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艾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慢的说“见就让他们见,鬼子六(恭亲王奕訢)能玩的出什么名堂?”恭亲王奕訢在热河停留了六天,就回北京准备去了。此刻,八大臣竟无丝毫警觉,慈禧再一次表现出极强的政治谋略,周旋于八大臣之间,暗中算计、表面应付,10月7日,两宫太后召见八大臣,慈禧说,郑亲王端华事情太多,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端华甚为感动,谢恩辞去了“步军统领”慈禧毫不含糊,立刻说:“那就让醇亲王奕譞做吧。”醇亲王奕譞是同治的皇叔,也是慈禧的小叔子,属于“帝胤势力“的重要成员,就是他在后来亲手把肃顺抓了起来。于是,整个北京城的卫戍部队的权利被慈禧掌握住了,这应该是“朝臣势力”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放弃了军权,慈嬉不显山不露水的抓住了关键的京城军事调度权。10月26日,咸丰灵驾从热河起运回京,慈禧以同治年幼为由,只护送灵驾一天,先行回京。肃顺等人不知何故竟然同意了,这应该是八大臣犯下的第三个致命错误,让拥有“御赏”和“同道堂”印玺的两宫太后脱离了自己的视线,慈嬉有了充裕的时间去布置政变事宜。11月1日慈禧到京,立刻接见恭亲王奕訢,第二天,11月2日,发动政变,一举将八大臣的“朝臣势力”彻底毁灭。在整个政变预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切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中,充分的显现出慈禧惊人的政治能力,她深知自己人单力薄,内联慈安(帝后势力),外联奕訢(帝胤势力);为了取得军权,向八大臣示恩;为了抢占先机,以同治年幼为由,先行回京。以肃顺为首(朝臣势力)的八大臣倒象不谙世故的迂腐之辈,一步步的走进了慈禧的圈套,竟浑然不知。须知,是年慈禧27岁、慈安25岁、奕訢30岁,算是很年轻的了,而肃顺等人,年齿都在他们三人之上,其从政经历也都有些年头了,他们的失败,只能说明他们的无能。同时,也充分的表现了慈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果敢、谋略与魄力。叶赫那拉氏所以登上了权利的顶峰,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是其奋斗的结果。如果她眼睁睁的看着儿子的权利易手,那悲哀的不仅是慈禧自己,应该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族。所以说“辛酉政变”成功,应该是大清王朝政治格局的一次重新排列,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咸丰在世时,肃顺等人已显露出其乱国贼臣的面目,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英法联军攻进北京,不仅不力谏天子守国门,却伴随咸丰规避热河,此等党群,即使掌握了大清的权利,恐也不会有什么建树。而慈禧此刻的表现却与之截然相反“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摄一切。”其赤诚之心,很有些不让须眉。多亏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慈禧,将这帮乱臣贼子一扫而尽,否则不知道还会出什么乱子。严格的说,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慈禧应该是一个政治新星“辛酉政变“的成功,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辛酉政变”后,慈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其权利,在给载淳举行了不具实际意义的登极典礼后,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赐以美名曰治平宝鉴,作为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随后她们携载淳于养心殿东暖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于皇帝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合法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载淳已成年,两宫皇太后被迫撤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因无子嗣位,慈禧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设计择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湉继位,使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终又得逞。至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故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光绪帝成年亲政后,因支持戊戌变法而遭慈禧等顽固派的忌恨,他们发动戊戌政变,解除了光绪帝的皇权,慈禧再次临朝10年,却又美其名曰“慈恩训政”直至去世。慈禧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这里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女性政治家,在其掌控权利的每一步,慈禧应该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特别是在“辛酉政变”过程中的每一次举措,都显示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胆识与智慧,弱女之躯,母仪天下。但是,她始终只能垂帘听政,一直没能再向前迈一步,堂堂正正的君临天下,这恐怕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慈禧女士的历史局限吧。同时,她有是一个很矛盾的女人,力主变法,却有扼杀了变法;与八国联军宣战,诏书曰:“与其苟且图存,遗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剪彼凶焰,张国之威?”如此慷慨激昂,换来的却是辛丑条约的耻辱。这恐怕不是慈禧个人的悲哀,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丧权辱国,罪莫大焉,只有算在慈禧的头上了。
2006-2-20
慢的说“见就让他们见,鬼子六(恭亲王奕訢)能玩的出什么名堂?”恭亲王奕訢在热河停留了六天,就回北京准备去了。此刻,八大臣竟无丝毫警觉,慈禧再一次表现出极强的政治谋略,周旋于八大臣之间,暗中算计、表面应付,10月7日,两宫太后召见八大臣,慈禧说,郑亲王端华事情太多,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端华甚为感动,谢恩辞去了“步军统领”慈禧毫不含糊,立刻说:“那就让醇亲王奕譞做吧。”醇亲王奕譞是同治的皇叔,也是慈禧的小叔子,属于“帝胤势力“的重要成员,就是他在后来亲手把肃顺抓了起来。于是,整个北京城的卫戍部队的权利被慈禧掌握住了,这应该是“朝臣势力”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放弃了军权,慈嬉不显山不露水的抓住了关键的京城军事调度权。10月26日,咸丰灵驾从热河起运回京,慈禧以同治年幼为由,只护送灵驾一天,先行回京。肃顺等人不知何故竟然同意了,这应该是八大臣犯下的第三个致命错误,让拥有“御赏”和“同道堂”印玺的两宫太后脱离了自己的视线,慈嬉有了充裕的时间去布置政变事宜。11月1日慈禧到京,立刻接见恭亲王奕訢,第二天,11月2日,发动政变,一举将八大臣的“朝臣势力”彻底毁灭。在整个政变预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切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中,充分的显现出慈禧惊人的政治能力,她深知自己人单力薄,内联慈安(帝后势力),外联奕訢(帝胤势力);为了取得军权,向八大臣示恩;为了抢占先机,以同治年幼为由,先行回京。以肃顺为首(朝臣势力)的八大臣倒象不谙世故的迂腐之辈,一步步的走进了慈禧的圈套,竟浑然不知。须知,是年慈禧27岁、慈安25岁、奕訢30岁,算是很年轻的了,而肃顺等人,年齿都在他们三人之上,其从政经历也都有些年头了,他们的失败,只能说明他们的无能。同时,也充分的表现了慈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果敢、谋略与魄力。叶赫那拉氏所以登上了权利的顶峰,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是其奋斗的结果。如果她眼睁睁的看着儿子的权利易手,那悲哀的不仅是慈禧自己,应该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族。所以说“辛酉政变”成功,应该是大清王朝政治格局的一次重新排列,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咸丰在世时,肃顺等人已显露出其乱国贼臣的面目,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英法联军攻进北京,不仅不力谏天子守国门,却伴随咸丰规避热河,此等党群,即使掌握了大清的权利,恐也不会有什么建树。而慈禧此刻的表现却与之截然相反“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摄一切。”其赤诚之心,很有些不让须眉。多亏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慈禧,将这帮乱臣贼子一扫而尽,否则不知道还会出什么乱子。严格的说,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慈禧应该是一个政治新星“辛酉政变“的成功,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辛酉政变”后,慈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其权利,在给载淳举行了不具实际意义的登极典礼后,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赐以美名曰治平宝鉴,作为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随后她们携载淳于养心殿东暖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于皇帝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合法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载淳已成年,两宫皇太后被迫撤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因无子嗣位,慈禧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设计择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湉继位,使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终又得逞。至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故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光绪帝成年亲政后,因支持戊戌变法而遭慈禧等顽固派的忌恨,他们发动戊戌政变,解除了光绪帝的皇权,慈禧再次临朝10年,却又美其名曰“慈恩训政”直至去世。慈禧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这里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女性政治家,在其掌控权利的每一步,慈禧应该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特别是在“辛酉政变”过程中的每一次举措,都显示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胆识与智慧,弱女之躯,母仪天下。但是,她始终只能垂帘听政,一直没能再向前迈一步,堂堂正正的君临天下,这恐怕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慈禧女士的历史局限吧。同时,她有是一个很矛盾的女人,力主变法,却有扼杀了变法;与八国联军宣战,诏书曰:“与其苟且图存,遗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剪彼凶焰,张国之威?”如此慷慨激昂,换来的却是辛丑条约的耻辱。这恐怕不是慈禧个人的悲哀,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丧权辱国,罪莫大焉,只有算在慈禧的头上了。
200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