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狂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连吓再唬,最终立后来入关寻找哥哥的这位元宝炬为天子,开始和东魏明争暗斗,史称西魏。
北魏从此开始一分为二,单从血统上来论,东魏和西魏都是延续了北魏先宗的血脉,就像一奶同胞的亲哥俩,分别受到的家庭待遇不同,爹妈疼一个,骂一个,想挣脱束缚之后,却因为和家人的意见不同,而争端不断,产生分歧。
幸运的是元善见这个皇帝,当得还算安稳,此时高欢的内心背负了逼迫皇帝兼女婿出走的一项罪名,郁郁不安,皇帝出走归出走,高欢并没有趁机施行篡位之实,凭这点他还是挺讲原则问题的。
更为幸运的是,公元547年,从大魏分裂出来的东魏国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大都督兼大司马渤海王高欢,因为西征宇文泰,没有做好战略策划,东魏军被打的丢盔弃甲,在返回晋阳的路上,一口气没有上来,窝囊而亡。
元善见亲自操办了这场葬礼,让所有人都为高欢服孝服,并吟诵于子墨,一直跟着灵车到了邺城的郊外。
表面上元善见显得极度悲伤,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因为他苦苦盼着的春天终于到来了,恨不得让高欢死800次。
“老东西你把持朝纲三十多年,泱泱东魏现如今被你弄得乌烟瘴气,你近小人而远贤良,难怪我东魏国现在没有人才,原来都是你作的,现在你终于死了”
事与愿违啊,高欢的死,元善见并没有迎来春天,等着他的接下来是比夏天还炎热的秋老虎。
高欢的接班人,长子高澄,要比他爹更难对付,这小子完美的遗传了他爹的秉性,和高家做人做事的狠心。
为了家族的荣耀和东魏的稳固,高欢在临终前特意交代高澄。
“我死后,且不要发丧,难免三军将士为之动摇”
晋阳是并州之所,国库,器械,也都安在这里,同时还是东魏的西部全线,时刻背负着防御乌恒和西北国的重任,这里有东魏最精锐的军队,连同高氏的中间力量,以及新兵老将全都在这里操练,只要掌控了晋阳,就等于掌控了东魏国的哽嗓咽喉。
同时,高欢还命世子高洋火速去邺城镇守,国都乃是边关防线,以防事情突变。
如此一来,高欢在临终前,顺利的实现了权利和欲望的交接,自己没有完成的遗愿,只能让子孙辈的人来完成。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从此,东魏国迎来了高澄的时代。
高欢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城府很深的人,胜日高昂,周日俨然,如日中天,年龄又大出了元善见很多,没有文教,常只事论心,不赏以非,非常懂得为人处世和为官之道。
加上前面元修远走关中的纠结,高欢有点于心不忍,不管人前人后他还是对元善见非常尊重的,尊重归尊重,但是东魏国的家还得是人家高家来当,什么叫权臣,这就叫权臣。
换高澄就不一样了,俩人岁数差不多,高澄只比元善见大了5岁。
其辈分就有点不一样了,高澄娶了元善见的亲姑姑,清河文献王元则的女儿,元季葱,比高澄大25岁,别看季葱到了中年,长相还和小姑娘一样年轻俊美,对如何拉拢男人的心,已经练得炉火纯青。
而姑姑是姑姑,侄子是侄子,就像当年的元修和永熙公主一样,这场没有爱情只有利用的婚姻,丝毫没能拉近二人的距离,高澄从骨子里是非常看不起他这个侄子的,因为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二人都将成为东魏国最高层斗争的焦点对象。
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的体貌特征,和性格作风做一个简单的相对比较,先从面貌上来讲,二人都属于美仪风,虽然比不过项羽和潘安,但长相也属于中上等,元善见号美姿仪,风度翩翩,风流倜傥,经常喜欢穿一身裘皮大衣。
高澄13岁娶元季葱时神情俊爽,身高八尺,高鼻深目,像是吃了激素一样的早熟,长大后更是风神秀慧,姿态俊美,一样的英俊潇洒,高家都是帅哥,看看兰陵王高长恭的长相就知道了,要是先人长的歪瓜裂枣,后人又能好到哪里去?所以说基因很重要。
从爱好上讲,俩人都是能文能武,元善见从小就喜欢研究兵书战策,写诗作画。
每当逢年聚会,总喜欢让群臣即兴赋诗为乐,而且还能力举石狮以为常,立而不动,射箭百发百中,这显然有点夸大的分量,人力绝对不可能达到这种力量。
高澄喜欢游山玩水,也是常常力举石狮,一文一武,同样的文武全能,不同的却是二人的脾性。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外表只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东西,在元善见威武勇猛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最为脆弱的心,因为他从小就沦为高家的掌中玩物,他一直在安安稳稳的当着傀儡,就这是性格有力的证明。
高澄和曹操一个德行,不喜欢小姑娘,就喜欢那种风韵的老娘们,这口味到是和我有点像,老娘们自然有老娘们的好处,有一句话说的好50坐地能吸土。
长期的斗争,让他的个性和作为极度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在同样俊美的外表下,高澄却少壮勇猛,文文静静,看似柔弱实则狂野,表里不一的多。
更为重要的是,高澄非常的渴望权利,对权利有着极为迫切的欲望,高澄打小就聪明,揣摩心思的能力超强,这一点就连他的老师,杜群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高欢看到有一个这么聪明的儿子,曾经试着让他参加东魏国事,他不光做的好,也说的头头是道,这一刻起高欢就认定将来这个儿子是自己的接班人。
东魏的天平元年,公元548年。
也就是元善见被正式立为傀儡的那一年,14岁的高澄被任命为东魏尚书令,大司马,并州刺史,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干部兼监察院院长兼三军总司令,年仅14岁就身兼数职,大丈夫当如是。
天平四年,十六岁的高澄便开始入朝辅帝。
“并赐入朝不拜,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因为年龄小,那些国家栋梁对他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一个毛头小子,再怎么辅佐皇帝也就使那二两的能耐”
没想到高澄上任后,纪律严明,事无宁治,远超当时逐渐强大的南梁国,人人为之震恕,他也就开始树立威望,赢得满朝文武的赞同。
天象元年,18岁的高澄升任吏部尚书,进行了变法,开始选贤任能,大刀阔斧的改革东魏,还果断的罢免了几个资历尚老,玩忽职守的尚书郎。
两年之后,满20岁的高澄又被加封为渤海王,民六万户,令中书县,世袭罔替。
眼看着东魏国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为了惩治那些喜欢摸钱的大臣,高澄推荐吏部朗崔先为御史中尉,纠察豪权,无为,那是风驰电掣,六亲不认,只要你违背体制,我就得收拾你。
元老板碰到这么个半生不熟的主,可以说苦日子才刚刚开始,慢慢熬吧,相信总有出头之日,还有就是他开始患上了三高恐惧症。
“怕高欢,高澄,高洋”
青雀暗指元善见,鹦鹉暗指高欢,说的就是当时东魏会出现一个像高欢一样的人物把持朝纲,还有一个一败涂地的少年天子所处的艰难困境。
连吓再唬,最终立后来入关寻找哥哥的这位元宝炬为天子,开始和东魏明争暗斗,史称西魏。
北魏从此开始一分为二,单从血统上来论,东魏和西魏都是延续了北魏先宗的血脉,就像一奶同胞的亲哥俩,分别受到的家庭待遇不同,爹妈疼一个,骂一个,想挣脱束缚之后,却因为和家人的意见不同,而争端不断,产生分歧。
幸运的是元善见这个皇帝,当得还算安稳,此时高欢的内心背负了逼迫皇帝兼女婿出走的一项罪名,郁郁不安,皇帝出走归出走,高欢并没有趁机施行篡位之实,凭这点他还是挺讲原则问题的。
更为幸运的是,公元547年,从大魏分裂出来的东魏国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大都督兼大司马渤海王高欢,因为西征宇文泰,没有做好战略策划,东魏军被打的丢盔弃甲,在返回晋阳的路上,一口气没有上来,窝囊而亡。
元善见亲自操办了这场葬礼,让所有人都为高欢服孝服,并吟诵于子墨,一直跟着灵车到了邺城的郊外。
表面上元善见显得极度悲伤,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因为他苦苦盼着的春天终于到来了,恨不得让高欢死800次。
“老东西你把持朝纲三十多年,泱泱东魏现如今被你弄得乌烟瘴气,你近小人而远贤良,难怪我东魏国现在没有人才,原来都是你作的,现在你终于死了”
事与愿违啊,高欢的死,元善见并没有迎来春天,等着他的接下来是比夏天还炎热的秋老虎。
高欢的接班人,长子高澄,要比他爹更难对付,这小子完美的遗传了他爹的秉性,和高家做人做事的狠心。
为了家族的荣耀和东魏的稳固,高欢在临终前特意交代高澄。
“我死后,且不要发丧,难免三军将士为之动摇”
晋阳是并州之所,国库,器械,也都安在这里,同时还是东魏的西部全线,时刻背负着防御乌恒和西北国的重任,这里有东魏最精锐的军队,连同高氏的中间力量,以及新兵老将全都在这里操练,只要掌控了晋阳,就等于掌控了东魏国的哽嗓咽喉。
同时,高欢还命世子高洋火速去邺城镇守,国都乃是边关防线,以防事情突变。
如此一来,高欢在临终前,顺利的实现了权利和欲望的交接,自己没有完成的遗愿,只能让子孙辈的人来完成。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从此,东魏国迎来了高澄的时代。
高欢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城府很深的人,胜日高昂,周日俨然,如日中天,年龄又大出了元善见很多,没有文教,常只事论心,不赏以非,非常懂得为人处世和为官之道。
加上前面元修远走关中的纠结,高欢有点于心不忍,不管人前人后他还是对元善见非常尊重的,尊重归尊重,但是东魏国的家还得是人家高家来当,什么叫权臣,这就叫权臣。
换高澄就不一样了,俩人岁数差不多,高澄只比元善见大了5岁。
其辈分就有点不一样了,高澄娶了元善见的亲姑姑,清河文献王元则的女儿,元季葱,比高澄大25岁,别看季葱到了中年,长相还和小姑娘一样年轻俊美,对如何拉拢男人的心,已经练得炉火纯青。
而姑姑是姑姑,侄子是侄子,就像当年的元修和永熙公主一样,这场没有爱情只有利用的婚姻,丝毫没能拉近二人的距离,高澄从骨子里是非常看不起他这个侄子的,因为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二人都将成为东魏国最高层斗争的焦点对象。
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的体貌特征,和性格作风做一个简单的相对比较,先从面貌上来讲,二人都属于美仪风,虽然比不过项羽和潘安,但长相也属于中上等,元善见号美姿仪,风度翩翩,风流倜傥,经常喜欢穿一身裘皮大衣。
高澄13岁娶元季葱时神情俊爽,身高八尺,高鼻深目,像是吃了激素一样的早熟,长大后更是风神秀慧,姿态俊美,一样的英俊潇洒,高家都是帅哥,看看兰陵王高长恭的长相就知道了,要是先人长的歪瓜裂枣,后人又能好到哪里去?所以说基因很重要。
从爱好上讲,俩人都是能文能武,元善见从小就喜欢研究兵书战策,写诗作画。
每当逢年聚会,总喜欢让群臣即兴赋诗为乐,而且还能力举石狮以为常,立而不动,射箭百发百中,这显然有点夸大的分量,人力绝对不可能达到这种力量。
高澄喜欢游山玩水,也是常常力举石狮,一文一武,同样的文武全能,不同的却是二人的脾性。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外表只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东西,在元善见威武勇猛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最为脆弱的心,因为他从小就沦为高家的掌中玩物,他一直在安安稳稳的当着傀儡,就这是性格有力的证明。
高澄和曹操一个德行,不喜欢小姑娘,就喜欢那种风韵的老娘们,这口味到是和我有点像,老娘们自然有老娘们的好处,有一句话说的好50坐地能吸土。
长期的斗争,让他的个性和作为极度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在同样俊美的外表下,高澄却少壮勇猛,文文静静,看似柔弱实则狂野,表里不一的多。
更为重要的是,高澄非常的渴望权利,对权利有着极为迫切的欲望,高澄打小就聪明,揣摩心思的能力超强,这一点就连他的老师,杜群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高欢看到有一个这么聪明的儿子,曾经试着让他参加东魏国事,他不光做的好,也说的头头是道,这一刻起高欢就认定将来这个儿子是自己的接班人。
东魏的天平元年,公元548年。
也就是元善见被正式立为傀儡的那一年,14岁的高澄被任命为东魏尚书令,大司马,并州刺史,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干部兼监察院院长兼三军总司令,年仅14岁就身兼数职,大丈夫当如是。
天平四年,十六岁的高澄便开始入朝辅帝。
“并赐入朝不拜,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因为年龄小,那些国家栋梁对他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一个毛头小子,再怎么辅佐皇帝也就使那二两的能耐”
没想到高澄上任后,纪律严明,事无宁治,远超当时逐渐强大的南梁国,人人为之震恕,他也就开始树立威望,赢得满朝文武的赞同。
天象元年,18岁的高澄升任吏部尚书,进行了变法,开始选贤任能,大刀阔斧的改革东魏,还果断的罢免了几个资历尚老,玩忽职守的尚书郎。
两年之后,满20岁的高澄又被加封为渤海王,民六万户,令中书县,世袭罔替。
眼看着东魏国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为了惩治那些喜欢摸钱的大臣,高澄推荐吏部朗崔先为御史中尉,纠察豪权,无为,那是风驰电掣,六亲不认,只要你违背体制,我就得收拾你。
元老板碰到这么个半生不熟的主,可以说苦日子才刚刚开始,慢慢熬吧,相信总有出头之日,还有就是他开始患上了三高恐惧症。
“怕高欢,高澄,高洋”
青雀暗指元善见,鹦鹉暗指高欢,说的就是当时东魏会出现一个像高欢一样的人物把持朝纲,还有一个一败涂地的少年天子所处的艰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