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事如果就此打住,杀气也许就会散去,生活也将归于平淡,东汉王朝则将继续苟延残喘。然而袁绍却意犹未尽,他极力鼓动何进将宦官斩尽杀绝。袁绍说,将军如果能一举而为天下除此祸患,必将名垂后世。
何进却犹豫了。
犹豫并不奇怪。此人原本是一个杀猪的,靠着妹妹当皇后才成了大将军,又岂敢把所有的宦官都当作猪来杀?妹妹何太后也不肯杀宦官。因为她曾经谋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靠着宦官求情才幸免于难。
于是何太后说:宦官统领后宫禁省,是祖宗成法汉家制度,怎么能改?何况先帝刚刚驾崩,天下未定,我又为什么一定要立场鲜明地站在士大夫一边?
太后不允,何进更加犹豫。
犹豫的结果,是对方抢先一步。宦官张让等人趁何进入宫之机,手持武器将他围在门房痛骂:国家腐败,难道都是我们的错?大人口口声声说我等肮脏,请问官场之中朝堂之上,又有谁是忠诚的,谁是干净的?
骂完,一个宦官拔出剑来,一剑杀了何进。
政变成功的宦官立即草拟了诏书,准备昭告天下。诏书传到尚书台,值班的尚书一脸惊愕。他弱弱地问:是不是该请大将军一起来商量?一个宦官却拎起何进的脑袋扔了过去:大将军在这里,你跟他商量吧!5
局势瞬间逆转,袁绍也立即出手。
袁绍比何进心狠手辣得多。何进被杀后,洛阳城里一片混乱。何、袁两家各路人马一齐起兵,袁绍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军队在京城捕杀宦官,看见不长胡子的就一刀砍去。许多年轻人只好脱掉裤子验明正身,那些平时行善的宦官也死于非命,死者竟多达二千余人。6
杀戒一开,不可收拾。后果的严重,也远远超出袁绍的想象。被逼无奈的宦官张让等人,挟持小皇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出走,从洛阳逃到了黄河岸边。大汉天子在黑灯瞎火中跌跌撞撞,几乎沦为难民。
当然,皇帝和小王爷最后还是被大臣们找到了,张让等人也投河自尽。据说,张让自杀前,曾痛哭流涕地对小皇帝说:我等尽灭,天下将乱,陛下保重啊!7
张让说得并没错,小皇帝刘辩和他代表的东汉王朝只剩下四五个月的寿命,宦官的时代也暂时终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他们将无法作为一个势力集团而存在。8
同归于尽的还有外戚集团。他们与宦官集团斗争了九十多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只有这回鱼死网破。这是东汉政局的巨变,历史也将从此而改写。9
新时代开始了。
揭幕人
新时代的揭幕人是袁绍。
有两个新时代,一个叫三国,一个叫魏晋南北朝。这当然是未必严谨的说法。因为三国的前半属于东汉,后半属于魏晋。汉的建安二十五年,就是魏的黄初元年;吴的天纪四年,则是晋的咸宁六年,哪来的三国?
但,自从有了陈寿的《三国志》,三国的说法也就约定俗成。何况三国与魏晋确有不同,时代特征相异,统治阶级也有别。只不过,揭幕人都是袁绍。
袁绍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这固然因为他是失败者,也因为他确实乏善可陈。比如尽灭宦官,就既不人道,也不聪明。宦官并非都是坏人,岂能格杀勿论?政治斗争应该团结大多数,又岂能不问青红皂白,杀个一干二净?
可惜袁绍偏偏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他当时的想法,也不必为他的错误辩护。但可以肯定,袁绍参与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是有深刻原因的,并非为了个人恩怨。如果说有利益,他代表的也是一个集团和一个阶级,甚至一个趋势。
这个集团,就是士族。
这个阶级,就是士族地主。
这个趋势,就是士族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那么,袁绍是士族吗?
是。
什么是士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士人的家族。士人作为一个阶层,在春秋是最低一级的贵族,在秦汉则是最高一级的平民(士农工商)。简单地说,就是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严格地说,则是以读书为职业的知识分子。
读书没有经济效益,士人的出路是做官。独尊儒术以后的帝国中央,则欢迎他们加入到官员的队伍中来,以便将建国之初的军人政府,逐渐改造为文官政府。
结果是什么呢?是读书做官成为风尚。于是读书的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官越做越大,书越读越多,如果还人丁兴旺,再加上门生故吏遍天下,就会形成特殊的家族和势力集团,甚至垄断仕途。
这样的家族,就叫士族。
或者说,士族,就是世代做官的家族。
袁绍家就是这样,从高祖父以下,竟有四代人担任“三公”的职务,号称“四世三公”。东汉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他们的地位高于九卿(政府部长),仅次于皇帝(国家元首),相当于宰相(政府首脑)。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士族。10
士族集团,其实就是职业官僚集团。
与士族相对应的是贵族和庶族。贵族就是皇族、外戚和公侯。他们地位尊崇,爵位世袭,所以显贵。但贵族未必有文化,更未必读书,也未必有声望。有声望的只能是诗书传家的士族,因此士族也叫望族。
望族必是名门,名门多有权势,因此又叫势族。袁绍的家族就“势倾天下”。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袁绍年纪轻轻便心高气傲,不是名人不见,朝廷招聘也不去,却结交了一大批社会贤达和各界名流。
这事一度引起当局的不满。宦官头子赵忠就说:袁本初不应朝廷呼召,却养了一群敢死队,不知这小子想干什么!叔叔袁隗(读如委)也骂他:你想让袁家灭门呀!袁绍这才稍有收敛,投到大将军麾下效力。11
看来,袁绍也没把何进这样的暴发户放在眼里。
他后来与何进联手,则其实另有原因。
总而言之,贵族有爵位也有权势,士族有权势也有声望,什么都没有的则是庶族。庶族往往贫寒,因此也叫寒门或寒族。庶族或寒门也有读书人,只不过官运不佳,或家道中落,才没能成为士族。
贵族、士族、庶族,是地主阶级的三个阶层。
此事如果就此打住,杀气也许就会散去,生活也将归于平淡,东汉王朝则将继续苟延残喘。然而袁绍却意犹未尽,他极力鼓动何进将宦官斩尽杀绝。袁绍说,将军如果能一举而为天下除此祸患,必将名垂后世。
何进却犹豫了。
犹豫并不奇怪。此人原本是一个杀猪的,靠着妹妹当皇后才成了大将军,又岂敢把所有的宦官都当作猪来杀?妹妹何太后也不肯杀宦官。因为她曾经谋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靠着宦官求情才幸免于难。
于是何太后说:宦官统领后宫禁省,是祖宗成法汉家制度,怎么能改?何况先帝刚刚驾崩,天下未定,我又为什么一定要立场鲜明地站在士大夫一边?
太后不允,何进更加犹豫。
犹豫的结果,是对方抢先一步。宦官张让等人趁何进入宫之机,手持武器将他围在门房痛骂:国家腐败,难道都是我们的错?大人口口声声说我等肮脏,请问官场之中朝堂之上,又有谁是忠诚的,谁是干净的?
骂完,一个宦官拔出剑来,一剑杀了何进。
政变成功的宦官立即草拟了诏书,准备昭告天下。诏书传到尚书台,值班的尚书一脸惊愕。他弱弱地问:是不是该请大将军一起来商量?一个宦官却拎起何进的脑袋扔了过去:大将军在这里,你跟他商量吧!5
局势瞬间逆转,袁绍也立即出手。
袁绍比何进心狠手辣得多。何进被杀后,洛阳城里一片混乱。何、袁两家各路人马一齐起兵,袁绍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军队在京城捕杀宦官,看见不长胡子的就一刀砍去。许多年轻人只好脱掉裤子验明正身,那些平时行善的宦官也死于非命,死者竟多达二千余人。6
杀戒一开,不可收拾。后果的严重,也远远超出袁绍的想象。被逼无奈的宦官张让等人,挟持小皇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出走,从洛阳逃到了黄河岸边。大汉天子在黑灯瞎火中跌跌撞撞,几乎沦为难民。
当然,皇帝和小王爷最后还是被大臣们找到了,张让等人也投河自尽。据说,张让自杀前,曾痛哭流涕地对小皇帝说:我等尽灭,天下将乱,陛下保重啊!7
张让说得并没错,小皇帝刘辩和他代表的东汉王朝只剩下四五个月的寿命,宦官的时代也暂时终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他们将无法作为一个势力集团而存在。8
同归于尽的还有外戚集团。他们与宦官集团斗争了九十多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只有这回鱼死网破。这是东汉政局的巨变,历史也将从此而改写。9
新时代开始了。
揭幕人
新时代的揭幕人是袁绍。
有两个新时代,一个叫三国,一个叫魏晋南北朝。这当然是未必严谨的说法。因为三国的前半属于东汉,后半属于魏晋。汉的建安二十五年,就是魏的黄初元年;吴的天纪四年,则是晋的咸宁六年,哪来的三国?
但,自从有了陈寿的《三国志》,三国的说法也就约定俗成。何况三国与魏晋确有不同,时代特征相异,统治阶级也有别。只不过,揭幕人都是袁绍。
袁绍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这固然因为他是失败者,也因为他确实乏善可陈。比如尽灭宦官,就既不人道,也不聪明。宦官并非都是坏人,岂能格杀勿论?政治斗争应该团结大多数,又岂能不问青红皂白,杀个一干二净?
可惜袁绍偏偏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他当时的想法,也不必为他的错误辩护。但可以肯定,袁绍参与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是有深刻原因的,并非为了个人恩怨。如果说有利益,他代表的也是一个集团和一个阶级,甚至一个趋势。
这个集团,就是士族。
这个阶级,就是士族地主。
这个趋势,就是士族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那么,袁绍是士族吗?
是。
什么是士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士人的家族。士人作为一个阶层,在春秋是最低一级的贵族,在秦汉则是最高一级的平民(士农工商)。简单地说,就是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严格地说,则是以读书为职业的知识分子。
读书没有经济效益,士人的出路是做官。独尊儒术以后的帝国中央,则欢迎他们加入到官员的队伍中来,以便将建国之初的军人政府,逐渐改造为文官政府。
结果是什么呢?是读书做官成为风尚。于是读书的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官越做越大,书越读越多,如果还人丁兴旺,再加上门生故吏遍天下,就会形成特殊的家族和势力集团,甚至垄断仕途。
这样的家族,就叫士族。
或者说,士族,就是世代做官的家族。
袁绍家就是这样,从高祖父以下,竟有四代人担任“三公”的职务,号称“四世三公”。东汉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他们的地位高于九卿(政府部长),仅次于皇帝(国家元首),相当于宰相(政府首脑)。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士族。10
士族集团,其实就是职业官僚集团。
与士族相对应的是贵族和庶族。贵族就是皇族、外戚和公侯。他们地位尊崇,爵位世袭,所以显贵。但贵族未必有文化,更未必读书,也未必有声望。有声望的只能是诗书传家的士族,因此士族也叫望族。
望族必是名门,名门多有权势,因此又叫势族。袁绍的家族就“势倾天下”。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袁绍年纪轻轻便心高气傲,不是名人不见,朝廷招聘也不去,却结交了一大批社会贤达和各界名流。
这事一度引起当局的不满。宦官头子赵忠就说:袁本初不应朝廷呼召,却养了一群敢死队,不知这小子想干什么!叔叔袁隗(读如委)也骂他:你想让袁家灭门呀!袁绍这才稍有收敛,投到大将军麾下效力。11
看来,袁绍也没把何进这样的暴发户放在眼里。
他后来与何进联手,则其实另有原因。
总而言之,贵族有爵位也有权势,士族有权势也有声望,什么都没有的则是庶族。庶族往往贫寒,因此也叫寒门或寒族。庶族或寒门也有读书人,只不过官运不佳,或家道中落,才没能成为士族。
贵族、士族、庶族,是地主阶级的三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