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司马康的小报,在第二天一早便正式刊行。
不过,首刊量很少,不到三千份,基本都是送到了汴京城的官衙和有司手中。
赵煦很快也拿到了这份司马康主持的《汴京义报》。
“不错!”赵煦看完后,将手中的《汴京义报》放下来,问道:“士大夫们会很喜欢吧?!”
“听说是这样的……”石得一在旁边介绍着:“据说,有不少文人、官员,看了此报后,都命人将自己的诗作送去了司马康处,连润笔费也不要,只求能刊载……”
赵煦听着笑了起来。
我大宋的士大夫们,不要看一个个清高的不得了。
可是,若叫他们写文章或者帮着题写墓志铭啊、行状啊什么的。
假如不是挚爱亲朋,那么就要收一笔很高的润笔费。
甚至在过去,熙宁之前。
学士院的翰林学士以及中书的中书舍人,写大拜除制词/除授文字,按照惯例,无论是被拜授的宰执、大将还是一般文武大臣,也都是要给润笔费的。
一般,翰林学士的制词是要两百贯润笔,而中书舍人的文字,也是五十贯到百贯不等。
熙宁变法,才明文禁止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的润笔惯例。
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在过去,宰执大臣给翰林学士,一般大臣给中书舍人交润笔钱,都不是什么潜规则而是公开的规则。
所以,在大宋文人的文字,都是有价的。
地位越高,文字越贵。
现在,这么多人愿意给司马康的汴京义报供稿,看上去起码短时间内,这汴京义报的热度不会低。
最起码在士林之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童贯的汴京新报,要面临挑战了。
赵煦在这个事情上,很清醒。
士大夫文人们,或许无法清醒的意识到汴京新报对他们控制的舆论的威胁。
可他们的本能,却会让他们主动团结起来。
从而对汴京新报进行排挤,最后将汴京新报赶出他们的圈子!
类似的事情,赵煦在现代见过了太多太多。
在那個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传统的文人们,尚且会自己圈一个圈子,自吹自擂。
更不要说是在大宋,这个文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了。
“童贯那边,准备的如何了?”赵煦问道。
石得一答道:“大家的指挥,童内侍自然不敢怠慢,已经聘请了,各大瓦子之中,最擅长说三国的说书人……”
“善!”赵煦点点头:“告诉童贯,马上开始,以三国志为基础,结合民间传说、瓦子说书人的说法,以三国故事为背景,写一部长篇的、可以在汴京新报连载刊登的小说!”
小说,古已有之。
正如班固所言: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西汉既有长篇小说《虞初周说》,九百余篇流传,可惜如今已经亡昳。
但这个流派的生命力极其旺盛。
历朝历代都有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有《搜神记》,隋唐有《酉阳杂俎》,大宋也有《太平广记》。
都是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
“三国?”石得一不太明白。
赵煦解释道:“就是用历史的办法,来讲故事……以演义、传奇为主,述忠恕仁义!”
“所以……”赵煦看着石得一道:“此故事,当遵刘为主!”
遵刘在大宋民间,已经形成了风潮。
那瓦子里的说书人讲三国,也早已经清一色尊刘了。
每每讲到关羽战败,昭烈帝托孤,诸葛亮壮志难酬。
说书人都会情绪激动,而听众也跟着被感染。
只是,这些故事都是类似现代的段子一样。
每个说书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段子,也基本只将其中一段。
自然,石得一对此很清楚,他听完就低下头去:“臣明白了!”
“我给这三国,题一首词吧!”
赵煦说着,就提笔蘸墨,开始在纸上写起来。
石得一站在旁边,看着这位大家提笔挥毫。
“滚滚长江东逝水……”
仅仅是这一句话,英雄气概,就已经扑面而来。
这让石得一诧异不已。
赵煦却是一气呵成,将这首他在现代最喜欢的词默写完成。
然后,在这首词的最后,郑重的写上署名:杨慎。
“大家这词是?”石得一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我无意中在大内秘藏看到过的一首词!”赵煦自然不需要去抢占别人的名头。
他是皇帝。
根本不需要靠文章扬名。
哪怕他的诗词文字,和后世乾隆一样。
文人士大夫,也只有吹捧和赞美的份。
石得一看着这词,赞道:“这首《临江仙》,真乃气势磅礴,词人定是隐世的诗人!”
“呵呵……”赵煦笑了笑:“诗词文章,不过小道而已!”
“不能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者,诗词文章再好,也不过尔尔!”
石得一顿时低下头去,他知道,大家指的是那位晏几道。
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典型。
连大家在知道他天天在好友家里和歌女们嬉闹后,也曾叹息了一声,评价了此人:“我大宋的大脸宝呀!”
虽然不知道大脸宝是谁?
但石得一知道,从那以后,大家就再也不提他的名字了。
“说起诗词,苏轼在登州为官官声如何?”赵煦想起了那位真正的大文豪,在现代被无数学生视为大魔王的苏轼,于是问了一句。
“逻卒们根据入京的登州商贾、士人们的传说……”石得一答道:“苏轼在登州为官以来,已经做了不少好事……”
“他还命登州百姓,多造渔船,出海捕鱼……”
“为了让登州人吃海鱼,他还亲自下厨,做了许多美味,送给登州州衙上下的官吏食用,还将相关做法,贴在了州衙的布告栏中……”
赵煦听着,毫不意外。
苏轼就是这样的。
他是个大嘴巴,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更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人。
同时还是个大吃货!
所以……
他在登州,恐怕要在当地留下佳话了。
可能几百年后,东坡鱼将要和东坡肉一样,成为名菜... -->>
司马康的小报,在第二天一早便正式刊行。
不过,首刊量很少,不到三千份,基本都是送到了汴京城的官衙和有司手中。
赵煦很快也拿到了这份司马康主持的《汴京义报》。
“不错!”赵煦看完后,将手中的《汴京义报》放下来,问道:“士大夫们会很喜欢吧?!”
“听说是这样的……”石得一在旁边介绍着:“据说,有不少文人、官员,看了此报后,都命人将自己的诗作送去了司马康处,连润笔费也不要,只求能刊载……”
赵煦听着笑了起来。
我大宋的士大夫们,不要看一个个清高的不得了。
可是,若叫他们写文章或者帮着题写墓志铭啊、行状啊什么的。
假如不是挚爱亲朋,那么就要收一笔很高的润笔费。
甚至在过去,熙宁之前。
学士院的翰林学士以及中书的中书舍人,写大拜除制词/除授文字,按照惯例,无论是被拜授的宰执、大将还是一般文武大臣,也都是要给润笔费的。
一般,翰林学士的制词是要两百贯润笔,而中书舍人的文字,也是五十贯到百贯不等。
熙宁变法,才明文禁止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的润笔惯例。
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在过去,宰执大臣给翰林学士,一般大臣给中书舍人交润笔钱,都不是什么潜规则而是公开的规则。
所以,在大宋文人的文字,都是有价的。
地位越高,文字越贵。
现在,这么多人愿意给司马康的汴京义报供稿,看上去起码短时间内,这汴京义报的热度不会低。
最起码在士林之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童贯的汴京新报,要面临挑战了。
赵煦在这个事情上,很清醒。
士大夫文人们,或许无法清醒的意识到汴京新报对他们控制的舆论的威胁。
可他们的本能,却会让他们主动团结起来。
从而对汴京新报进行排挤,最后将汴京新报赶出他们的圈子!
类似的事情,赵煦在现代见过了太多太多。
在那個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传统的文人们,尚且会自己圈一个圈子,自吹自擂。
更不要说是在大宋,这个文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了。
“童贯那边,准备的如何了?”赵煦问道。
石得一答道:“大家的指挥,童内侍自然不敢怠慢,已经聘请了,各大瓦子之中,最擅长说三国的说书人……”
“善!”赵煦点点头:“告诉童贯,马上开始,以三国志为基础,结合民间传说、瓦子说书人的说法,以三国故事为背景,写一部长篇的、可以在汴京新报连载刊登的小说!”
小说,古已有之。
正如班固所言: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西汉既有长篇小说《虞初周说》,九百余篇流传,可惜如今已经亡昳。
但这个流派的生命力极其旺盛。
历朝历代都有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有《搜神记》,隋唐有《酉阳杂俎》,大宋也有《太平广记》。
都是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
“三国?”石得一不太明白。
赵煦解释道:“就是用历史的办法,来讲故事……以演义、传奇为主,述忠恕仁义!”
“所以……”赵煦看着石得一道:“此故事,当遵刘为主!”
遵刘在大宋民间,已经形成了风潮。
那瓦子里的说书人讲三国,也早已经清一色尊刘了。
每每讲到关羽战败,昭烈帝托孤,诸葛亮壮志难酬。
说书人都会情绪激动,而听众也跟着被感染。
只是,这些故事都是类似现代的段子一样。
每个说书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段子,也基本只将其中一段。
自然,石得一对此很清楚,他听完就低下头去:“臣明白了!”
“我给这三国,题一首词吧!”
赵煦说着,就提笔蘸墨,开始在纸上写起来。
石得一站在旁边,看着这位大家提笔挥毫。
“滚滚长江东逝水……”
仅仅是这一句话,英雄气概,就已经扑面而来。
这让石得一诧异不已。
赵煦却是一气呵成,将这首他在现代最喜欢的词默写完成。
然后,在这首词的最后,郑重的写上署名:杨慎。
“大家这词是?”石得一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我无意中在大内秘藏看到过的一首词!”赵煦自然不需要去抢占别人的名头。
他是皇帝。
根本不需要靠文章扬名。
哪怕他的诗词文字,和后世乾隆一样。
文人士大夫,也只有吹捧和赞美的份。
石得一看着这词,赞道:“这首《临江仙》,真乃气势磅礴,词人定是隐世的诗人!”
“呵呵……”赵煦笑了笑:“诗词文章,不过小道而已!”
“不能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者,诗词文章再好,也不过尔尔!”
石得一顿时低下头去,他知道,大家指的是那位晏几道。
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典型。
连大家在知道他天天在好友家里和歌女们嬉闹后,也曾叹息了一声,评价了此人:“我大宋的大脸宝呀!”
虽然不知道大脸宝是谁?
但石得一知道,从那以后,大家就再也不提他的名字了。
“说起诗词,苏轼在登州为官官声如何?”赵煦想起了那位真正的大文豪,在现代被无数学生视为大魔王的苏轼,于是问了一句。
“逻卒们根据入京的登州商贾、士人们的传说……”石得一答道:“苏轼在登州为官以来,已经做了不少好事……”
“他还命登州百姓,多造渔船,出海捕鱼……”
“为了让登州人吃海鱼,他还亲自下厨,做了许多美味,送给登州州衙上下的官吏食用,还将相关做法,贴在了州衙的布告栏中……”
赵煦听着,毫不意外。
苏轼就是这样的。
他是个大嘴巴,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更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人。
同时还是个大吃货!
所以……
他在登州,恐怕要在当地留下佳话了。
可能几百年后,东坡鱼将要和东坡肉一样,成为名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