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八零年代甜蜜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刚亮,苏雯慧就穿戴整齐,将连夜写好的信放进包里,准备先去邮局寄信,再回娘家看望父母。
出门前,她回头看了眼卧室墙上的结婚照,照片里那两张年轻的面容,女人娇俏甜美男人英挺刚毅,都是最好的年华,对她而言却已经隔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和空间,远到她自己都快记不清了,真正的恍如隔世。
一九八五年春天,在部队升上连长的李翰东回老家探亲,他年龄不小该找对象了,李家有个远亲是苏雯慧母亲唐彩芹的同事,觉得苏雯慧这姑娘不错,两下说合着做了媒。
苏雯慧本人对李翰东并不中意,觉得两人没有共同语言,他的长相也不是她喜欢的那一款,但向来有军人情结的父亲对李翰东极其认可,最后孝顺的苏雯慧到底听了父母的话,跟李翰东确认了恋爱关系,订婚了。
两人原本就不熟悉,又是远距离恋爱,一个是简单务实的军人,一个是感性文艺的报社编辑,爱好兴趣南辕北辙,在苏雯慧看来,这种相处模式完全能赶上古时候的盲婚哑嫁。
第一次见面是相亲,等他再次休假已经是婚礼了,前后只隔了一年的时间。
结婚前,苏雯慧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有很多憧憬,现实却不大如意,婚礼过后,没来得及磨合感情的二人很快分别,李翰东接到部队的电话,让他停止休假立刻归队,从那之后,除了偶尔收到一封他的来信,两人竟然整整三年没见过面。
这期间苏雯慧从期盼到失望,甚至不止一次后悔听了父母的话草率的跟他结婚,所以等李翰东回来,哪怕知道他消失是因为参加了边境战,知道他从连长升了副团,听到他欣喜的告诉她可以随军的消息,也没有引起苏雯慧内心的任何涟漪。
她以不愿放弃工作为由留在江城,夫妻两继续过着分隔两地的生活。
他的心里应当是明白的,所以当她九一年提出离婚时他并没有任何诧异,只问了她两个问题,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跟平静的签下了离婚协议。
那之后两人的生活就再无交集了,离婚后苏雯慧离开报社做起了生意,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批,有过两次感情但均以失败告终。
偶然间听到李翰东的消息,知道他离婚后第三年再婚了,妻子是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军官,生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
对那段无疾而终的婚姻,苏雯慧年轻时从来不曾后悔,直到零五年,苏父生病在首都治疗,生命终结前他的愿望就是回老家看看,孝顺的苏雯慧放下工作陪父母在江城住了一段时间。
正直新年,她去曾经的老师和校长家拜年,在学校附近的小区远远碰见了他。
年近五十,他的身姿依旧挺拔,身旁走着一位保养得宜的女人,两人不知道说了什么,指着路边的一颗光秃秃的枣树笑,不一会儿,一个时髦又漂亮的小姑娘从远处跑来,往他们的方向扔了个雪球,李翰东不仅没生气,还走过去宠溺的拍了下小姑娘头上毛茸茸的帽子。
苏雯慧不明白为什么隔了那么多年还记着他的模样,明明离婚后一张他的照片都没有留下,也是这一次,她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原来她是后悔的,甚至嫉妒那个陌生的女人,在历经千帆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只是一个宽厚结实的肩膀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浪漫,是她自己放弃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幸福。
父亲去世后,苏雯慧带着母亲回首都生活,很多年之后,不管生活多么优渥,母亲对她总是放心不下。
她在弥留之际说,“雯慧,我跟你爸一直觉得对不住你,没有给你的婚姻把好关。当年你不乐意结婚我们就该随你去,总好过现在一个人,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也没孩子,我这心里难受极了。”
苏雯慧红着眼握着母亲的手,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妈,你别这么说,是我自己没把日子过好,没能体会你跟爸的良苦用心,要是能回到过去,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不会把日子过成这样。”
知女莫若母,一听这话苏母就猜到了她的意思,浑浊的眼里亮起了光。
“怎么?你是终于明白了?多少年了,总算等来了你这句话。”
苏雯慧苦笑着点头,“是,我明白了,可惜明白的太晚,不过现在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一辈子陪着你们,作为女儿,我想我是合格的。”
苏母的眼泪流了下来,“你是个好女儿,只是做父母的更希望看到你幸福,哪怕你不在身边,没时间陪我们,我们宁愿看到你婚姻美满。”
说着,苏母眼里的光黯淡下来,她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千金难买早知道,如果当时他们能够态度强硬不赞同女儿离婚的决定,或许一切都会不同吧,起码女儿会有一个家,有爱人有孩子,不会这样孑然一身的过着。
苏雯慧伸手抱住母亲,像小时候一样将脸靠在母亲的肩头,笑中带泪的安慰着她。
“妈,没事的,以我现在的年纪,正适合谈场黄昏恋,明天我就学别人家的老太太,每天去公园跳广场舞去。”
苏母拍着她的背叹息了一声,“你啊,挑剔了一辈子,岂不知还是头婚好,现在让你找你也看不上。”
直到生命的最后,苏母依然带着遗憾,苏雯慧想,或许是老天给她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才会让年近六旬的她回到一九八七年,跟李翰东结婚后的第二年。
苏雯慧在床上辗转反侧,半夜起来给李翰东写了封信,信中包含着她无数的愧疚和不安,煎熬着等到天亮赶紧收拾着起床了。
出了房间就是客厅,李家住在老城区的机关大院里,一个三室一厅一卫的公寓,正在厨房煮早饭的婆婆陈美凤看她起这么早,诧异的问,“雯慧,今天是周六起这么早呢?”
她看苏雯慧穿戴整齐背着包,一副要出门的模样,想问去哪里又不敢多问,知道儿媳不耐烦他们多管多问,儿子不在家,他们做长辈的哪怕为了儿子也不能跟儿媳起冲突,能担待的都担待着。
陈美凤以为儿媳会像以前一样不理睬直接走,没想到今天不仅停下脚步,还笑着跟他们打了招呼。
“爸妈,我去邮局给翰东寄信,你们有信要带吗?”
陈美凤跟客厅看早报的丈夫对视了一眼,意外儿媳不仅给儿子写信,还主动跟他们说话了。
“这会没有,左右邮局离的近,等我们写了再去寄也一样的。”
苏雯慧点头,“好,那我先去,妈,中午我不回来吃饭,去我爸妈那看看。”
李家住城东,苏家住城西,坐公交得花费四十来分钟,苏雯慧经常回去,有时候天晚了会在娘家住下,很少特意跟公婆交代的,所以她今天突然“懂事”,让陈美凤觉得很不真实。
“哦,好,我早饭快煮好了,你要不要在家吃点儿?你爸一早去市场买了豆浆油条。”
以苏雯慧的心理,她是迫不及待想早些把信寄出去,仿佛早寄出一分钟李翰东也能早一分钟收到一样,但看着婆婆期冀的眼神,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
她把包放在门边的柜子上,转道向厨房走去,“好啊,那我吃了再走,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陈美凤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没啥,有豆浆油条,我还煮了米粥和鸡蛋,你想吃哪样就吃哪样。”
苏雯慧看着婆婆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想,多好的长辈啊,为什么曾经的自己丝毫不懂得珍惜呢?
那个时候她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渴望丈夫全心全意的陪伴,把自己放在受伤害的角度,觉得这段婚姻浪费了她的青春,对方不能给她想要的精彩人生,甚至连公婆都亏欠了她,总对他们使性子,从来没有将心比心的想过,两位老人不仅照顾她的生活和情绪,也在为部队里的儿子担忧着,他们的不容易又有谁来安慰呢?
————
江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苏雯慧到附近的邮局寄了信后坐公交回城西娘家。
她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房子是爷爷辈留下的祖屋,一套六间屋的平房,因为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住不了那么多间,为了增加进项,改革开放经济复苏后,父亲苏致霖找人吧院子隔开,一边自住,一边出租,每个月光靠租金就能应付当月的日常开销。
上辈子苏雯慧之所以能将生意越做越大,也跟老屋拆迁得了一笔巨额拆迁款有关。
下了公交后,苏雯慧踩着石板路往家走,路边都是她熟悉的小店和街坊,看到她大家纷纷笑着招呼。
“雯慧回来了?”
“又回来看你爸妈了?”
“今天回来的倒是早啊。”
熟悉的乡音让她情绪略有些激荡,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几十年没有再见过,也有人早早离世,她走的仿佛不是一条老街,而是一条时间的长河。
路过“张记卤味”时,苏雯慧停下买了烧鹅和猪头肉,都是父母爱吃的,尤其是猪头肉,父亲生病时心心念念想吃,但她遵照医嘱控制父亲的饮食,总想让他吃的更健康一些,盼望着他能多活几个月,半个月甚至几天也好,从而忽略了父亲的意愿。
等父亲走后她常在想,那时候到底是治疗重要还是让父亲高兴重要,好像也没有一个两全的答案,怎么选择都是错。
“七块二,你给七块就好。”
老板称好卤味拿去剁,苏雯慧笑着道谢,付了钱后老板娘把剁好肉装好递给她。
“你可真... -->>
天刚亮,苏雯慧就穿戴整齐,将连夜写好的信放进包里,准备先去邮局寄信,再回娘家看望父母。
出门前,她回头看了眼卧室墙上的结婚照,照片里那两张年轻的面容,女人娇俏甜美男人英挺刚毅,都是最好的年华,对她而言却已经隔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和空间,远到她自己都快记不清了,真正的恍如隔世。
一九八五年春天,在部队升上连长的李翰东回老家探亲,他年龄不小该找对象了,李家有个远亲是苏雯慧母亲唐彩芹的同事,觉得苏雯慧这姑娘不错,两下说合着做了媒。
苏雯慧本人对李翰东并不中意,觉得两人没有共同语言,他的长相也不是她喜欢的那一款,但向来有军人情结的父亲对李翰东极其认可,最后孝顺的苏雯慧到底听了父母的话,跟李翰东确认了恋爱关系,订婚了。
两人原本就不熟悉,又是远距离恋爱,一个是简单务实的军人,一个是感性文艺的报社编辑,爱好兴趣南辕北辙,在苏雯慧看来,这种相处模式完全能赶上古时候的盲婚哑嫁。
第一次见面是相亲,等他再次休假已经是婚礼了,前后只隔了一年的时间。
结婚前,苏雯慧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有很多憧憬,现实却不大如意,婚礼过后,没来得及磨合感情的二人很快分别,李翰东接到部队的电话,让他停止休假立刻归队,从那之后,除了偶尔收到一封他的来信,两人竟然整整三年没见过面。
这期间苏雯慧从期盼到失望,甚至不止一次后悔听了父母的话草率的跟他结婚,所以等李翰东回来,哪怕知道他消失是因为参加了边境战,知道他从连长升了副团,听到他欣喜的告诉她可以随军的消息,也没有引起苏雯慧内心的任何涟漪。
她以不愿放弃工作为由留在江城,夫妻两继续过着分隔两地的生活。
他的心里应当是明白的,所以当她九一年提出离婚时他并没有任何诧异,只问了她两个问题,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跟平静的签下了离婚协议。
那之后两人的生活就再无交集了,离婚后苏雯慧离开报社做起了生意,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批,有过两次感情但均以失败告终。
偶然间听到李翰东的消息,知道他离婚后第三年再婚了,妻子是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军官,生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
对那段无疾而终的婚姻,苏雯慧年轻时从来不曾后悔,直到零五年,苏父生病在首都治疗,生命终结前他的愿望就是回老家看看,孝顺的苏雯慧放下工作陪父母在江城住了一段时间。
正直新年,她去曾经的老师和校长家拜年,在学校附近的小区远远碰见了他。
年近五十,他的身姿依旧挺拔,身旁走着一位保养得宜的女人,两人不知道说了什么,指着路边的一颗光秃秃的枣树笑,不一会儿,一个时髦又漂亮的小姑娘从远处跑来,往他们的方向扔了个雪球,李翰东不仅没生气,还走过去宠溺的拍了下小姑娘头上毛茸茸的帽子。
苏雯慧不明白为什么隔了那么多年还记着他的模样,明明离婚后一张他的照片都没有留下,也是这一次,她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原来她是后悔的,甚至嫉妒那个陌生的女人,在历经千帆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只是一个宽厚结实的肩膀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浪漫,是她自己放弃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幸福。
父亲去世后,苏雯慧带着母亲回首都生活,很多年之后,不管生活多么优渥,母亲对她总是放心不下。
她在弥留之际说,“雯慧,我跟你爸一直觉得对不住你,没有给你的婚姻把好关。当年你不乐意结婚我们就该随你去,总好过现在一个人,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也没孩子,我这心里难受极了。”
苏雯慧红着眼握着母亲的手,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妈,你别这么说,是我自己没把日子过好,没能体会你跟爸的良苦用心,要是能回到过去,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不会把日子过成这样。”
知女莫若母,一听这话苏母就猜到了她的意思,浑浊的眼里亮起了光。
“怎么?你是终于明白了?多少年了,总算等来了你这句话。”
苏雯慧苦笑着点头,“是,我明白了,可惜明白的太晚,不过现在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一辈子陪着你们,作为女儿,我想我是合格的。”
苏母的眼泪流了下来,“你是个好女儿,只是做父母的更希望看到你幸福,哪怕你不在身边,没时间陪我们,我们宁愿看到你婚姻美满。”
说着,苏母眼里的光黯淡下来,她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千金难买早知道,如果当时他们能够态度强硬不赞同女儿离婚的决定,或许一切都会不同吧,起码女儿会有一个家,有爱人有孩子,不会这样孑然一身的过着。
苏雯慧伸手抱住母亲,像小时候一样将脸靠在母亲的肩头,笑中带泪的安慰着她。
“妈,没事的,以我现在的年纪,正适合谈场黄昏恋,明天我就学别人家的老太太,每天去公园跳广场舞去。”
苏母拍着她的背叹息了一声,“你啊,挑剔了一辈子,岂不知还是头婚好,现在让你找你也看不上。”
直到生命的最后,苏母依然带着遗憾,苏雯慧想,或许是老天给她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才会让年近六旬的她回到一九八七年,跟李翰东结婚后的第二年。
苏雯慧在床上辗转反侧,半夜起来给李翰东写了封信,信中包含着她无数的愧疚和不安,煎熬着等到天亮赶紧收拾着起床了。
出了房间就是客厅,李家住在老城区的机关大院里,一个三室一厅一卫的公寓,正在厨房煮早饭的婆婆陈美凤看她起这么早,诧异的问,“雯慧,今天是周六起这么早呢?”
她看苏雯慧穿戴整齐背着包,一副要出门的模样,想问去哪里又不敢多问,知道儿媳不耐烦他们多管多问,儿子不在家,他们做长辈的哪怕为了儿子也不能跟儿媳起冲突,能担待的都担待着。
陈美凤以为儿媳会像以前一样不理睬直接走,没想到今天不仅停下脚步,还笑着跟他们打了招呼。
“爸妈,我去邮局给翰东寄信,你们有信要带吗?”
陈美凤跟客厅看早报的丈夫对视了一眼,意外儿媳不仅给儿子写信,还主动跟他们说话了。
“这会没有,左右邮局离的近,等我们写了再去寄也一样的。”
苏雯慧点头,“好,那我先去,妈,中午我不回来吃饭,去我爸妈那看看。”
李家住城东,苏家住城西,坐公交得花费四十来分钟,苏雯慧经常回去,有时候天晚了会在娘家住下,很少特意跟公婆交代的,所以她今天突然“懂事”,让陈美凤觉得很不真实。
“哦,好,我早饭快煮好了,你要不要在家吃点儿?你爸一早去市场买了豆浆油条。”
以苏雯慧的心理,她是迫不及待想早些把信寄出去,仿佛早寄出一分钟李翰东也能早一分钟收到一样,但看着婆婆期冀的眼神,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
她把包放在门边的柜子上,转道向厨房走去,“好啊,那我吃了再走,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陈美凤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没啥,有豆浆油条,我还煮了米粥和鸡蛋,你想吃哪样就吃哪样。”
苏雯慧看着婆婆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想,多好的长辈啊,为什么曾经的自己丝毫不懂得珍惜呢?
那个时候她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渴望丈夫全心全意的陪伴,把自己放在受伤害的角度,觉得这段婚姻浪费了她的青春,对方不能给她想要的精彩人生,甚至连公婆都亏欠了她,总对他们使性子,从来没有将心比心的想过,两位老人不仅照顾她的生活和情绪,也在为部队里的儿子担忧着,他们的不容易又有谁来安慰呢?
————
江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苏雯慧到附近的邮局寄了信后坐公交回城西娘家。
她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房子是爷爷辈留下的祖屋,一套六间屋的平房,因为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住不了那么多间,为了增加进项,改革开放经济复苏后,父亲苏致霖找人吧院子隔开,一边自住,一边出租,每个月光靠租金就能应付当月的日常开销。
上辈子苏雯慧之所以能将生意越做越大,也跟老屋拆迁得了一笔巨额拆迁款有关。
下了公交后,苏雯慧踩着石板路往家走,路边都是她熟悉的小店和街坊,看到她大家纷纷笑着招呼。
“雯慧回来了?”
“又回来看你爸妈了?”
“今天回来的倒是早啊。”
熟悉的乡音让她情绪略有些激荡,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几十年没有再见过,也有人早早离世,她走的仿佛不是一条老街,而是一条时间的长河。
路过“张记卤味”时,苏雯慧停下买了烧鹅和猪头肉,都是父母爱吃的,尤其是猪头肉,父亲生病时心心念念想吃,但她遵照医嘱控制父亲的饮食,总想让他吃的更健康一些,盼望着他能多活几个月,半个月甚至几天也好,从而忽略了父亲的意愿。
等父亲走后她常在想,那时候到底是治疗重要还是让父亲高兴重要,好像也没有一个两全的答案,怎么选择都是错。
“七块二,你给七块就好。”
老板称好卤味拿去剁,苏雯慧笑着道谢,付了钱后老板娘把剁好肉装好递给她。
“你可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