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还是决定回去一趟,不仅仅是因为那些追随我有年的家臣和国人,长久以来的期待和盼望,也有某种彻底告别和了结那个“我”过去与昨日的意味。
虽然海藩之间不发勾心斗角的矛盾纷争和冲突,内部也不乏争斗上位的记录,但是在名面上,还是要遵循所谓忠孝节义之类,具有海藩特色的历史传统。
如果不想被人戳脊梁背,说天性凉薄或是无视纲常之类的风凉话的话,必要的反应和姿态还是要有的。虽然婆罗洲当地的风评和口碑,对已经扎根广府的我来说,已经无所谓德都,也无关紧要了。
但更大的原因是,我虽然看不上藩主那些实际利益和牵扯,但却还是需要罗藩这个名分来巩固和扩大,我手下的凝聚力和婆罗洲所获得人口物产上的资源。
在宗藩院备案和提请之后,就很容易破例结束禁足而核准了,毕竟是开国的流传下来的五脉八叶之一,虽然是排名相当靠后的,但好歹曾经站在顶层第一序列的重臣元勋后裔,南朝开国的八大世臣,又是硕果仅存的当代海藩诸侯之一。
从血统和家世渊源上,远非那些大多数藩家可比的。
多少呀考虑到纲常人伦的夺情之请,如是真的病重垂危,照例朝中要派出相应规格的遣问使和医官的。因为来使同时也代表了朝廷,扮演了新老藩主继立和遗嘱宣读的见证,
若是赶不上对方马上嗝屁,就会转换成朝廷的治丧使,以宣慰藩家后人,以及调停后事和可能的纷争。
因此这是一个因人而异褒贬不一的差事,办得好既是一个上等的美缺,带着藩家的厚重馈赠和感恩而归,办得不好就是夹在朝廷和返家之间的替罪羊,里外不是人的恶职。
这次随我成行的,是一名礼部的年轻官员,正六品的主客部袁主事。他来之前似乎得到某种招呼,将自己摆在一个某种随同从属的位置上,行事颇为低调和缺少。
来去大概要七八天的海程,还是因为罗氏居城,就在海港边上不远的缘故。
如今的婆罗洲会馆名下,拥有登记在册的大小海船上百艘,其中有四分之一多,都是之属我名下的,找到一艘航行效率和舒适性都不错的,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连水手和船工,都是派遣这条航路上走的最多,最熟练的老手,生怕在任何细节上不够周到和怠慢了我,
因此我这次回去,是带了浩浩荡荡的一只船队和足够数量且武装到牙齿的扈从人马,还有一大群同样目的各种职业的国人,充满了各种衣锦还乡的味道。
鉴于风险评估和打算,我只带上了妹妹阿璐,也算是对留在本藩的家臣国人,某种表示和姿态。
没有直接到西婆罗洲,而是在东婆罗洲的几个港湾卸货,顺便接受当地几个藩家的短暂会面和招待,口头敲定一些事项,待到我重新出发,船上已经多了一大堆馈赠。
同时也把一些消息和人员放出去,然后才沿着海岸线,行驶到西婆罗洲的南端,
那个突出的小半岛边上,熙熙攘攘的港湾依旧是那么热闹,只是许多儿时的记忆和对照物,已经不复所在了,城坊区也有所增建和扩张。
这也是融合了过往的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
港口早就自发聚集了大批的国人和其他围观群众,各种自发的问好和欢呼声,就算在远出城中的藩主大宅里,依稀可闻。
至于平时那只刚成立维持秩序的队伍,早就消失的不见人影了。
我们直接换乘上的马车,是从船上直接拉下来的,在透明琉璃窗和前后包铜风灯,看似精美的装潢之下,内里都加了可以迅速拉起来的铁板内衬之类的防护措施,
那些扈从也跟在后面下船,完成整队和集结之后,挎着布包好的武器,跟在我左右重新出发了。
虽然有些不够恭敬的味道,但是他们算是我现有职事的亲兵队兼仪仗,跟到家里也是应有之义。就连那位遣问使袁主事,也没有开口的意思。
从港口到城区的段段路程之中,变化甚大,但这里的一草一木,纷乱变化中某些残留的细节,时不时的勾起我,关于整个童年时光到青年时代,令人会心一笑,或是百感交集的些许记忆和回想种种。
竖着长长双马尾的阿璐,像是兴奋的小鸟而一般,叽叽喳喳的和我说着每一个他而是和我相处的回忆片段。
比如我曾经私下带着她到那个台子上,看蕃人表演的吞刀吐火杂戏,然后看着那些在人群中,鸡飞狗跳搜寻的家臣和仆人们,一大一小没心没肺的笑前仰后放,差点掉下来。
又比如我曾经带着年幼的阿璐,在港内进行一些不成功的实验,却造成某种闹鬼和灵异的传说。
又比如我曾经带她去摸那些寄居梁上鸟窝里的蛋,大部分烧熟了当作零食,只有少量留下来用人工加温浮出来的雀儿,给她宠物和玩具。
随着她兴奋雀跃的动作,锦缎束成的双马尾在我脸上甩来甩去的,蹭的我痒痒的。忍不住伸手去捉,然后把玩了起来,阿璐也乖巧的自己凑过来,将脑袋凑在我怀里各种摩挲,。
直到我们穿过罗子城不算高的城门,正式进入城区后,围观的人少了许多,却多了某种严肃凝重的气氛,阿璐也似乎被这种清冷所感染,说话的声音和节奏也小了下来,变成某种近乡情怯的乖宝宝。
城墙上的守卫依旧没有出现,只是日常秩序尚好,主要的街道上还算整洁,没有某种混乱和骚动留下的痕迹。只是出于某种缘故,居民们都闭门不出。
最后只剩下大队行进,冷森森的脚步声。几名骑马的家臣,高举写着我所有官身品秩的旗牌,走在前面。
除了门窗之后那些,隔着缝隙遮遮掩掩窥探和大量的目光视线之外,就只有一些偶然从建筑之上冒头出来,对我点头示意的身影,肇事者我前期准备工作的成果。。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我还是在城门那端,留下了一小队人马看守,以防万一的打算。毕竟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常常出人意表的技术宅了,而这些年的时间,也足以让藩内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然后我们在藩主府邸大门前的广场上,终于遇到了第一个阻碍。海港和城墙上消失不见的几只卫队,全部聚集在这里,分作内外数重,挡住了我们这只队伍的去路。
其中大多数是生面孔,看起来这些年颇有变化的,当然还有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奔了我的缘故。其中的大部分头目,我居然都不认得。
作为城中藩主的居所,同样也具有某种防御性质的风格,高墙和墙边坞台,层叠而上的砖石建筑,都是有利于居高据守一时的。
然后我的扈卫中,有相熟的国人开始喊话和交涉,周围也聚拢起来一大堆尾随而来的国人和家臣,各种起哄和助势。但是居于城上的卫队领队,口口声声职责所在,就是不肯松口让我带队进入。
“那就,打道回府吧。。”
我下令道,他们楞了一下,那些尾随而来... -->>
我还是决定回去一趟,不仅仅是因为那些追随我有年的家臣和国人,长久以来的期待和盼望,也有某种彻底告别和了结那个“我”过去与昨日的意味。
虽然海藩之间不发勾心斗角的矛盾纷争和冲突,内部也不乏争斗上位的记录,但是在名面上,还是要遵循所谓忠孝节义之类,具有海藩特色的历史传统。
如果不想被人戳脊梁背,说天性凉薄或是无视纲常之类的风凉话的话,必要的反应和姿态还是要有的。虽然婆罗洲当地的风评和口碑,对已经扎根广府的我来说,已经无所谓德都,也无关紧要了。
但更大的原因是,我虽然看不上藩主那些实际利益和牵扯,但却还是需要罗藩这个名分来巩固和扩大,我手下的凝聚力和婆罗洲所获得人口物产上的资源。
在宗藩院备案和提请之后,就很容易破例结束禁足而核准了,毕竟是开国的流传下来的五脉八叶之一,虽然是排名相当靠后的,但好歹曾经站在顶层第一序列的重臣元勋后裔,南朝开国的八大世臣,又是硕果仅存的当代海藩诸侯之一。
从血统和家世渊源上,远非那些大多数藩家可比的。
多少呀考虑到纲常人伦的夺情之请,如是真的病重垂危,照例朝中要派出相应规格的遣问使和医官的。因为来使同时也代表了朝廷,扮演了新老藩主继立和遗嘱宣读的见证,
若是赶不上对方马上嗝屁,就会转换成朝廷的治丧使,以宣慰藩家后人,以及调停后事和可能的纷争。
因此这是一个因人而异褒贬不一的差事,办得好既是一个上等的美缺,带着藩家的厚重馈赠和感恩而归,办得不好就是夹在朝廷和返家之间的替罪羊,里外不是人的恶职。
这次随我成行的,是一名礼部的年轻官员,正六品的主客部袁主事。他来之前似乎得到某种招呼,将自己摆在一个某种随同从属的位置上,行事颇为低调和缺少。
来去大概要七八天的海程,还是因为罗氏居城,就在海港边上不远的缘故。
如今的婆罗洲会馆名下,拥有登记在册的大小海船上百艘,其中有四分之一多,都是之属我名下的,找到一艘航行效率和舒适性都不错的,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连水手和船工,都是派遣这条航路上走的最多,最熟练的老手,生怕在任何细节上不够周到和怠慢了我,
因此我这次回去,是带了浩浩荡荡的一只船队和足够数量且武装到牙齿的扈从人马,还有一大群同样目的各种职业的国人,充满了各种衣锦还乡的味道。
鉴于风险评估和打算,我只带上了妹妹阿璐,也算是对留在本藩的家臣国人,某种表示和姿态。
没有直接到西婆罗洲,而是在东婆罗洲的几个港湾卸货,顺便接受当地几个藩家的短暂会面和招待,口头敲定一些事项,待到我重新出发,船上已经多了一大堆馈赠。
同时也把一些消息和人员放出去,然后才沿着海岸线,行驶到西婆罗洲的南端,
那个突出的小半岛边上,熙熙攘攘的港湾依旧是那么热闹,只是许多儿时的记忆和对照物,已经不复所在了,城坊区也有所增建和扩张。
这也是融合了过往的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
港口早就自发聚集了大批的国人和其他围观群众,各种自发的问好和欢呼声,就算在远出城中的藩主大宅里,依稀可闻。
至于平时那只刚成立维持秩序的队伍,早就消失的不见人影了。
我们直接换乘上的马车,是从船上直接拉下来的,在透明琉璃窗和前后包铜风灯,看似精美的装潢之下,内里都加了可以迅速拉起来的铁板内衬之类的防护措施,
那些扈从也跟在后面下船,完成整队和集结之后,挎着布包好的武器,跟在我左右重新出发了。
虽然有些不够恭敬的味道,但是他们算是我现有职事的亲兵队兼仪仗,跟到家里也是应有之义。就连那位遣问使袁主事,也没有开口的意思。
从港口到城区的段段路程之中,变化甚大,但这里的一草一木,纷乱变化中某些残留的细节,时不时的勾起我,关于整个童年时光到青年时代,令人会心一笑,或是百感交集的些许记忆和回想种种。
竖着长长双马尾的阿璐,像是兴奋的小鸟而一般,叽叽喳喳的和我说着每一个他而是和我相处的回忆片段。
比如我曾经私下带着她到那个台子上,看蕃人表演的吞刀吐火杂戏,然后看着那些在人群中,鸡飞狗跳搜寻的家臣和仆人们,一大一小没心没肺的笑前仰后放,差点掉下来。
又比如我曾经带着年幼的阿璐,在港内进行一些不成功的实验,却造成某种闹鬼和灵异的传说。
又比如我曾经带她去摸那些寄居梁上鸟窝里的蛋,大部分烧熟了当作零食,只有少量留下来用人工加温浮出来的雀儿,给她宠物和玩具。
随着她兴奋雀跃的动作,锦缎束成的双马尾在我脸上甩来甩去的,蹭的我痒痒的。忍不住伸手去捉,然后把玩了起来,阿璐也乖巧的自己凑过来,将脑袋凑在我怀里各种摩挲,。
直到我们穿过罗子城不算高的城门,正式进入城区后,围观的人少了许多,却多了某种严肃凝重的气氛,阿璐也似乎被这种清冷所感染,说话的声音和节奏也小了下来,变成某种近乡情怯的乖宝宝。
城墙上的守卫依旧没有出现,只是日常秩序尚好,主要的街道上还算整洁,没有某种混乱和骚动留下的痕迹。只是出于某种缘故,居民们都闭门不出。
最后只剩下大队行进,冷森森的脚步声。几名骑马的家臣,高举写着我所有官身品秩的旗牌,走在前面。
除了门窗之后那些,隔着缝隙遮遮掩掩窥探和大量的目光视线之外,就只有一些偶然从建筑之上冒头出来,对我点头示意的身影,肇事者我前期准备工作的成果。。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我还是在城门那端,留下了一小队人马看守,以防万一的打算。毕竟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常常出人意表的技术宅了,而这些年的时间,也足以让藩内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然后我们在藩主府邸大门前的广场上,终于遇到了第一个阻碍。海港和城墙上消失不见的几只卫队,全部聚集在这里,分作内外数重,挡住了我们这只队伍的去路。
其中大多数是生面孔,看起来这些年颇有变化的,当然还有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奔了我的缘故。其中的大部分头目,我居然都不认得。
作为城中藩主的居所,同样也具有某种防御性质的风格,高墙和墙边坞台,层叠而上的砖石建筑,都是有利于居高据守一时的。
然后我的扈卫中,有相熟的国人开始喊话和交涉,周围也聚拢起来一大堆尾随而来的国人和家臣,各种起哄和助势。但是居于城上的卫队领队,口口声声职责所在,就是不肯松口让我带队进入。
“那就,打道回府吧。。”
我下令道,他们楞了一下,那些尾随而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