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曹相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喝茶已有六七年的历史了,从小瓷杯,到口杯,再到雀巢咖啡大号玻璃杯,茶杯不断升级,日饮量目前也已达约一暖瓶。但是,如果有人要与我论茶道,我会落荒而逃。不为别的,只因我的喝茶,无道。
说起来,我的家乡也产茶。老家在浙东沿海平原上,离家两三里地,一马平川上突兀地长出五座连绵的小山——盘马山,也叫五马山。我们村(那时叫小队)在山上有几亩茶园,当时也算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春茶上市季节,清晨上学前,我和伙伴们会提个篮子到东面的山上采茶,看上学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回来交给生产队里,每斤有二三分钱的报酬,每人每天最多能两三斤。然后匆匆往西边两三里地的学校跑去。这样东跑西跑的虽然辛苦,但能赚到几分钱,也算是心满意足了。没过几年,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多起来了,这茶园就荒芜了,目前还在小山之巅的云里雾里寂寞地自生自灭。
小时候只知道茶叶能卖钱,却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对茶的最终去向,就到生产队仓库门前为止,至于最终它变成什么形态了,从不知道,也从不想知道。老家的农民从不喝茶,却把白开水叫作“茶”热的叫“烫茶”凉的叫“冷茶”以至于小时候在书报上看到“喝茶”两字,都理解为喝开水。后来是从老师们的茶杯里,才逐渐地认识了茶。
第一次觉得茶的味道好闻,是我上台师时,有一年暑假,老师组织去天台苍山顶茶场社会实践,学习垦荒精神,调查茶叶经济,兼体验茶农生活。如此,才了解了整个茶叶的加工过程,才闻到了茶叶在翻炒过程中所发出的浓香。茶场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泡茶,我也会尝试着喝几口。那茶场地处高山,远离尘嚣,风景秀美,时常云雾缭绕,有如仙境。因此第二年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我又报名去了茶场,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
真正开始喝茶,还是到机关上班后。机关里,好处很多,比如当时稿纸不用买,只向办公室领就可以了,更何况我本身就在办公室。再比如茶叶也不用买了,单位里每年会进一批茶,供全局喝一年。既然能白喝,何不潇洒喝一回。从此一喝而不可收拾——喝上瘾了!
喜欢上喝茶后,也曾经尝试高雅一回,玩玩茶道,从街上购得一套茶具,泡上开水,先洗杯,再闻香,如此这般,不胜其烦。再加上在家也只有我一人会喝,真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茶具一大堆,越看越讨厌。经过亲身体验,我对所谓的“文化”或“道”有了新的认识。什么是茶文化、茶道?就是把简单的喝茶过程程式化、复杂化。要是吃桔子程式化、复杂化一番,比如净手、焚香、先闻闻桔子香味,再一点点地去皮、一瓣一瓣地剥出来、一粒一粒地吃到嘴里,一个桔子吃上一个小时,不就成了桔文化、桔道了么?
因此,我还是喜欢这样喝:早上起来,倒上茶叶,泡上一大杯,待稍微冷却时,大口地喝“咕咕咕”地下咽,喝得见底了,再加水。茶叶,也无需大名鼎鼎的龙井、碧螺春,无需风靡一时的普洱茶,我只喜欢本地产的“羊岩勾青”因为它清新而持久,不如有些所谓名茶,只泡过一次就寡淡无味,我需要的是泡上一天也不大变味。现在台州所谓茶楼很多,不过里面卖得最多的不是茶,而是各类菜肴小吃,在我看来只是有很多雅间的中餐馆,而不是茶楼。我很少去这样的茶馆,去了也只是消费,而不是去喝茶。我理想中的茶馆,是我在一个电视片中看到的——冬日的清晨,一条深巷里的一间老屋,摆着几张有点歪斜的桌椅,昏黄的灯光下,蒸腾的热气中,坐着几个老翁,各抱一只大茶缸。我很想跟他们一起,就着一杯茶,静静地坐在苍凉晦暗的人世深处。
古人云,茶禅一味。或许有道之茶,是印度禅,需要打坐渐修。我的茶无道,是中国禅,无需打坐,无需修行,顿悟即可。
2007-09-05
我喝茶已有六七年的历史了,从小瓷杯,到口杯,再到雀巢咖啡大号玻璃杯,茶杯不断升级,日饮量目前也已达约一暖瓶。但是,如果有人要与我论茶道,我会落荒而逃。不为别的,只因我的喝茶,无道。
说起来,我的家乡也产茶。老家在浙东沿海平原上,离家两三里地,一马平川上突兀地长出五座连绵的小山——盘马山,也叫五马山。我们村(那时叫小队)在山上有几亩茶园,当时也算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春茶上市季节,清晨上学前,我和伙伴们会提个篮子到东面的山上采茶,看上学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回来交给生产队里,每斤有二三分钱的报酬,每人每天最多能两三斤。然后匆匆往西边两三里地的学校跑去。这样东跑西跑的虽然辛苦,但能赚到几分钱,也算是心满意足了。没过几年,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多起来了,这茶园就荒芜了,目前还在小山之巅的云里雾里寂寞地自生自灭。
小时候只知道茶叶能卖钱,却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对茶的最终去向,就到生产队仓库门前为止,至于最终它变成什么形态了,从不知道,也从不想知道。老家的农民从不喝茶,却把白开水叫作“茶”热的叫“烫茶”凉的叫“冷茶”以至于小时候在书报上看到“喝茶”两字,都理解为喝开水。后来是从老师们的茶杯里,才逐渐地认识了茶。
第一次觉得茶的味道好闻,是我上台师时,有一年暑假,老师组织去天台苍山顶茶场社会实践,学习垦荒精神,调查茶叶经济,兼体验茶农生活。如此,才了解了整个茶叶的加工过程,才闻到了茶叶在翻炒过程中所发出的浓香。茶场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泡茶,我也会尝试着喝几口。那茶场地处高山,远离尘嚣,风景秀美,时常云雾缭绕,有如仙境。因此第二年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我又报名去了茶场,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
真正开始喝茶,还是到机关上班后。机关里,好处很多,比如当时稿纸不用买,只向办公室领就可以了,更何况我本身就在办公室。再比如茶叶也不用买了,单位里每年会进一批茶,供全局喝一年。既然能白喝,何不潇洒喝一回。从此一喝而不可收拾——喝上瘾了!
喜欢上喝茶后,也曾经尝试高雅一回,玩玩茶道,从街上购得一套茶具,泡上开水,先洗杯,再闻香,如此这般,不胜其烦。再加上在家也只有我一人会喝,真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茶具一大堆,越看越讨厌。经过亲身体验,我对所谓的“文化”或“道”有了新的认识。什么是茶文化、茶道?就是把简单的喝茶过程程式化、复杂化。要是吃桔子程式化、复杂化一番,比如净手、焚香、先闻闻桔子香味,再一点点地去皮、一瓣一瓣地剥出来、一粒一粒地吃到嘴里,一个桔子吃上一个小时,不就成了桔文化、桔道了么?
因此,我还是喜欢这样喝:早上起来,倒上茶叶,泡上一大杯,待稍微冷却时,大口地喝“咕咕咕”地下咽,喝得见底了,再加水。茶叶,也无需大名鼎鼎的龙井、碧螺春,无需风靡一时的普洱茶,我只喜欢本地产的“羊岩勾青”因为它清新而持久,不如有些所谓名茶,只泡过一次就寡淡无味,我需要的是泡上一天也不大变味。现在台州所谓茶楼很多,不过里面卖得最多的不是茶,而是各类菜肴小吃,在我看来只是有很多雅间的中餐馆,而不是茶楼。我很少去这样的茶馆,去了也只是消费,而不是去喝茶。我理想中的茶馆,是我在一个电视片中看到的——冬日的清晨,一条深巷里的一间老屋,摆着几张有点歪斜的桌椅,昏黄的灯光下,蒸腾的热气中,坐着几个老翁,各抱一只大茶缸。我很想跟他们一起,就着一杯茶,静静地坐在苍凉晦暗的人世深处。
古人云,茶禅一味。或许有道之茶,是印度禅,需要打坐渐修。我的茶无道,是中国禅,无需打坐,无需修行,顿悟即可。
200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