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我的明末之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纺织厂的建设,一天一个模样,几乎每天都有厂房建成竣工,一层的砖瓦结构厂房,放在现代的话,稍显简陋,但在这个时代的话,绝对是新东西,高端大气上档次。≥
眼看着一栋一栋的厂房建设完成,张丰心情喜悦,在靠厂区里边一点的位置,张丰拿出了两间新建成的厂房。
作为管事,杨升海也是这两天才知道,自己的少东家雇了这么多人过来,有铁匠,木匠等手艺匠人。
这是张丰近段时间的成果,招聘了数十名匠人,这些匠人,都是张丰自己亲自选的,手艺自然没有二话说,因为是经过筛选的,品行方面也让人比较放心。
劳动合同自然是签订了的,白纸黑字,一张一张的合同上按着鲜红的手印。
张丰叫这为“劳动合同”,而这些被招聘过来的工匠确不这么认为,大家只知道卖身契,包身契等等,尽管张丰再三强调,这不是卖身契,但大家肯定认为已经卖给了张丰,自己的后半生就是张丰的。
今天,是这些工匠第一天上班,厂房内倒也热闹。
其中一栋厂房内有不少木料,一些木匠已经开始干活,另外一栋厂房之内,则砌起了火炉,几名铁匠正在生火,准备打打铁,按照张丰的要求打造东西。
近段时间,这些工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制造新式纺纱机和新式织布机,这些铁匠的任务就是打造各种铁质零件。
一间木匠房,一间铁匠房,一共两栋厂房,一前一后,两栋厂房相邻在一起,以前赵氏铁匠铺的赵左林被张丰任命为铁匠房的管事,木匠房的管事叫许茂才。
许茂才三十岁出头,正是壮年,木匠手艺一流,难得是识字,科举无望,为养家糊口才干上了木匠这一行当。
铁匠房之中,赵左林带着几人将炉火升了起来,安排一人拉风箱,找一人给自己当下手,赵左林准备亲自干活。
选好一块铁料,赵左林放进通红的炉火之中,等着将铁块烧红的功夫,赵左林的助手小李正在问赵左林。
小李道:“赵管事,我们今后真的每月有二两银子?”
这个时代,找一份养家糊口的活不容易,旱涝保收的活就更加不容易,无疑,在张丰这里做事,绝对属于旱涝保守类型的,不然,张丰也不可能短时间之类招来这么多的工匠,且还都是水平不错的那种。
赵左林以前在自己的铁匠铺,累死累活,也就弄一个勉强糊口,而在这里则不一样,不但是管事,手底下管着二、三十人,而且每月有十两银子的工钱。
张丰开出的条件如此丰厚,再加之赵左林现,张丰懂很多铁匠方面的东西,什么淬火,退火,硬度什么的,让赵左林眼前一亮,充满了好奇,这也是赵左林愿意来张丰这里做事的原因之一。
赵左林看了看炉火,然后道:“小李,你卖身契都签了,现在还不相信啊,没错,你们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大家好好干,如果干得好,少东家说了,还会给大家增加工钱。”
一月二两银子,旱涝保收,尽管已经签字,按了手印,但是很多人还不敢相信。
赵左林的声音不小,旁边不少人都听到了,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
小李道:“赵管事,卖身契我是签了,今后这十年,我是卖给东家了,肯定努力为东家干活。”
大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张丰曾经强调过,这是“劳动合同”不是“卖身契”,但大家从心底认为,今后要卖力为张丰干活,不敢有偷懒。
赵左林道:“看得出来,少东家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大家努力干活,肯定不会吃亏,大家听我的,肯定没有错。”
“对,努力干活!”不少人赞同。
赵左林点一点头道:“勤快一点累不坏,少东家说了,每月大家可以休息四天,累了的话,休息一天,相信又是生龙活虎。”
不管是铁匠房,还是木匠房,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大家很快进入状态,渐渐的一片忙碌起来。
张丰的新办公室之中,张丰正在听杨升海的汇报。
这是一栋新楼,二层,砖瓦结构,张丰的办公室在二楼的最东头,办公室的布置,按照张丰的要求,摆上了办公桌,书架,桌椅等等。
此刻,张丰正听完杨升海的汇报,也看了这几天的账目,总体来说,新成立的东方纺织厂一片红火,棉布产量一直在增加。
看完账本之后,张丰满意的点一点头,然后问道:“杨管事,告示都张贴出去了没有?”
杨管事道:“老板,都张贴出去了,一共贴了几十份,松江府到处都张贴了。”
按照张丰的要求,以后不再称呼张丰为“少东家”而是称呼为“老板”,作为穿越人士,听到“老板”这个称呼,感觉舒服多了。
告示全部张贴出去,张丰就放心了,这是一份招聘告示,新成立的纺织厂将招聘大量的人员,张丰准备十天之后搞一场招聘会,估计这是大明朝的第一场招聘会。
杨升海道:“老板,不但松江府各处都张贴了我们的告示,而且,下面的华亭、青浦、上海三... -->>
纺织厂的建设,一天一个模样,几乎每天都有厂房建成竣工,一层的砖瓦结构厂房,放在现代的话,稍显简陋,但在这个时代的话,绝对是新东西,高端大气上档次。≥
眼看着一栋一栋的厂房建设完成,张丰心情喜悦,在靠厂区里边一点的位置,张丰拿出了两间新建成的厂房。
作为管事,杨升海也是这两天才知道,自己的少东家雇了这么多人过来,有铁匠,木匠等手艺匠人。
这是张丰近段时间的成果,招聘了数十名匠人,这些匠人,都是张丰自己亲自选的,手艺自然没有二话说,因为是经过筛选的,品行方面也让人比较放心。
劳动合同自然是签订了的,白纸黑字,一张一张的合同上按着鲜红的手印。
张丰叫这为“劳动合同”,而这些被招聘过来的工匠确不这么认为,大家只知道卖身契,包身契等等,尽管张丰再三强调,这不是卖身契,但大家肯定认为已经卖给了张丰,自己的后半生就是张丰的。
今天,是这些工匠第一天上班,厂房内倒也热闹。
其中一栋厂房内有不少木料,一些木匠已经开始干活,另外一栋厂房之内,则砌起了火炉,几名铁匠正在生火,准备打打铁,按照张丰的要求打造东西。
近段时间,这些工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制造新式纺纱机和新式织布机,这些铁匠的任务就是打造各种铁质零件。
一间木匠房,一间铁匠房,一共两栋厂房,一前一后,两栋厂房相邻在一起,以前赵氏铁匠铺的赵左林被张丰任命为铁匠房的管事,木匠房的管事叫许茂才。
许茂才三十岁出头,正是壮年,木匠手艺一流,难得是识字,科举无望,为养家糊口才干上了木匠这一行当。
铁匠房之中,赵左林带着几人将炉火升了起来,安排一人拉风箱,找一人给自己当下手,赵左林准备亲自干活。
选好一块铁料,赵左林放进通红的炉火之中,等着将铁块烧红的功夫,赵左林的助手小李正在问赵左林。
小李道:“赵管事,我们今后真的每月有二两银子?”
这个时代,找一份养家糊口的活不容易,旱涝保收的活就更加不容易,无疑,在张丰这里做事,绝对属于旱涝保守类型的,不然,张丰也不可能短时间之类招来这么多的工匠,且还都是水平不错的那种。
赵左林以前在自己的铁匠铺,累死累活,也就弄一个勉强糊口,而在这里则不一样,不但是管事,手底下管着二、三十人,而且每月有十两银子的工钱。
张丰开出的条件如此丰厚,再加之赵左林现,张丰懂很多铁匠方面的东西,什么淬火,退火,硬度什么的,让赵左林眼前一亮,充满了好奇,这也是赵左林愿意来张丰这里做事的原因之一。
赵左林看了看炉火,然后道:“小李,你卖身契都签了,现在还不相信啊,没错,你们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大家好好干,如果干得好,少东家说了,还会给大家增加工钱。”
一月二两银子,旱涝保收,尽管已经签字,按了手印,但是很多人还不敢相信。
赵左林的声音不小,旁边不少人都听到了,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
小李道:“赵管事,卖身契我是签了,今后这十年,我是卖给东家了,肯定努力为东家干活。”
大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张丰曾经强调过,这是“劳动合同”不是“卖身契”,但大家从心底认为,今后要卖力为张丰干活,不敢有偷懒。
赵左林道:“看得出来,少东家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大家努力干活,肯定不会吃亏,大家听我的,肯定没有错。”
“对,努力干活!”不少人赞同。
赵左林点一点头道:“勤快一点累不坏,少东家说了,每月大家可以休息四天,累了的话,休息一天,相信又是生龙活虎。”
不管是铁匠房,还是木匠房,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大家很快进入状态,渐渐的一片忙碌起来。
张丰的新办公室之中,张丰正在听杨升海的汇报。
这是一栋新楼,二层,砖瓦结构,张丰的办公室在二楼的最东头,办公室的布置,按照张丰的要求,摆上了办公桌,书架,桌椅等等。
此刻,张丰正听完杨升海的汇报,也看了这几天的账目,总体来说,新成立的东方纺织厂一片红火,棉布产量一直在增加。
看完账本之后,张丰满意的点一点头,然后问道:“杨管事,告示都张贴出去了没有?”
杨管事道:“老板,都张贴出去了,一共贴了几十份,松江府到处都张贴了。”
按照张丰的要求,以后不再称呼张丰为“少东家”而是称呼为“老板”,作为穿越人士,听到“老板”这个称呼,感觉舒服多了。
告示全部张贴出去,张丰就放心了,这是一份招聘告示,新成立的纺织厂将招聘大量的人员,张丰准备十天之后搞一场招聘会,估计这是大明朝的第一场招聘会。
杨升海道:“老板,不但松江府各处都张贴了我们的告示,而且,下面的华亭、青浦、上海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