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月的顺天,仍是春寒料峭,只有眼前人的怀抱,才能温暖彼此。
“十二郎。”
“恩?”
孟清和不想动,即使脚麻了,也不想动,不愿动。
鼻中发出单音,似无意识的回应。
下一刻,怀中陡然一空,睁开眼,突然身体离地。
没有惊诧,孟清和笑了。
揽住沈瑄的肩膀,瞄一眼案上高高一摞,意思很明白,不管了?
沈瑄勾唇,侧首,狠狠堵住了孟清和的嘴。
不管了。
随他去。
“明日之事,也不管了?”
声音绕过屏风,很快变得模糊。
“……十二郎在,瑄无暇……”
陷在榻上,望着帐顶,孟清和狠狠扣住沈瑄的肩,既然如此,就疯一回吧……
高官厚禄,天子宠幸。
财富,地位,荣耀。
到头来,能拥有的,只有眼前这个人。能握住的,也只有这双手。
永乐八年五月壬戌,兴宁伯因事告假,定国公无故旷工。
次日,兴宁伯继续告假,定国公继续旷工。
再次日,兴宁伯仍在告假,定国公却旷工不成。
宣府战报送到,阿鲁台的确一心投诚,为取得明朝信任,不惜下血本,将长子和次子一并送到北京国子监学习。换种说法,亲子为质。
这不意味着边塞事情解决,因为,瓦剌突然变得不老实了。
马哈木是什么态度,暂且未知。贤义王太平领两千骑兵犯边,同宣府官兵发生小规模战斗,却是不争的事实。
“瓦剌犯边,宣府边军出战,斩首一百余,擒三百。”
战报送抵南京,永乐帝大怒,命文渊阁拟旨,发兵十万征讨瓦剌。
“瓦剌狼子野心,出尔反尔,犯我边境,朕意亲率大军征讨!”
天子亲征?
群臣相顾,这才消停多久,又要北上?
观朝诸将,成国公告病不出,魏国公卧床不起,定国公镇守北京,离不得半步。
淇国公……还是留在家中养花读书,陶冶性情比较好。
四月间,新城侯领兵奔赴交趾,不为镇压叛乱,而是老挝暹罗最近不稳,明朝需要发挥国际主义精神,以军队宣扬和平。短期内,张辅定然无法还朝。
平江伯陈瑄和都督柳升擅水战,陆战只是一般。
赵王随船队出海,指望不上。
汉王尚要巩固边防,组织屯田。若命北疆镇守挂帅印,何福孟善,谁敢用汉王为副?
思来想去,除天子亲征,当真找不出最合适的领兵人选。
徐皇后得知消息,很是淡然,似早有预料。叫来宫人,将她亲手缝制的夹袍给天子送去。
朱瞻基坐在一旁,始终没出声。朱瞻壑大眼明亮,皇祖父出塞,他是不是也能随行?
看透朱瞻壑所想,徐皇后轻笑一声,罢了,圈在笼子里的老虎,猫都比不上。兄长四弟这个年纪,都在军营里打滚了。便是高煦、高燧,也没少被天子拎着鞭子教育。
唯有高炽……
徐皇后顿了顿,目光扫过朱瞻基,重又变得温和。既然如此,和天子提一句当也无妨。
两个孙子都带上,早点成长起来,总不会堕了祖宗的威风。
当日,朱棣下朝之后,到坤宁宫同徐皇后一同用膳。
徐皇后顺势提起皇孙随扈之事,朱棣痛快点头,“梓童之意即为朕所想。不过,孙子这么大了,朕也是老了。”
“陛下不老。”徐皇后笑道,“陛下正当盛年,何能言老?”
“不老?”
“不老。”
“都已这个年纪,如何不老?”
“这个年纪?”徐皇后笑得端庄,慢慢捏扁手中金盏,团在手心,柔声道,“在陛下眼中,这个年纪就老了?”
“……”朱棣咽了口口水,他忘了,梓童只比他小两岁。
不小心捅了马蜂窝,结果是,自此以后,朱棣再没提过“年老”二字。谁敢在他面前提这字眼,一脚踢飞。
... -->>
五月的顺天,仍是春寒料峭,只有眼前人的怀抱,才能温暖彼此。
“十二郎。”
“恩?”
孟清和不想动,即使脚麻了,也不想动,不愿动。
鼻中发出单音,似无意识的回应。
下一刻,怀中陡然一空,睁开眼,突然身体离地。
没有惊诧,孟清和笑了。
揽住沈瑄的肩膀,瞄一眼案上高高一摞,意思很明白,不管了?
沈瑄勾唇,侧首,狠狠堵住了孟清和的嘴。
不管了。
随他去。
“明日之事,也不管了?”
声音绕过屏风,很快变得模糊。
“……十二郎在,瑄无暇……”
陷在榻上,望着帐顶,孟清和狠狠扣住沈瑄的肩,既然如此,就疯一回吧……
高官厚禄,天子宠幸。
财富,地位,荣耀。
到头来,能拥有的,只有眼前这个人。能握住的,也只有这双手。
永乐八年五月壬戌,兴宁伯因事告假,定国公无故旷工。
次日,兴宁伯继续告假,定国公继续旷工。
再次日,兴宁伯仍在告假,定国公却旷工不成。
宣府战报送到,阿鲁台的确一心投诚,为取得明朝信任,不惜下血本,将长子和次子一并送到北京国子监学习。换种说法,亲子为质。
这不意味着边塞事情解决,因为,瓦剌突然变得不老实了。
马哈木是什么态度,暂且未知。贤义王太平领两千骑兵犯边,同宣府官兵发生小规模战斗,却是不争的事实。
“瓦剌犯边,宣府边军出战,斩首一百余,擒三百。”
战报送抵南京,永乐帝大怒,命文渊阁拟旨,发兵十万征讨瓦剌。
“瓦剌狼子野心,出尔反尔,犯我边境,朕意亲率大军征讨!”
天子亲征?
群臣相顾,这才消停多久,又要北上?
观朝诸将,成国公告病不出,魏国公卧床不起,定国公镇守北京,离不得半步。
淇国公……还是留在家中养花读书,陶冶性情比较好。
四月间,新城侯领兵奔赴交趾,不为镇压叛乱,而是老挝暹罗最近不稳,明朝需要发挥国际主义精神,以军队宣扬和平。短期内,张辅定然无法还朝。
平江伯陈瑄和都督柳升擅水战,陆战只是一般。
赵王随船队出海,指望不上。
汉王尚要巩固边防,组织屯田。若命北疆镇守挂帅印,何福孟善,谁敢用汉王为副?
思来想去,除天子亲征,当真找不出最合适的领兵人选。
徐皇后得知消息,很是淡然,似早有预料。叫来宫人,将她亲手缝制的夹袍给天子送去。
朱瞻基坐在一旁,始终没出声。朱瞻壑大眼明亮,皇祖父出塞,他是不是也能随行?
看透朱瞻壑所想,徐皇后轻笑一声,罢了,圈在笼子里的老虎,猫都比不上。兄长四弟这个年纪,都在军营里打滚了。便是高煦、高燧,也没少被天子拎着鞭子教育。
唯有高炽……
徐皇后顿了顿,目光扫过朱瞻基,重又变得温和。既然如此,和天子提一句当也无妨。
两个孙子都带上,早点成长起来,总不会堕了祖宗的威风。
当日,朱棣下朝之后,到坤宁宫同徐皇后一同用膳。
徐皇后顺势提起皇孙随扈之事,朱棣痛快点头,“梓童之意即为朕所想。不过,孙子这么大了,朕也是老了。”
“陛下不老。”徐皇后笑道,“陛下正当盛年,何能言老?”
“不老?”
“不老。”
“都已这个年纪,如何不老?”
“这个年纪?”徐皇后笑得端庄,慢慢捏扁手中金盏,团在手心,柔声道,“在陛下眼中,这个年纪就老了?”
“……”朱棣咽了口口水,他忘了,梓童只比他小两岁。
不小心捅了马蜂窝,结果是,自此以后,朱棣再没提过“年老”二字。谁敢在他面前提这字眼,一脚踢飞。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