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重生之嫡女复仇实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做下这等事来。”陈杏娘本是个实诚的人,遇上这样的事,气的浑身乱战,一时也没个主意。田姨娘明知她的脾气,双手搂着她的膝盖,揉来搓去,苦求连连。

    傅月明眼见此状,唯恐母亲一时心软,被田姨娘糊弄了过去,遂赶忙上前,趁机说道:“女儿记得,田姨娘曾说过,她姨母一家来投奔是今年二月间的事情。但看这些银钱的数目,显然是一早就积攒下的,这于理不通。再者,田姨娘帮着母亲料理家务,既能贪墨公银,别的事上不定还会做出些什么来,倒要好生查查才是。”这一言点醒了陈杏娘,她叫人上来将田姨娘拖开,寒着脸说道:“月明说的有理,此事当得细查。”说毕,旋即吩咐几个仆妇到前头去搜田姨娘的屋子。

    田姨娘跪在一边,哭泣不止。傅薇仙眼见母亲受辱,心里虽不大好受,却为着避嫌起见,躲在一边并不敢上去劝解。她低着头,一双眼睛就转到傅月明身上,见她面色恬淡,唇角边却带了一丝的笑意,不觉心中深恨不已,银牙暗咬。

    片刻,那几个上去搜屋的媳妇回来,报道:“回太太,只有些散碎的绸缎弯角,并几串子钱,并没什么。”原来,田姨娘与傅薇仙曾私下计较,她前面屋子不安稳,但有些什么就都放在了傅薇仙屋里。

    陈杏娘听过,怒气兀自不消,只说道:“既这么着,把田姨娘锁在柴房里去,留两个人在这堂上看着二姑娘,待老爷醒了再做理会。”话音才落,便有两个仆妇上来,拉了田姨娘出去。傅薇仙眼睁睁看着自己母亲被拖拽出门,却是无计可施。

    陈杏娘又将傅薇仙叫到跟前,尽力数骂了一回。傅薇仙满心愤懑不甘,太太跟前只得含恨忍了。陈杏娘发完了脾气,才叫傅月明扶着,一道去了。只留下两个家人媳妇在堂上,看着傅薇仙。

    离了宁馨堂,陈杏娘一路走回上房,进去打听得傅沐槐兀自未醒,便在明间里坐了,仍是气咻咻的。傅月明眼见母亲仍在气头上,因知这屋里总是备着滚水,便走去倒了一盏热茶上来,递与陈杏娘,嘴里温声说道:“母亲吃盏热茶,且消消气。”陈杏娘接了茶盏过去,吃了一口放在桌上,就望着傅月明说道:“月儿,你说说,这田姨娘往日里也算听话的了,怎么骨子里竟是这么个烂污下作的东西!她随了我这么多年,我竟没认出她来!”

    傅月明听说,心里忖度着,面上就笑道:“这就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幸得咱们早早发现了。倒是母亲打算怎么料理呢?”陈杏娘听问,心里却倒犯难了,这田姨娘虽说可恨,却也是伺候了她多年的人,之前也并没什么过错,到底还算有一份主仆情意。姬妾贪墨家财,按着俗世的规矩,大凡都是喊人伢子上门领去卖了。然而,傅沐槐同陈杏娘都是宅心仁厚、宽大慈善之人,田姨娘又是伺候过傅沐槐并育有一女的,直呼人贩子来领去,却似是有些无情。

    想及此处,陈杏娘只是迟疑,不肯言语。傅月明忖度母亲的性子,便大致猜着了,她虽恨毒了这母女二人,却因秉性纯孝,不肯忤逆母亲。再者,傅薇仙与田姨娘眼下所为,并非十恶不赦,就算是自己逼迫,父母只怕也不会依从。此事倒不能操之过急,还得徐徐图之。

    半晌,陈杏娘方才开口含糊道:“等你爹醒了,再说罢。”傅月明闻言,只微微一笑,又说道:“还有一件,田姨娘盘剥的银两,不往别处放,单只放在薇仙妹妹房里,可见是亲母女。做起事来,也彼此放心。”陈杏娘听着,一声儿也不言语。

    说话间,管家媳妇冯氏进来回话道:“太太,已经问明白了。那金执壶儿就是蕙兰与香云两个孽障偷弄进二姑娘房里去的,二姑娘并不知情。”陈杏娘听说,便道:“这样手脚不净的丫头,留在家里做什么?明儿让刘婆子来领了去罢。”说毕,就摆手让冯氏下去了。傅月明在边儿上听着,便知这是屈打成招了。蕙兰与香云都是傅薇仙平日里的左膀右臂,上一世也没少欺凌自己,如今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了。

    这日直至傍晚时分,傅沐槐方才醒来。陈杏娘过去,服侍着他吃了两碗醒酒汤,方才将今日的事由慢慢讲与他听。

    傅沐槐听过,果如傅月明所料,虽则亦是气恼不已,却并没下重手处置。只将田姨娘打了几十板子,拘了头面衣服,不许见人,每日里同家人媳妇一道在厨房上灶,家中大小事不许再沾手。傅薇仙则只准在后园子里走动,没有上房的准许,不得迈出二门一步。又因她身边两个丫头都被拉了出去,她没人服侍,陈杏娘便将自己屋里的小丫头荷花拨了过去。

    田姨娘与傅薇仙在家里都是狂惯了的,此事一过,都闹了一场没脸。傅薇仙更是折损了两个心腹,连带着自己也不受老爷太太待见,不止出不得二门,连田姨娘的面也见不着了,索性日日只在屋里闲坐不出门,每日只到上房与老爷太太问个安就罢了。田姨娘落到这个田地,颇为落魄,日间上灶作活,常被家人媳妇们奚落耻笑。这些人往日里都是在她手里听使唤的,如今反落的让她们戏耍,这一口闷气委实难咽下去。然而,她们惹出这场事来,田姨娘没出傅家大门已算是万幸了,暂且不敢再生事端。

    自田姨娘被贬,陈杏娘独个儿打理家务,傅家虽人事有限,一日里却也有十几桩的事情、七八样账目冒出来,她一人主持家事,身上又常有病痛,难免有些精神不济,周转不开。傅月明便常往上房来,从旁佐助一二。傅沐槐与陈杏娘见她算账清楚,处事分明,便逐渐将些事情交予她打理。些许日常小事,也无需细说。

    单说自酒席一事后,陈氏回去便再没消息。傅月明在家中日日盼望,可谓是引颈以待,望眼欲穿。三五不时便打发家中小厮拿些吃食点心,往外祖家里走动,探听消息,却总不得个确实的讯息。好容易盼到陈家来人,却是陈秋华打发了丫头来傅家送茶食,是傅月明出来接着的。那丫头就趁空对傅月明道:“我家姑娘说,近来老太爷身子不大爽快,不好说得。叫姑娘宁耐着些,待老太爷身子康健了,一准儿说了。”傅月明听了,也是无奈,只好再等着。

    这般又隔了五日,陈杏娘之父、傅月明外祖、举人陈熙尧带了个家童,亲自登门造访。

    其时,傅沐槐并不在家,往铺子里去了。陈杏娘将其父请入堂上,呼家人炖了香茶,就在一边坐陪。

    陈熙尧已是五旬年纪,苍头白须,精神矍铄,与女儿见过,便将来意直叙道:“请先生的事儿,你嫂子回去已对我说了,这也是好事。怎么听说你倒有顾虑?”陈杏娘见说此事,因是自己父亲跟前,便直言相告道:“父亲在上,听女儿告诉。月明如今也将十四了,过了明年的生辰,可就十五了。虽则如今十六七再出阁的也不算少见,但到底也是大姑娘了。请这样一个青年先生,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说是聘的西席,传出去还不知被人说成什么样呢。月明大了,眼看这两年就要说亲了,怎好在这节骨眼上弄出是非来。倒没得污了名声!”

    陈熙尧自也虑到此节,然而月明再亲也已是外姓之人,自然还是长孙的前程为重,何况孙女陈秋华也给出了个主意,当下便道:“我说你也是想得过多了。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过是请个先生来家课业罢了,哪有这许多说的?何况,是为昭仁延师。月儿跟着读几本《女戒》《女训》,识几个字就罢了,你还指望教出个女状元来?你若有所顾忌,我倒也想好了,叫秋华也一道过来,伴着月明一道读书。你收拾出个屋子来,挂上帘子,将他们隔开,再多命几个丫鬟在旁陪着,众目之下,人也寻不出个什么来。”言毕,又将那季秋阳的人品才学,着重描述了一番。

    陈杏娘固然看重女儿的名节,然而她却有一桩毛病,便是极为钦仰身负功名的举子士人,听得父亲极力盛赞那季先生的人物,又早知其年纪轻轻便考取了贡生,心中便也动摇起来。不多几时,便为陈熙尧说动,只是愁道:“这位先生既然做的了贡生,只怕倒不稀罕做西席了,请不动呢。”陈熙尧笑道:“这倒不必你忧虑,我听闻那季熠晖家境不裕,在山阳书院讲学也为赚取束脩,只消利以重金,不怕请不动的。”说着,又坐了片刻,吃了两盏清茶,就起身去了。陈杏娘亲身送至大门上,方才折返上房。

    ☆、第十六章命相有变

    傅月明在后头,打听得外祖已然离去,便走到上房来与母亲说话。

    陈杏娘正在屋里收拾陈熙尧送来的东西,见女儿过来,忙叫她上炕坐了。傅月明与母亲见礼过,挨着她在炕上坐下,见炕桌上放着两只果盒,便问道:“这是外祖父送来的?”陈杏娘口里应着,就揭开盒盖,见是两方腊肉,几块自家蒸的米面糕,还有些玫瑰松子糖。遂吩咐夏荷上来,把腊肉并米糕拿到了厨下去。

    傅月明坐在一边瞧着,见夏荷出去了,方又问道:“外祖父今儿过来,说些什么话?”陈杏娘说道:“也没什么,还是给你请先生的事儿。吃酒那天,同你舅母不因不由的说了起来。我原本听着那先生人品才学出众,本想应下的。谁知他竟然如此青年,我怕弄出些闲话来,就先含混着了。谁承想你舅母又请了你外祖过来说项,我也是无法。”

    傅月明听着,便含笑问道:“那母亲是怎么个意思?”陈杏娘笑道:“既是你外祖来说项,我还能有什么说的?我听你外祖父夸赞那先生的人物学问还是一则;二来也是父亲说的法子好,我才应了下来。”

    傅月明心中狐疑,不由问道:“敢问母亲,外祖父给出了什么主意?”陈杏娘笑着将陈熙尧的话转述了一遍,又道:“有秋华陪着,我也就放心了。人多看着,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如此一来,不止昭仁的学业可得进益,秋华也可跟着一道读书。又学了规矩,又与你做了伴儿,岂不是三处有益?”傅月明听了这话,方才明白那日陈秋华所说的主意为何。

    此事这般处置,她心中倒不大乐意了。她满心想着季秋阳进来了,两人好生处处儿,再想个法子把终身定下来。然而如今陈秋华却突然插了进来,她既来了,她的丫头少不得也要跟来,自己这边也得桃红陪着,一下子平添了几个人,届时行起事来不免多有不便。想及此处,她心中不乐,但她毕竟是个没出阁的姑娘,能到此种地步已是难得了。若是很离了格,不止父母不应,就是旁人也要看乔了。

    想通此节,她心中释然,浅浅一笑,说道:“母亲既然恁般说,倒要快些打发人请那位先生去。女儿那日听舅母说,他不是本地人士,恐迟了就走了呢。”陈杏娘笑道:“你慌怎的,家里也还得先收拾出个屋子,给你和仁哥儿做书房。请了先生过来,住在何处,我也得同你父亲商议了。待诸般都妥了,才好去请人呢。”傅月明听罢,也觉急躁了些,不由颊上微红,忙遮掩笑道:“女儿是性急了,倒叫母亲见笑。”

    两人说了些话,陈杏娘因想起一事,便就说道:“前些日子你病着,我在神前许下愿心,待你好了就到三清尊神跟前上高香。谁知你好了之后,家里一连串的出了许多事情,我竟没顾上。还是昨儿晚上冬梅说了一句,我才想起来。这愿心可是不好忘记的,咱们随口的一句话,神佛都是记着的。若不还上,可要吃上天见罪。左右这两日无事,若是明儿天气晴好,你便随我到城外的白云观去把这愿心还了。”傅月明满口应下,又坐了片时,便起身回去。陈杏娘将那玫瑰松子糖抓了一把与她包了带去。

    晚夕,傅沐槐回到家中。陈杏娘吩咐厨房将陈熙尧送来的腊肉蒸了一碟,又把去年家里自造的蔷薇烧白烫了一壶,在屋里放了桌子伴着傅沐槐吃饭。

    傅沐槐满面愁容,不住的叹气。陈杏娘见着,因就问道:“什么事情,倒值得你恁般长吁短叹的?”

    傅沐槐说道:“你所有不知,如今又是兑换盐引的时候,上个月我不打发了咱们铺子里的几个伙计跟着盐客张好古往江苏去换盐引么?今儿张好古送信儿到铺子里来说,咱们家的盐引没换出来。江苏盐运使说咱们去岁上的赋税没有缴齐,故而今年的盐引就暂且不兑了。不止如此,咱们的那几个伙计,还叫运司给扣了。张好古送信来说,叫咱们赶快寻人情去说呢。”

    陈杏娘深知如今贩盐是家中银钱的一大来源,傅家几处木材铺子落在一起,一年所得还不及贩盐为多。此刻听闻这上头出了岔子,也不由深深吃了一惊,连忙说道:“这是怎么说?咱们家去年的捐税可是一样儿没落的,怎么如今竟出了这样的事?”

    傅沐槐说道:“我也是恁般说,但张好古信上说,那盐运使说的不是盐上的税。是咱们家东街上的广福木材铺,去岁上有一笔银子没入账,因而没有上税。这不知怎么叫那江苏盐运使给探听了出来,以此为把柄,拦了咱们家的盐引,还扣了人。”

    陈杏娘微一思索,便即说道:“可是二百斤红木的那一笔么?”傅沐槐答道:“就是那一笔。”陈杏娘怒道:“这可是乱来的,那木材是朝廷来收,咱们卖给皇商了的。因着要价低,按着规矩,这样的买卖是不必上税的。再者,这是木材的生意,关贩盐什么事?他凭什么拦着不让咱们兑盐引,还扣了咱们的伙计?”

    傅沐槐叹道:“我何尝不是如此说,然而他又不同你讲理。俗话说,民不与官斗。咱们不过是布衣平民,哪有这个力量去跟他争执?说不得,只好花钱打点罢了。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陈杏娘听说,便问道:“你那边可有相熟的官场朋友?能给说和说和的?”傅沐槐踌躇道:“认识的倒也有几个,但都只是寻常商人罢了。须得绕上几个弯子,这银子自然也要多花上些了,人还未必卖这个面子。”陈杏娘闻说,便蹙眉不语,良久才叹了口气,说道:“谁让咱们家只是一介白衣,倘或有个做官的亲戚,哪能让人这样揉搓!偏生又只养了两个丫头,叫我指望哪个!”

    傅沐槐听了这话,心中也觉烦闷,将筷子放了。两口子对着发愁,坐到半夜,方才收拾了睡下。

    傅沐槐与陈杏娘为家事烦愁,傅月明却一无所知,翌日起来便仔细打扮了,随着陈杏娘往城外白云观去上香还愿。陈杏娘是个笃信神灵的信女,虽是心中有事,还愿这等事却是不肯耽搁的,也强打了精神,将府里众人教训了一番,又叮嘱管家媳妇冯氏好生看家,才带了傅月明出门。

    出得门来,陈杏娘同傅月明共乘了一顶轿子,桃红与夏荷乘了一顶,两乘轿子逶迤往城外行去。

    桃红与夏荷日常难得出门,自窗子里望见路上的红男绿女,花花黎黎,甚觉雀跃,一路咭咭格格,说笑不绝。

    月明倒是安静的很,只从帘子向外看街上的景色,又觉母亲今日愁眉深锁,似有心事,便问道:“母亲可有什么难事?可否说与女儿听听?说不准,女儿还能给出个主意呢?”

    陈杏娘心中烦闷,不禁脱口道:“你小孩子家的,听了又能怎样!这事儿连你爹都没法子呢。你不要跟着添乱。”说着,不由又添了一句:“可惜你是个丫头,若是个小子该多么好!”

    傅月明听了这话,不敢接口,家中没有子嗣继承香火,是她母亲两世的心事。于此事,她也颇为犯难,上一世正是为此傅沐槐才会为她招赘,乃至引狼入室,今生此节若不得妥善处置,只怕就还要走上一世的老路了!这几日,她一直在苦思对应之策,然而思来想去,总不得个法子。母亲已是这个年纪,再要生养委实不易。若说为父亲纳妾,那更是不成的——即便母亲愿意,父亲也决然不准。

    母女二人各怀心事,忧心忡忡之下,一路无言。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轿子出了城,来至白云观前。

    两个丫头先下了轿子,上来搀扶太太姑娘下轿。傅月明下了轿子,打眼望去,只见一座道观立在山脚,白墙灰瓦,庭院幽深,绿树掩映,曲径通幽,颇为幽静清雅。那观门上立着一个匾额,上面以隶书写着“白云观”三个大字,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乃是前朝一位名家的手笔。

    原来这白云观乃是前朝一位道姑所建,传到如今已有一百三十四年之久,当今的主持亦是位女道士,年约四旬,号叫做清静散人。她善演先天卦数,能卜世间吉凶,故而这白云观的香火也极为旺盛,每逢初一十五来此上香的女客络绎不绝,比肩接踵。今日并非正日子,倒没多少客人,这白云观也难得有此清净。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