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阿湄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的无边的想象与辽阔的同情使我们想起惠特曼;他的博爱的福音与宣传的热心使我们记起托尔斯泰;他的坚韧的意志与艺术的天才使我们想起造摩西像的米盖朗琪罗;他的诙谐与智慧使我们想象当年的苏格拉底与老聃!他的人格的和谐与优美使我们想念暮年的歌德他是喜马拉雅积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纯洁,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傲,只有无限的青天枕藉他银白的头颅。”
这是徐志摩1924年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剧场的演讲中的一段话,话中的“他”指的就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诗歌土壤中诞生的天才
泰戈尔于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印度孟加拉省的加尔各答市。父亲德本德拉纳特温文尔雅,生活简朴纯洁,在当地有“大圣人”的美誉。德本德拉纳特有15个子女,泰戈尔是他最小的儿子。这个家庭充满了文化气息,经常举行哲学讨论会、诗歌朗诵会和音乐会等,使泰戈尔自幼便吸收了大量智慧和美的养份,8岁便能写诗,14岁时不但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而且用无韵诗体把莎士比亚的诗剧麦克白译成了孟加拉文。
1878年,泰戈尔到英国伦敦大学,自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等人的作品中获得了积极的西方文化素养。1880年回国后,先后写成了两部歌剧和若干激情洋溢的诗歌。这些诗歌结成集子暮歌,于1882年出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成为孟加拉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1883年12月,泰戈尔与穆里娜莉妮黛薇结婚,婚后生活十分美满。1886年他发表诗集刚与柔,开始直面现实的人生,描写世俗的爱情、童年的纯真和母性的慈爱,形成了一种清新、质朴的散文诗形式。
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出版了四部重要的诗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和薇思集。
1901年,泰戈尔在尚迪尼坦克创办了一所学校。此后一直到去世前,他不断地世界各地聘请作家、艺术家和学者来任教,进行教育革新,并把自己获得的全部奖金,包括后来所获的诺贝尔奖金及讲学、戏剧演出等的收入,全都倾注于学校的建设。这所学校后来被人们称为东方“国际大学”
1905年,英国政府决定实行分裂孟加拉的政策,这一决定引起了强烈反对,接着便掀起了抵制英货运动。泰戈尔积极投入这一运动,发表演说,谱写爱国歌曲,创作爱国诗篇和剧作等。他的两首最著名的歌曲印度的历程和印度的命运之神被广泛传唱,后者后来被定为印度国歌。他最出色的长篇小说戈拉也于此时问世了。后来使他获得国际声誉的诗集吉檀迦利中的诗歌,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1902年,泰戈尔的妻子逝世。1年后,女儿夭折。1905年,他的父亲去世。2年后,儿子沙民德拉死于霍乱。不断地与死亡对话,诗人的思想与艺术渐臻完美。他以坚韧的精神顶住了命运的冲击,在悲痛中为他们写诗,以诗寄托自己的哀思,体现出一个伟大的诗人对痛苦的超越、对未来的热情、对美的诠释和对善的眷恋。
所以,一个印度人说:“泰戈尔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个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二、征服西方世界的亚洲人
1912年3月,泰戈尔将吉檀迦利译成英文,带到了伦敦。
最早读到这部英文诗集的人是英国画家威廉罗森斯坦,他感到这是一部伟大的诗作,便写信给英国诗人叶芝。叶芝并没有太在意,他甚至没有回信,毕竟他常常收到不知名而又被人吹捧得很高的稿子。罗森斯坦坚信自己的眼光,再次致函叶芝,陈述这批诗歌的重要。这次叶芝回信了,但只说可以把这批诗稿寄给他看看。不料,读了泰戈尔的诗歌之后,叶芝被震动了:“当我坐在火车上,公共汽车上或餐厅里读到它们时,我不得不经常阖上本子,掩住自己的脸,以免不相识的人看见我是如何激动。”
得到了大诗人的赞扬,罗森斯坦也非常振奋。7月30日晚上,他邀集了一批朋友到自己家里作客,招待客人的是绝妙而精美的诗歌大餐。这些客人中间,有美国诗人庞德、英国诗人迈奈尔等,而叶芝是专程赶到伦敦的。兴奋的叶芝用他那欢愉的音乐般的声音,朗诵着这些诗作,并不停地向人们介绍泰戈尔――“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诗人”后来成为泰戈尔终生挚友的安德鲁斯,这样记述他当时的感受:“充满着这种朴素英语的回声的声浪,像孩童优美的声音,完全慑服了我。我在深夜里,在袒露的天空下一直踯躅到东方吐白。”
1912年11月1日,吉檀迦利英文本面世,它几乎受到所有英国报纸的欢迎。不久,芝加哥诗歌杂志一次集中发表了泰戈尔6首英译诗,这在美国也属首例。就连一向以西方艺术观念为中心的瑞典皇家学院,也第一次将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拱手捧给了这位来自东方的诗人。当时是英国诗人穆尔首先提名泰戈尔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瑞典诗人海登斯坦也以下面的文字向评委们推荐:“我不记得,过去20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诺贝尔奖金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具有真正伟大水平的一个理想诗人。”1913年,角逐这一奖项的欧洲作家有20多人,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却以12比1的绝对多数选出了泰戈尔。11月,泰戈尔收到电报时,刚刚带领学生远足归来,他漫不经心地把它塞入口袋,经邮差提醒才发现这是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 -->>
“他的无边的想象与辽阔的同情使我们想起惠特曼;他的博爱的福音与宣传的热心使我们记起托尔斯泰;他的坚韧的意志与艺术的天才使我们想起造摩西像的米盖朗琪罗;他的诙谐与智慧使我们想象当年的苏格拉底与老聃!他的人格的和谐与优美使我们想念暮年的歌德他是喜马拉雅积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纯洁,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傲,只有无限的青天枕藉他银白的头颅。”
这是徐志摩1924年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剧场的演讲中的一段话,话中的“他”指的就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诗歌土壤中诞生的天才
泰戈尔于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印度孟加拉省的加尔各答市。父亲德本德拉纳特温文尔雅,生活简朴纯洁,在当地有“大圣人”的美誉。德本德拉纳特有15个子女,泰戈尔是他最小的儿子。这个家庭充满了文化气息,经常举行哲学讨论会、诗歌朗诵会和音乐会等,使泰戈尔自幼便吸收了大量智慧和美的养份,8岁便能写诗,14岁时不但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而且用无韵诗体把莎士比亚的诗剧麦克白译成了孟加拉文。
1878年,泰戈尔到英国伦敦大学,自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等人的作品中获得了积极的西方文化素养。1880年回国后,先后写成了两部歌剧和若干激情洋溢的诗歌。这些诗歌结成集子暮歌,于1882年出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成为孟加拉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1883年12月,泰戈尔与穆里娜莉妮黛薇结婚,婚后生活十分美满。1886年他发表诗集刚与柔,开始直面现实的人生,描写世俗的爱情、童年的纯真和母性的慈爱,形成了一种清新、质朴的散文诗形式。
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出版了四部重要的诗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和薇思集。
1901年,泰戈尔在尚迪尼坦克创办了一所学校。此后一直到去世前,他不断地世界各地聘请作家、艺术家和学者来任教,进行教育革新,并把自己获得的全部奖金,包括后来所获的诺贝尔奖金及讲学、戏剧演出等的收入,全都倾注于学校的建设。这所学校后来被人们称为东方“国际大学”
1905年,英国政府决定实行分裂孟加拉的政策,这一决定引起了强烈反对,接着便掀起了抵制英货运动。泰戈尔积极投入这一运动,发表演说,谱写爱国歌曲,创作爱国诗篇和剧作等。他的两首最著名的歌曲印度的历程和印度的命运之神被广泛传唱,后者后来被定为印度国歌。他最出色的长篇小说戈拉也于此时问世了。后来使他获得国际声誉的诗集吉檀迦利中的诗歌,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1902年,泰戈尔的妻子逝世。1年后,女儿夭折。1905年,他的父亲去世。2年后,儿子沙民德拉死于霍乱。不断地与死亡对话,诗人的思想与艺术渐臻完美。他以坚韧的精神顶住了命运的冲击,在悲痛中为他们写诗,以诗寄托自己的哀思,体现出一个伟大的诗人对痛苦的超越、对未来的热情、对美的诠释和对善的眷恋。
所以,一个印度人说:“泰戈尔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个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二、征服西方世界的亚洲人
1912年3月,泰戈尔将吉檀迦利译成英文,带到了伦敦。
最早读到这部英文诗集的人是英国画家威廉罗森斯坦,他感到这是一部伟大的诗作,便写信给英国诗人叶芝。叶芝并没有太在意,他甚至没有回信,毕竟他常常收到不知名而又被人吹捧得很高的稿子。罗森斯坦坚信自己的眼光,再次致函叶芝,陈述这批诗歌的重要。这次叶芝回信了,但只说可以把这批诗稿寄给他看看。不料,读了泰戈尔的诗歌之后,叶芝被震动了:“当我坐在火车上,公共汽车上或餐厅里读到它们时,我不得不经常阖上本子,掩住自己的脸,以免不相识的人看见我是如何激动。”
得到了大诗人的赞扬,罗森斯坦也非常振奋。7月30日晚上,他邀集了一批朋友到自己家里作客,招待客人的是绝妙而精美的诗歌大餐。这些客人中间,有美国诗人庞德、英国诗人迈奈尔等,而叶芝是专程赶到伦敦的。兴奋的叶芝用他那欢愉的音乐般的声音,朗诵着这些诗作,并不停地向人们介绍泰戈尔――“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诗人”后来成为泰戈尔终生挚友的安德鲁斯,这样记述他当时的感受:“充满着这种朴素英语的回声的声浪,像孩童优美的声音,完全慑服了我。我在深夜里,在袒露的天空下一直踯躅到东方吐白。”
1912年11月1日,吉檀迦利英文本面世,它几乎受到所有英国报纸的欢迎。不久,芝加哥诗歌杂志一次集中发表了泰戈尔6首英译诗,这在美国也属首例。就连一向以西方艺术观念为中心的瑞典皇家学院,也第一次将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拱手捧给了这位来自东方的诗人。当时是英国诗人穆尔首先提名泰戈尔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瑞典诗人海登斯坦也以下面的文字向评委们推荐:“我不记得,过去20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诺贝尔奖金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具有真正伟大水平的一个理想诗人。”1913年,角逐这一奖项的欧洲作家有20多人,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却以12比1的绝对多数选出了泰戈尔。11月,泰戈尔收到电报时,刚刚带领学生远足归来,他漫不经心地把它塞入口袋,经邮差提醒才发现这是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