美好记忆!至于坐着八叔的白篷的航船去看社戏,那就更让人神往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的铁头老生,咿咿呀呀、忸怩作态的小旦,挨骂的老旦如在眼前。那偷吃罗汉豆的场景趣味好浓:大家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又担心阿发的娘知道了,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豆田里偷了一大捧。唉唉,这班小鬼,吃就吃吧,担心挨骂,还蛮有心计呢
那香甜的罗汉豆,我无福消受。也无缘像迅哥儿那样,乘坐着那白篷的航船或乌篷船去看戏。不过,我的消夏纳凉之乐园还是有的。
老屋的西面,原先是一片土围子,围子上下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夹杂着几棵老榆树、枣树。一到夏天,这里还真是一块消夏纳凉的好去处。盛夏时节,蝉声悠扬,年少的我,也不会是独行侠,倒是时常带着弟弟,举着长长的杆子在这里粘蝉,看着蝉儿吱吱叫唤,心头是何等的满足啊。等上了中学,年长了几岁,玩性收敛了不少,倒是常常倚坐在树下,装模作样地捧着一本什么书看的如痴如醉。树影斑驳,蝉儿在树叶里长吟,实在是惬意得很。我只有在书中去体味迅哥儿掘蚯蚓、钓虾或放牛的无穷乐趣,去看那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的铁头老生,看那俊俏的咿咿呀呀唱的小旦,也责怪那老旦不识时务,啰里啰嗦唱个不休,还不快快下场去
后来,因为房屋规划的原因,尽管好好的土围子还在,不过树林子的范围却缩水了不少,不少大树都被伐掉,派上了用场。旧时的光景不再,消夏纳凉之地,只能在空调房里,哪里还会寻到一点点儿时的光景呢!
这些年,夏日不再悠闲,实在是更忙了。亲戚家大都种了土豆,少则三五亩,多则十亩二十亩,麦收以后,一个电话打来,让你去帮工,敢说半个不字?只得遵命。一家一家地干,盛夏酷暑的日子也就一天天消磨掉了。看到别人即使不出去帮工,也断不了出去打工,装白菜、装土豆,不用说,消夏纳凉是在田野里的忙碌中度过的。其实,田野的风、那果蔬的香气,又何尝不是在为辛劳的农人消夏解乏呢。
夏雨
在长久的等待中,一场夏雨,到底还是来了。
都说好雨知时节,这场夏雨,尽管姗姗来迟,但总算还是来了。
准确地说,那是一场雷阵雨。所谓雷阵雨,往往来得急,去的也急,来去匆匆。就像一位来不及停留的匆匆过客,打个照面,就匆忙地走了。
但不管怎样,老天毕竟下了一场好雨。
谚语说“西北风雨,上来就砸锅底”可见这雨不来便罢,下来就是个厉害的。风起云涌,眼前的树,被风压弯了腰身,像是要压趴在地的样子。眼看着西北方向涌上一片黑压压的阴云,随着风势,后面就是银亮亮的一片,无疑,前脚是风,后脚分明就是雨了。随着阵阵电闪雷鸣,瞬息间,天昏地暗,风沙迷蒙了双眼,走路的,行色匆匆;下地的,急着往家赶,生怕被雨挡在路上。走着走着,大雨还是临头了。雨,先从那边压过来,打着四下的离离野草,紧接着,就到了眼前。
&nbs... -->>
编者按夏日的温度在阅读此文之后突然降了,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当你为文字所吸引,其它的一切都不在你的感知中 消夏
赤日炎炎似火烧。不少人称夏天为苦夏,因为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但今人的优哉游哉,要远远胜过古人,古人没有风扇空调,在炎炎夏日,只能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消夏纳凉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唐朝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消夏诗。独自端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抚琴,时而吟唱。林深无径,外人不晓,只有皎皎明月,相知相照。那该是一幅何等怡人的美丽画图啊!如今捧读诗篇,仍能感受到诗人消夏之乐趣,浑然不觉间,仿佛与诗人一块走进那清凉的世界,心头不由泛起丝丝凉意。
清吴伟业在八风诗序中说:“余消夏小园,风塕然而四至。”朱自清在外东消夏录引子中也说“这回我从昆明到成都来消夏。消夏本来是避暑的意思。”冰心在去国最后的安息中,也提起过:“这一年夏天,她父亲的别墅刚刚盖好,他们便搬到城外来消夏。”
其实,记忆最深的消夏生活,当属鲁迅先生在社戏里,那一番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描述了。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于是,掘蚯蚓、钓虾、放牛,会勾起多少让人落泪的美好记忆!至于坐着八叔的白篷的航船去看社戏,那就更让人神往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的铁头老生,咿咿呀呀、忸怩作态的小旦,挨骂的老旦如在眼前。那偷吃罗汉豆的场景趣味好浓:大家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又担心阿发的娘知道了,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豆田里偷了一大捧。唉唉,这班小鬼,吃就吃吧,担心挨骂,还蛮有心计呢
那香甜的罗汉豆,我无福消受。也无缘像迅哥儿那样,乘坐着那白篷的航船或乌篷船去看戏。不过,我的消夏纳凉之乐园还是有的。
老屋的西面,原先是一片土围子,围子上下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夹杂着几棵老榆树、枣树。一到夏天,这里还真是一块消夏纳凉的好去处。盛夏时节,蝉声悠扬,年少的我,也不会是独行侠,倒是时常带着弟弟,举着长长的杆子在这里粘蝉,看着蝉儿吱吱叫唤,心头是何等的满足啊。等上了中学,年长了几岁,玩性收敛了不少,倒是常常倚坐在树下,装模作样地捧着一本什么书看的如痴如醉。树影斑驳,蝉儿在树叶里长吟,实在是惬意得很。我只有在书中去体味迅哥儿掘蚯蚓、钓虾或放牛的无穷乐趣,去看那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的铁头老生,看那俊俏的咿咿呀呀唱的小旦,也责怪那老旦不识时务,啰里啰嗦唱个不休,还不快快下场去
后来,因为房屋规划的原因,尽管好好的土围子还在,不过树林子的范围却缩水了不少,不少大树都被伐掉,派上了用场。旧时的光景不再,消夏纳凉之地,只能在空调房里,哪里还会寻到一点点儿时的光景呢!
这些年,夏日不再悠闲,实在是更忙了。亲戚家大都种了土豆,少则三五亩,多则十亩二十亩,麦收以后,一个电话打来,让你去帮工,敢说半个不字?只得遵命。一家一家地干,盛夏酷暑的日子也就一天天消磨掉了。看到别人即使不出去帮工,也断不了出去打工,装白菜、装土豆,不用说,消夏纳凉是在田野里的忙碌中度过的。其实,田野的风、那果蔬的香气,又何尝不是在为辛劳的农人消夏解乏呢。
夏雨
在长久的等待中,一场夏雨,到底还是来了。
都说好雨知时节,这场夏雨,尽管姗姗来迟,但总算还是来了。
准确地说,那是一场雷阵雨。所谓雷阵雨,往往来得急,去的也急,来去匆匆。就像一位来不及停留的匆匆过客,打个照面,就匆忙地走了。
但不管怎样,老天毕竟下了一场好雨。
谚语说“西北风雨,上来就砸锅底”可见这雨不来便罢,下来就是个厉害的。风起云涌,眼前的树,被风压弯了腰身,像是要压趴在地的样子。眼看着西北方向涌上一片黑压压的阴云,随着风势,后面就是银亮亮的一片,无疑,前脚是风,后脚分明就是雨了。随着阵阵电闪雷鸣,瞬息间,天昏地暗,风沙迷蒙了双眼,走路的,行色匆匆;下地的,急着往家赶,生怕被雨挡在路上。走着走着,大雨还是临头了。雨,先从那边压过来,打着四下的离离野草,紧接着,就到了眼前。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