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北纬31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出自毛泽东的清平月。六盘山中赞扬红军长征精神的诗句,用来形容迁徙的鸟儿恰到好处。
秋风送爽,蔚蓝高远的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开始迁徙,由北方的营巢迁往南方的越冬地。它们成群结队,在严格的制度下彼此呼唤着,鼓励着,扶持着,翻越崇山峻岭,跨过海洋的浩瀚,向着远方展翅翱翔。它们目标坚定,勇敢执着。天空中日月星辰为它们指引方向,地形、雷暴、磁场、紫外线使它们永不迷航。它们昼夜兼程,锲而不舍,不远千里,万里历尽艰辛,只为了自己遥远的希望与飘渺的梦。
我惊讶,从远东迁徙至西伯利亚冰原的白天鹅,大约要飞越1500公里。
我惊讶,从非洲中部迁徙至欧洲西部水边的白鹳,大约要飞越5000公里。
我惊讶,从墨西哥湾迁徙至北极圈的加拿大雁,大约要飞越32000公里。
我惊讶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不仅仅是风和日丽,更有阴云笼罩,危机四伏。这期间,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暴雨如注,它们与风浪搏击,顽强的奋力前行。记得嘎达梅林的一首民歌唱赞到: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到长江不呀不歇息。。
征途中,常有鸟类保护者为它们护航,友好的目送它们飞向远方。也有乌黑的猎枪在暗中贪婪的向他们瞄准,无情的子弹射穿它们的胸膛,有些“朝圣者”永远的留在了路上。同伴们悲戚、哀鸣,环绕飞行,不忍离别,但绝不会因此停止飞行的渴望,因为它们的目标在前方。这神圣与悲壮交织的场面,是对灵魂的一次拷问,更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千里迢迢,危难重重,却不能阻挡高飞的决心。迁徙的大雁,你怎能不让我感动,怎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当一队从远方飞来的大雁,飞越一户农家小院上空的时候,小院儿里的一群大鹅,正在悠然地吃着,慢腾腾的踱着,意得志满。当听到天空传来的鸣叫声,纷纷翘首仰望,那塞满食物的粗粗的脖子重重的向一边垂着。看到头顶掠过的雁群,它们突然变得焦躁不安,急得团团转,用嘶哑的嗓子朝着天空拼命地嘶喊,拼尽全力扑着翅膀,跃跃欲试的想飞上蓝天,希望与大雁一起去追寻自己曾经的梦想。但是,面前的木栅打消了它们的非分之想,终于它们想起自己早已失去飞翔的翅膀,也不再有起飞的能力。眼睁睁看着大雁呼朋引伴翩翩而过,之后天空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也没留下一丝雁声和雁影。家鹅从此也便安然。
科学家解释,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的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现象,这并不神秘,也只是为了生存。
是呀,只是为了生存,人何尝不是?
漂泊在路上的人们,虽然怀揣梦想在行进着,但总有一些未确定和暗淡的元素,前方的目的地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还是未知。想一想火车站广场上的人潮,想一想辽阔无际的机场,还有人头攒动的海边码头人群在这里集结着等候着,然后像被风吹散迅即各奔东西。人被聚集、被淹没、被流散,每一个人都互不熟悉,去向也了无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上车,登机,乘船它们犹如巨大的磁场,把人们吸附进来,又迅速地发散出去。很多人依赖这种种便利,像迁徙的鸟一样去实现自己的远方夙愿。走的走了,飞的飞了,留下的是漫长的期待。我看见白发的老人望眼欲穿,期盼儿女归来的身影。随后惊喜的呼喊,深情地拥抱抑或激动的流泪往往让时光在幸福的瞬间成为永恒。也总有一些人,把自己交给陌生的远方,因为那里有他们人生的梦想。从此踏上征途,如一块涂满黑灰色的布,斑斑驳驳,把自己随意扔在风起云涌的路上——
鸟儿的迁徙,是因为生存,人类的迁徙,由生存的需要带动了社会的前进。从生存的角度看,都有着深远的重要的意义。
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如一只鸟儿。我曾经拥有翅膀,也有瑰丽的梦,但突然有一天,在飞行的途中风暴折损了我的羽翼,从而失去了飞翔的可能。就像被木栅圈住的家鹅,只是偶尔抬头,羡慕天上自由翱翔的雁,有时也会产生一种冲动;它能飞,我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平庸还是命运的不公?可是想也只是想,被魔咒控制的心已不再有奢望。环顾四周,没有木栅,心却被无形的木栅魔咒般的封死,很不情愿但却无能为力,从而固守安逸。为什么会退缩?无非是担心路上会有艰难险阻,会有狂风暴雨,会有乌黑的枪口安宁多好!
我躲避着所有风险,也放弃了辽阔的蓝天,曾经的志向与美丽的梦与我越来越遥远。
失去了梦想,蜗居一隅,从此爱上了寂寞。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独坐书房,静静听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越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
静谧中,歌声如一泓清泉,在心底缓缓流动,渐渐的把我带入悠远的意境。只有这时,我才能够看清自己,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自己。那些扇动翅膀迁徙的雁的形象,又在脑海中浮现,还有地上那群彷徨无措的家鹅。那一夜,我第一次梦见自己变作迁徙的雁,飞上了蓝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出自毛泽东的清平月。六盘山中赞扬红军长征精神的诗句,用来形容迁徙的鸟儿恰到好处。
秋风送爽,蔚蓝高远的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开始迁徙,由北方的营巢迁往南方的越冬地。它们成群结队,在严格的制度下彼此呼唤着,鼓励着,扶持着,翻越崇山峻岭,跨过海洋的浩瀚,向着远方展翅翱翔。它们目标坚定,勇敢执着。天空中日月星辰为它们指引方向,地形、雷暴、磁场、紫外线使它们永不迷航。它们昼夜兼程,锲而不舍,不远千里,万里历尽艰辛,只为了自己遥远的希望与飘渺的梦。
我惊讶,从远东迁徙至西伯利亚冰原的白天鹅,大约要飞越1500公里。
我惊讶,从非洲中部迁徙至欧洲西部水边的白鹳,大约要飞越5000公里。
我惊讶,从墨西哥湾迁徙至北极圈的加拿大雁,大约要飞越32000公里。
我惊讶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不仅仅是风和日丽,更有阴云笼罩,危机四伏。这期间,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暴雨如注,它们与风浪搏击,顽强的奋力前行。记得嘎达梅林的一首民歌唱赞到: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到长江不呀不歇息。。
征途中,常有鸟类保护者为它们护航,友好的目送它们飞向远方。也有乌黑的猎枪在暗中贪婪的向他们瞄准,无情的子弹射穿它们的胸膛,有些“朝圣者”永远的留在了路上。同伴们悲戚、哀鸣,环绕飞行,不忍离别,但绝不会因此停止飞行的渴望,因为它们的目标在前方。这神圣与悲壮交织的场面,是对灵魂的一次拷问,更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千里迢迢,危难重重,却不能阻挡高飞的决心。迁徙的大雁,你怎能不让我感动,怎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当一队从远方飞来的大雁,飞越一户农家小院上空的时候,小院儿里的一群大鹅,正在悠然地吃着,慢腾腾的踱着,意得志满。当听到天空传来的鸣叫声,纷纷翘首仰望,那塞满食物的粗粗的脖子重重的向一边垂着。看到头顶掠过的雁群,它们突然变得焦躁不安,急得团团转,用嘶哑的嗓子朝着天空拼命地嘶喊,拼尽全力扑着翅膀,跃跃欲试的想飞上蓝天,希望与大雁一起去追寻自己曾经的梦想。但是,面前的木栅打消了它们的非分之想,终于它们想起自己早已失去飞翔的翅膀,也不再有起飞的能力。眼睁睁看着大雁呼朋引伴翩翩而过,之后天空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也没留下一丝雁声和雁影。家鹅从此也便安然。
科学家解释,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的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现象,这并不神秘,也只是为了生存。
是呀,只是为了生存,人何尝不是?
漂泊在路上的人们,虽然怀揣梦想在行进着,但总有一些未确定和暗淡的元素,前方的目的地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还是未知。想一想火车站广场上的人潮,想一想辽阔无际的机场,还有人头攒动的海边码头人群在这里集结着等候着,然后像被风吹散迅即各奔东西。人被聚集、被淹没、被流散,每一个人都互不熟悉,去向也了无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上车,登机,乘船它们犹如巨大的磁场,把人们吸附进来,又迅速地发散出去。很多人依赖这种种便利,像迁徙的鸟一样去实现自己的远方夙愿。走的走了,飞的飞了,留下的是漫长的期待。我看见白发的老人望眼欲穿,期盼儿女归来的身影。随后惊喜的呼喊,深情地拥抱抑或激动的流泪往往让时光在幸福的瞬间成为永恒。也总有一些人,把自己交给陌生的远方,因为那里有他们人生的梦想。从此踏上征途,如一块涂满黑灰色的布,斑斑驳驳,把自己随意扔在风起云涌的路上——
鸟儿的迁徙,是因为生存,人类的迁徙,由生存的需要带动了社会的前进。从生存的角度看,都有着深远的重要的意义。
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如一只鸟儿。我曾经拥有翅膀,也有瑰丽的梦,但突然有一天,在飞行的途中风暴折损了我的羽翼,从而失去了飞翔的可能。就像被木栅圈住的家鹅,只是偶尔抬头,羡慕天上自由翱翔的雁,有时也会产生一种冲动;它能飞,我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平庸还是命运的不公?可是想也只是想,被魔咒控制的心已不再有奢望。环顾四周,没有木栅,心却被无形的木栅魔咒般的封死,很不情愿但却无能为力,从而固守安逸。为什么会退缩?无非是担心路上会有艰难险阻,会有狂风暴雨,会有乌黑的枪口安宁多好!
我躲避着所有风险,也放弃了辽阔的蓝天,曾经的志向与美丽的梦与我越来越遥远。
失去了梦想,蜗居一隅,从此爱上了寂寞。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独坐书房,静静听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越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
静谧中,歌声如一泓清泉,在心底缓缓流动,渐渐的把我带入悠远的意境。只有这时,我才能够看清自己,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自己。那些扇动翅膀迁徙的雁的形象,又在脑海中浮现,还有地上那群彷徨无措的家鹅。那一夜,我第一次梦见自己变作迁徙的雁,飞上了蓝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