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的农民起义 (2/2)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有最终推翻唐王朝,却将历史带入动荡的五代十国。
6
黄巢部将朱温降唐后篡唐,自立为帝,建立后梁,历史正式进入五代十国。乱世出英雄,历史将统一大业托付给后周。周世宗锐意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乱世中迅速崛起强大,先后进行一系列的南征北战,战绩斐然。不幸的是,世宗挥师北进幽州时患重病身亡,接力棒传给了大将赵匡胤。能征善战的赵匡胤在赵普、石守信等谋士的辅助下,有周世宗打下的基业作支撑,很快平定江南,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很轻松地当上了北宋开国皇君,北宋王朝建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彻底解除晚唐以来的武将专横、臣强君弱的痼疾,加强中央集权,社会开始稳定。不过,历史给北宋留下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自从石敬瑭借兵灭唐建立后晋,幽云十六州彻底成了辽国的盘中餐,并成为北宋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雍熙北伐,宋太宗大败而归,造成了辽宋并立的局面。北边有辽为患,重文轻武的朝廷却养了庞大的军队,百姓赋敛沉重。公元993年,蜀地大旱,饿殍遍野,四川青城茶贩王小波领导当地农民起义,并昭告众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均贫富”的口号吸引数万人加入,起义军攻州克县,势不可挡。西川大捷,王小波中箭身亡,其妻弟李顺继为统帅,攻占程度,建立大蜀农民政权。后被宋军镇压,但是“均贫富”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辽的强大,北宋和与战的争论一直持续,但投降派最终处于上风,选择屈辱地选择议和。虽有杨家将镇河朔,辽国的吞宋之图从没有放弃过。后在寇准的努力下,真宗亲自督战,澶渊之盟宋军大胜,却要向辽交纳沉重的岁币。没过几年太平日子,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脱离北宋独立,窃取富饶的河套地区,并先后发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规模战役大败宋军,宋军损失惨重。打不赢,就求和。庆历和议,宋朝每年向西夏“赐”大量金银物资。如此一来,北宋同时供养着两大“豺狼”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凄惨,社会矛盾激化。为化解社会危机,仁人志士奔走相告。先是范仲淹庆历革新、后是王安石变化,皆告失败,腐朽继续深入北宋骨子,尤其是蔡京当权后,社会更加动荡。
公元1120年,睦州青溪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聚众起义,两浙农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第二年攻克6州52县,起义斗争达到高潮。与此同时,宋江召集一帮兄弟,在山东、河北等地起义,替天行道,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梁山好汉义结金兰,同心竭力,数次打败官军的进攻。两次起义虽最终均被镇压,但极大地撼动了北宋王朝的统治。
北宋末年,湖南常德的钟相利用宗教聚集群众,在当年王小波“均贫富”言论的基础上,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较之前者思想更进一步。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在开封府尹宗泽的劝说下,钟相组织民兵三百余人北上“勤王”被高宗勒令遣返。三年后,钟相发动起义,攻占洞庭湖周遭19县,建立大楚农民政权。钟相被叛徒杀害后,杨么继续领导斗争,凭借水军优势,多次给官军以沉重打击。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直接加剧了北宋的灭亡。
7
北宋没落时,女真族崛起。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砺剑十载灭辽,并挥师南下,侵犯北宋,虽有李纲抗金,却只是暂时守得住风雨飘扬的江山半刻。第二年,发生了有名的靖康之变,北宋连皇帝都被掠走,国体尽失,东京保卫战垂死挣扎,失败后北宋宣告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称帝,南宋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在金、西夏夹缝中生存。民族存亡之秋,先后有韩世忠、岳飞大败金兀术,取得郾城大捷,就当岳飞临江高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时候,秦桧和赵构君臣勾结,罗织“莫须有”罪名,让北伐前功尽弃,付诸东流。此后的南宋朝廷愈发腐朽、黑暗,全面走向衰败。
而金朝,经历熙宗改革、世宗治世,社会出现短暂的繁华,繁华过后是萧条,开始走下坡路。此时,蒙古兴起,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举行忽里台大会,蒙古国建立。蒙古铁骑一路西征,横扫欧亚大陆,堪称世界霸主。马背上的民族天生就是征战的好手,一路征战,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战马所过之处,无不屈服。盘踞塞北的西夏、金相继被蒙古瓦解,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孙忽必烈建立大元。南宋王朝成为一块孤地,也成为元朝在中原没有涉足的的唯一一块净土。南宋朝廷为了自保,加紧长江沿线的兵力布置,更是派大侠郭靖等镇守朝廷门户襄阳重镇,郭靖再能,也无法挽救国之将倾的命运。公元1276年,元军四面包抄南宋临安,文天祥收拾宋军残部,奋起抵元,殊死搏斗,却改变不了被灭亡命运,最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从容就义,活在了后人的心中。三年后,发生崖山之难,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投海而死,北宋彻底灭亡。
元朝灭宋后,国土大统一。国家安定,没有大规模战争,就需要治国。不过,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打仗可以,治国却不擅长。“四等人制”、“驱口”等政策就将民族矛盾搁在弦上,一触即发。元朝后期,蒙古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沦为努力。官府横征暴敛,苛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长近20倍,如此这般,百姓安活?官逼民反,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成立白莲教,组织民众秘密进行起以前的准备,由于消息泄密,被官军包围,韩山童被害。刘福通率众突围,攻占颍州,起义正式爆发,义军以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四年后,红巾军攻下毫州,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并先后三路出兵北伐,转战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元王朝的反动统治。
红巾起义15年间,在北方吸引了元朝军队的主力部队,南方则留下空虚,为朱元璋在南方逐渐发展壮大创造了战略机遇和时间。
8
在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而无暇南顾之际,朱元璋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中心建立根据地,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西后东,先强后弱,集中优势兵力,先剪枝叶,后动摇其根本,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并派大将徐达帅精兵北伐,直指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逃往上都,结束了元王朝的统治。称霸一时的大元王朝被推翻,汉人重新执掌天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元朝的兴亡很好地验证了这一句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皇位,改国号大明。生性猜忌的明太祖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即位后,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杀戮功臣“胡蓝党案”几乎将开国功臣杀戮殆尽。成立的锦衣卫,设置残酷的诏狱,专门监视臣民,令朝政风声鹤唳,噤若寒蝉,人人自危。靖难之役,朱棣夺取帝位,改元永乐,迁都北京。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永乐帝设置东厂,以宦官人提督,专门侦查和镇压百姓及官僚中的统治者,位居锦衣卫之上。50多年后,朝廷再次增加一个特务机构——西厂,以太监为提督,爪牙遍及全国,可以不经奏请逮捕朝臣,权利高于东厂。三个特务机构合成“厂卫”是大明王朝的标志性机构。
特务机构专横跋扈,闹得鸡犬不宁,矛盾升级。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大明危在旦夕,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明朝转危为安。不久,统治者因争夺皇位爆发了夺门之变。此后,太监刘瑾专权,肆意贪污,公然受贿,给明朝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先后爆发了壬寅宫变,庚戌之变,明朝危机四伏。张居正力挽狂澜,推行一条鞭法,使明朝一度摆脱危机,呈现一派中兴气象。到了明末,统治集团党争尖锐,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争,与宫廷内部的权利争斗相互掺杂,使得本来已经腐朽的明王朝再度陷入危机。紧接着魏忠贤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残杀百姓,镇压东林党,罢斥朝中正直大臣,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次,大明王朝不仅没有幸运地迎来救世主,反而迎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陕北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却依旧疯狂压榨。天灾人祸,逼迫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公元1630年,李自成率3万人马起义,投稿闯王高迎祥,转战陕西周边州县,势力大增。同一年,张献忠在山西米脂聚众起义,与高迎祥联合东征。后高迎祥战败,李自成被众人推举为闯王,六年征战,兵力达百万之众,被推举为顺天倡义大元帅,一年后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本来皇位已经唾手可得,李自成纸醉金迷,因一己之私,引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寡不敌众,兵败被杀,起义失败。1640年张献忠率部进兵四川,四年后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并与清军对抗多年。
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大西军,成为明末农民反抗清廷贵胄的压迫、推翻了腐朽的明朝的重要力量。
9
有破则有立,旧政灭亡,新政诞生。明朝在窝里斗的时候,满清却在快速长大。1618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两年后大举进攻明朝,攻陷抚顺(今辽宁);次年,大败明军,经此一役,后金向明朝发起全面进攻。宁远之战,努尔哈赤战死,袁崇焕短暂地延续了明朝的灭亡。1644年,清军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倾巢南下,途中意外收到明军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战略重地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入驻中原,并一鼓作气扫平抵抗力量,取代明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军定都北京后,通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迫使汉人臣服在满人的淫威之下。不过,清朝早期的皇帝多属圣君,很有作为,注重民族融合,利用汉文化统治全国。康熙帝铲鳌拜、灭三藩、平定准格尔、统一台湾;雍正帝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三大新政、德政,并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乾隆帝平准格尔部及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驻军屯田,建驿站、修水利,稳定西藏政局,确立达赖、班禅制度。康乾盛世,清朝国力达到鼎盛。
有道是盛极必衰。乾隆后期,奢靡之风盛行,贪官污吏横行,乾隆帝六次南巡耗费大量钱财。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土地,人口急增、耕地不足,导致粮价猛涨,饥民日众,人们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此时,宣扬平均、平等和互济互助的白莲教在民间秘密发酵。1796年,湖北枝江、宜都的聂人杰、张正谟率领教徒首先起义,各地白莲教徒纷纷响应,所有起义队伍,不论男女,都以白布缠头作记认。起义声势浩大,清廷为之震惊,调兵遣将分区镇压,清军采取坚壁清野、剿抚并用的策略,起义军陷入困境。一年后,实力最强的王聪儿、姚之富先被清军合围歼灭,随后,其它的起义军相继被灭。
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是清王朝的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此后的清王朝一直被风雨飘摇所笼罩。鸦片战争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闭关锁国,清廷一味对外妥协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内横征暴敛,增加赋税,阶级矛盾不断升温。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教徒,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创立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给清廷以重创。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的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后来,山东农民组成义和团“扶清灭洋”揭开反帝斗争的序幕,不久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中法战争,马尾海战,门户开放,日俄战争,海兰泡惨案加上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亡国的战争和条约,让大清王朝在外国侵略者的轰击下,轰然倒塌。
10
纵观帝国时代的农民起义,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起义都被“逼”的,没有人愿意拿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赌博,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无家可归,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走投无路之下只能铤而走险,冒死一战。二是起义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政不通则人不和,国不泰则民不安,扰民太甚,天下必反,这是必然的;天灾人祸是引爆起义的导火索,何地、和人、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起义,却是偶然的。三是农民阶级身上与生俱来的历史性、阶级性、历史性,导致纯粹的农民起义最终多没有成功,却充当了改朝换代的铺路石。
后记:终于写完了这篇近万言的文章,我长嘘一口气。年初,集团公司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套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管理、石油、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生活、健康10册。书是好书,闲置不看却很可惜。我先看历史,重读中国古代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不是为了聪明,只是因为兴趣。秦始皇以来三千多年的历史画卷,博大浩瀚,我读了半年了,不写点什么,感觉就如同白读。于是,忙里偷闲,用了一周的时间(写到隋朝的时候,因为保存不当,一晚上的心血付化为乌有,只得重写),用“起义”这根主线将3000多年的历史串烧起来,总结成一篇小文章,类似于一篇历史提纲,姑且算作是我的读书心得吧。有人说,正确的读书方法是,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读薄”相对简单“读厚”却需要时间、思考、智慧。
没有最终推翻唐王朝,却将历史带入动荡的五代十国。
6
黄巢部将朱温降唐后篡唐,自立为帝,建立后梁,历史正式进入五代十国。乱世出英雄,历史将统一大业托付给后周。周世宗锐意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乱世中迅速崛起强大,先后进行一系列的南征北战,战绩斐然。不幸的是,世宗挥师北进幽州时患重病身亡,接力棒传给了大将赵匡胤。能征善战的赵匡胤在赵普、石守信等谋士的辅助下,有周世宗打下的基业作支撑,很快平定江南,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很轻松地当上了北宋开国皇君,北宋王朝建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彻底解除晚唐以来的武将专横、臣强君弱的痼疾,加强中央集权,社会开始稳定。不过,历史给北宋留下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自从石敬瑭借兵灭唐建立后晋,幽云十六州彻底成了辽国的盘中餐,并成为北宋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雍熙北伐,宋太宗大败而归,造成了辽宋并立的局面。北边有辽为患,重文轻武的朝廷却养了庞大的军队,百姓赋敛沉重。公元993年,蜀地大旱,饿殍遍野,四川青城茶贩王小波领导当地农民起义,并昭告众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均贫富”的口号吸引数万人加入,起义军攻州克县,势不可挡。西川大捷,王小波中箭身亡,其妻弟李顺继为统帅,攻占程度,建立大蜀农民政权。后被宋军镇压,但是“均贫富”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辽的强大,北宋和与战的争论一直持续,但投降派最终处于上风,选择屈辱地选择议和。虽有杨家将镇河朔,辽国的吞宋之图从没有放弃过。后在寇准的努力下,真宗亲自督战,澶渊之盟宋军大胜,却要向辽交纳沉重的岁币。没过几年太平日子,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脱离北宋独立,窃取富饶的河套地区,并先后发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规模战役大败宋军,宋军损失惨重。打不赢,就求和。庆历和议,宋朝每年向西夏“赐”大量金银物资。如此一来,北宋同时供养着两大“豺狼”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凄惨,社会矛盾激化。为化解社会危机,仁人志士奔走相告。先是范仲淹庆历革新、后是王安石变化,皆告失败,腐朽继续深入北宋骨子,尤其是蔡京当权后,社会更加动荡。
公元1120年,睦州青溪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聚众起义,两浙农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第二年攻克6州52县,起义斗争达到高潮。与此同时,宋江召集一帮兄弟,在山东、河北等地起义,替天行道,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梁山好汉义结金兰,同心竭力,数次打败官军的进攻。两次起义虽最终均被镇压,但极大地撼动了北宋王朝的统治。
北宋末年,湖南常德的钟相利用宗教聚集群众,在当年王小波“均贫富”言论的基础上,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较之前者思想更进一步。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在开封府尹宗泽的劝说下,钟相组织民兵三百余人北上“勤王”被高宗勒令遣返。三年后,钟相发动起义,攻占洞庭湖周遭19县,建立大楚农民政权。钟相被叛徒杀害后,杨么继续领导斗争,凭借水军优势,多次给官军以沉重打击。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直接加剧了北宋的灭亡。
7
北宋没落时,女真族崛起。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砺剑十载灭辽,并挥师南下,侵犯北宋,虽有李纲抗金,却只是暂时守得住风雨飘扬的江山半刻。第二年,发生了有名的靖康之变,北宋连皇帝都被掠走,国体尽失,东京保卫战垂死挣扎,失败后北宋宣告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称帝,南宋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在金、西夏夹缝中生存。民族存亡之秋,先后有韩世忠、岳飞大败金兀术,取得郾城大捷,就当岳飞临江高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时候,秦桧和赵构君臣勾结,罗织“莫须有”罪名,让北伐前功尽弃,付诸东流。此后的南宋朝廷愈发腐朽、黑暗,全面走向衰败。
而金朝,经历熙宗改革、世宗治世,社会出现短暂的繁华,繁华过后是萧条,开始走下坡路。此时,蒙古兴起,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举行忽里台大会,蒙古国建立。蒙古铁骑一路西征,横扫欧亚大陆,堪称世界霸主。马背上的民族天生就是征战的好手,一路征战,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战马所过之处,无不屈服。盘踞塞北的西夏、金相继被蒙古瓦解,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孙忽必烈建立大元。南宋王朝成为一块孤地,也成为元朝在中原没有涉足的的唯一一块净土。南宋朝廷为了自保,加紧长江沿线的兵力布置,更是派大侠郭靖等镇守朝廷门户襄阳重镇,郭靖再能,也无法挽救国之将倾的命运。公元1276年,元军四面包抄南宋临安,文天祥收拾宋军残部,奋起抵元,殊死搏斗,却改变不了被灭亡命运,最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从容就义,活在了后人的心中。三年后,发生崖山之难,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投海而死,北宋彻底灭亡。
元朝灭宋后,国土大统一。国家安定,没有大规模战争,就需要治国。不过,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打仗可以,治国却不擅长。“四等人制”、“驱口”等政策就将民族矛盾搁在弦上,一触即发。元朝后期,蒙古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沦为努力。官府横征暴敛,苛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长近20倍,如此这般,百姓安活?官逼民反,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成立白莲教,组织民众秘密进行起以前的准备,由于消息泄密,被官军包围,韩山童被害。刘福通率众突围,攻占颍州,起义正式爆发,义军以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四年后,红巾军攻下毫州,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并先后三路出兵北伐,转战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元王朝的反动统治。
红巾起义15年间,在北方吸引了元朝军队的主力部队,南方则留下空虚,为朱元璋在南方逐渐发展壮大创造了战略机遇和时间。
8
在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而无暇南顾之际,朱元璋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中心建立根据地,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西后东,先强后弱,集中优势兵力,先剪枝叶,后动摇其根本,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并派大将徐达帅精兵北伐,直指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逃往上都,结束了元王朝的统治。称霸一时的大元王朝被推翻,汉人重新执掌天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元朝的兴亡很好地验证了这一句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皇位,改国号大明。生性猜忌的明太祖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即位后,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杀戮功臣“胡蓝党案”几乎将开国功臣杀戮殆尽。成立的锦衣卫,设置残酷的诏狱,专门监视臣民,令朝政风声鹤唳,噤若寒蝉,人人自危。靖难之役,朱棣夺取帝位,改元永乐,迁都北京。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永乐帝设置东厂,以宦官人提督,专门侦查和镇压百姓及官僚中的统治者,位居锦衣卫之上。50多年后,朝廷再次增加一个特务机构——西厂,以太监为提督,爪牙遍及全国,可以不经奏请逮捕朝臣,权利高于东厂。三个特务机构合成“厂卫”是大明王朝的标志性机构。
特务机构专横跋扈,闹得鸡犬不宁,矛盾升级。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大明危在旦夕,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明朝转危为安。不久,统治者因争夺皇位爆发了夺门之变。此后,太监刘瑾专权,肆意贪污,公然受贿,给明朝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先后爆发了壬寅宫变,庚戌之变,明朝危机四伏。张居正力挽狂澜,推行一条鞭法,使明朝一度摆脱危机,呈现一派中兴气象。到了明末,统治集团党争尖锐,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争,与宫廷内部的权利争斗相互掺杂,使得本来已经腐朽的明王朝再度陷入危机。紧接着魏忠贤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残杀百姓,镇压东林党,罢斥朝中正直大臣,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次,大明王朝不仅没有幸运地迎来救世主,反而迎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陕北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却依旧疯狂压榨。天灾人祸,逼迫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公元1630年,李自成率3万人马起义,投稿闯王高迎祥,转战陕西周边州县,势力大增。同一年,张献忠在山西米脂聚众起义,与高迎祥联合东征。后高迎祥战败,李自成被众人推举为闯王,六年征战,兵力达百万之众,被推举为顺天倡义大元帅,一年后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本来皇位已经唾手可得,李自成纸醉金迷,因一己之私,引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寡不敌众,兵败被杀,起义失败。1640年张献忠率部进兵四川,四年后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并与清军对抗多年。
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大西军,成为明末农民反抗清廷贵胄的压迫、推翻了腐朽的明朝的重要力量。
9
有破则有立,旧政灭亡,新政诞生。明朝在窝里斗的时候,满清却在快速长大。1618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两年后大举进攻明朝,攻陷抚顺(今辽宁);次年,大败明军,经此一役,后金向明朝发起全面进攻。宁远之战,努尔哈赤战死,袁崇焕短暂地延续了明朝的灭亡。1644年,清军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倾巢南下,途中意外收到明军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战略重地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入驻中原,并一鼓作气扫平抵抗力量,取代明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军定都北京后,通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迫使汉人臣服在满人的淫威之下。不过,清朝早期的皇帝多属圣君,很有作为,注重民族融合,利用汉文化统治全国。康熙帝铲鳌拜、灭三藩、平定准格尔、统一台湾;雍正帝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三大新政、德政,并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乾隆帝平准格尔部及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驻军屯田,建驿站、修水利,稳定西藏政局,确立达赖、班禅制度。康乾盛世,清朝国力达到鼎盛。
有道是盛极必衰。乾隆后期,奢靡之风盛行,贪官污吏横行,乾隆帝六次南巡耗费大量钱财。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土地,人口急增、耕地不足,导致粮价猛涨,饥民日众,人们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此时,宣扬平均、平等和互济互助的白莲教在民间秘密发酵。1796年,湖北枝江、宜都的聂人杰、张正谟率领教徒首先起义,各地白莲教徒纷纷响应,所有起义队伍,不论男女,都以白布缠头作记认。起义声势浩大,清廷为之震惊,调兵遣将分区镇压,清军采取坚壁清野、剿抚并用的策略,起义军陷入困境。一年后,实力最强的王聪儿、姚之富先被清军合围歼灭,随后,其它的起义军相继被灭。
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是清王朝的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此后的清王朝一直被风雨飘摇所笼罩。鸦片战争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闭关锁国,清廷一味对外妥协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内横征暴敛,增加赋税,阶级矛盾不断升温。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教徒,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创立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给清廷以重创。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的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后来,山东农民组成义和团“扶清灭洋”揭开反帝斗争的序幕,不久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中法战争,马尾海战,门户开放,日俄战争,海兰泡惨案加上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亡国的战争和条约,让大清王朝在外国侵略者的轰击下,轰然倒塌。
10
纵观帝国时代的农民起义,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起义都被“逼”的,没有人愿意拿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赌博,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无家可归,连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走投无路之下只能铤而走险,冒死一战。二是起义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政不通则人不和,国不泰则民不安,扰民太甚,天下必反,这是必然的;天灾人祸是引爆起义的导火索,何地、和人、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起义,却是偶然的。三是农民阶级身上与生俱来的历史性、阶级性、历史性,导致纯粹的农民起义最终多没有成功,却充当了改朝换代的铺路石。
后记:终于写完了这篇近万言的文章,我长嘘一口气。年初,集团公司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套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管理、石油、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生活、健康10册。书是好书,闲置不看却很可惜。我先看历史,重读中国古代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不是为了聪明,只是因为兴趣。秦始皇以来三千多年的历史画卷,博大浩瀚,我读了半年了,不写点什么,感觉就如同白读。于是,忙里偷闲,用了一周的时间(写到隋朝的时候,因为保存不当,一晚上的心血付化为乌有,只得重写),用“起义”这根主线将3000多年的历史串烧起来,总结成一篇小文章,类似于一篇历史提纲,姑且算作是我的读书心得吧。有人说,正确的读书方法是,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读薄”相对简单“读厚”却需要时间、思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