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部——宗教信仰心灵的归宿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部的自然是孕育西部人文精神的天堂,西部的天堂是放养西部人坚毅性格的牧场,耸立在西部苍穹下的一座座神殿,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归宿,是他们转生转世的天堂之门。
在西部苍茫的大地上,从古到今,生活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等游牧民族,他们祖祖辈辈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狩猎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游牧民族中的大多数虽然已经定居在西部的高山平原之间,但他们对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仍然满怀着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根植在西部人苍茫大度的人生信仰和天赐神授的生活秩序中,宽容、敦厚、平正、谦和、豁达、乐观的人生信仰维系着它们之间面对艰难境遇时的和睦、和谐、协力和同生共死的群体秩序。也正是这种信仰和秩序,造就了西部文化精神中弥足珍贵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使得西部人在思想智慧、人生境界等方面获得了一种对共性、合力的确信和认同。当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给未来的人类指出一条光明而理想的方向和路径,给予人类一个相对永恒崇高的精神家园。
西部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赋予了西部人与天地共存荣、与日月共长久的磅礴大气,西部人心地的宽厚和善良同样给予了宗教宽宏大度的人格化礼遇。基于西部人对宗教发自内心的典雅礼遇,使得人类几大主要宗教文化在西部这块大地上和睦相处,宗教间互相交汇,互相影响,互相丰富。
历史和现实的境遇是:世界许多地方各种宗教派别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给那些地区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譬如:基督教和犹太教之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间等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发生过无休止的冲突和矛盾,凝固的血块上被不断的鲜血所覆盖,如同剑齿龙的大口不断地撕咬着天赐神予的生命,那种沉重和痛楚令人窒息。宗教在那些地方,是高悬在人心头的一把把“达摩克利斯剑”不断地挥洒着仇恨,弥漫着血腥。
然而,唯有在中国的西部,扎根在这片高山厚土上的各大宗教,在造物主蓝天与大漠这无量与智慧的法眼审视下,他们之间相处得如此平和清净,如此的水乳交融。西部造物主的审视,西部人自然化的理谕,成就了西部宗教的大慈大悲。反过来,西部人也从中获得了信仰的力量,这就是蕴含在西部文化精神中的来自宗教的理性光芒对西部人的照耀。
无量的自然——神谕的宗教——磅礴的人生,同构在西部的蓝天下。因此,西部的人生力量与宗教的文化力量之间形成了灵与肉、唇与齿、手与足般的亲和,这种匡世奇缘般的亲和力,表现在西部自然强大无比和西部人生坚忍不拔的禀赋中。很久以来,藏族人一直保持着流浪远方、朝圣拜佛的传统。从川西、甘南和河西走廊、青海、藏北到藏中南的千里万里的路上,可以看到那些朝圣者边行步,边磕头,为着虔诚的信仰不辞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至死不渝。经常有年老的信徒因劳顿过度而长眠在朝圣的路上!但他们坚信,佛主会带着他们不死的灵魂走向圣城拉萨,最终到达天堂。
一年四季,无论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总是迈着徐缓而坚韧的步伐,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圣城拉萨以及遍布西藏的佛寺。他们把全家一年甚至几年的积蓄变卖成金银或钞票,毫无保留地祭献给佛爷。全程的祭献完成后,他们已经囊中空空,身无分文,回去的路上靠着乞讨要饭才能回到家。他们坚信,唯有这样做了,才是最虔诚的人。在西藏人的心目中,没有信仰是不可思议的!
我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遇到过一位从外地来朝拜的年轻妇女,在她黝黑的额头上,因为磕头的缘故,留下了厚厚的老茧。藏族妇女的虔诚,不仅表现在对宗教的虔诚上,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生和生活的虔诚。首先,这样的藏族妇女被普遍地认为是最有魅力的女性;其次,最美丽的藏族女人要具备一副声闻数里、嘹亮悠远的歌喉。
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有一位中年男子,身体强壮,脸膛黝黑。他进到佛堂,先跪在佛像前,从怀里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和一堆青稞,献于佛前。从佛堂出来,沿着大殿从左到右开始等身叩拜。他的藏袍破烂不堪,胳膊肘上的皮肤伤痕斑斑,额头上全是土,手掌上用牛皮条绑着两块木板。他向前走两步,伏身在地,将双臂前伸,手心向上,全身长长的趴在地上,微微仰起头,向前望一眼,然后吃力地站起来,向前走两步,再拜。从早到晚,他就这样长拜。许多游人给他钱,他就收下,然后温和地看上游客一眼,眼神凝重而空灵,看上去如此的孤独而硬朗!
生于斯,长于斯,西部给我最直接的体验和感悟就是:西部人自己就是自己的教主,最终与自己所膜拜的自然一道也异化为人格化的自然。在广袤的西部,我们所能见到的西部人,在外化的形象上表现得苍茫而谦和,但内心却潜藏着剽悍和冷峻。这种天赐神予的禀赋,无疑是西部自然的坚不可摧与西部宗教的仁慈悲悯在西部人生中的形塑。每一个生长在西部大漠戈壁上的人,都在不断地塑造着独特的自我形象。因此,在西部,各种宗教的终极意义就是西部人只能把自我当作自己的教主。也只有这样,西部人才能把自我当仁不让的自由精神与自然至高无上的造化融合在一起。
西部的自然是孕育西部人文精神的天堂,西部的天堂是放养西部人坚毅性格的牧场,耸立在西部苍穹下的一座座神殿,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归宿,是他们转生转世的天堂之门。
在西部苍茫的大地上,从古到今,生活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等游牧民族,他们祖祖辈辈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狩猎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游牧民族中的大多数虽然已经定居在西部的高山平原之间,但他们对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仍然满怀着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根植在西部人苍茫大度的人生信仰和天赐神授的生活秩序中,宽容、敦厚、平正、谦和、豁达、乐观的人生信仰维系着它们之间面对艰难境遇时的和睦、和谐、协力和同生共死的群体秩序。也正是这种信仰和秩序,造就了西部文化精神中弥足珍贵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使得西部人在思想智慧、人生境界等方面获得了一种对共性、合力的确信和认同。当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给未来的人类指出一条光明而理想的方向和路径,给予人类一个相对永恒崇高的精神家园。
西部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赋予了西部人与天地共存荣、与日月共长久的磅礴大气,西部人心地的宽厚和善良同样给予了宗教宽宏大度的人格化礼遇。基于西部人对宗教发自内心的典雅礼遇,使得人类几大主要宗教文化在西部这块大地上和睦相处,宗教间互相交汇,互相影响,互相丰富。
历史和现实的境遇是:世界许多地方各种宗教派别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给那些地区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譬如:基督教和犹太教之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间等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发生过无休止的冲突和矛盾,凝固的血块上被不断的鲜血所覆盖,如同剑齿龙的大口不断地撕咬着天赐神予的生命,那种沉重和痛楚令人窒息。宗教在那些地方,是高悬在人心头的一把把“达摩克利斯剑”不断地挥洒着仇恨,弥漫着血腥。
然而,唯有在中国的西部,扎根在这片高山厚土上的各大宗教,在造物主蓝天与大漠这无量与智慧的法眼审视下,他们之间相处得如此平和清净,如此的水乳交融。西部造物主的审视,西部人自然化的理谕,成就了西部宗教的大慈大悲。反过来,西部人也从中获得了信仰的力量,这就是蕴含在西部文化精神中的来自宗教的理性光芒对西部人的照耀。
无量的自然——神谕的宗教——磅礴的人生,同构在西部的蓝天下。因此,西部的人生力量与宗教的文化力量之间形成了灵与肉、唇与齿、手与足般的亲和,这种匡世奇缘般的亲和力,表现在西部自然强大无比和西部人生坚忍不拔的禀赋中。很久以来,藏族人一直保持着流浪远方、朝圣拜佛的传统。从川西、甘南和河西走廊、青海、藏北到藏中南的千里万里的路上,可以看到那些朝圣者边行步,边磕头,为着虔诚的信仰不辞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至死不渝。经常有年老的信徒因劳顿过度而长眠在朝圣的路上!但他们坚信,佛主会带着他们不死的灵魂走向圣城拉萨,最终到达天堂。
一年四季,无论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总是迈着徐缓而坚韧的步伐,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圣城拉萨以及遍布西藏的佛寺。他们把全家一年甚至几年的积蓄变卖成金银或钞票,毫无保留地祭献给佛爷。全程的祭献完成后,他们已经囊中空空,身无分文,回去的路上靠着乞讨要饭才能回到家。他们坚信,唯有这样做了,才是最虔诚的人。在西藏人的心目中,没有信仰是不可思议的!
我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遇到过一位从外地来朝拜的年轻妇女,在她黝黑的额头上,因为磕头的缘故,留下了厚厚的老茧。藏族妇女的虔诚,不仅表现在对宗教的虔诚上,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生和生活的虔诚。首先,这样的藏族妇女被普遍地认为是最有魅力的女性;其次,最美丽的藏族女人要具备一副声闻数里、嘹亮悠远的歌喉。
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有一位中年男子,身体强壮,脸膛黝黑。他进到佛堂,先跪在佛像前,从怀里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和一堆青稞,献于佛前。从佛堂出来,沿着大殿从左到右开始等身叩拜。他的藏袍破烂不堪,胳膊肘上的皮肤伤痕斑斑,额头上全是土,手掌上用牛皮条绑着两块木板。他向前走两步,伏身在地,将双臂前伸,手心向上,全身长长的趴在地上,微微仰起头,向前望一眼,然后吃力地站起来,向前走两步,再拜。从早到晚,他就这样长拜。许多游人给他钱,他就收下,然后温和地看上游客一眼,眼神凝重而空灵,看上去如此的孤独而硬朗!
生于斯,长于斯,西部给我最直接的体验和感悟就是:西部人自己就是自己的教主,最终与自己所膜拜的自然一道也异化为人格化的自然。在广袤的西部,我们所能见到的西部人,在外化的形象上表现得苍茫而谦和,但内心却潜藏着剽悍和冷峻。这种天赐神予的禀赋,无疑是西部自然的坚不可摧与西部宗教的仁慈悲悯在西部人生中的形塑。每一个生长在西部大漠戈壁上的人,都在不断地塑造着独特的自我形象。因此,在西部,各种宗教的终极意义就是西部人只能把自我当作自己的教主。也只有这样,西部人才能把自我当仁不让的自由精神与自然至高无上的造化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