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回到前夫刚死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果……万一,他真坐牢的话……不不不,他不敢多想,他不允许自己孩子有一个坐牢的爸爸。
为了转移心头的焦躁,他问:“怎么你经常跟他们说话吗?”她为什么会对着肚子自言自语,是因为现实生活里没人跟她说话吗?
他妈和丰梅都不陪她说话吗?
这可真“冤枉”她们了,曼青不许老太太出去干体力活,在家又闲不住,最常做的事就是捡豆子。
唐家包谷地里会种些黄豆和红豆,黄豆熟得早,已经收回来了。得拿簸箕和筛子,把大小参差不齐的豆子捡匀净了才卖得上好价钱。包谷才三毛一斤的年代,黄豆却可以卖到八毛呢!就是红豆便宜些,也能卖四毛,这可是老唐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了。
她们一面捡,一面引着她说话,说以前学校里的事,娘家连安的事,更多时候则是憧憬两个小家伙的未来。
曼青听他问“常年不在家怎么办”,也叹息一声——为了生活,这都是无奈之举。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陪着孩子无忧无虑的长大。
可是老唐家这么多张嘴都等着靠他吃饭呢,五个月后她生产要住院,万一双胞胎早产了(有很大概率)住保温箱可就花钱如流水了,老人身体不好要花钱,丰梅上大学要花钱……没有一样是能躲开“钱”字的。
况且,还有赔偿金那把大刀悬在头顶。
“跟你商量个事儿。”曼青神色严肃。
“嗯。”
“就是……煤矿上……赔偿金咱们抽个时间去退了吧?也去派出所把你户口的事情解决了。”不然就成黑户了,还好二十年前买车票不用身份证,不然他可就寸步难行了。
唐丰年一愣,他的小妻子果然不一样了,开始想他所想,虑他所虑了。
曼青却会错意,以为他不愿退钱,急了:“诶我说,你别……别想岔了啊,能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咱们不兴贪那便宜。”搞不好就成诈骗罪了。
见他点头,貌似“听进去”的样子,她又继续道:“况且,季老板人挺好的,你以前不是老说人家是厚道人嘛,咱们不能坑他……听说云喜煤矿现在已经快倒闭了,人家那么大的投资,可千万别……”
“我也有这打算,要去跟季老板说明,再去县里给他作证,洗清污名……只是,友贵和宝柱哥,却怕不会再回来了。”本来以他一贯的脾气,这事不会犹豫这么久。
他的顾虑主要还是来源于林友贵和杨宝柱,朝夕相处五年,他第一次下井就是他们带的。
可以算他师傅了。虽然他们金蝉脱壳骗赔偿金确实不地道,但他们终究带过他几年。
煤矿上的工人,尤其是挖煤工,从来没有超过十年工龄的,不,应该说七八年的都很少见,他们俩都干七年多了,即使他们自己不走,季老板也会让他们走人。
因为他们的肺基本已经废了。
先是咳嗽咯痰,满口满口的痰,不出两年就开始胸痛咯血……慢慢的,没几年就要死在家里,静悄悄的死。村里人都还不知道这是职业病,在二十年后叫“尘肺”。
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明白,是煤灰吸太多了。
一开始也有人回矿上闹过,但煤老板钱多势重,想要赔偿?出了我的门就不可能了。去乡里县上也闹过,人家要医学诊断,病理检验,去医院也检查不出个什么来,讨说法的路怎么都看不到尽头。
慢慢的,闹了没用,大家也就不闹了,就是病了,地里活计还得做啊,耗不起!
就是在二十年后,职业病得到重视的年代,这种病也不是随便一家医院都能诊断的……不管什么时候,弱势群体的维权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的肺废了,家里没有经济收入,他们的儿子还得重复上矿养家,到年限了被撵走,回家咳嗽胸痛,维权遥遥无期,最后悄悄死亡……这样的命运,简直是魔咒。然后,又是十多年,儿子的肺废了,孙子顶上……矿工虽比种地挣得多,但都是用生命换回来的。
所以当时被杨宝柱一说给儿子留一笔,不用再下矿了,他虽然还没当父亲,却也同情他们,能理解他们。
但,同情终究是同情,季老板也没错。跟其他煤老板比起来,他从未拖欠过他们一天工资,逢年过节还能多得几块加班费……这不是谁弱谁有理的事。
这社会就是这样,每个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只能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要想不让子子孙孙重复吸煤灰至死的命运,就得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知识改变命运”这话放任何年代都没错。
“咱们就当给孩子积德了,给他们做榜样,好不好?”她眼巴巴望着唐丰年,脸上写满了“小心翼翼”,她好不容易得来的孩子,千万不能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
孩子……是啊,他有孩子了,以后他的孩子要好好读书,要走出大山——“好。”
李曼青大喜,头上那把刀突然就不见了。
“好,我有季老板电话,咱们待会儿就去给他打电话,问问他什么时候有空,我陪你去。”想到这所房子,又道:“房子咱们跟他商量商量,能不能先租给我们住,当时也才买作八千块,不出三年,我们肯定能买过来的。”
唐丰年挑挑眉,她怎么有老板电话?
李曼青仿佛是知道他心思,笑道:“那天我回乡里接电话,还是他送我们回来的,说是要在连安开个糖厂,我可以去里头上班……当时就问他留了电话。”
对呀,如果孩子小不舍得分开的话,她可以先去糖厂上班,等到他们能上幼儿园了再出去。
她已经做好准备,要当农村留守妇女了。
商量好这事,二人都松了口气,唐丰年先去屋后,见靠院墙处堆了些柴火,怕夏季雨水多淋湿了,就忙把柴抱进厨房去。
厨房里支了两口石头打的水缸,上次大姐夫挑的水快用完了,唐丰年问过哪里有水井,就挑着扁担出门了。
李曼青在屋内听着铁桶“啪啦”声,说不出的心安。家里有了男人就是不一样,她们再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其实大姐夫挑的早用完了,缸里剩下的是丰梅和芳菲提回来的。
她们也没做过多少农活,挑不动扁担,就用桶提,每次提半桶多点儿,从几百米外的另一户人家提来,要是路上不巧遇见大货车扬起的灰尘,回到家就喝不成了,只能拿来洗脚。
因为水来之不易,所以她们仨都格外珍惜,澡也不怎么敢洗,都只能将就着用毛巾擦两遍……现在有了水,她今天一定要好好的,痛痛快快洗个澡!
想着,李曼青就甜甜的睡去,等醒来时院子里静悄悄的。
她看一眼手表,才三点过几分,自己慢悠悠起了身,洗了把冷水脸,见丰梅和芳菲正在葡萄架下看书,问:“妈呢?”
“卖菜去了,说是屋后菜苗长大了嫂子也吃不完,她就摘两筐上县里卖卖看。”吃不完开花结种就浪费了,拿去卖还能得几块零花钱。
“这么大太阳,要卖也不急在这一会儿啊,知道在哪条街上吗?要不咱们给妈送壶水去。”反正她闲着也是闲着。
丰梅赶紧开心的收起书本,去厨房里灌了满满一壶温开水:“上午妈看见菜摊子上两毛钱一斤的菜还没咱们家的好呢,就说要去试试,我知道在哪儿,我去就成了,嫂子你好好在家歇着。”
李曼青这几天已经歇够了,早就想出门走动走动了,又问芳菲要不要去,三个人跟屋后忙活的唐丰年说一声就出门。
此时的宣城县还只有老县城,后世所谓的“新城区”其实就是她们现在的莲花村往南一大片区域。虽说是村子,却在公路边,出门顺着公路走三四分钟就到路口,路口往西是去大渔乡的方向,往南则是太平乡。
过了人字形的路口就进入县城了。
一路上,丰梅和芳菲都在说唐丰年的事儿:“我哥还好好的,太好啦!”
“我就说舅舅不可能出事的,现在好好回来真好!等过几天我妈来了,也让她亲眼看看,省得她老骂我说胡话。”
曼青想起来,问:“诶,芳菲你爸妈这久在家里忙啥呢?”她没记错的话刘家好像已经不种田了。
他们家有两亩大田挨着河边,大姑姐有生意头脑,和周围附近的几户人家商量过,花了钱租过他们的田来,并在一处,得有七八亩大一片,都用来种菜了。
春天种韭菜、扁豆,夏天种黄瓜、辣椒、茄子,秋天大蒜和芹菜,冬天萝卜大葱……一年四季不会断出息。
所以大姑姐在唐家几姊妹里是最好过的。
“这几天忙着摘黄瓜呢,说是养老了就不值钱了,我爷奶都下菜园子了。”看来是很忙。
丰梅说:“那我去你们家帮两天忙吧,反正我哥也回来了。”不用她再陪着嫂子。
曼青也乐见,就笑着应下,说好明天就让婆婆送她们去刘家村。
只是,很多时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果……万一,他真坐牢的话……不不不,他不敢多想,他不允许自己孩子有一个坐牢的爸爸。
为了转移心头的焦躁,他问:“怎么你经常跟他们说话吗?”她为什么会对着肚子自言自语,是因为现实生活里没人跟她说话吗?
他妈和丰梅都不陪她说话吗?
这可真“冤枉”她们了,曼青不许老太太出去干体力活,在家又闲不住,最常做的事就是捡豆子。
唐家包谷地里会种些黄豆和红豆,黄豆熟得早,已经收回来了。得拿簸箕和筛子,把大小参差不齐的豆子捡匀净了才卖得上好价钱。包谷才三毛一斤的年代,黄豆却可以卖到八毛呢!就是红豆便宜些,也能卖四毛,这可是老唐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了。
她们一面捡,一面引着她说话,说以前学校里的事,娘家连安的事,更多时候则是憧憬两个小家伙的未来。
曼青听他问“常年不在家怎么办”,也叹息一声——为了生活,这都是无奈之举。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陪着孩子无忧无虑的长大。
可是老唐家这么多张嘴都等着靠他吃饭呢,五个月后她生产要住院,万一双胞胎早产了(有很大概率)住保温箱可就花钱如流水了,老人身体不好要花钱,丰梅上大学要花钱……没有一样是能躲开“钱”字的。
况且,还有赔偿金那把大刀悬在头顶。
“跟你商量个事儿。”曼青神色严肃。
“嗯。”
“就是……煤矿上……赔偿金咱们抽个时间去退了吧?也去派出所把你户口的事情解决了。”不然就成黑户了,还好二十年前买车票不用身份证,不然他可就寸步难行了。
唐丰年一愣,他的小妻子果然不一样了,开始想他所想,虑他所虑了。
曼青却会错意,以为他不愿退钱,急了:“诶我说,你别……别想岔了啊,能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咱们不兴贪那便宜。”搞不好就成诈骗罪了。
见他点头,貌似“听进去”的样子,她又继续道:“况且,季老板人挺好的,你以前不是老说人家是厚道人嘛,咱们不能坑他……听说云喜煤矿现在已经快倒闭了,人家那么大的投资,可千万别……”
“我也有这打算,要去跟季老板说明,再去县里给他作证,洗清污名……只是,友贵和宝柱哥,却怕不会再回来了。”本来以他一贯的脾气,这事不会犹豫这么久。
他的顾虑主要还是来源于林友贵和杨宝柱,朝夕相处五年,他第一次下井就是他们带的。
可以算他师傅了。虽然他们金蝉脱壳骗赔偿金确实不地道,但他们终究带过他几年。
煤矿上的工人,尤其是挖煤工,从来没有超过十年工龄的,不,应该说七八年的都很少见,他们俩都干七年多了,即使他们自己不走,季老板也会让他们走人。
因为他们的肺基本已经废了。
先是咳嗽咯痰,满口满口的痰,不出两年就开始胸痛咯血……慢慢的,没几年就要死在家里,静悄悄的死。村里人都还不知道这是职业病,在二十年后叫“尘肺”。
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明白,是煤灰吸太多了。
一开始也有人回矿上闹过,但煤老板钱多势重,想要赔偿?出了我的门就不可能了。去乡里县上也闹过,人家要医学诊断,病理检验,去医院也检查不出个什么来,讨说法的路怎么都看不到尽头。
慢慢的,闹了没用,大家也就不闹了,就是病了,地里活计还得做啊,耗不起!
就是在二十年后,职业病得到重视的年代,这种病也不是随便一家医院都能诊断的……不管什么时候,弱势群体的维权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的肺废了,家里没有经济收入,他们的儿子还得重复上矿养家,到年限了被撵走,回家咳嗽胸痛,维权遥遥无期,最后悄悄死亡……这样的命运,简直是魔咒。然后,又是十多年,儿子的肺废了,孙子顶上……矿工虽比种地挣得多,但都是用生命换回来的。
所以当时被杨宝柱一说给儿子留一笔,不用再下矿了,他虽然还没当父亲,却也同情他们,能理解他们。
但,同情终究是同情,季老板也没错。跟其他煤老板比起来,他从未拖欠过他们一天工资,逢年过节还能多得几块加班费……这不是谁弱谁有理的事。
这社会就是这样,每个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只能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要想不让子子孙孙重复吸煤灰至死的命运,就得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知识改变命运”这话放任何年代都没错。
“咱们就当给孩子积德了,给他们做榜样,好不好?”她眼巴巴望着唐丰年,脸上写满了“小心翼翼”,她好不容易得来的孩子,千万不能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
孩子……是啊,他有孩子了,以后他的孩子要好好读书,要走出大山——“好。”
李曼青大喜,头上那把刀突然就不见了。
“好,我有季老板电话,咱们待会儿就去给他打电话,问问他什么时候有空,我陪你去。”想到这所房子,又道:“房子咱们跟他商量商量,能不能先租给我们住,当时也才买作八千块,不出三年,我们肯定能买过来的。”
唐丰年挑挑眉,她怎么有老板电话?
李曼青仿佛是知道他心思,笑道:“那天我回乡里接电话,还是他送我们回来的,说是要在连安开个糖厂,我可以去里头上班……当时就问他留了电话。”
对呀,如果孩子小不舍得分开的话,她可以先去糖厂上班,等到他们能上幼儿园了再出去。
她已经做好准备,要当农村留守妇女了。
商量好这事,二人都松了口气,唐丰年先去屋后,见靠院墙处堆了些柴火,怕夏季雨水多淋湿了,就忙把柴抱进厨房去。
厨房里支了两口石头打的水缸,上次大姐夫挑的水快用完了,唐丰年问过哪里有水井,就挑着扁担出门了。
李曼青在屋内听着铁桶“啪啦”声,说不出的心安。家里有了男人就是不一样,她们再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其实大姐夫挑的早用完了,缸里剩下的是丰梅和芳菲提回来的。
她们也没做过多少农活,挑不动扁担,就用桶提,每次提半桶多点儿,从几百米外的另一户人家提来,要是路上不巧遇见大货车扬起的灰尘,回到家就喝不成了,只能拿来洗脚。
因为水来之不易,所以她们仨都格外珍惜,澡也不怎么敢洗,都只能将就着用毛巾擦两遍……现在有了水,她今天一定要好好的,痛痛快快洗个澡!
想着,李曼青就甜甜的睡去,等醒来时院子里静悄悄的。
她看一眼手表,才三点过几分,自己慢悠悠起了身,洗了把冷水脸,见丰梅和芳菲正在葡萄架下看书,问:“妈呢?”
“卖菜去了,说是屋后菜苗长大了嫂子也吃不完,她就摘两筐上县里卖卖看。”吃不完开花结种就浪费了,拿去卖还能得几块零花钱。
“这么大太阳,要卖也不急在这一会儿啊,知道在哪条街上吗?要不咱们给妈送壶水去。”反正她闲着也是闲着。
丰梅赶紧开心的收起书本,去厨房里灌了满满一壶温开水:“上午妈看见菜摊子上两毛钱一斤的菜还没咱们家的好呢,就说要去试试,我知道在哪儿,我去就成了,嫂子你好好在家歇着。”
李曼青这几天已经歇够了,早就想出门走动走动了,又问芳菲要不要去,三个人跟屋后忙活的唐丰年说一声就出门。
此时的宣城县还只有老县城,后世所谓的“新城区”其实就是她们现在的莲花村往南一大片区域。虽说是村子,却在公路边,出门顺着公路走三四分钟就到路口,路口往西是去大渔乡的方向,往南则是太平乡。
过了人字形的路口就进入县城了。
一路上,丰梅和芳菲都在说唐丰年的事儿:“我哥还好好的,太好啦!”
“我就说舅舅不可能出事的,现在好好回来真好!等过几天我妈来了,也让她亲眼看看,省得她老骂我说胡话。”
曼青想起来,问:“诶,芳菲你爸妈这久在家里忙啥呢?”她没记错的话刘家好像已经不种田了。
他们家有两亩大田挨着河边,大姑姐有生意头脑,和周围附近的几户人家商量过,花了钱租过他们的田来,并在一处,得有七八亩大一片,都用来种菜了。
春天种韭菜、扁豆,夏天种黄瓜、辣椒、茄子,秋天大蒜和芹菜,冬天萝卜大葱……一年四季不会断出息。
所以大姑姐在唐家几姊妹里是最好过的。
“这几天忙着摘黄瓜呢,说是养老了就不值钱了,我爷奶都下菜园子了。”看来是很忙。
丰梅说:“那我去你们家帮两天忙吧,反正我哥也回来了。”不用她再陪着嫂子。
曼青也乐见,就笑着应下,说好明天就让婆婆送她们去刘家村。
只是,很多时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