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社会观 (2/2)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社会学习,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为教学服务。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在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他们身心的社会化。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认识社会,才能增强教学的可信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结合社会课程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去调查,去实践,为他们提供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家人的工作一课教学前,我们让学生向自己的父母、亲友作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社会上的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他(她)们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使学生初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第二,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有目的地走访学生家长,建立与家长的经常联系,依靠家长的协作与支持。例如,在上食物和健康一课前,我们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知道了一些学生在平日生活中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在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各种营养成分以利健康成长?从而得出“不偏食、不挑食”的结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课后,又有目的地走访家长,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过了一段时间,又去家访,家长们都说孩子已逐步养成了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三、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德育功能,寓品德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德、行为习惯等教育、培养内容,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要使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则是个体社会化的特别重要的方面。
社会课教学,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例如,在三年级的社会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家庭和学校、邻里和社区、公共生活、生活的基本需要等各个单元的学习,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树立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培养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行为习惯。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在传授社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长江”、“黄河”这两课教学时,我们以长江、黄河的史地知识为载体,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万里长城一课教学时,通过看录像、听介绍,学生体会到了长城的气势磅礴,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教学时,我们从“宝”字出发,介绍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告诉学生这块宝地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当前形势,告诉学生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我们深切感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这个基点,要注重学科教学的“社会性”这是实现课程宗旨的关键所在。概括地说,知识教学是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基础,社会实践是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而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则是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核心内容。
2006年3月
社会学习,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为教学服务。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在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他们身心的社会化。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认识社会,才能增强教学的可信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结合社会课程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去调查,去实践,为他们提供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家人的工作一课教学前,我们让学生向自己的父母、亲友作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社会上的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他(她)们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使学生初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第二,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有目的地走访学生家长,建立与家长的经常联系,依靠家长的协作与支持。例如,在上食物和健康一课前,我们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知道了一些学生在平日生活中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在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各种营养成分以利健康成长?从而得出“不偏食、不挑食”的结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课后,又有目的地走访家长,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过了一段时间,又去家访,家长们都说孩子已逐步养成了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三、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德育功能,寓品德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德、行为习惯等教育、培养内容,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要使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则是个体社会化的特别重要的方面。
社会课教学,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例如,在三年级的社会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家庭和学校、邻里和社区、公共生活、生活的基本需要等各个单元的学习,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树立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培养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行为习惯。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在传授社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长江”、“黄河”这两课教学时,我们以长江、黄河的史地知识为载体,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万里长城一课教学时,通过看录像、听介绍,学生体会到了长城的气势磅礴,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教学时,我们从“宝”字出发,介绍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告诉学生这块宝地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当前形势,告诉学生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我们深切感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这个基点,要注重学科教学的“社会性”这是实现课程宗旨的关键所在。概括地说,知识教学是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基础,社会实践是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而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则是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核心内容。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