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汉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句,然而衹是徒具形式,而长卿却又修饰其说。夏侯胜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夏侯建是那种衹求章句文辞的小儒,把儒道搞得支离破碎。”夏侯建对夏侯胜也不以为然,他认为夏侯胜做学问粗疏,难以应敌。夏侯建终于在经学上自成一家之学,他做过议郎博士,官至太子少傅。夏侯胜的儿子夏侯兼担任左曹太中大夫,孙子夏侯尧官至长信少府、司农、鸿胪,曾孙夏侯蕃担任郡守、州牧、长乐少府。夏侯胜的同母兄弟之子夏侯赏做了梁内史,夏侯赏的儿子定国做了豫章太守。而夏侯建的儿子千秋也担任了少府、太子少傅。
京房字君明,束郡顿丘人。研究周易,师从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焦赣出身贫贱,因为好学而得到梁王的礼遇,梁王供给他所需的费用,让他安心学习。学成之后焦赣担任郡史,并被选拔补小黄县令。因为焦赣常常能预先知道奸邪之事,使得那些盗贼不敢作案。焦赣又十分关心体恤下层官吏和老百姓,因此小黄县的风气很好。结果他的政绩在考课时得分很高,按规定应当升任他官。但是小黄县的三老一齐上书表示希望能留下焦赣,结果诏书下来允许小黄县留下焦赣,增加了他的俸禄。焦赣在小黄县去世。焦赣常说:“能得到我的道但却因此而身亡的人,一定是京房吧。”焦赣最擅长说灾变,他把六十四卦与每天要做的事联系起来,又以风雨寒温等气象变化作为征候,各有各的占算和应验。京房尤其精通此道。京房好钟律,叉通晓音律。初元四年时,以举孝廉为郎官。
永光、建昭年间,西羌造**,不久发生了日食,接着天老是黑黑的不见阳光,阴雾满天一点亮色也没有。京房好几次上书,预言将要发生某事某事,近则几个月,远则一年,所说的屡次应验了。元帝对此很高兴,于是经常把京房召来询问他,京房回答说:“古代的帝王都是凭功绩来选举贤能,于是万物得到生育,祥瑞也出现了,而到了衰败之世衹凭赞扬的话来选人才,所以功业就被废置,灾异也就出现了。这时最好让百官各自考察一下自己的业绩,这样灾异就会平息了。”于是元帝下韶让京房来做遣件事,京房就上奏了具体考察官吏业绩的方法。元帝让公卿朝臣和京房一起到温室殿去商议这件事,他们都认为京房说的太琐碎,让上级下级互相监察,这是不可以的。皇上心裹也这样想。当时部刺史到京师来报告一些事情,元帝召见各位刺史,让京房告诉他们要考察官吏们政绩的事,刺史们也认为不可以实行。衹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开始说不可以,后来认为很好。
这时中书令石显专权,石显的朋友五鹿充宗担任尚书令,他与京房学的是同一经,但议论却相差很大。二人当权,有一次京房在元帝闲宴时被召见,就问元帝说:“像幽王、厉王这样的君主为什么会灭亡?他们任用的是什么人呢?”五帝回答说:“幽王厉王统治昏庸,他们任用的也是花言巧语迎奉谄媚之人。”京房说:“幽王厉王是知道这些人是巧佞之人后任用他们的呢,还是以为他们是贤能的人才任用他们的呢?”元帝答道:“是认为他们贤能才任用的。”京房说:“那么今天又是怎么知道他们不是贤人呢?”元帝说:“因为当时的社会很乱而且君主失败所以可以知道。”京房说:“像这样,任用贤能之人国家就治理得好,任用不肖的人国家就乱,这是一定的道理。幽王厉王为什么不觉悟而去用贤能之人,却终于任用那些不肖之人,以至于最后到那种地步?”元帝说:“身临乱世的国君各以其臣为贤,假使他们都觉悟了,天底下哪裹会有身危国亡之君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听说过幽厉二君的事并且取笑过他们,但他们自己也还是任用了竖刁、趟高这样的人,政治一天比一天混乱,各个山头都有盗贼,为什么不把幽王厉王作为鉴戒而觉悟呢?”元帝说:“衹有有道的才能惩前毖后啊。”京房于是脱掉帽子叩首说:“春秋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灾异以给后代的君主借鉴。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明亮,星辰也逆着运行,又有山崩,洪水泛滥,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天下霜,冬天打雷,春天万物凋零秋天反而繁荣,下霜却没有肃杀之气,水灾旱灾频繁,螟虫横行,老百姓挨饿,瘟疫流行,盗贼猖獗,屡禁不止,满街都是受刑之人,春秋记载的灾异已经全都具备了。请问陛下看今el天下是治呢,还是乱呢?”元帝说:“是太乱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京房说:“如今您任用谁呢?”元帝说:“毕竟现在的灾异比以前要好多了吧,这应该跟任用的人没关系吧。”京房说:“以前的君主也是这么认为的呀,我恐怕后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前代一样哦。”过了好久,元帝说:“如今行乱的是谁呢?”京房说:“圣明的君主应该自己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了,为什么还用他呢?”京房说:“您最信任的,能与您一起在帷幄之中谋划大事,并且可以任用罢免天下读书人的那个人
就是。”京房指的就是石显,元帝也知道,就对京房说:“我明白了。”
京房已然出来,后来元帝命令京房推举弟子中通晓考察官吏政绩的,想要试用他们。京房推荐中郎任良、姚平,说:“希望任用他们为刺史,试着实行考察官吏政绩的方法,我可以进入殿中,为他们上奏情况,以防止下情不能上达。”石显、五鹿充宗都很痛恨京房,想让他离得皇上远远的,就建议任用京房为郡守。元帝于是任命京房担任魏郡太守,俸禄八百石,使他能够用考察官吏政绩的方法来治理魏郡。京房自己申请,希望能够不受制于刺史,能够任用别的郡的人,能够亲自考察千石以下的官吏等次,岁末时能够坐着驿传的马车上奏事情。元帝答应了。
京房自己知道他屡次议论时政而被大臣们非议,在朝中又与石显、五鹿充宗有嫌隙,因此他不想远离皇上左右,等到做了太守,十分忧虑。京房在建昭二年二月初一,向元帝上奏一封密封的奏章说:“辛酉那天以来,蒙气衰退离去,太阳变得光明,我暗自高兴,认为陛下您有所作为了。然而臣下的卦象仍比君主要强。我猜想陛下虽然能做这事,但好像不能够如愿,我私下裹很是担心忧惧。我本来想请求阳平侯凤转达想要进见之意却没有能够,到己卯那天被任命为太守,造就说明陛下虽然圣明但您的臣下仍然比您更厉害。我出了朝廷后,担心您一定被掌权之人所蒙蔽,人死了而功业却没有完成,所以希望岁未能乘着驿传的车马上奏事情,得到您的怜爱和允许。到了辛巳那天,蒙气重又在太阳卦之上,太阳为色所侵,这表明上大夫掩蔽阳而陛下正犹疑不决。己卯、庚辰这两天中,一定有阻隔我不让我坐着驿传的马车向您禀告事情的人。”
京房还未出发,元帝命令阳平侯凤向京房宣诏,不让他入朝奏事。京房更加恐惧了,走到新丰时,就向元帝邮寄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我以前在六月中旬讲的避卦没有应验,法说:‘有道术的人刚刚离去时,就会天气寒冷,会有水涌出来而为灾。’到了七月,水涌出来了。我的弟子姚干对我说:‘京房可以说知道道,不能说是相信道。京房说灾异,没有没说中的,如今已经涌出水来,有道之人应该避开死亡,还要再说什么呢?’我说:‘陛下十分仁爱,对我尤其厚爱,虽然说了会死,但我仍要说。,姚平又说:“京房是小忠,但不能说是大忠。从前秦朝时赵高当权,有个叫正先的,因非议趟高而死,趟高的淫威从此立了起来,所以秦的乱,是正先促成的。,如今我出朝担任郡守,要尽力报效,很担心还未效功就死去。衹请陛下不要让我来担当涌水之异的责任,像正先那样死去,而被姚平耻笑。”
京房到了陕县,又奏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丙戌那天下小雨,丁亥那天阴气离去,但是少阴合力遮住了太阳,戊子那天更厉害了,到这天中的第五十分时,阴气重又兴起。这时陛下您想要正定消息,而那杂卦的同党合力来争,消和息的气不能战胜它们。强弱安危的时候不可以不细察。己丑这天晚上,有暴风,到辛卯那暴风停息,太阳重又被遮住,到癸巳那天, 曰月相近,这是邪阴合力而太阳为之所惑的缘故。我以前曾经说过如果九年没有变化,一定会有看不见星的灾异。我愿意推荐任良试行考察官吏政绩的方法,我能够居住在陛下您那儿,那么看不见星的灾异就可以去除。那些人知道这样的话对他们自己不利,而且我是不会被他们蒙蔽的,所以他们说与其使用弟子不如用老师。而如果我做刺史就应该向陛下奏事,所以又说做刺史担心我不能和太守同心,不如让我担任太守,他们就是像这样隔绝我和陛下的。陛下不违背他们的话而听任他们这么做,造就是阴气一直不离开而太阳无光的原因。我离朝廷越远,太阳被蒙蔽就越厉害,希望陛下不要以让我回来为难而轻易违背天意。在人间邪说虽然能够安稳,但天气一定会有变化,所以人可以被欺骗,天是不可以被欺骗的,希望陛下明察。”京房离开一个多月后,终于被投进大牢。
当初,淮阳宪王的舅舅张博跟着京房学习,把他女儿嫁给京房。京房和张博很要好,每次朝见后,总是把皇上的话告诉张博,以为皇上原本是想要采用京房的意见的,但是群臣害怕这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京房被众人排挤。张博说:“淮阳王是皇上的亲弟弟,敏捷通达喜欢从政,想要为国尽忠。如今我想请淮阳王上书请求入朝,以辅助您。”京房说:“恐怕不可以吧。”张博说:“以前楚王就曾入朝荐举士人,淮阳王为什么不可以?”京房说:“中书令石显、尚书令五鹿充宗互相勾结,他们是奸佞的小人,事奉天子已十多年;还有丞相韦侯,他们都已很久对百姓没有办什么好事,可说是没有功劳了。这些就是尤其不愿实行考察官吏政绩制度的人。淮阳王如果能朝见,劝皇上实行考察官吏的制度,这是最好。如果不行,衹说丞相、中书令做事已很久但却没有治理好,可以罢免现在的丞相,让御史大夫郑弘来代替,让现在的中书令改任另外的官职,用钩盾令徐立代替他,这样,我的考察官吏的建议就可以施行了。”张博完全听从京房所说的各种灾异事,于是让京房为淮阳王作朝见皇上的奏章,将这些都写信给淮阳王。石显暗地裹伺察,这些事都被他知道了,衹是因为京房和皇上比较亲近,所以不敢说。等到京房出任郡守,石显诬告京房和张博合谋,诽谤朝政,说皇上的坏话,连累诸侯王,这些已在宪王传中说过了。当初,京房被召见,说幽王厉王之事,出来后曾把这些向御史大夫郑弘说过。京房、张博都在闸市被执行死刑,并被陈尸街头示众,郑弘也受连累而被罢官成为平民。京房本来姓李,后来按照律自己推算改姓京,死的时候才四十一岁。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研究齐诗,和萧望之、匡衡师从同一个老师。三个人对经术都很精通,匡衡是后辈,望之把经术应用到政事上,而翼奉勤奋学习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他,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中,多次上书言事并在皇上闲暇时被召见,天子很尊敬他。
这时,平昌侯王临凭着是宣帝的外戚为侍中,称诏要跟随翼奉学习经术。翼奉不肯和他说,就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我从老师那儿听说,治道最要紧的在于知道人的正邪。如果那人确实追求品性端正,那么即使那人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他的知识越多,危害也就更大。知人的方法,有六情十二律。北方之情是喜爱;有了喜爱就会贪得无厌像狼一样,申子主持这一方。东方之情是愤怒;有了怒气就会以阴气贼害它物,亥卯主持这一方。贪婪的狼一定要等待阴贼而后才动,阴贼也一定要等待贪婪的狼而后才会作用,这两个阴并行,因此为王的忌讳子卯。礼经避开它们, 春秋也忌讳它们。南方之情是憎恨;有了憎恨就会精专严整,寅午主持遣一方。西方之情是高兴;高兴了就会做事宽大,巳酉主持这一方。这两个阳一齐运行,因此为王的以午酉为吉利。诗经中说:‘庚午是吉曰。’上方之情是快乐;有了快乐就会有奸邪之事,辰未主持这一方。下方之情是哀伤;哀伤就会公正,戌丑主持这一方。辰未属于阴,戌丑属于阳,万物都以自己所属的类与之相应。如今陛下圣明谦虚安静以等待事物到来,世事虽多,可没有什么不能被了解的,何况是用十二律来驾驭六情呢!陛下如果能知人并且参考实际来统治,这已经是很好的了,而如果能用自然之道来治理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在正月的癸未那天加上了申,有暴风雨来自西南面。未主管奸邪,而申主管贪狼,风在大阴底下到了建的前面,这是皇上的身边有邪臣之气。平昌侯连着三次来看我,三次都在正辰那天加上邪时,辰是客,而时是主人。用律来理解人情,这是王者的秘术,我实在不敢将它告诉邪恶之人。”
元帝拜翼奉为中郎,有一次召见翼奉并问他说:“来的人在善曰邪时好呢,还是邪曰善时好?”翼奉回答说;“按照老师的方法用辰不用日。辰是客人,时是主人。被圣明的皇帝在内廷接见,侍奉皇帝左右的人就是主人。辰正时邪,那么朝见的人是正直的,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邪的;如果辰邪时正,那么朝见的人是邪的,而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正直的。忠心正直的人去朝见,即使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邪的,仍然辰、时俱正;大邪的人去朝见,那么即使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正直的,辰、时仍然都是邪的。如果已经自己知道侍奉皇帝的人是邪的,那么时是邪的、辰是正的,被接见的人反受邪气所侵;如果已经知道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正直的,那么时是正的辰是邪的,被接见的人也会被正气所染。辰是恒常的状态,而时是一时的状态。辰疏略而时精密,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一定要错综交互着来看,然后才可以知道。所以说:观察它的来源,弄清楚它的经过,参考六合五行,就可以了解人性,知道人情。由外面来观察是困难的,从内部就很清楚了。所以诗歌的学问,顺着情性而已。五性互相不抵触,六情互相更替兴废。以日历来观察五行,以十二律来观察六情,是圣明的君主应该独自使用的,很难与第二人一起使用。所以说:‘表现出仁义,隐藏它的使用。,显露出来就不灵验了,独自使用就自然了,衹有奉能够使用它,学我的人不能够实行。”
这一年,关束发生大水灾,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尤其盛行。元帝于是下韶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子用来资助那些贫穷的老百姓,不征收税;减损太官负责供给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合不再修缮;太仆少府减少喂马的谷物,水衡少吃肉类食物。第二年二月戊午那天发生了地震。夏天,齐地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七月己酉那天,又发生地震。元帝说:“听说圣贤之君在位,阴阳和谐,风调雨顺,日月光明,星辰安静,百姓安康宁静,老人能够寿终正寝。如今我供奉天地,位在公侯之上,而光明不能俯照,德行不能安绥百姓,灾异并至,连年不息。今年二月戊午那天,在陇西郡发生大地震,使得太上庙殿壁上的木饰掉了下来,毁坏了螈道县城郭中的官府建筑和民屋,砸死了很多人,山崩地裂,水泉涌出。一年之中发生两次地震。上天降下灾祸,我自己感到震惊。治理国家有很大缺陷,以致招来这么多灾难。我整夜战战兢兢,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大的变故,深怀忧郁哀伤,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好几年没有好的收成,平民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至于触犯法律受到处罚,我很同情他们,心裹忧伤痛苦。已经下诏让官吏打开仓库,救济贫穷的老百姓。各位官员们也要好好想想天地的告诫,有可以免除减少节省而方便老百姓的,可以上奏给我。尽心指出我的过失,不要有所顾忌。”于是大赦天下,选拔直言敢谏的人。翼奉上奏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臣听老师说,天地定位,上悬曰月,布列星辰,划分阴阳,确定四时,排列五行,这些是给圣人看的,如果给一个名称就叫做道。圣人看到了道,然后知道王道的特征,所以划定疆界,建立君臣制度,制定历法,总结成败的经验,以给贤能的人看,给它一个名称叫经。贤能的人看到经,然后知道人道的要务,就是诗、书、易、春秋、礼、乐。周易讲究阴阳,诗经讲究五际,春秋讲究灾异,皆列出结束开始,推求得失,考察天意,用来说明王道的安危。到秦代时,就不喜欢诗、书等经,用法令来禁毁它们,因此大道不能通畅,终于灭亡。如今陛下圣明,深怀治国要术,照临天下广布德惠,没有遗漏的。废止省掉不急需的费用,赈济救助困乏贫穷的人,给他们安排医生和良药,赐予买棺材的费用,恩德泽惠已经很大了。又推举直言,求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德行纯贞完备,天下很幸运啊。
臣奉自己学习齐诗,知道五际的要点在于十月之交这篇,日食地震的效验就知道得十分清楚了,就好像住在树上对风敏感,住在洞穴中对雨敏感一样,这也并不值得赞美,衹是习惯罢了。我听说人的气在体内逆行,天地就会有感应运动;天的变化表现在星气和日食上,地的变化表现在奇物和地震上。之所以这样,因为阳用它的精,阴用它的形,就好像人有五脏六腑,五脏象天,六腑象地。所以五脏有病气色就会表现在脸上,六腑有病就会表现在打哈欠和伸懒腰等动作上。今年太阴建在甲戌,按律应该在庚寅初行事,按历甲午就立春了。历中的甲庚,按律是三阳,品性仁义,感情能够公正贞廉,是一百年中最好的年头。正因为是好年份,本来是首王之位,但太阳在接近正中间时碰到律而发生大地震,以后连着好几个月一直阴天,虽然有皇上的许多补救措施,但仍然不能恢复,阴气太盛了。古时候朝廷中一定有与皇帝同姓的大臣表示亲近之意,也一定有与皇帝不同姓的大臣表示尊重贤能的人,这是圣明的皇帝之所以能天下大治的原因所在。同姓之人因为与皇帝亲近而容易仕进,异姓之人与皇帝疏远而难以仕进,所以同姓一人,异姓有五人,这就平均了。如今皇上身边没有同姓之人,衹是把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当成亲信,异姓的大臣又被疏远。太后和皇后二家的党羽充斥朝廷,不仅身处高位,威势更是奢侈无度,吕、霍、上官的遭遇足以预测他们的下场,这远不是爱护他们的方式,也不是留给后人的长久之策。阴气这么盛行,不也是应该的吗? 我又听说未央、建章、甘泉宫的才人各有几百个,都不能与皇上有男女之事。像杜陵园,已经被御见的,臣子不敢说什么,即使如此,也是太皇太后的事。至于诸侯王的园林和他们的后宫,最好设定限额,遣出那些超过制度的人,这是消损阴气回应上天治邪的方法。如今怪异的事发生而不改正,灾难就会随之而来。按占验之法逢“大水”时,阴到了极点就会生阳,反会有大旱,甚至有火灾,春秋时宋国的伯姬就是这样。愿陛下裁夺。第二年夏天四月乙未这天,孝武园白鹤馆发生火灾,翼奉自认为被他说中了,就上疏说:“我以前上奏诗经、十月之交五际关于地震之说,阴到了极点就生出阳,恐怕有火灾。这与完美的德性不相合,也不见回答,我也不敢自以为是。如今白鹤馆在四月乙未这天,时加在卯,月位在亢而发生火灾,和以前的地震是同一个规则。我才深知道应该被相信。实在忍不住恳切忠谨之心,愿陛下能赐予我一段时间以研究透它的来龙去脉。”
元帝又向翼奉请教得失之事。翼奉认为在云阳汾阴祭祀天地,以及各个寝庙不因为亲疏而毁掉一部分,都要花费很多,这是违背古代制度的。而且宫室苑囿,奢侈豪华难以供给,搞得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失去了这么多年的积蓄。这些由来已久,如果不改变根本,很难使末正常,于是就上疏说:我听说从前盘庚迁都以复兴殷朝,圣人赞美他。我又听说汉的德业兴隆旺盛,在于孝文皇帝带头节俭,减免徭役。那时没有甘泉、建章以及上林中各个可供皇上随时游处的离宫别馆。未央宫也没有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这些宫殿,衹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罢了。孝文想要造一个台,估计要用一百斤黄金,于是乎以民为重,就不再兴建,那个用土砌成的地基,至今还在。他又留下遣诏,不建高大坟墓。所以那时天下安定,百姓和睦富足,德业流传给后世子孙。
如果让他处在当今,因袭这种制度,一定不能成就功名。天道常在,王道无常,无常的王道是用来回应常在的天道的。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君主,然后才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我希望陛下迁都到成周,左面依有成皋,右面可以阻池作为阻隔,前面面向嵩山,后有黄河,营建荣阳,佐助河东,从南到北的千里之地都可以作为关隘,而进入敖仓;方圆百里的地方有八九个,足够用来自娱;向东可以压制诸侯的权力,向西可以远离羌胡的发难,陛下自己庄重无为,定居在成周,兼有盘庚的德业,万年之后,能够长久地成为高宗。汉家郊祀祭坛的界域以及寝庙祭祀的礼节很多与古制不合,我认为如果衹是凭照旧居于长安而进行改革是很困难的,所以希望陛下迁都以正根本。各种制度都制定了,不再有修治宫馆这些不急需的费用,到年底可以多一年的积蓄。
我听说三代的先祖积累德性而称王天下,但是都不过几百年就结束了。周到了成王,有最优秀的贤能的人才,依仗文王武王的功业,以周公、召公为辅佐之人,官吏们各自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在职位上的也都是合适的人选。天下刚传了两代,然而周公仍然写诗书深深地告诫成王,担心失去天下。周书上说: “大王不要像殷王纣那样。”诗上说: “殷还没有失去天下时,能够配天而行;应该以殷为戒,知道帝王之业来之不易。”如今汉当初夺取天下时,从丰沛起事,用武力征伐,德业教化没有融洽,后世子孙奢侈挥霍,国家的花费相当于几代的费用,不衹是耗费财力,也耗费人才。孝武帝时,在四夷暴露尸骨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拥有天下虽然还不长久,到陛下也共有八代九个皇帝了,虽然有成王那样的圣明,但是没有周公、召公那样的人的辅佐。如今东方连年闸饥荒,又加上疾病瘟疫,百姓饥馑,甚至人吃人。大地接连震动,天气浑浊,曰光不明。由此说来,国家中执政的人怎么可以不怀着惊惧而警戒那万分之一呢?所以我希望陛下因为天变而迁都,所谓和天下重新开始。天道到了终点又重新开始,到了尽头就返回根本,所以能够延长而没有穷尽。如今汉的气运还没有终结,陛下能够务本而让它重新开始,从而世代相传,不也是很好的吗?如果能乘着丙子的盂夏,顺着太阴而向东行,到以后七年的第二年,一定有五年的积蓄,然后隆重地举 行考室之礼,即使周这样兴隆昌盛,也不会超过这。愿陛下留意,仔细地考虑万世长久之策。书奏上之后,天子觉得翼奉的意见与众不同,就批答道: “问奉:如今皇帝墓地所在的宗庙有七个,说要向东迁徙,怎么办?”翼奉回答说:“以前成王迁到洛,盘庚迁于殷,其事情的原委,都是陛下清楚知道的。不是有圣明之德,不能改变天下。我刚直愚昧狂妄昏惑,凭陛下裁断赦免。”
其后,贡禹也说应定下宗庙制度,元帝于是听从了他的意见。到匡衡做丞相,上奏迁到南北郊,他们的议论都是从翼奉开始发起的。
翼奉从中郎做到博士、谏大夫,年老而终。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而当上了学官。
李寻字子长,平陵人。研究尚书,和张孺、郑宽中同一个老师。宽中等人遵守师法教授门徒,惟独李寻喜欢洪范灾异之说,又学习天文月令和阴阳。事奉丞相翟方进,方进也擅长研究星历,任命李寻担任吏,李寻几次对翟侯谈论政事。皇上的舅舅曲阳侯王根做丁大司马骠骑将军,对李寻很好。这时灾异很多,王根辅助朝政,几次虚心向李寻请教。李寻看到漠家有中衰困厄交会之象,认为将会有洪水为灾,就劝说王根道:书上说“天聪明”是说紫宫中的北极星在迥转,它与天帝是通为一体的,太微有四门,广开大路,五经和六纬,尊重经术,使士显贵,翼张漫布,普照四海,少微主管未仕或不仕的士人,是太微的辅佐。所以皇帝宫廷的次序,女子之宫在后。圣人秉承天意,尊贤轻色,就是取法于此。天宫中的上相上将都是专管一面而正确处理天朝之事,忧虑和责任都很重大,关键在于能得到合适的人才。得人的功效如何是成败的关键,不可以不勉励呀。从前秦穆公爱听巧言善辩,任用勇壮之士,而自己受到很大的耻辱,国家也几乎灭亡。悔过自责,想想衹有老人,于是任用百里奚,终于在西边称伯,德业也被列在王道。二者祸福相差造么大,可以不谨慎吗?人才是国家的宝贝,是成就功名的根本。将军您一门当中有九人封侯,二十人成为高官,汉朝以来,臣子尊贵兴盛,还没有到这样的。事物盛极必衰,这是自然的道理,衹有有了贤者相助强者相辅,才可以保全陆命、保全子孙,使国家安宁。尚书说“历象曰月星辰”这是说可以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曰月的运行,望星辰的排列,度量山jii的变动,考察民谣民俗,用来制定法度,考求祸福。实行政策如果违背这些,灾祸就会降临,相应的征兆会预先出现,圣明的君主发现征兆就恐惧而改正过失,侧身倾听,广泛求问,转祸为福;不可以拯救的,就积蓄储备以等待,所以社稷就没有忧虑了。我看到以前到处都是赤气黄气,地气很厉害地发作,震动土地耗尽民力,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彗星与曰月争明,平民成为英雄豪杰,这是大乱的开始。这两点已经很有效验了。城中又讹传要发大水,人们都跑到城墙上,朝廷惊骇,女孽进入宫中,这还没有应验。这期间地下水大量涌出,附近的宫殿也频频出水。月亮、太白进入东井,冒犯了积水,擦过天渊。太阳屡次沉没在极阳之色当中,羽气乘到了宫的上面,大风起来云 层积厚。又夹杂有山崩地震,黄河也改道了。隆冬时打雷闪电,潜伏着的龙作怪。接着又出现陨石和彗星,维、填这样的妖星也在上空出现了。日食有不同的方位。这也是高和下要交换地位,发生洪水的征兆。如果不因此而忧虑改变,那么洪水就将冲垮一切,彗星将要为害,如果有改变,就能禳除灾异。所以最近颇有一些变革,贬低邪猾之人,曰月大放光明,雨下得及时天气也来帮助,这是上天保佑漠不灭亡,何况进行大改革呢!
应该急切地广泛征求幽隐之士,而且选拔破格提升懂得天道的人,使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那些卑贱奸佞谄媚的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人,以及用残酷的手段迫害虐待别人的人,像这些人,都是妒嫉善行憎恨忠良,败坏天象,破坏地理,争着涌入邪阴,而使太阳沉溺,让君主与百姓结下怨恨,应该这时把他们废掉辞退,不能占居官位。如果真的能这么做,凶灾就会消失,子孙的福佑不几时就能到来。政事与阴阳感应,就好像铁和炭的一低一高,效果是可以被相信的。那些蓄水池和连着的水源,务必疏通利导。修理旧的堤防,免去池泽的税收,以此来消耗邪阴的盛行。查考做的事,考求变化,讹传不卜定就不会应验。请征用韩放,掾用周 敞、王望,可以与他们一起谋划事情。王根于是推荐李寻。哀帝即位不久,召李寻为待诏黄门,派侍中卫尉傅喜问李寻说:“前些时候地震水涌,日月不按常规运行,星辰紊乱,灾异频频发生,愿您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忌。”李寻回答说:
陛下圣德,尊天敬地,畏命重民,警惕灾变异常之事,不忘记离得很远和地位卑贱的臣子,派遣重臣来询问我,我不足以接奉圣明的诏书。我看到陛下m9即位,就广开言路,免除忌讳,博求名士,无不并进。我地位卑微道术浅薄,却很不好意思地能与众多的贤人一起待诏黄门,吃太官做的饭菜,穿御府做的衣服,长久地在玉堂官署中。等到得到召见,自己却没有什么可效劳。又特别召见我,请教问题实在真诚,我自己认为碰到了不世出的君主的命令,希望能竭尽我的心力,不敢有所逃避,也许其中有万分之一可以被采纳吧。希望您能给出一点时间,听听我的没有见识的胡说八道,参考天象地理,用五经核查,测度圣意,以知道天意。灾变异事发生,是各自应验征兆而出现的,我这裹恭谨地呈上我所知道的。
易上说:“悬象着明,莫大乎曰月。”太阳是众阳之首,阳光所照,万里同辉,是人君的象征。所以曰将要升出时,清风吹起,群阴躲避,人君临朝,不被美色牵累。日出时,炎热如火,人君登朝,奸佞不能出行,忠直之人进奏,不被障碍蒙蔽。曰到了中天光辉灿烂,人君德业盛明,大臣奉公守法。曰将要下山,单纯专一,人君入椒房,不失常礼。如果人君不修习大道,那么曰就会失去法度,暗淡而无光。各有感应表现。当日从东方兴起初升时,阴云邪气也起来了,根据占验常法知道这是君王受妻妾请托,有所畏难之象;日出之后,如发生上述异象,则知其近臣扰乱朝政;曰到当中,如发生上述异象,则知其为大臣欺诬;日将要下山时,被妻妾奴仆所纠缠。近来日尤其不光明,它的光明被侵夺失去了亮色,邪气珥霓几次出现,本来自晨起身,相连一直到黄昏,日出之后到曰在当中这中间差别较大。我不知道朝廷内的事,但私下裹用日来看陛下的志气和节操,日m0出就有些衰弱的现象比较多。造就会有过错,恐怕有因为持守正道而敢于直言进谏得罪皇上的事,以致伤害他的后嗣子孙,不可以不谨慎啊。希望陛下能坚持干刚的德性,用坚强的意志遵守法度,不要听从女子的请求和奸臣的话。那些守卫之臣和乳母的美言悲哀之辞,断绝而不要听。尽力去做最应该做的事,不要去做小仁小义的事;实在不得已,可以赐给他们一些钱财货物,不可以私下赐给他们官位,这些真正是上天的禁令啊。曰失去了它的光,星辰就放任自流。阳不能制阴,阴中的杰出者就能兴起。这期间太白正定白昼而统治天。应该使德业隆盛而自己努力,以驾驭不合法度之人。
我听说月是众阴之首,消长盈缺,百里之内数度相同,千里立其影,万里连纪,是妃后大臣诸侯的象征。朔晦确定一个月的始终,月半圆是作为规矩和法度,月圆就成就君王的德性,春天夏天在南边,秋冬在北边。近来,月亮几次在春夏和太阳在同一条轨迹上,经过轩辕上后星宿时受气所染,进入太微皇帝宫廷发扬光辉,冒犯上将和近臣,各星都暗淡,蔫蔫地好像要熄灭了,这是皇帝母后参与政事扰乱朝政,阴阳两者都受损伤,两者不融洽。外臣我不知道朝廷中的事,但我相信天象就是这样的,近臣已经不能够依仗了。屋子很大梁柱却很细,令人担心。希望陛下亲自征求贤能的人,不要因为讨厌而不用他,以国家为重,使本朝尊贵强大。
我听说金、木、水、火、土五星是五行的精华,五帝和司命神回应王者的号令并进行节制调度。岁星主管一年的事,是统领,是王者的号令所依据的准绳,如今失去节度而十分盛行,这表明人君想要有所作为,在l没有得到节制。而且镇星不避开岁星,这表明帝、后共同执政,互相滞留在奎、娄,应当以义来决断。荧惑来去没有一定的规律,经历紫微和太微两宫,故意作势高低起伏,进入天门,登上明堂,贯穿尾而扰乱后宫。太白速度很快冒犯了奎,这是兵灾之象。大白通贯黄龙,进入帝庭,遇到门就出来,跟随荧惑进入天门,到了房就分开,想要和荧惑一起作乱,终于不敢抵挡明堂的精气。这是因为陛下神明,所以祸乱没有形成。荧惑动摇,佞巧之人依势,密谋诽谤善行而称誉恶行,大进其同党而排斥贤良。太白从太微正南门出来,这表明有臣下犯上的事。荧惑进入营室,太白进入房星,如果不及时解开,恐怕有凶灾。填、岁相守,又会有内乱。应该注意内部潜在的祸害,不要疏忽亲疏之间的小事,诛杀流放奸佞之人,预防杜绝事情的萌芽,从而洗尽污秽,消除积累的恶行,不要让它成为祸乱。辰星主管正定四时,应当在四仲上得到应验;四时失去了次序,那么辰星就会作怪。如今出于一年之首的孟,就是上天用来告诫陛下的。政令紧急就出得早,政令宽缓就出得晚,政令不行就隐藏不出现而成为彗星。四孟都出来,就会改变王命;四季都出来,是占星家非常忌讳的。如今幸运的是衹出来了寅孟之月,这大概是皇天厚佑陛下的结果,应该自己好好反省一下了。
治国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经典上说:“三年考察官吏政绩,三次考察之后,决定官吏降职还是升职。”加上号令不顺应四时,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追究,它们是以后做事的借鉴。以前春天三月时治理大的讼案,当时贼阴起来阻隔,恐怕会减少一年的收成;夏末举兵,当时天气寒冷与之相应,恐怕以后会有霜雹之灾;秋月裹实行封爵,那个月裹土气温湿,恐怕以后会有雷雹的灾变。根据喜怒来实行赏罚,却不顾时节的禁令,虽然有尧舜的心,仍然不能使天下和畅。善于论说天的人,一定对人们有益处。假设一个优秀的农民却想在冬天种田,袒着胸精耕细作,汗流浃背地种着,然而仍然不能使庄稼生长,这不是人的心意不到,而是由于不得天时啊。易说:“时候到了该停止时就停止,时候到了该进行时就进行,动静不违背天时,这样做前途很光明。”书说: “恭敬地授给老百姓四时之命。”所以古代的王者,尊崇天地,重视阴阳,敬重四时,严守月令。顺从时令再加上良好的统治,和畅之气就可以立刻获得,就好像抱鼓那样互相应和。如今朝廷在时令月令上有疏忽,各个侍中尚书以及皇上亲近之臣都应该通晓知道月令的意思,设立臣下请事的制度;如果陛下发出诏令有违背时令的,应当有臣下知道并进谏,从而能顺从时令和节气。
我听说五行以水为根本,它的星是玄武的婺女星,它是天地的法度,是阴阳终始所生发的地方。水性平,如王道公正圣明,那么百川就会理顺,经络通畅;如果王道偏爱私党失去纲纪,那么水就会涌出而为灾。书说“水能够润下”阴动而地位卑微,但不迷失其道。天下如果有道,黄河就会出河图,洛水就会出洛书,如果天下无道,河、洛就会决溢,所以河、洛所做的是最大的。如今汝水水系、颖水水系都水流汹涌,和雨水一起成为老百姓的祸害,造就是诗上说的“闪光的雷电,不安宁也不和善,百川沸腾”啊。过错在于我们有皇甫卿士这类人。希望陛下留意讲诗的人的话,稍微抑制外戚大臣。
我听说地道柔和宁静,这是阴的常义常理。地有上中下之分,它的上位震动,对应后妃不顺从,中位震动,对应大臣作乱,下位震动,对应百姓背叛。如果国都地震,那就是该国国君的过错。四方中央连绵诸国家以及各州都震动起来,这个灾异是最大的。以前关东几次发生地震,五星也作怪,终究还没有大碍,应该努力崇尚阳抑制阴,以弥补过错;坚定志向建立威,杜绝私路,选拔任用英才,斥退不称职的官吏,从而使本朝强大。如果根本强大那么精神就会去折挫冲突危害,如果根本衰弱就会招致灾殃和祸害,被邪恶欺凌。听说从前淮南王谋反时,他难以对付的,衹有汲黯,认为公孙弘等人不值一提。公孙弘,是汉的名相,到今天也没有人能比得上,尚且显得力量轻微,何况连公孙弘这样的人都没有呢?所以说朝廷上没有贤人就会被作贼为乱之人所轻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天下人没有听说陛下有用奇策来守国之人。有人问,怎么知道朝廷的衰弱?每个人都自己认为自己很贤能,不向贤达之人请教,所以世道颓靡。
马如果不吃草,就不可以行路;人如果平时不看重知识分子,就不可以使国家强盛。诗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衹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大的领土,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如近世的贡禹,因为论事恳切而得到了尊荣,于是这时士人中磨砺自身成就功名的人就有了很多。贡禹死后,就一天天不振了。等到京兆尹王章牵涉议论国事犯罪被诛灭族时,明白的人都结舌不再有言论,所以邪佞奸伪的风气并兴,外戚党徒专权,君臣相互隔绝,直到断了子嗣,终于京城发生趟飞燕姊妹之乱。这件事的失败,实在是可畏可悲。
根本在于长久放任母亲和皇后之家,这不是一天形成的,过去的事就算了,但将来的事可还要慎重。先帝很圣明,深知天意十分明白,让陛下继承天统,是想要矫正它啊。应该稍微抑制一下外戚,选拔训练左右亲近之人,任用有德行道术的通达之士来充任百官,这样才可以辅佐圣德,永保帝位,继承大宗。下面的郎吏从官,做事没有特别之处,又不通一经的,以及博士中没有文才的,应该都遣归,让他们从事农业,以此昭示天下,表明朝廷上都是贤人君子,从而让百姓重视朝廷尊崇国君,消灭凶灾安宁祥和,这是根本啊。我自己知道我所说的对自己很有害,但我仍然冒死进言,希望您能听进我的意见,反复考虑一下我的话。
这时哀帝刚刚即位,成帝外戚王氏还没有被废黜,而哀帝的外戚丁、傅又刚尊贵起来,祖母傅太后尤其骄纵,想要自称尊号。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执政,极力劝谏,过了很久,皇上不得已罢免了孔光、师丹而尊奉傅太后。这件事记在师丹传。皇上虽然没有按照李寻的话去做,但采纳了他的话,每当遇到特别的事,就会去询问李寻。李寻的回答屡次被应验,升任黄门侍郎。根据李寻的话将会有水灾,所以拜李寻为骑都尉,让他守护河堤。
当初,成帝时,齐地人甘忠可伪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说“汉家正逢天地的末日,应当重新受命于天,天帝派真人赤精于,下天界来教我逭一道术。”忠可因此教授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人,中垒校尉刘向上奏忠可假藉鬼神欺君罔上迷惑众人,于是被投入监狱定为死罪,还未执行时就病死了。贺良等人也受连累,因为学习忠可书而以不敬罪论处,后来贺良等人重又私下里互相讨论讲授。哀帝刚即位,司隶校尉解光也因为精通经术通晓灾异之事而得到宠幸,上书说贺良等人还藏着忠可书。这件事下达奉车都尉刘歆那里,刘歆认为不合五经,不可以施行。而李寻也喜好这些。解光说: “以前刘歆的父亲刘向上书使忠可下狱,刘歆怎么肯给他们开这个方便呢?”当时郭昌是长安的县令,劝李寻也帮助贺良等人。李寻于是上书让贺良等人都待韶黄门,几次被召见,陈说“漠的命运中衰,应当重新受命。成帝不合天命,所以绝后。如今陛下已长久地生病,变故灾异也很频繁,这是天在告诫人们啊。应该马上改元易号,才能够延年益寿,皇子一出生,灾异就平息了。知道道而不能实行,一定有殃咎,将会灭亡,不然洪水就将来临,火灾等灾难也将发生,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哀帝长期卧病在床,希望它真的有益处,于是听从了贺良等人的议论。于是下诏给丞相御史:“听说尚书中有句话‘五日考终命,,这是说天命大运一旦终了,就要重新记载天地之始和人世之始,考之以文献而正之以事理,推求历法制定纪元,其规律就好像六十甲子。朕以微渺之身继承了太祖的大业,承奉皇天之命,统领王侯公卿,抚育黎明百姓,却没有得到顺应天心的效验。即位将近三年,灾异变故多次降临,曰月失去常规,星辰运行紊乱,山崩而水枯竭,大的灾异频频发生,盗贼纷起。朕很是忧惧,战战兢兢,惟恐国家渐渐衰弱灭亡。想到汉从兴起到今天已有二百年,享国之运重新开始,皇天降恩保佑不才我,国家又重新获得承受天命的符瑞,朕虽然没有圣德,怎么敢不顺应接受天之大命。一定和天下臣民一起除旧布新。兹命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作为太初元年,朕的号是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壶刻度共分为一百二十度。宣告天下,让大家都清楚知道。”这以后过了一个多月,皇上卧病如故。贺良等人又想乱改政事,大臣们向皇上谏静认为不能允许。贺良等人上奏说大臣们都不知道天命,应当斥退丞相御史,用解光、李寻来辅政。皇上因为他们以前所说的话没有效验,便把贺良等人交给执法官吏,下诏书说:“朕能继位保守宗庙,但为政不善,灾异频频发生,我忧惧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待诏贺良等人建议说改元易号,增加漏壶刻度,可以使国家长久安定。朕对圣人之道信之不笃,误听了他们的话,期望为百姓求得福佑。但是终于没有好的效验,长久干旱成灾。以此质问贺良等人,回答说应当再改制度,所言都背离经义,违背圣人的制度,不合时宜。犯了过错又不肯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六月甲子日所下的诏书除了大赦天下令以外其他各项都废除。贺良等人离经叛道,妖言惑众,其作奸犯科之事要彻底追究。”他们都被关进了监狱,光禄勋平当、光禄大夫毛莫如和御史中丞、廷尉共同审理此案,判决贺良等人使用邪门歪道,扰乱朝政,颠覆国家,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贺良等人都被杀了。李寻和解光罪减一等,流放到敦煌郡。
赞曰:能够深刻阐明神祇灵异,贯通天人之道的,当首推周易、春秋。然而子贡还是说:“夫子的文章我们能够听到,夫子关于性与天道的言论我们却听不到”汉建立以来推究阴阳谈论灾异的人,孝武帝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帝时则有眭孟、夏侯胜,元、成帝时则有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帝时则有李寻、田终术。这是其中其说被当时君主采纳的一些著名人物。考察他们所讲的那一套,仿佛如出一辙。假藉经书,依托天象异常附会政事得失,有时也不免“猜度屡中”仲舒曾入狱吏之手,夏侯被关进监狱,眭孟惨遭杀戮,李寻被流放,这些都是学者要引为大戒的。京房以小小郎官,不顾深浅安危,直言讽刺时政,得罪当权奸臣,杀身之祸固然迅速降临,也是由于他说话不周密而致惨死,真是可悲啊!
句,然而衹是徒具形式,而长卿却又修饰其说。夏侯胜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夏侯建是那种衹求章句文辞的小儒,把儒道搞得支离破碎。”夏侯建对夏侯胜也不以为然,他认为夏侯胜做学问粗疏,难以应敌。夏侯建终于在经学上自成一家之学,他做过议郎博士,官至太子少傅。夏侯胜的儿子夏侯兼担任左曹太中大夫,孙子夏侯尧官至长信少府、司农、鸿胪,曾孙夏侯蕃担任郡守、州牧、长乐少府。夏侯胜的同母兄弟之子夏侯赏做了梁内史,夏侯赏的儿子定国做了豫章太守。而夏侯建的儿子千秋也担任了少府、太子少傅。
京房字君明,束郡顿丘人。研究周易,师从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焦赣出身贫贱,因为好学而得到梁王的礼遇,梁王供给他所需的费用,让他安心学习。学成之后焦赣担任郡史,并被选拔补小黄县令。因为焦赣常常能预先知道奸邪之事,使得那些盗贼不敢作案。焦赣又十分关心体恤下层官吏和老百姓,因此小黄县的风气很好。结果他的政绩在考课时得分很高,按规定应当升任他官。但是小黄县的三老一齐上书表示希望能留下焦赣,结果诏书下来允许小黄县留下焦赣,增加了他的俸禄。焦赣在小黄县去世。焦赣常说:“能得到我的道但却因此而身亡的人,一定是京房吧。”焦赣最擅长说灾变,他把六十四卦与每天要做的事联系起来,又以风雨寒温等气象变化作为征候,各有各的占算和应验。京房尤其精通此道。京房好钟律,叉通晓音律。初元四年时,以举孝廉为郎官。
永光、建昭年间,西羌造**,不久发生了日食,接着天老是黑黑的不见阳光,阴雾满天一点亮色也没有。京房好几次上书,预言将要发生某事某事,近则几个月,远则一年,所说的屡次应验了。元帝对此很高兴,于是经常把京房召来询问他,京房回答说:“古代的帝王都是凭功绩来选举贤能,于是万物得到生育,祥瑞也出现了,而到了衰败之世衹凭赞扬的话来选人才,所以功业就被废置,灾异也就出现了。这时最好让百官各自考察一下自己的业绩,这样灾异就会平息了。”于是元帝下韶让京房来做遣件事,京房就上奏了具体考察官吏业绩的方法。元帝让公卿朝臣和京房一起到温室殿去商议这件事,他们都认为京房说的太琐碎,让上级下级互相监察,这是不可以的。皇上心裹也这样想。当时部刺史到京师来报告一些事情,元帝召见各位刺史,让京房告诉他们要考察官吏们政绩的事,刺史们也认为不可以实行。衹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开始说不可以,后来认为很好。
这时中书令石显专权,石显的朋友五鹿充宗担任尚书令,他与京房学的是同一经,但议论却相差很大。二人当权,有一次京房在元帝闲宴时被召见,就问元帝说:“像幽王、厉王这样的君主为什么会灭亡?他们任用的是什么人呢?”五帝回答说:“幽王厉王统治昏庸,他们任用的也是花言巧语迎奉谄媚之人。”京房说:“幽王厉王是知道这些人是巧佞之人后任用他们的呢,还是以为他们是贤能的人才任用他们的呢?”元帝答道:“是认为他们贤能才任用的。”京房说:“那么今天又是怎么知道他们不是贤人呢?”元帝说:“因为当时的社会很乱而且君主失败所以可以知道。”京房说:“像这样,任用贤能之人国家就治理得好,任用不肖的人国家就乱,这是一定的道理。幽王厉王为什么不觉悟而去用贤能之人,却终于任用那些不肖之人,以至于最后到那种地步?”元帝说:“身临乱世的国君各以其臣为贤,假使他们都觉悟了,天底下哪裹会有身危国亡之君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听说过幽厉二君的事并且取笑过他们,但他们自己也还是任用了竖刁、趟高这样的人,政治一天比一天混乱,各个山头都有盗贼,为什么不把幽王厉王作为鉴戒而觉悟呢?”元帝说:“衹有有道的才能惩前毖后啊。”京房于是脱掉帽子叩首说:“春秋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灾异以给后代的君主借鉴。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明亮,星辰也逆着运行,又有山崩,洪水泛滥,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天下霜,冬天打雷,春天万物凋零秋天反而繁荣,下霜却没有肃杀之气,水灾旱灾频繁,螟虫横行,老百姓挨饿,瘟疫流行,盗贼猖獗,屡禁不止,满街都是受刑之人,春秋记载的灾异已经全都具备了。请问陛下看今el天下是治呢,还是乱呢?”元帝说:“是太乱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京房说:“如今您任用谁呢?”元帝说:“毕竟现在的灾异比以前要好多了吧,这应该跟任用的人没关系吧。”京房说:“以前的君主也是这么认为的呀,我恐怕后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前代一样哦。”过了好久,元帝说:“如今行乱的是谁呢?”京房说:“圣明的君主应该自己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了,为什么还用他呢?”京房说:“您最信任的,能与您一起在帷幄之中谋划大事,并且可以任用罢免天下读书人的那个人
就是。”京房指的就是石显,元帝也知道,就对京房说:“我明白了。”
京房已然出来,后来元帝命令京房推举弟子中通晓考察官吏政绩的,想要试用他们。京房推荐中郎任良、姚平,说:“希望任用他们为刺史,试着实行考察官吏政绩的方法,我可以进入殿中,为他们上奏情况,以防止下情不能上达。”石显、五鹿充宗都很痛恨京房,想让他离得皇上远远的,就建议任用京房为郡守。元帝于是任命京房担任魏郡太守,俸禄八百石,使他能够用考察官吏政绩的方法来治理魏郡。京房自己申请,希望能够不受制于刺史,能够任用别的郡的人,能够亲自考察千石以下的官吏等次,岁末时能够坐着驿传的马车上奏事情。元帝答应了。
京房自己知道他屡次议论时政而被大臣们非议,在朝中又与石显、五鹿充宗有嫌隙,因此他不想远离皇上左右,等到做了太守,十分忧虑。京房在建昭二年二月初一,向元帝上奏一封密封的奏章说:“辛酉那天以来,蒙气衰退离去,太阳变得光明,我暗自高兴,认为陛下您有所作为了。然而臣下的卦象仍比君主要强。我猜想陛下虽然能做这事,但好像不能够如愿,我私下裹很是担心忧惧。我本来想请求阳平侯凤转达想要进见之意却没有能够,到己卯那天被任命为太守,造就说明陛下虽然圣明但您的臣下仍然比您更厉害。我出了朝廷后,担心您一定被掌权之人所蒙蔽,人死了而功业却没有完成,所以希望岁未能乘着驿传的车马上奏事情,得到您的怜爱和允许。到了辛巳那天,蒙气重又在太阳卦之上,太阳为色所侵,这表明上大夫掩蔽阳而陛下正犹疑不决。己卯、庚辰这两天中,一定有阻隔我不让我坐着驿传的马车向您禀告事情的人。”
京房还未出发,元帝命令阳平侯凤向京房宣诏,不让他入朝奏事。京房更加恐惧了,走到新丰时,就向元帝邮寄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我以前在六月中旬讲的避卦没有应验,法说:‘有道术的人刚刚离去时,就会天气寒冷,会有水涌出来而为灾。’到了七月,水涌出来了。我的弟子姚干对我说:‘京房可以说知道道,不能说是相信道。京房说灾异,没有没说中的,如今已经涌出水来,有道之人应该避开死亡,还要再说什么呢?’我说:‘陛下十分仁爱,对我尤其厚爱,虽然说了会死,但我仍要说。,姚平又说:“京房是小忠,但不能说是大忠。从前秦朝时赵高当权,有个叫正先的,因非议趟高而死,趟高的淫威从此立了起来,所以秦的乱,是正先促成的。,如今我出朝担任郡守,要尽力报效,很担心还未效功就死去。衹请陛下不要让我来担当涌水之异的责任,像正先那样死去,而被姚平耻笑。”
京房到了陕县,又奏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丙戌那天下小雨,丁亥那天阴气离去,但是少阴合力遮住了太阳,戊子那天更厉害了,到这天中的第五十分时,阴气重又兴起。这时陛下您想要正定消息,而那杂卦的同党合力来争,消和息的气不能战胜它们。强弱安危的时候不可以不细察。己丑这天晚上,有暴风,到辛卯那暴风停息,太阳重又被遮住,到癸巳那天, 曰月相近,这是邪阴合力而太阳为之所惑的缘故。我以前曾经说过如果九年没有变化,一定会有看不见星的灾异。我愿意推荐任良试行考察官吏政绩的方法,我能够居住在陛下您那儿,那么看不见星的灾异就可以去除。那些人知道这样的话对他们自己不利,而且我是不会被他们蒙蔽的,所以他们说与其使用弟子不如用老师。而如果我做刺史就应该向陛下奏事,所以又说做刺史担心我不能和太守同心,不如让我担任太守,他们就是像这样隔绝我和陛下的。陛下不违背他们的话而听任他们这么做,造就是阴气一直不离开而太阳无光的原因。我离朝廷越远,太阳被蒙蔽就越厉害,希望陛下不要以让我回来为难而轻易违背天意。在人间邪说虽然能够安稳,但天气一定会有变化,所以人可以被欺骗,天是不可以被欺骗的,希望陛下明察。”京房离开一个多月后,终于被投进大牢。
当初,淮阳宪王的舅舅张博跟着京房学习,把他女儿嫁给京房。京房和张博很要好,每次朝见后,总是把皇上的话告诉张博,以为皇上原本是想要采用京房的意见的,但是群臣害怕这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京房被众人排挤。张博说:“淮阳王是皇上的亲弟弟,敏捷通达喜欢从政,想要为国尽忠。如今我想请淮阳王上书请求入朝,以辅助您。”京房说:“恐怕不可以吧。”张博说:“以前楚王就曾入朝荐举士人,淮阳王为什么不可以?”京房说:“中书令石显、尚书令五鹿充宗互相勾结,他们是奸佞的小人,事奉天子已十多年;还有丞相韦侯,他们都已很久对百姓没有办什么好事,可说是没有功劳了。这些就是尤其不愿实行考察官吏政绩制度的人。淮阳王如果能朝见,劝皇上实行考察官吏的制度,这是最好。如果不行,衹说丞相、中书令做事已很久但却没有治理好,可以罢免现在的丞相,让御史大夫郑弘来代替,让现在的中书令改任另外的官职,用钩盾令徐立代替他,这样,我的考察官吏的建议就可以施行了。”张博完全听从京房所说的各种灾异事,于是让京房为淮阳王作朝见皇上的奏章,将这些都写信给淮阳王。石显暗地裹伺察,这些事都被他知道了,衹是因为京房和皇上比较亲近,所以不敢说。等到京房出任郡守,石显诬告京房和张博合谋,诽谤朝政,说皇上的坏话,连累诸侯王,这些已在宪王传中说过了。当初,京房被召见,说幽王厉王之事,出来后曾把这些向御史大夫郑弘说过。京房、张博都在闸市被执行死刑,并被陈尸街头示众,郑弘也受连累而被罢官成为平民。京房本来姓李,后来按照律自己推算改姓京,死的时候才四十一岁。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研究齐诗,和萧望之、匡衡师从同一个老师。三个人对经术都很精通,匡衡是后辈,望之把经术应用到政事上,而翼奉勤奋学习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他,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中,多次上书言事并在皇上闲暇时被召见,天子很尊敬他。
这时,平昌侯王临凭着是宣帝的外戚为侍中,称诏要跟随翼奉学习经术。翼奉不肯和他说,就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我从老师那儿听说,治道最要紧的在于知道人的正邪。如果那人确实追求品性端正,那么即使那人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他的知识越多,危害也就更大。知人的方法,有六情十二律。北方之情是喜爱;有了喜爱就会贪得无厌像狼一样,申子主持这一方。东方之情是愤怒;有了怒气就会以阴气贼害它物,亥卯主持这一方。贪婪的狼一定要等待阴贼而后才动,阴贼也一定要等待贪婪的狼而后才会作用,这两个阴并行,因此为王的忌讳子卯。礼经避开它们, 春秋也忌讳它们。南方之情是憎恨;有了憎恨就会精专严整,寅午主持遣一方。西方之情是高兴;高兴了就会做事宽大,巳酉主持这一方。这两个阳一齐运行,因此为王的以午酉为吉利。诗经中说:‘庚午是吉曰。’上方之情是快乐;有了快乐就会有奸邪之事,辰未主持这一方。下方之情是哀伤;哀伤就会公正,戌丑主持这一方。辰未属于阴,戌丑属于阳,万物都以自己所属的类与之相应。如今陛下圣明谦虚安静以等待事物到来,世事虽多,可没有什么不能被了解的,何况是用十二律来驾驭六情呢!陛下如果能知人并且参考实际来统治,这已经是很好的了,而如果能用自然之道来治理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在正月的癸未那天加上了申,有暴风雨来自西南面。未主管奸邪,而申主管贪狼,风在大阴底下到了建的前面,这是皇上的身边有邪臣之气。平昌侯连着三次来看我,三次都在正辰那天加上邪时,辰是客,而时是主人。用律来理解人情,这是王者的秘术,我实在不敢将它告诉邪恶之人。”
元帝拜翼奉为中郎,有一次召见翼奉并问他说:“来的人在善曰邪时好呢,还是邪曰善时好?”翼奉回答说;“按照老师的方法用辰不用日。辰是客人,时是主人。被圣明的皇帝在内廷接见,侍奉皇帝左右的人就是主人。辰正时邪,那么朝见的人是正直的,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邪的;如果辰邪时正,那么朝见的人是邪的,而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正直的。忠心正直的人去朝见,即使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邪的,仍然辰、时俱正;大邪的人去朝见,那么即使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正直的,辰、时仍然都是邪的。如果已经自己知道侍奉皇帝的人是邪的,那么时是邪的、辰是正的,被接见的人反受邪气所侵;如果已经知道侍奉皇帝左右的人是正直的,那么时是正的辰是邪的,被接见的人也会被正气所染。辰是恒常的状态,而时是一时的状态。辰疏略而时精密,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一定要错综交互着来看,然后才可以知道。所以说:观察它的来源,弄清楚它的经过,参考六合五行,就可以了解人性,知道人情。由外面来观察是困难的,从内部就很清楚了。所以诗歌的学问,顺着情性而已。五性互相不抵触,六情互相更替兴废。以日历来观察五行,以十二律来观察六情,是圣明的君主应该独自使用的,很难与第二人一起使用。所以说:‘表现出仁义,隐藏它的使用。,显露出来就不灵验了,独自使用就自然了,衹有奉能够使用它,学我的人不能够实行。”
这一年,关束发生大水灾,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尤其盛行。元帝于是下韶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子用来资助那些贫穷的老百姓,不征收税;减损太官负责供给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合不再修缮;太仆少府减少喂马的谷物,水衡少吃肉类食物。第二年二月戊午那天发生了地震。夏天,齐地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七月己酉那天,又发生地震。元帝说:“听说圣贤之君在位,阴阳和谐,风调雨顺,日月光明,星辰安静,百姓安康宁静,老人能够寿终正寝。如今我供奉天地,位在公侯之上,而光明不能俯照,德行不能安绥百姓,灾异并至,连年不息。今年二月戊午那天,在陇西郡发生大地震,使得太上庙殿壁上的木饰掉了下来,毁坏了螈道县城郭中的官府建筑和民屋,砸死了很多人,山崩地裂,水泉涌出。一年之中发生两次地震。上天降下灾祸,我自己感到震惊。治理国家有很大缺陷,以致招来这么多灾难。我整夜战战兢兢,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大的变故,深怀忧郁哀伤,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好几年没有好的收成,平民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至于触犯法律受到处罚,我很同情他们,心裹忧伤痛苦。已经下诏让官吏打开仓库,救济贫穷的老百姓。各位官员们也要好好想想天地的告诫,有可以免除减少节省而方便老百姓的,可以上奏给我。尽心指出我的过失,不要有所顾忌。”于是大赦天下,选拔直言敢谏的人。翼奉上奏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臣听老师说,天地定位,上悬曰月,布列星辰,划分阴阳,确定四时,排列五行,这些是给圣人看的,如果给一个名称就叫做道。圣人看到了道,然后知道王道的特征,所以划定疆界,建立君臣制度,制定历法,总结成败的经验,以给贤能的人看,给它一个名称叫经。贤能的人看到经,然后知道人道的要务,就是诗、书、易、春秋、礼、乐。周易讲究阴阳,诗经讲究五际,春秋讲究灾异,皆列出结束开始,推求得失,考察天意,用来说明王道的安危。到秦代时,就不喜欢诗、书等经,用法令来禁毁它们,因此大道不能通畅,终于灭亡。如今陛下圣明,深怀治国要术,照临天下广布德惠,没有遗漏的。废止省掉不急需的费用,赈济救助困乏贫穷的人,给他们安排医生和良药,赐予买棺材的费用,恩德泽惠已经很大了。又推举直言,求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德行纯贞完备,天下很幸运啊。
臣奉自己学习齐诗,知道五际的要点在于十月之交这篇,日食地震的效验就知道得十分清楚了,就好像住在树上对风敏感,住在洞穴中对雨敏感一样,这也并不值得赞美,衹是习惯罢了。我听说人的气在体内逆行,天地就会有感应运动;天的变化表现在星气和日食上,地的变化表现在奇物和地震上。之所以这样,因为阳用它的精,阴用它的形,就好像人有五脏六腑,五脏象天,六腑象地。所以五脏有病气色就会表现在脸上,六腑有病就会表现在打哈欠和伸懒腰等动作上。今年太阴建在甲戌,按律应该在庚寅初行事,按历甲午就立春了。历中的甲庚,按律是三阳,品性仁义,感情能够公正贞廉,是一百年中最好的年头。正因为是好年份,本来是首王之位,但太阳在接近正中间时碰到律而发生大地震,以后连着好几个月一直阴天,虽然有皇上的许多补救措施,但仍然不能恢复,阴气太盛了。古时候朝廷中一定有与皇帝同姓的大臣表示亲近之意,也一定有与皇帝不同姓的大臣表示尊重贤能的人,这是圣明的皇帝之所以能天下大治的原因所在。同姓之人因为与皇帝亲近而容易仕进,异姓之人与皇帝疏远而难以仕进,所以同姓一人,异姓有五人,这就平均了。如今皇上身边没有同姓之人,衹是把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当成亲信,异姓的大臣又被疏远。太后和皇后二家的党羽充斥朝廷,不仅身处高位,威势更是奢侈无度,吕、霍、上官的遭遇足以预测他们的下场,这远不是爱护他们的方式,也不是留给后人的长久之策。阴气这么盛行,不也是应该的吗? 我又听说未央、建章、甘泉宫的才人各有几百个,都不能与皇上有男女之事。像杜陵园,已经被御见的,臣子不敢说什么,即使如此,也是太皇太后的事。至于诸侯王的园林和他们的后宫,最好设定限额,遣出那些超过制度的人,这是消损阴气回应上天治邪的方法。如今怪异的事发生而不改正,灾难就会随之而来。按占验之法逢“大水”时,阴到了极点就会生阳,反会有大旱,甚至有火灾,春秋时宋国的伯姬就是这样。愿陛下裁夺。第二年夏天四月乙未这天,孝武园白鹤馆发生火灾,翼奉自认为被他说中了,就上疏说:“我以前上奏诗经、十月之交五际关于地震之说,阴到了极点就生出阳,恐怕有火灾。这与完美的德性不相合,也不见回答,我也不敢自以为是。如今白鹤馆在四月乙未这天,时加在卯,月位在亢而发生火灾,和以前的地震是同一个规则。我才深知道应该被相信。实在忍不住恳切忠谨之心,愿陛下能赐予我一段时间以研究透它的来龙去脉。”
元帝又向翼奉请教得失之事。翼奉认为在云阳汾阴祭祀天地,以及各个寝庙不因为亲疏而毁掉一部分,都要花费很多,这是违背古代制度的。而且宫室苑囿,奢侈豪华难以供给,搞得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失去了这么多年的积蓄。这些由来已久,如果不改变根本,很难使末正常,于是就上疏说:我听说从前盘庚迁都以复兴殷朝,圣人赞美他。我又听说汉的德业兴隆旺盛,在于孝文皇帝带头节俭,减免徭役。那时没有甘泉、建章以及上林中各个可供皇上随时游处的离宫别馆。未央宫也没有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这些宫殿,衹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罢了。孝文想要造一个台,估计要用一百斤黄金,于是乎以民为重,就不再兴建,那个用土砌成的地基,至今还在。他又留下遣诏,不建高大坟墓。所以那时天下安定,百姓和睦富足,德业流传给后世子孙。
如果让他处在当今,因袭这种制度,一定不能成就功名。天道常在,王道无常,无常的王道是用来回应常在的天道的。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君主,然后才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我希望陛下迁都到成周,左面依有成皋,右面可以阻池作为阻隔,前面面向嵩山,后有黄河,营建荣阳,佐助河东,从南到北的千里之地都可以作为关隘,而进入敖仓;方圆百里的地方有八九个,足够用来自娱;向东可以压制诸侯的权力,向西可以远离羌胡的发难,陛下自己庄重无为,定居在成周,兼有盘庚的德业,万年之后,能够长久地成为高宗。汉家郊祀祭坛的界域以及寝庙祭祀的礼节很多与古制不合,我认为如果衹是凭照旧居于长安而进行改革是很困难的,所以希望陛下迁都以正根本。各种制度都制定了,不再有修治宫馆这些不急需的费用,到年底可以多一年的积蓄。
我听说三代的先祖积累德性而称王天下,但是都不过几百年就结束了。周到了成王,有最优秀的贤能的人才,依仗文王武王的功业,以周公、召公为辅佐之人,官吏们各自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在职位上的也都是合适的人选。天下刚传了两代,然而周公仍然写诗书深深地告诫成王,担心失去天下。周书上说: “大王不要像殷王纣那样。”诗上说: “殷还没有失去天下时,能够配天而行;应该以殷为戒,知道帝王之业来之不易。”如今汉当初夺取天下时,从丰沛起事,用武力征伐,德业教化没有融洽,后世子孙奢侈挥霍,国家的花费相当于几代的费用,不衹是耗费财力,也耗费人才。孝武帝时,在四夷暴露尸骨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拥有天下虽然还不长久,到陛下也共有八代九个皇帝了,虽然有成王那样的圣明,但是没有周公、召公那样的人的辅佐。如今东方连年闸饥荒,又加上疾病瘟疫,百姓饥馑,甚至人吃人。大地接连震动,天气浑浊,曰光不明。由此说来,国家中执政的人怎么可以不怀着惊惧而警戒那万分之一呢?所以我希望陛下因为天变而迁都,所谓和天下重新开始。天道到了终点又重新开始,到了尽头就返回根本,所以能够延长而没有穷尽。如今汉的气运还没有终结,陛下能够务本而让它重新开始,从而世代相传,不也是很好的吗?如果能乘着丙子的盂夏,顺着太阴而向东行,到以后七年的第二年,一定有五年的积蓄,然后隆重地举 行考室之礼,即使周这样兴隆昌盛,也不会超过这。愿陛下留意,仔细地考虑万世长久之策。书奏上之后,天子觉得翼奉的意见与众不同,就批答道: “问奉:如今皇帝墓地所在的宗庙有七个,说要向东迁徙,怎么办?”翼奉回答说:“以前成王迁到洛,盘庚迁于殷,其事情的原委,都是陛下清楚知道的。不是有圣明之德,不能改变天下。我刚直愚昧狂妄昏惑,凭陛下裁断赦免。”
其后,贡禹也说应定下宗庙制度,元帝于是听从了他的意见。到匡衡做丞相,上奏迁到南北郊,他们的议论都是从翼奉开始发起的。
翼奉从中郎做到博士、谏大夫,年老而终。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而当上了学官。
李寻字子长,平陵人。研究尚书,和张孺、郑宽中同一个老师。宽中等人遵守师法教授门徒,惟独李寻喜欢洪范灾异之说,又学习天文月令和阴阳。事奉丞相翟方进,方进也擅长研究星历,任命李寻担任吏,李寻几次对翟侯谈论政事。皇上的舅舅曲阳侯王根做丁大司马骠骑将军,对李寻很好。这时灾异很多,王根辅助朝政,几次虚心向李寻请教。李寻看到漠家有中衰困厄交会之象,认为将会有洪水为灾,就劝说王根道:书上说“天聪明”是说紫宫中的北极星在迥转,它与天帝是通为一体的,太微有四门,广开大路,五经和六纬,尊重经术,使士显贵,翼张漫布,普照四海,少微主管未仕或不仕的士人,是太微的辅佐。所以皇帝宫廷的次序,女子之宫在后。圣人秉承天意,尊贤轻色,就是取法于此。天宫中的上相上将都是专管一面而正确处理天朝之事,忧虑和责任都很重大,关键在于能得到合适的人才。得人的功效如何是成败的关键,不可以不勉励呀。从前秦穆公爱听巧言善辩,任用勇壮之士,而自己受到很大的耻辱,国家也几乎灭亡。悔过自责,想想衹有老人,于是任用百里奚,终于在西边称伯,德业也被列在王道。二者祸福相差造么大,可以不谨慎吗?人才是国家的宝贝,是成就功名的根本。将军您一门当中有九人封侯,二十人成为高官,汉朝以来,臣子尊贵兴盛,还没有到这样的。事物盛极必衰,这是自然的道理,衹有有了贤者相助强者相辅,才可以保全陆命、保全子孙,使国家安宁。尚书说“历象曰月星辰”这是说可以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曰月的运行,望星辰的排列,度量山jii的变动,考察民谣民俗,用来制定法度,考求祸福。实行政策如果违背这些,灾祸就会降临,相应的征兆会预先出现,圣明的君主发现征兆就恐惧而改正过失,侧身倾听,广泛求问,转祸为福;不可以拯救的,就积蓄储备以等待,所以社稷就没有忧虑了。我看到以前到处都是赤气黄气,地气很厉害地发作,震动土地耗尽民力,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彗星与曰月争明,平民成为英雄豪杰,这是大乱的开始。这两点已经很有效验了。城中又讹传要发大水,人们都跑到城墙上,朝廷惊骇,女孽进入宫中,这还没有应验。这期间地下水大量涌出,附近的宫殿也频频出水。月亮、太白进入东井,冒犯了积水,擦过天渊。太阳屡次沉没在极阳之色当中,羽气乘到了宫的上面,大风起来云 层积厚。又夹杂有山崩地震,黄河也改道了。隆冬时打雷闪电,潜伏着的龙作怪。接着又出现陨石和彗星,维、填这样的妖星也在上空出现了。日食有不同的方位。这也是高和下要交换地位,发生洪水的征兆。如果不因此而忧虑改变,那么洪水就将冲垮一切,彗星将要为害,如果有改变,就能禳除灾异。所以最近颇有一些变革,贬低邪猾之人,曰月大放光明,雨下得及时天气也来帮助,这是上天保佑漠不灭亡,何况进行大改革呢!
应该急切地广泛征求幽隐之士,而且选拔破格提升懂得天道的人,使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那些卑贱奸佞谄媚的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人,以及用残酷的手段迫害虐待别人的人,像这些人,都是妒嫉善行憎恨忠良,败坏天象,破坏地理,争着涌入邪阴,而使太阳沉溺,让君主与百姓结下怨恨,应该这时把他们废掉辞退,不能占居官位。如果真的能这么做,凶灾就会消失,子孙的福佑不几时就能到来。政事与阴阳感应,就好像铁和炭的一低一高,效果是可以被相信的。那些蓄水池和连着的水源,务必疏通利导。修理旧的堤防,免去池泽的税收,以此来消耗邪阴的盛行。查考做的事,考求变化,讹传不卜定就不会应验。请征用韩放,掾用周 敞、王望,可以与他们一起谋划事情。王根于是推荐李寻。哀帝即位不久,召李寻为待诏黄门,派侍中卫尉傅喜问李寻说:“前些时候地震水涌,日月不按常规运行,星辰紊乱,灾异频频发生,愿您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忌。”李寻回答说:
陛下圣德,尊天敬地,畏命重民,警惕灾变异常之事,不忘记离得很远和地位卑贱的臣子,派遣重臣来询问我,我不足以接奉圣明的诏书。我看到陛下m9即位,就广开言路,免除忌讳,博求名士,无不并进。我地位卑微道术浅薄,却很不好意思地能与众多的贤人一起待诏黄门,吃太官做的饭菜,穿御府做的衣服,长久地在玉堂官署中。等到得到召见,自己却没有什么可效劳。又特别召见我,请教问题实在真诚,我自己认为碰到了不世出的君主的命令,希望能竭尽我的心力,不敢有所逃避,也许其中有万分之一可以被采纳吧。希望您能给出一点时间,听听我的没有见识的胡说八道,参考天象地理,用五经核查,测度圣意,以知道天意。灾变异事发生,是各自应验征兆而出现的,我这裹恭谨地呈上我所知道的。
易上说:“悬象着明,莫大乎曰月。”太阳是众阳之首,阳光所照,万里同辉,是人君的象征。所以曰将要升出时,清风吹起,群阴躲避,人君临朝,不被美色牵累。日出时,炎热如火,人君登朝,奸佞不能出行,忠直之人进奏,不被障碍蒙蔽。曰到了中天光辉灿烂,人君德业盛明,大臣奉公守法。曰将要下山,单纯专一,人君入椒房,不失常礼。如果人君不修习大道,那么曰就会失去法度,暗淡而无光。各有感应表现。当日从东方兴起初升时,阴云邪气也起来了,根据占验常法知道这是君王受妻妾请托,有所畏难之象;日出之后,如发生上述异象,则知其近臣扰乱朝政;曰到当中,如发生上述异象,则知其为大臣欺诬;日将要下山时,被妻妾奴仆所纠缠。近来日尤其不光明,它的光明被侵夺失去了亮色,邪气珥霓几次出现,本来自晨起身,相连一直到黄昏,日出之后到曰在当中这中间差别较大。我不知道朝廷内的事,但私下裹用日来看陛下的志气和节操,日m0出就有些衰弱的现象比较多。造就会有过错,恐怕有因为持守正道而敢于直言进谏得罪皇上的事,以致伤害他的后嗣子孙,不可以不谨慎啊。希望陛下能坚持干刚的德性,用坚强的意志遵守法度,不要听从女子的请求和奸臣的话。那些守卫之臣和乳母的美言悲哀之辞,断绝而不要听。尽力去做最应该做的事,不要去做小仁小义的事;实在不得已,可以赐给他们一些钱财货物,不可以私下赐给他们官位,这些真正是上天的禁令啊。曰失去了它的光,星辰就放任自流。阳不能制阴,阴中的杰出者就能兴起。这期间太白正定白昼而统治天。应该使德业隆盛而自己努力,以驾驭不合法度之人。
我听说月是众阴之首,消长盈缺,百里之内数度相同,千里立其影,万里连纪,是妃后大臣诸侯的象征。朔晦确定一个月的始终,月半圆是作为规矩和法度,月圆就成就君王的德性,春天夏天在南边,秋冬在北边。近来,月亮几次在春夏和太阳在同一条轨迹上,经过轩辕上后星宿时受气所染,进入太微皇帝宫廷发扬光辉,冒犯上将和近臣,各星都暗淡,蔫蔫地好像要熄灭了,这是皇帝母后参与政事扰乱朝政,阴阳两者都受损伤,两者不融洽。外臣我不知道朝廷中的事,但我相信天象就是这样的,近臣已经不能够依仗了。屋子很大梁柱却很细,令人担心。希望陛下亲自征求贤能的人,不要因为讨厌而不用他,以国家为重,使本朝尊贵强大。
我听说金、木、水、火、土五星是五行的精华,五帝和司命神回应王者的号令并进行节制调度。岁星主管一年的事,是统领,是王者的号令所依据的准绳,如今失去节度而十分盛行,这表明人君想要有所作为,在l没有得到节制。而且镇星不避开岁星,这表明帝、后共同执政,互相滞留在奎、娄,应当以义来决断。荧惑来去没有一定的规律,经历紫微和太微两宫,故意作势高低起伏,进入天门,登上明堂,贯穿尾而扰乱后宫。太白速度很快冒犯了奎,这是兵灾之象。大白通贯黄龙,进入帝庭,遇到门就出来,跟随荧惑进入天门,到了房就分开,想要和荧惑一起作乱,终于不敢抵挡明堂的精气。这是因为陛下神明,所以祸乱没有形成。荧惑动摇,佞巧之人依势,密谋诽谤善行而称誉恶行,大进其同党而排斥贤良。太白从太微正南门出来,这表明有臣下犯上的事。荧惑进入营室,太白进入房星,如果不及时解开,恐怕有凶灾。填、岁相守,又会有内乱。应该注意内部潜在的祸害,不要疏忽亲疏之间的小事,诛杀流放奸佞之人,预防杜绝事情的萌芽,从而洗尽污秽,消除积累的恶行,不要让它成为祸乱。辰星主管正定四时,应当在四仲上得到应验;四时失去了次序,那么辰星就会作怪。如今出于一年之首的孟,就是上天用来告诫陛下的。政令紧急就出得早,政令宽缓就出得晚,政令不行就隐藏不出现而成为彗星。四孟都出来,就会改变王命;四季都出来,是占星家非常忌讳的。如今幸运的是衹出来了寅孟之月,这大概是皇天厚佑陛下的结果,应该自己好好反省一下了。
治国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经典上说:“三年考察官吏政绩,三次考察之后,决定官吏降职还是升职。”加上号令不顺应四时,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追究,它们是以后做事的借鉴。以前春天三月时治理大的讼案,当时贼阴起来阻隔,恐怕会减少一年的收成;夏末举兵,当时天气寒冷与之相应,恐怕以后会有霜雹之灾;秋月裹实行封爵,那个月裹土气温湿,恐怕以后会有雷雹的灾变。根据喜怒来实行赏罚,却不顾时节的禁令,虽然有尧舜的心,仍然不能使天下和畅。善于论说天的人,一定对人们有益处。假设一个优秀的农民却想在冬天种田,袒着胸精耕细作,汗流浃背地种着,然而仍然不能使庄稼生长,这不是人的心意不到,而是由于不得天时啊。易说:“时候到了该停止时就停止,时候到了该进行时就进行,动静不违背天时,这样做前途很光明。”书说: “恭敬地授给老百姓四时之命。”所以古代的王者,尊崇天地,重视阴阳,敬重四时,严守月令。顺从时令再加上良好的统治,和畅之气就可以立刻获得,就好像抱鼓那样互相应和。如今朝廷在时令月令上有疏忽,各个侍中尚书以及皇上亲近之臣都应该通晓知道月令的意思,设立臣下请事的制度;如果陛下发出诏令有违背时令的,应当有臣下知道并进谏,从而能顺从时令和节气。
我听说五行以水为根本,它的星是玄武的婺女星,它是天地的法度,是阴阳终始所生发的地方。水性平,如王道公正圣明,那么百川就会理顺,经络通畅;如果王道偏爱私党失去纲纪,那么水就会涌出而为灾。书说“水能够润下”阴动而地位卑微,但不迷失其道。天下如果有道,黄河就会出河图,洛水就会出洛书,如果天下无道,河、洛就会决溢,所以河、洛所做的是最大的。如今汝水水系、颖水水系都水流汹涌,和雨水一起成为老百姓的祸害,造就是诗上说的“闪光的雷电,不安宁也不和善,百川沸腾”啊。过错在于我们有皇甫卿士这类人。希望陛下留意讲诗的人的话,稍微抑制外戚大臣。
我听说地道柔和宁静,这是阴的常义常理。地有上中下之分,它的上位震动,对应后妃不顺从,中位震动,对应大臣作乱,下位震动,对应百姓背叛。如果国都地震,那就是该国国君的过错。四方中央连绵诸国家以及各州都震动起来,这个灾异是最大的。以前关东几次发生地震,五星也作怪,终究还没有大碍,应该努力崇尚阳抑制阴,以弥补过错;坚定志向建立威,杜绝私路,选拔任用英才,斥退不称职的官吏,从而使本朝强大。如果根本强大那么精神就会去折挫冲突危害,如果根本衰弱就会招致灾殃和祸害,被邪恶欺凌。听说从前淮南王谋反时,他难以对付的,衹有汲黯,认为公孙弘等人不值一提。公孙弘,是汉的名相,到今天也没有人能比得上,尚且显得力量轻微,何况连公孙弘这样的人都没有呢?所以说朝廷上没有贤人就会被作贼为乱之人所轻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天下人没有听说陛下有用奇策来守国之人。有人问,怎么知道朝廷的衰弱?每个人都自己认为自己很贤能,不向贤达之人请教,所以世道颓靡。
马如果不吃草,就不可以行路;人如果平时不看重知识分子,就不可以使国家强盛。诗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衹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大的领土,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如近世的贡禹,因为论事恳切而得到了尊荣,于是这时士人中磨砺自身成就功名的人就有了很多。贡禹死后,就一天天不振了。等到京兆尹王章牵涉议论国事犯罪被诛灭族时,明白的人都结舌不再有言论,所以邪佞奸伪的风气并兴,外戚党徒专权,君臣相互隔绝,直到断了子嗣,终于京城发生趟飞燕姊妹之乱。这件事的失败,实在是可畏可悲。
根本在于长久放任母亲和皇后之家,这不是一天形成的,过去的事就算了,但将来的事可还要慎重。先帝很圣明,深知天意十分明白,让陛下继承天统,是想要矫正它啊。应该稍微抑制一下外戚,选拔训练左右亲近之人,任用有德行道术的通达之士来充任百官,这样才可以辅佐圣德,永保帝位,继承大宗。下面的郎吏从官,做事没有特别之处,又不通一经的,以及博士中没有文才的,应该都遣归,让他们从事农业,以此昭示天下,表明朝廷上都是贤人君子,从而让百姓重视朝廷尊崇国君,消灭凶灾安宁祥和,这是根本啊。我自己知道我所说的对自己很有害,但我仍然冒死进言,希望您能听进我的意见,反复考虑一下我的话。
这时哀帝刚刚即位,成帝外戚王氏还没有被废黜,而哀帝的外戚丁、傅又刚尊贵起来,祖母傅太后尤其骄纵,想要自称尊号。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执政,极力劝谏,过了很久,皇上不得已罢免了孔光、师丹而尊奉傅太后。这件事记在师丹传。皇上虽然没有按照李寻的话去做,但采纳了他的话,每当遇到特别的事,就会去询问李寻。李寻的回答屡次被应验,升任黄门侍郎。根据李寻的话将会有水灾,所以拜李寻为骑都尉,让他守护河堤。
当初,成帝时,齐地人甘忠可伪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说“汉家正逢天地的末日,应当重新受命于天,天帝派真人赤精于,下天界来教我逭一道术。”忠可因此教授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人,中垒校尉刘向上奏忠可假藉鬼神欺君罔上迷惑众人,于是被投入监狱定为死罪,还未执行时就病死了。贺良等人也受连累,因为学习忠可书而以不敬罪论处,后来贺良等人重又私下里互相讨论讲授。哀帝刚即位,司隶校尉解光也因为精通经术通晓灾异之事而得到宠幸,上书说贺良等人还藏着忠可书。这件事下达奉车都尉刘歆那里,刘歆认为不合五经,不可以施行。而李寻也喜好这些。解光说: “以前刘歆的父亲刘向上书使忠可下狱,刘歆怎么肯给他们开这个方便呢?”当时郭昌是长安的县令,劝李寻也帮助贺良等人。李寻于是上书让贺良等人都待韶黄门,几次被召见,陈说“漠的命运中衰,应当重新受命。成帝不合天命,所以绝后。如今陛下已长久地生病,变故灾异也很频繁,这是天在告诫人们啊。应该马上改元易号,才能够延年益寿,皇子一出生,灾异就平息了。知道道而不能实行,一定有殃咎,将会灭亡,不然洪水就将来临,火灾等灾难也将发生,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哀帝长期卧病在床,希望它真的有益处,于是听从了贺良等人的议论。于是下诏给丞相御史:“听说尚书中有句话‘五日考终命,,这是说天命大运一旦终了,就要重新记载天地之始和人世之始,考之以文献而正之以事理,推求历法制定纪元,其规律就好像六十甲子。朕以微渺之身继承了太祖的大业,承奉皇天之命,统领王侯公卿,抚育黎明百姓,却没有得到顺应天心的效验。即位将近三年,灾异变故多次降临,曰月失去常规,星辰运行紊乱,山崩而水枯竭,大的灾异频频发生,盗贼纷起。朕很是忧惧,战战兢兢,惟恐国家渐渐衰弱灭亡。想到汉从兴起到今天已有二百年,享国之运重新开始,皇天降恩保佑不才我,国家又重新获得承受天命的符瑞,朕虽然没有圣德,怎么敢不顺应接受天之大命。一定和天下臣民一起除旧布新。兹命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作为太初元年,朕的号是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壶刻度共分为一百二十度。宣告天下,让大家都清楚知道。”这以后过了一个多月,皇上卧病如故。贺良等人又想乱改政事,大臣们向皇上谏静认为不能允许。贺良等人上奏说大臣们都不知道天命,应当斥退丞相御史,用解光、李寻来辅政。皇上因为他们以前所说的话没有效验,便把贺良等人交给执法官吏,下诏书说:“朕能继位保守宗庙,但为政不善,灾异频频发生,我忧惧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待诏贺良等人建议说改元易号,增加漏壶刻度,可以使国家长久安定。朕对圣人之道信之不笃,误听了他们的话,期望为百姓求得福佑。但是终于没有好的效验,长久干旱成灾。以此质问贺良等人,回答说应当再改制度,所言都背离经义,违背圣人的制度,不合时宜。犯了过错又不肯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六月甲子日所下的诏书除了大赦天下令以外其他各项都废除。贺良等人离经叛道,妖言惑众,其作奸犯科之事要彻底追究。”他们都被关进了监狱,光禄勋平当、光禄大夫毛莫如和御史中丞、廷尉共同审理此案,判决贺良等人使用邪门歪道,扰乱朝政,颠覆国家,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贺良等人都被杀了。李寻和解光罪减一等,流放到敦煌郡。
赞曰:能够深刻阐明神祇灵异,贯通天人之道的,当首推周易、春秋。然而子贡还是说:“夫子的文章我们能够听到,夫子关于性与天道的言论我们却听不到”汉建立以来推究阴阳谈论灾异的人,孝武帝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帝时则有眭孟、夏侯胜,元、成帝时则有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帝时则有李寻、田终术。这是其中其说被当时君主采纳的一些著名人物。考察他们所讲的那一套,仿佛如出一辙。假藉经书,依托天象异常附会政事得失,有时也不免“猜度屡中”仲舒曾入狱吏之手,夏侯被关进监狱,眭孟惨遭杀戮,李寻被流放,这些都是学者要引为大戒的。京房以小小郎官,不顾深浅安危,直言讽刺时政,得罪当权奸臣,杀身之祸固然迅速降临,也是由于他说话不周密而致惨死,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