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很久都不曾用脚步在乡村行走了。
或是没有足够的闲暇,抑或偶去乡村也是以车代步。真正用双足去踏步乡村的田野,用两眼去观察乡村的物事,用身心去感知乡村的变迁竟然成了一个夙愿。
暮春时节,我领命去精准扶贫包保村驻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散淡时间,去实实在在地走走久违的乡村,去真真切切地感受感受乡村的律动,当然也有着一种用乡村的静美去涤荡心灵尘埃的奢望。
进村已是傍晚,与村里干部接洽后,我提出次日无须引导,自个儿随意走走。
或许上天是要考验我的真诚,夜里落起了小雨,翌日仍淅沥不停。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背起相机,逍遥自在地走进了幽深的观音沟。我的目的地是村里作为旅游项目正在开发的观音寨,当然,沿途的农户,那是必须拜访的对象。
观音沟长约7公里,夹山迎面紧逼,沟底水流细小,零星的土地像农人的蓑衣披挂在郁郁葱葱的林坡间。走在沟中,有些窒息,好在树木繁茂,雨水把翠绿的枝叶洗刷得一派亮绿,布谷的啼叫与林中的雨滴交相呼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硬化的盘山公路并不难走,不到半个小时,我便上到了山的半腰。回望山下,幢幢农舍白墙红瓦,条条村道参差相接,块块农田连绵延展。把视野拉远,山峦起伏,苍翠如濯;南河萦绕,碧澈似镜,细雨中别具韵味。因为上下游拦河筑坝建成了多级电站,村前的一段南河已然成湖人在山下,身陷其中,美景只能管窥一斑,登高腑视,村子的自然颜值竟然如此之高。
2
走上一段坡度很陡的公路,山体蓦地闪出了一爿弯塬。弯前塬后,聚集着五八户人家,有鸡鸣,有狗吠。从两栋连为一体的楼房内传出来乒乒乓乓的声音,我寻声走进楼门,见一位老人正往木垛上一根一根地码放着一米余长的木段,木段经过了初步加工,材型四楞方正,散发着浓郁的木香。我走上前去要帮老人一把,老人连说不敢劳驾。我问老人年庚,他说虚岁72了。我惊讶地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做木活,怎不带个徒弟打打下手。老人说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学这粗笨手艺,他这也只是打制一些老式木椅、板凳,趁身子骨还动得了,自己糊个口,不给儿女们添负担。我说把这么漂亮的厅堂当木工房不心疼?老人说楼房不是他的,主人姓易,全家都外出打工了,房子仅以每年800元租金供他使用,主要是图有个照看。
说话间,楼的山墙边走过来一位50多岁的妇女,打过招呼,我见她家山墙头竖挂着“农家乐”牌子,上书土鸡、腊肉等菜名及定餐手机号码,白底红字,十分醒目。紧挨山墙搭建有两间平房,平房前的场院颇具规模,东边邻公路砌着围墙,西边与山体相连,放养着许多土鸡,鸣叫声此起彼伏;场院北侧是猪圈,圈边卧着一条黄狗,见我进到场院也不叫唤。
这个时候,男主人从平房出来,热情邀我进屋喝水。我应声走进平房,第一间是火屋(冬季烤火取暖的屋子),墙壁上挂着许多腊肉;第二间为厨屋,与正屋相通。男主人把我引入正屋,地板、墙壁都装饰一新,厅堂的两个里间设作餐厅。我问男主人生意如何,他说平均每天基本有一桌,鸡、猪、羊都是自己养的,时令蔬菜、葱蒜佐料也都是自己种的,加上自己加工,不算人工成本,每桌可赚百把块钱。我问客源来自哪里,他说大都是襄阳、谷城、老河口等城市驴友,骑车者居多。我说你这房子设计不错,啥时盖的。他说房子是他兄弟俩4年前联手盖的,盖房钱是他老兄弟俩打工十几年攒的。现在弟弟俩口子仍然在外打工,房子租给王木匠使用。我说那你也姓易喽,孩子们呢?他说年轻人在山里扎不住,大儿子27了在珠海打工,小儿子24岁在县城找活;我与孩子他妈年纪慢慢大了,再在外漂泊不是个事儿,何况还有十来亩山场、几分菜地丢不下,便回来办了农家乐。
当知道我来村里的意图后,老易连忙反映山里手机信号不好,驴友们的定餐电话常常打不进来,盼望能够得到解决。我回应帮助反映,却不知道电信部门在这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山弯里安装信号基站成本有多大,什么时候能解决?
看得出来,老易俩口子是村里会兴家的人。他们家楼前晒场不宽,且被公路占据,便把山墙处的空地拓为场院,利用自然山场,放养百余只土鸡和十多只山羊,圈养5头土猪,打生态环保牌开办农家乐自产自销。客人虽然不多,但不断天地都有接待,给人以兴旺和希望之感。
告别时,老易见雨下得密了,拿出伞来让我撑上,并说前面的弯子叫邓家弯,几户人家都姓邓。
3
邓氏屋场是百年老屋场,场角枝繁叶茂的古皂角树是明证。77岁的邓老妇人告诉我,她18岁嫁到邓家来树就这么大,快60年了,皂角树好像没长一样。邓氏屋场共有4户人家,其中2户房屋为新盖,白墙红顶,两层格局。邓老妇人的新楼是屋场中心,硬化的晒场东南面依次布局着柴棚、猪圈、牛栏。屋后是茂密的树林,对面是葱翠的山岭,野花点缀其间,鸟语回响林中,幽美恬静得让人心醉。
邓老妇人能说会道,她说自己没有生养儿子,只有3个女儿,老头子高血压中风,被嫁到山下的老二接去住了,她随大女儿、大女婿住在山上,外孙在外地打工,大女儿俩口子一早把旧年(去年的意思)的油菜籽拿下山换油去了。
这时,一位穿着灰色旧夹衣的高个子老汉围了过来,两眼直直地看着我。邓老妇人告诉我他有智障,年过花甲一直未娶,平时靠帮四邻干活吃饭,入有低保,生活不成问题。老妇人又说,观音寨南边还住着两个70多岁的鳏夫,两人的屋子隔得老远,连说个话都不方便,啥门儿(没有办法的意思)呢。
邓老妇人的话让我有了一种责任感,须得给村里建议,请求民政部门支持把村福利院办起来,让住户偏远、劳动力丧失的孤寡(鳏)老人集中居住,颐养天年。
4
细雨越来越密,去观音寨顶尚有2公里多,而公路却只通至邓氏屋场。我找了根树棍当拐杖往寨顶攀登,走完一段嵌在林中的之字路,我累得气喘吁吁,恰有一处凉亭(村里开发观音寨配套而建)歇脚。亭边的坡地种满了菜豌豆,一层一层已成熟和未成熟的豆角泛着绿茵茵的光泽,豆秧上又盛开了一层紫白相间的花,正笑呵呵地喝着细细的雨水,与嫩绿的豆秧抒展着柔柔的身姿。可是,满地的豆角却无一点采摘的痕迹。鲜美、绿色、安全的菜豌豆变不了商品,换不了活钱——也许,只是因为雨天不方便采摘,种植者才未前来收获吧。
登上寨顶,却不见有寨,只有几尊奇特的巨石兀起于山顶,在把山的海拔增高的同时,没忘腾出一方平台。平台之上供奉着一尊两米多高的观音石像,为风雨中的寨顶增加了一缕仙气。在寨下路旁,我是看到了有一块虽不精致但确为古物的石碑,刻字已很模糊,隐约可见观音寨兴盛于明朝。寨子有些历史,亦为方圆百里至高点。雨雾里,仍然看得见山脚下水波浩渺的南河,西边的茫茫群山,重峦叠嶂,峻岭巍峨。但我却奇异地感到,那些山都不如观音寨高,都不如观音寨秀,更不如观音寨近水而有灵气。看来,村里选择观音寨与南河旅游资源配套开发,这个路子是走对了。
雨仍不住点,山路起泥脚滑,路旁杂灌上的雨珠已经湿了裤腿,我不得不返程下山,遗憾未能去看看两位孤鳏老人。不过,这一天的手机计步器显示,我步行了22014步,总长16。5公里。
5
晚上,在南河边一处农家乐旅馆一夜好睡,转天醒来,太阳已升上了观音寨顶。雨后的阳光似乎带着一丝湿润,空气象洗过一样清新。蓝天下,青山更绿,绿水更碧,披着温馨的晨阳,端着相机,我把倒映在水中的青山,把投射在湖中的阳光,把晨捕的渔船,把摆渡的艄公,把从渡船上下来上学去的孩子,把湖岸上袅娜的杨柳,把河滩边葳蕤的芦苇,把村落里的田野,把绿树间的农舍,直至把矗立在两山相交处的南河大坝,一一都收入了镜头。可是,渔船与渡船的咿呀,田野沟渠内一阵紧似一阵的蛙鼓,河湖里水鸟、野鸭及岸滩上山鸡的欢鸣,还有南河电站水轮机的歌唱这支多声部的清晨进行曲,却只能由早行的人分享了。
... -->>
1
很久都不曾用脚步在乡村行走了。
或是没有足够的闲暇,抑或偶去乡村也是以车代步。真正用双足去踏步乡村的田野,用两眼去观察乡村的物事,用身心去感知乡村的变迁竟然成了一个夙愿。
暮春时节,我领命去精准扶贫包保村驻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散淡时间,去实实在在地走走久违的乡村,去真真切切地感受感受乡村的律动,当然也有着一种用乡村的静美去涤荡心灵尘埃的奢望。
进村已是傍晚,与村里干部接洽后,我提出次日无须引导,自个儿随意走走。
或许上天是要考验我的真诚,夜里落起了小雨,翌日仍淅沥不停。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背起相机,逍遥自在地走进了幽深的观音沟。我的目的地是村里作为旅游项目正在开发的观音寨,当然,沿途的农户,那是必须拜访的对象。
观音沟长约7公里,夹山迎面紧逼,沟底水流细小,零星的土地像农人的蓑衣披挂在郁郁葱葱的林坡间。走在沟中,有些窒息,好在树木繁茂,雨水把翠绿的枝叶洗刷得一派亮绿,布谷的啼叫与林中的雨滴交相呼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硬化的盘山公路并不难走,不到半个小时,我便上到了山的半腰。回望山下,幢幢农舍白墙红瓦,条条村道参差相接,块块农田连绵延展。把视野拉远,山峦起伏,苍翠如濯;南河萦绕,碧澈似镜,细雨中别具韵味。因为上下游拦河筑坝建成了多级电站,村前的一段南河已然成湖人在山下,身陷其中,美景只能管窥一斑,登高腑视,村子的自然颜值竟然如此之高。
2
走上一段坡度很陡的公路,山体蓦地闪出了一爿弯塬。弯前塬后,聚集着五八户人家,有鸡鸣,有狗吠。从两栋连为一体的楼房内传出来乒乒乓乓的声音,我寻声走进楼门,见一位老人正往木垛上一根一根地码放着一米余长的木段,木段经过了初步加工,材型四楞方正,散发着浓郁的木香。我走上前去要帮老人一把,老人连说不敢劳驾。我问老人年庚,他说虚岁72了。我惊讶地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做木活,怎不带个徒弟打打下手。老人说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学这粗笨手艺,他这也只是打制一些老式木椅、板凳,趁身子骨还动得了,自己糊个口,不给儿女们添负担。我说把这么漂亮的厅堂当木工房不心疼?老人说楼房不是他的,主人姓易,全家都外出打工了,房子仅以每年800元租金供他使用,主要是图有个照看。
说话间,楼的山墙边走过来一位50多岁的妇女,打过招呼,我见她家山墙头竖挂着“农家乐”牌子,上书土鸡、腊肉等菜名及定餐手机号码,白底红字,十分醒目。紧挨山墙搭建有两间平房,平房前的场院颇具规模,东边邻公路砌着围墙,西边与山体相连,放养着许多土鸡,鸣叫声此起彼伏;场院北侧是猪圈,圈边卧着一条黄狗,见我进到场院也不叫唤。
这个时候,男主人从平房出来,热情邀我进屋喝水。我应声走进平房,第一间是火屋(冬季烤火取暖的屋子),墙壁上挂着许多腊肉;第二间为厨屋,与正屋相通。男主人把我引入正屋,地板、墙壁都装饰一新,厅堂的两个里间设作餐厅。我问男主人生意如何,他说平均每天基本有一桌,鸡、猪、羊都是自己养的,时令蔬菜、葱蒜佐料也都是自己种的,加上自己加工,不算人工成本,每桌可赚百把块钱。我问客源来自哪里,他说大都是襄阳、谷城、老河口等城市驴友,骑车者居多。我说你这房子设计不错,啥时盖的。他说房子是他兄弟俩4年前联手盖的,盖房钱是他老兄弟俩打工十几年攒的。现在弟弟俩口子仍然在外打工,房子租给王木匠使用。我说那你也姓易喽,孩子们呢?他说年轻人在山里扎不住,大儿子27了在珠海打工,小儿子24岁在县城找活;我与孩子他妈年纪慢慢大了,再在外漂泊不是个事儿,何况还有十来亩山场、几分菜地丢不下,便回来办了农家乐。
当知道我来村里的意图后,老易连忙反映山里手机信号不好,驴友们的定餐电话常常打不进来,盼望能够得到解决。我回应帮助反映,却不知道电信部门在这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山弯里安装信号基站成本有多大,什么时候能解决?
看得出来,老易俩口子是村里会兴家的人。他们家楼前晒场不宽,且被公路占据,便把山墙处的空地拓为场院,利用自然山场,放养百余只土鸡和十多只山羊,圈养5头土猪,打生态环保牌开办农家乐自产自销。客人虽然不多,但不断天地都有接待,给人以兴旺和希望之感。
告别时,老易见雨下得密了,拿出伞来让我撑上,并说前面的弯子叫邓家弯,几户人家都姓邓。
3
邓氏屋场是百年老屋场,场角枝繁叶茂的古皂角树是明证。77岁的邓老妇人告诉我,她18岁嫁到邓家来树就这么大,快60年了,皂角树好像没长一样。邓氏屋场共有4户人家,其中2户房屋为新盖,白墙红顶,两层格局。邓老妇人的新楼是屋场中心,硬化的晒场东南面依次布局着柴棚、猪圈、牛栏。屋后是茂密的树林,对面是葱翠的山岭,野花点缀其间,鸟语回响林中,幽美恬静得让人心醉。
邓老妇人能说会道,她说自己没有生养儿子,只有3个女儿,老头子高血压中风,被嫁到山下的老二接去住了,她随大女儿、大女婿住在山上,外孙在外地打工,大女儿俩口子一早把旧年(去年的意思)的油菜籽拿下山换油去了。
这时,一位穿着灰色旧夹衣的高个子老汉围了过来,两眼直直地看着我。邓老妇人告诉我他有智障,年过花甲一直未娶,平时靠帮四邻干活吃饭,入有低保,生活不成问题。老妇人又说,观音寨南边还住着两个70多岁的鳏夫,两人的屋子隔得老远,连说个话都不方便,啥门儿(没有办法的意思)呢。
邓老妇人的话让我有了一种责任感,须得给村里建议,请求民政部门支持把村福利院办起来,让住户偏远、劳动力丧失的孤寡(鳏)老人集中居住,颐养天年。
4
细雨越来越密,去观音寨顶尚有2公里多,而公路却只通至邓氏屋场。我找了根树棍当拐杖往寨顶攀登,走完一段嵌在林中的之字路,我累得气喘吁吁,恰有一处凉亭(村里开发观音寨配套而建)歇脚。亭边的坡地种满了菜豌豆,一层一层已成熟和未成熟的豆角泛着绿茵茵的光泽,豆秧上又盛开了一层紫白相间的花,正笑呵呵地喝着细细的雨水,与嫩绿的豆秧抒展着柔柔的身姿。可是,满地的豆角却无一点采摘的痕迹。鲜美、绿色、安全的菜豌豆变不了商品,换不了活钱——也许,只是因为雨天不方便采摘,种植者才未前来收获吧。
登上寨顶,却不见有寨,只有几尊奇特的巨石兀起于山顶,在把山的海拔增高的同时,没忘腾出一方平台。平台之上供奉着一尊两米多高的观音石像,为风雨中的寨顶增加了一缕仙气。在寨下路旁,我是看到了有一块虽不精致但确为古物的石碑,刻字已很模糊,隐约可见观音寨兴盛于明朝。寨子有些历史,亦为方圆百里至高点。雨雾里,仍然看得见山脚下水波浩渺的南河,西边的茫茫群山,重峦叠嶂,峻岭巍峨。但我却奇异地感到,那些山都不如观音寨高,都不如观音寨秀,更不如观音寨近水而有灵气。看来,村里选择观音寨与南河旅游资源配套开发,这个路子是走对了。
雨仍不住点,山路起泥脚滑,路旁杂灌上的雨珠已经湿了裤腿,我不得不返程下山,遗憾未能去看看两位孤鳏老人。不过,这一天的手机计步器显示,我步行了22014步,总长16。5公里。
5
晚上,在南河边一处农家乐旅馆一夜好睡,转天醒来,太阳已升上了观音寨顶。雨后的阳光似乎带着一丝湿润,空气象洗过一样清新。蓝天下,青山更绿,绿水更碧,披着温馨的晨阳,端着相机,我把倒映在水中的青山,把投射在湖中的阳光,把晨捕的渔船,把摆渡的艄公,把从渡船上下来上学去的孩子,把湖岸上袅娜的杨柳,把河滩边葳蕤的芦苇,把村落里的田野,把绿树间的农舍,直至把矗立在两山相交处的南河大坝,一一都收入了镜头。可是,渔船与渡船的咿呀,田野沟渠内一阵紧似一阵的蛙鼓,河湖里水鸟、野鸭及岸滩上山鸡的欢鸣,还有南河电站水轮机的歌唱这支多声部的清晨进行曲,却只能由早行的人分享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