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 (2/2)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并不意味着德育可以关起门来搞,可以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温室里培养出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象牙塔里的学生可以暂时不受污染,却经不住社会风浪的冲击。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存在和传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校德育应溶入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让学生去审视社会,认识社会,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增强免疫力。“教给学生自我教育要比安排他怎样度过星期天困难得多,要比抓住他的手不放,直到他走出校门,一下子被摆脱了各种校规和限制的自由空气陶醉得不知所措,那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关门办学是形而上学,是集体怠工。德育工作者应因势力导,依靠教育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
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如何进行真正的教育呢?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有精辟的论述:“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全部问题就在于要能够强制自己。”“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概括地讲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有自我认识,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能够强制自己,战胜自己,能够主动去关心别人,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
其次,应明确德育的重要使命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和智育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一样,德育要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有人曾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金矿。开启这个金矿的金钥匙是什么呢?是强调学生要慎独和自律。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领导千万不要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训人的样子,应启迪学生心智,让他主动、自觉、独立地而不是被动、强迫、依赖性地做事情,让他做德育的主人,而不是当奴隶。教师不可能替学生解决一系列他们将来要解决的问题,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只能是帮助学生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教会他生活,教育会他做人。
第三,应明确“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看看我们的现状吧,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认识不到自我教育的重要和必要,经常听到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自控能力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高一级学校埋怨低一级的学校,学校、家庭、社会还相互指责,又有谁从自我身上找原因呢?一个学生一直到17、18岁还只是感到自己是个受教育者,只是有人教育他,而他不教育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认真地反思:我们的青少年在精神生活中的自我检验和自我锻炼究竟有多少呢?
谈到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了许多方法、途径和手段,挖掘了很多自我教育因素,总的指导思想是:“让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实际地做一点事情,让他通过某一去考验和尝试成功。”具体地讲有四种手段。之一,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让学生从不就懂得劳动的欢乐,体验由于强制自己按预定计划进行工作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让他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力量、才能、天赋和创造力;使他经受吃苦耐劳的意志磨练,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珍惜劳动成果。现在的家庭和学校,把学生的生活安排得安全舒适,有时竟达到荒唐可笑的地步,不让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体力劳动,搀着他走路,只是一味地满足他的要求而加以呵护,这样会养成学生的惰性。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并不意味着德育可以关起门来搞,可以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温室里培养出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象牙塔里的学生可以暂时不受污染,却经不住社会风浪的冲击。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存在和传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校德育应溶入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让学生去审视社会,认识社会,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增强免疫力。“教给学生自我教育要比安排他怎样度过星期天困难得多,要比抓住他的手不放,直到他走出校门,一下子被摆脱了各种校规和限制的自由空气陶醉得不知所措,那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关门办学是形而上学,是集体怠工。德育工作者应因势力导,依靠教育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
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如何进行真正的教育呢?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有精辟的论述:“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全部问题就在于要能够强制自己。”“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概括地讲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有自我认识,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能够强制自己,战胜自己,能够主动去关心别人,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
其次,应明确德育的重要使命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和智育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一样,德育要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有人曾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金矿。开启这个金矿的金钥匙是什么呢?是强调学生要慎独和自律。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领导千万不要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训人的样子,应启迪学生心智,让他主动、自觉、独立地而不是被动、强迫、依赖性地做事情,让他做德育的主人,而不是当奴隶。教师不可能替学生解决一系列他们将来要解决的问题,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只能是帮助学生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教会他生活,教育会他做人。
第三,应明确“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看看我们的现状吧,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认识不到自我教育的重要和必要,经常听到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自控能力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高一级学校埋怨低一级的学校,学校、家庭、社会还相互指责,又有谁从自我身上找原因呢?一个学生一直到17、18岁还只是感到自己是个受教育者,只是有人教育他,而他不教育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认真地反思:我们的青少年在精神生活中的自我检验和自我锻炼究竟有多少呢?
谈到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了许多方法、途径和手段,挖掘了很多自我教育因素,总的指导思想是:“让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实际地做一点事情,让他通过某一去考验和尝试成功。”具体地讲有四种手段。之一,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让学生从不就懂得劳动的欢乐,体验由于强制自己按预定计划进行工作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让他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力量、才能、天赋和创造力;使他经受吃苦耐劳的意志磨练,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珍惜劳动成果。现在的家庭和学校,把学生的生活安排得安全舒适,有时竟达到荒唐可笑的地步,不让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体力劳动,搀着他走路,只是一味地满足他的要求而加以呵护,这样会养成学生的惰性。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