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元末翘楚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兴国”即振兴中国。“翼”指副城。

    接着宣布:任命李习先生为太平府知府(相当于元朝路政权总管府总管,元廷职俸正三品);任命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相当于元朝路政权万户府经历);任命潘庭坚为元帅府教授;任命汪广洋为元帅府令史(机要秘书);任命陶安、宋思颜为幕府参事。

    随后,颁发了白绢任命书。接着下令:严守四门,修城浚濠。自然,府衙、帅府、幕府均以朱元璋为统领。

    潘庭坚(?—?),字叔闻,太平路当涂县人。元末为富阳县(今属浙江)教谕(教师),后辞职。经陶安推荐,征召为帅府教授。此人做事慎密,为人谦逊,生活节俭,为朱元璋所称赞。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设置行省时,为行省博士。

    汪广洋(?—1379年),字朝宗,扬州路高邮府(今江苏高邮市)人。年少时曾跟随儒生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尤其善于诗歌,还擅长篆、隶大书。早年客居太平(当涂县城)。

    朱元璋占领金陵设置江南行省时,汪广洋先任提控案牍⑦。设置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后调升行省都事、行省右司郎中(正五品)。

    后来,朱元璋称赞他“处理机要,屡献忠谋”。

    朱氏红军渡江攻占太平路城,引起元廷的严重关切,命令长江裕溪口的水师讨伐。

    六月初,元军水师大元帅曼济哈雅命行省右丞(正二品)阿鲁灰、行御史中丞(正二品)蛮子海牙统领40艘中型战舰(载一万兵马)前往采石矶,配合陈埜先的黄军伺机夺回太平城。

    事先,河南江北行省奉旨调遣淮南民兵元帅陈埜先三万兵马,由曼济哈雅的水师船队从江浦县(今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的浦口载其过江上岸,到集庆路江宁县(今南京江宁区)的方山(宋称天印山)建寨驻扎、训练。此山高200多米。

    六月初五,陈埜先和义子陈兆先分别带领全部兵马在采石镇集结完毕。

    朱元璋探知他们将于初七攻城,便带领总管汤和、邓愈实地考察、研究了城外四周的地形。随后,命镇抚花云所部在襄城河北面埋伏。

    襄城河(今锁溪河)位于太平城(当涂县古城)北面。河上只有一桥,叫襄城桥,正对北门清源门,约2里地,桥北的一条驿道直通北门。

    初七天亮前,花云携千夫长郑遇霖、耿炳文、唐胜宗及4000兵马在就悄悄出城,埋伏在桥北驿道东边约一里地的树林里。

    六月辛酉日(初七),蛮子海牙用大船运了几块巨石到姑溪河的入江处,卸在河口。他认为悍勇的郑埜先定会破城。这是封堵朱氏红军从南门乘船撤退之路。城南姑溪河有不少民船。

    这天上午,陈埜先带领身穿黄衣的10000民兵趾高气扬地到达襄城桥,排成三行的前锋部队过桥约500米时,看见前面200米远驿道两边有红军两个长方形步兵阵。每个兵阵为20排、100行。

    右边方阵前面是两位将军骑马挺立,一位是张赫,一位是张德胜。左边方阵前面也是两位将军骑马挺立,一位是徐达,一位是胡大海。个个身穿缴获的元将柳叶铠甲袍,腰围白色小蓝花袍肚,除了张德胜,头上戴的全是红色雷巾。

    时年23岁的徐达生一张略长的“甲”字脸,稍瘦,颌骨微收,下巴略圆。长一对剑眉——长而直,宽而秀,居高于额,紧而不乱,尾微上扬。眉下嵌一双鹳形眼。其印堂平满开阔,下方是通天悬胆鼻——山根高耸通天,年寿丰满,准头圆润,势如悬胆;兰台、廷尉分明,法令隐隐而藏。

    古代面相学认为:剑眉主使子孙众多,极为高寿。鹳形眼者文武双全,非常富贵。通天悬胆鼻比较罕见,有此鼻者少年时必被奇特贵人吸引,得到提携。应是人上之人,福禄寿统全。

    左副元帅朱元璋携亲军指挥冯国用、冯国胜、总管汤和、邓愈立于北门城楼前,注视着敌军的一举一动。

    陈埜先没有想到朱元璋竟敢派兵出城迎战,事先的计划完全被打乱,急忙下令已过河的3000余人纵队改成横排长方阵。

    不等敌军的方阵完全形成,朱元璋下令击鼓。城楼中门左右矗立的两面大鼓同步发声,震天动地。镇抚将军张赫、张德胜、徐达、胡大海立刻策马带头冲锋,4000红军迅速蜂拥而上,迎头痛击敌军。

    被堵在桥北的6000多元军部队在官道上绵延1000多米,如同一条懒懒的蟒蛇,尾部压根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

    听见战鼓擂响,花云、郑遇霖、耿炳文、唐胜宗带领四千战士迅速冲出树林,逼近蟒蛇邀截。半个时辰,毫无戒备的蟒蛇被斩得七零八落。

    襄城河是从城东北2500多米处流来,在城北形成一条东西横贯的天然屏障,最宽处200米,最窄处50米,一直流到自芜湖澛港至太平慈湖港的南北流向的长江,封住了过河敌兵所有的北逃之路。

    襄城桥正东约1625米处,襄城河有一条南下的支流,通到城南的姑溪河,拦住了溃兵的东窜之路。最后,只有桥北蟒蛇尾部的3000余人逃回采石镇。

    陈埜先已过桥的前锋部队无路可退,殊死抵抗,硬撑了一下。双方均有伤亡。不一会,红军消灭了数百人,敌军节节败退,退到河岸,无路可走。最后死伤近千人,两千多人缴械投降。

    陈埜先慌不择路,策马沿河逃往西北方,张德胜手持一把棹刀⑧,策马紧追不放。他头戴披肩式红色结巾,一片红巾在脑后随风飘扬。陈埜先跑了一阵,看见前面是滚滚长江。右边入江的襄城河尽管很窄,也有50米宽,水深无桥。

    陈埜先无路可逃,仰头闭眼哀叹:天灭我也!最后乖乖束手就擒。

    活捉元帅陈埜先,朱元璋大喜过望,擢升张德胜为太平府兴国翼元帅府管军总管。

    张德胜时年24岁,中等身材,相貌俊秀,生一张较短的椭圆形娃娃脸。长一对游龙眉——眉坚清秀,色黑润泽,尾部有角,居额势上。眉下嵌一双夜明眼。印堂略宽,下卧一只花鹿鼻——山根、年寿略立,准头丰满圆明。兰台、廷尉适中,微微露孔。

    古代面相学认为:游龙眉主使聪明能干,勇敢果断。夜明眼主使心高志大,最为独断,性情刚强。鹿鼻者心性仁慈、好义。

    张德胜把陈埜先押到帅府,逼他跪下。朱元璋从帅椅起来,上前扶陈埜先站起,亲自为他松绑。

    陈埜先不解地问:“生我(使我生)为何?”

    朱元璋反问:“当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假号令据城邑者不知其几(多少)。然(但是)胜则人附,败则附人。尔既以豪杰自负,必能识鉴事机,岂不知生尔(使你生)之故?”

    陈埜先则说:“然(如此),则欲我军降乎?”

    “然(是的)。”

    陈埜先便说:“此易,我军之将校皆我亲故,告之即来。”

    于是,他写了一封全军降附红军通告信交给朱元璋。

    第二天,朱元璋找来被俘的一个总管送信,派遣体貌奇伟、威震采石矶的常遇春带着两个随从护送他到采石镇。滞留采石镇的陈兆先和将领见信后全部表态降附。常遇春接着叫他们在这份投降书上一一按下指印,然后宣布朱元璋的命令:陈埜先归降部队继续驻守采石镇,不得与元军来往,发现元军动向立刻报告。

    第三天,朱元璋任命陈埜先为总兵,统领他采石镇的23000多兵马。俘虏的2000多人没有给他,编入了红军。

    朱元璋对陈埜先说道:目前没有作战任务,尔就随我暂住帅府。

    考虑到不久攻打集庆(今南京),为了防止陈埜先的降军乘机叛变,朱元璋修书一封奏报镇守滁州的郭元帅,提议派遣右副元帅张天佑带兵一万进驻采石镇,监视、节制“陈家军”,并由朱元璋统一指挥。郭天叙批准了这个提议。于是,张天佑携总兵朱继祖率领一万兵马过江,进驻采石镇。

    这时,蛮子海牙统领的40条中型战舰还集结在采石矶。这种船长12丈(约38米),不仅有风帆,还设置20支大浆,40个水手操作。第一层兵舱固定有33排座位,可载兵198人。第二层是战舱,中间固定有30排座位,可坐60人。

    随船而来的一万兵马已经在采石矶北部安营扎寨,随时可以攻打官渡、进攻太平城。

    处理完陈埜先的民军,朱元璋决定把这批元军撵走。他命令邓愈到官渡兵营找俞通海借调水兵、小艇,于当夜火攻偷袭。

    邓愈命令水兵在官渡的20条小艇放上火药,盖满蘸了燃油的杂木,并在小艇船头的绳索端绑上一颗大铁钉。每船派两个水兵、两名弓箭手。

    半夜丑时(一点),20条小艇顺流出了官渡,悄悄划近采石矶元军水师南面的战舰。两条小艇靠近一艘战舰。一人把小艇绳索端的船钉锤进战舰后,一人点火。接着,水兵下水游开。片刻,炸药爆炸,燃烧的木块腾空乱飞,有的落到大船上。元军10艘战舰被炸烂、炸毁。

    蛮子海牙气得叽里呱啦地大骂,天亮后带上炸烂的破船狼狈地撤回了裕溪口水寨。

    太平府保卫战取得完胜,朱元璋对襄城河青睐有加,决定利用它建造太平城的外围防线。

    他借鉴六合保卫战时利用的瓦梁城砖石垒,下令自长江边由西而东沿襄城河南岸砌筑条石垒,高3.8尺(约1.2米)。在垒后还搭建岗楼,高1.5丈(约4.8米),每10丈一座。在襄城桥南头设置6尺(约1.9米)高原木栅栏墙,开设仅一辆马车可以通过的小门。并在襄城河入江口不远处架设一座木桥,以便特殊情况下,驻扎官渡的部队可以迅速撤进外围防线。

    在东门外,朱元璋下令在襄城河支流西岸也砌筑条石垒,在东门跨河的驿道上也设置栅栏墙,开设仅一辆马车通过的小门。

    如此,两道条石垒和城北、城东的襄城河、城南的姑溪河及城西北的一段长江组成一道多边形城外防线。有些类似城池的外郭。朱元璋占领金陵(今南京)称帝后,就在新建的都城外修建了一条很正规的外郭,把制高点钟山都包围在内。

    此外,朱元璋还在太平城东北角接近襄城河干、支流之间建造一个兵营,驻扎2000人的外线防御部队。兵营设置高3.8尺的栅栏战墙,开设西门和南门,以便出防城北和城东。

    全部军事工程完工后,太平城可谓易守难攻了。

    注释:

    ①怯怜口:“自家人”之意。最初,怯怜口是草原部落贵族的僮仆。随着蒙元王朝的建立,皇室、诸王、贵族通过虏获、分封、招收等办法,占有一大批人户,特别是各种工匠,作为私属人户,称之为怯怜口。一般情况下,这些怯怜口不承担国家赋役,专为领主服役,大都从事手工制作和农耕、放牧、捕猎。也有人担任怯薛、校尉武职。

    ②怯薛(又叫怯薛军):是一个蒙古语词汇,指代蒙古帝国和元朝的禁卫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是突厥-蒙古语“番直宿卫”之意。汉译多作宿卫,有轮流值宿守卫之意。

    ③内宰司:元朝的官署组织,隶属詹事院(后改为储政院),设内宰、司丞等官。掌内府饮食、供帐、仓库等事。

    ④府正司:元朝官署组织,隶属詹事院(后改为储政院),设府正、府丞各二员。掌太子鞍辔、弓矢等物。

    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改为中都威卫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佥事、经历等官。

    ⑥知制诰: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可起草诏令,其余仅备顾问。宋代,翰林学士皆能起草诏令而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其他官加知制诰衔亦可起草诏令,称为外制。

    ⑦提控案牍:官名。元朝始设,为各衙署首领佐官。置于府署、上州中州署者为专职,置于路总管府及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掌文书案牍之事。

    ⑧棹刀:宋代兵器“刀八色”(八种刀)之一,其形如“棹”(音:照,本义是船桨),故名棹刀。北宋兵书误写成“掉刀”。后人以误传误。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