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古代生活记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家堂屋这一出戏发生的快,结束的也快,仿佛这家里什么也没发生似得。林氏出了堂屋,直奔转角廊下坐在蒲团上的于嘉泽来。
看到自家孩子乖巧的坐着,林子君心中欢喜,俯身抱起自家儿子,问道“小野,刚刚吃饱了吗?”于嘉泽乖乖点头,“阿爸,我吃饱了,你呢?”林子君抚着孩子的头笑说,“吃饱了”。心下却暗叹,这只是个开头,还不算完。自家婆婆打定了主意,不让自家夫君读书科举了,还有得折腾呢!
于嘉泽趴在林子君肩膀上,感觉别扭极了,只好默默做心理建设,默念“我还小,我还小,三岁豆丁……”。默默催眠了自己,开始思考于家的现状,以及堂屋这一出的后续。
先来捋清了于家的现下的的人口组成和经济状况,于嘉泽一个芯子三十多岁的现代人,很容易看出了自家奶奶王氏的目的,阻止自家老爹继续进学、科举,为王氏自己亲生的小儿子让路。
十里村原叫石里村,因为原来村口一块巨石有个门洞儿似得缺口,远看像谁家的大门口,大家都说是住在石头里了。不过年代久了就叫成了十里村。
十里村是杂姓村,有一多半的人家是几十年前前朝覆灭后,因战乱天灾,村中人口不足迁居来的。这于家是难得的老住户,也是村里有名的读书人家。
于嘉泽现在的祖父于家德兄弟三人,早年老大读书好,中举娶亲之后留下一子,早早地去了。于家德行二,勉强中了秀才之后,再无寸进。老三于家义不是读书的料,走了别的路子,日子却过得也不错。
于嘉泽觉得最为神奇的是,这个世界里不只有女人会生孩子,还有本土人称为哥儿或者卿子的男人也会生孩子。并且男女比例百不取一。
十里村千余人口,未婚女子只有三个,这还算多的,很多村子根本没有女孩儿出生。可想这世上女子有多稀罕了,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继续说这于家的情形。
于家德的祖父是前朝进士,也做过小官,可惜时运不济,因人陷害罢官,带着家眷回到十里村,不过十年就去了。于家德的父亲赶上连年战乱,书读了不少却没有科举。便指望着儿子们出人头地,可惜大儿子聪慧早逝,盯着二子中秀才之后,不久也病逝了。
于家现下这幅情形便由此而来。于家德的阿爸继承夫志督促儿子们读书。并为于家德求娶了于嘉泽的阿爷,一位落魄书香家族的哥儿。可惜于家德才华有限又不爱读书,更对自家夫郎十分不喜,只因他更爱慕女子。
于家德对自家夫郎不好,自家阿爸去后更是待人冷淡,连着对两个儿子也不很亲近。等到自家夫郎一去,后娶的女人一进门,又有儿子女儿出生,对前夫郎留下的儿子更是不冷不热。若不是于嘉泽的亲阿爷后事安排的好,而且于家大哥儿能干强势,恐怕于文礼(于嘉泽的父亲)的书也读不到现在。
于家德有五子一女,长子子于文敏是个哥儿,已经出嫁;次子于文礼娶夫郎林子君,有一子于秋野(于嘉泽);三子于文廉,娶妻小王氏,有两子于秋阳和于秋河;四子夭折;五子于文信,尚未娶亲;小女儿于文柔。
于家德最疼爱女儿文柔和聪明伶俐的小儿子文信,次之是三儿子文廉,另外两个儿子那就往后排了。
王氏进门之后对前头两个孩子算不上坏,吃喝不缺,偶尔有点关心,旁的就没有了,算来做的也不算差。等到下边一溜儿孩子出来,冷淡许多,也属人之常情。时日久了,于文礼开始读书花钱,脸色渐渐有些挂不住了,只是在家里横挑鼻子竖挑眼,孩子受些气罢了。
等到四儿子夭折之后,王氏因丧子之痛,情绪有些暴躁,对于文礼才明刀明枪的差了起来。只因为三个孩子一起出门走亲戚回来,唯独自己的四儿子回来一场风寒去了。王氏不会把亲儿子于文廉怎么样,于文礼只好做迁怒的对象了。连带着于文礼的夫郎也屡屡受刁难。
王氏借着骂小王氏的浪费,讽刺于文礼读书花费大,这里边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小王氏不肯出头,明里和林子君过不去,却不代表暗里没这个意思。
王氏的小儿子今年中了秀才,下一步就是考举人了,去县里读书花销大,于家已有了于文礼在县里读书,于文礼两次考举人都没中。王氏更是理直气壮地借机要求于文礼回家来,为小儿子让路。这在外人看着也不算很是过分,做哥哥的就该让着弟弟。
可事实上,哪里如此简单?
第3章回来
午睡醒来于嘉泽四下看看,屋里没人。站起来慢慢爬下床,爬了一半被人从背后抱住。
“爹,你回来啦。”于嘉泽回头惊喜的喊道。于嘉泽心里暗暗想到真是太好了,自家阿爸是晚辈天生矮人一头,自己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对上奶奶只有挨骂的份儿。这几天连个安生饭都吃不了,菜里连个油花儿都看不见。
“儿子,爹从县里带了松子糖回来,快来尝尝。”于文礼把儿子抱在怀里,拿出油纸包着的松子糖,打开纸包,塞进儿子嘴里。
“谢谢爹”,于嘉泽含着糖含混着说。心里叹了口气,上辈子从小不爱吃糖,糖放化了也想不起来吃,现在这么普通的糖居然成了奢侈品。不过... -->>
于家堂屋这一出戏发生的快,结束的也快,仿佛这家里什么也没发生似得。林氏出了堂屋,直奔转角廊下坐在蒲团上的于嘉泽来。
看到自家孩子乖巧的坐着,林子君心中欢喜,俯身抱起自家儿子,问道“小野,刚刚吃饱了吗?”于嘉泽乖乖点头,“阿爸,我吃饱了,你呢?”林子君抚着孩子的头笑说,“吃饱了”。心下却暗叹,这只是个开头,还不算完。自家婆婆打定了主意,不让自家夫君读书科举了,还有得折腾呢!
于嘉泽趴在林子君肩膀上,感觉别扭极了,只好默默做心理建设,默念“我还小,我还小,三岁豆丁……”。默默催眠了自己,开始思考于家的现状,以及堂屋这一出的后续。
先来捋清了于家的现下的的人口组成和经济状况,于嘉泽一个芯子三十多岁的现代人,很容易看出了自家奶奶王氏的目的,阻止自家老爹继续进学、科举,为王氏自己亲生的小儿子让路。
十里村原叫石里村,因为原来村口一块巨石有个门洞儿似得缺口,远看像谁家的大门口,大家都说是住在石头里了。不过年代久了就叫成了十里村。
十里村是杂姓村,有一多半的人家是几十年前前朝覆灭后,因战乱天灾,村中人口不足迁居来的。这于家是难得的老住户,也是村里有名的读书人家。
于嘉泽现在的祖父于家德兄弟三人,早年老大读书好,中举娶亲之后留下一子,早早地去了。于家德行二,勉强中了秀才之后,再无寸进。老三于家义不是读书的料,走了别的路子,日子却过得也不错。
于嘉泽觉得最为神奇的是,这个世界里不只有女人会生孩子,还有本土人称为哥儿或者卿子的男人也会生孩子。并且男女比例百不取一。
十里村千余人口,未婚女子只有三个,这还算多的,很多村子根本没有女孩儿出生。可想这世上女子有多稀罕了,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继续说这于家的情形。
于家德的祖父是前朝进士,也做过小官,可惜时运不济,因人陷害罢官,带着家眷回到十里村,不过十年就去了。于家德的父亲赶上连年战乱,书读了不少却没有科举。便指望着儿子们出人头地,可惜大儿子聪慧早逝,盯着二子中秀才之后,不久也病逝了。
于家现下这幅情形便由此而来。于家德的阿爸继承夫志督促儿子们读书。并为于家德求娶了于嘉泽的阿爷,一位落魄书香家族的哥儿。可惜于家德才华有限又不爱读书,更对自家夫郎十分不喜,只因他更爱慕女子。
于家德对自家夫郎不好,自家阿爸去后更是待人冷淡,连着对两个儿子也不很亲近。等到自家夫郎一去,后娶的女人一进门,又有儿子女儿出生,对前夫郎留下的儿子更是不冷不热。若不是于嘉泽的亲阿爷后事安排的好,而且于家大哥儿能干强势,恐怕于文礼(于嘉泽的父亲)的书也读不到现在。
于家德有五子一女,长子子于文敏是个哥儿,已经出嫁;次子于文礼娶夫郎林子君,有一子于秋野(于嘉泽);三子于文廉,娶妻小王氏,有两子于秋阳和于秋河;四子夭折;五子于文信,尚未娶亲;小女儿于文柔。
于家德最疼爱女儿文柔和聪明伶俐的小儿子文信,次之是三儿子文廉,另外两个儿子那就往后排了。
王氏进门之后对前头两个孩子算不上坏,吃喝不缺,偶尔有点关心,旁的就没有了,算来做的也不算差。等到下边一溜儿孩子出来,冷淡许多,也属人之常情。时日久了,于文礼开始读书花钱,脸色渐渐有些挂不住了,只是在家里横挑鼻子竖挑眼,孩子受些气罢了。
等到四儿子夭折之后,王氏因丧子之痛,情绪有些暴躁,对于文礼才明刀明枪的差了起来。只因为三个孩子一起出门走亲戚回来,唯独自己的四儿子回来一场风寒去了。王氏不会把亲儿子于文廉怎么样,于文礼只好做迁怒的对象了。连带着于文礼的夫郎也屡屡受刁难。
王氏借着骂小王氏的浪费,讽刺于文礼读书花费大,这里边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小王氏不肯出头,明里和林子君过不去,却不代表暗里没这个意思。
王氏的小儿子今年中了秀才,下一步就是考举人了,去县里读书花销大,于家已有了于文礼在县里读书,于文礼两次考举人都没中。王氏更是理直气壮地借机要求于文礼回家来,为小儿子让路。这在外人看着也不算很是过分,做哥哥的就该让着弟弟。
可事实上,哪里如此简单?
第3章回来
午睡醒来于嘉泽四下看看,屋里没人。站起来慢慢爬下床,爬了一半被人从背后抱住。
“爹,你回来啦。”于嘉泽回头惊喜的喊道。于嘉泽心里暗暗想到真是太好了,自家阿爸是晚辈天生矮人一头,自己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对上奶奶只有挨骂的份儿。这几天连个安生饭都吃不了,菜里连个油花儿都看不见。
“儿子,爹从县里带了松子糖回来,快来尝尝。”于文礼把儿子抱在怀里,拿出油纸包着的松子糖,打开纸包,塞进儿子嘴里。
“谢谢爹”,于嘉泽含着糖含混着说。心里叹了口气,上辈子从小不爱吃糖,糖放化了也想不起来吃,现在这么普通的糖居然成了奢侈品。不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