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爵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篇主要介绍了角端,陆吾,冉遗鱼,耳鼠,何罗鱼,犼,长右,朱厌,诸怀,兕,飞廉,三足乌十二头异兽。
1、角端:
甪端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一种独角兽(也有学者将其认为是大熊猫),有时作为艺术形象被做成避邪之物(比如今天HN省的宋陵)。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宋书·符瑞志下》:“甪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上林赋》:“其兽则麒麟、甪端。”郭璞注:“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清王士祯《陇蜀馀闻》:“甪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又近于渠搜发献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于门,驱邪也。”
甪端,亦作“端端”、“畣端”,有人称其为“獬豸”、“豸莫”、“独角兽”等。麒麟头,狮身,独角,长尾,四爪,上唇特长,有的前伸,有的向上卷。其雕刻式样为体质厚重丰硕,胸脯突出,长在鼻端的独角极为夸张,呈现如一种雄狮吼啸状,气势十分壮观。据资料可推知,在宋帝陵群中,截至1997年,共存甪端13件,而1984年应存14件,50年代应存15件,原建时共16件。
甪端在现分布,宋宣祖永安陵,今无此兽。但郭湖生、戚德耀、李容淦于五十年代末对此陵进行调查时,还见到一件。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照陵、宋英宗永厚陵、宋哲宗永泰陵现存甪端两件,宋神宗永裕陵,现存甪端一件。
有翼神兽的造型,较直接的源自于波斯,但可远溯至希腊。翼翅,在此已不仅仅拘囿于飞行之功用,它更多的是象征了一种神圣性。翼翅与神兽相结合的有翼神兽,也便成为了历代帝王最为钟爱之物。据记载,头上一角者为麒麟,二角者为辟邪,无角者为天禄。实际上神兽的雕刻并非严格于此,宋之甪端概括了从南北朝到唐的诸多种神兽如麒麟、天禄、翼马等的多种特点而加以变化。它头如麒麟,独角,但上唇又特长,狮身,有翼,四爪,集中代表了宋代神兽石雕的特色,同时也为明清诸陵石雕的麒麟等所继承。史书中对甪端的记载,可知此兽有三种面貌。一为猪型;二为麒麟型;三为牛型。实则甪端为一种象征性兽类形象。
有关于甪端之记载,始见于汉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如下记载:“兽则麒麟、甪端。”可知古人之于甪端祥瑞之说,与此早已有之。缘何甪端之于历史会呈现如此地位呢?由其造型可知,甪端似麒麟而又非麒麟,且总体造型又多如猪、牛。在汉、唐煊赫的气势之下,是不会钟情于此类畜兽型祥瑞造型的,只有威猛的狮虎变形才能与汉唐盛世相匹配。且由书中记载也可知,早先人们大多注意的是甪端独角的实用性功能,将其多视为角弓之材料的来源。由此也可注意到,甪端于汉唐之时,多为实用而存,并未被加以神化。宋代是甪端彻底被发掘、神秘化的主要时期。其更多的祥瑞之意是于此时被加入的。也就在此时,这种原本也许较为真实的异域兽类,在加翅、卷唇后,被中国人改造利用了。但甪端在型制上的与天禄、辟邪的明显继承关系,又可看到历代人们在思想、工艺上的一脉相承。明清人向往于汉唐之时的恢宏大气,而不会眷顾与宋人的半壁江山,因而将甪端形象复归于麒麟,也便成了理所当然之事。甪端也由此结束了其在宋代的独特地位,完成了其在历史上的昙花一现后而得以功成身退。
甪端,与历代的麒麟、辟邪、天禄、獬豸等,共同构成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嘉瑞体系。透过它们,可看到一个民族的永恒的精神追求,一个有着漫长的封建历史的古老民族的心理折射。汉族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历代匠师们高超的技艺,在它们身上也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宋书》是沟通神界与人间的桥梁,更加倾向于信使,可看做神兽界的赫尔墨斯。
用异兽甪端牛之角制成的弓。《后汉书·鲜卑传》:“又禽兽异於中国者,野马、原羊、甪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
2、陆吾:
陆吾即肩吾,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注:“即肩吾也。庄周曰‘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也。”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陆吾的位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中央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所谓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天帝的苑圃、悬圃的时令与节气,也归他管,堪称是天帝的大管家。陆吾的南边,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等等。
在陆吾的周围,环绕着一些神异的精灵。其中有一群名叫“土缕”的神兽,它像羊而长着四只角,它不吃草而吃人。有一群名叫钦原的神鸟,它像蜂一样蜇人,但大如鸳鸯。被它一蜇,任何鸟兽都会死去,任何乔木都必枯萎。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果子,类似李子而无核,人吃了它,可以飘洋过海,踏水不溺。
昆仑山的西边,有神异的凤凰、鸾鸟。它们头上带着蛇,脚下踩着蛇,胸部还盘踞着赤蛇。昆仑山的北边有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昆仑山的东边有一大群希望能攀援天梯,以此沟通神人的巫师。比如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等等。他们互相环绕在一起,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不死之药,希望能抗拒凡人的死亡,祈求复活。
陆吾有一个大错处,就是因为他长得太神奇,体态怪异,像虎长着虎尾。它特大的身躯十分雄壮,足有九十九只老虎那么大,他又有九个头颅,却长得很像人。它立在昆仑山上遥望东方,似乎在监护着什么,却并没有监护着什么。这就是人常说的,做事须得认真,可他对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听不得奉承话,便犯下了一些错儿。还好,陆吾神办事谨慎,小错不遮不盖,称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又被称作开明兽,本是黄帝都城昆仑丘的守卫,他把自己化装成老虎的样子,这样便可以获得老虎的威严和力量。
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是位尽职尽责神明,这位掌管“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大管家,不论是哪路神仙或妖魔鬼鬼怪,谁要是触犯了天之九部的规矩,或不经心的违反了整个上层宇宙的律法,它便毫不客气地将你驱除出境或依法究办!
可他却对他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象那些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土缕”“钦原”“凤凰”、“鸾鸟”“赤蛇”以及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不管他们如何折腾捣乱,只要他们不出天之九部去外边没事找事,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便统统不予理睬。
有时,天帝与恶神或魔怪发生争斗,陆吾便责无旁贷的守卫着天之九部。此外,陆吾和天帝之子北海龙神禺疆交情最好,及而广之,陆吾神便和北海龙神禺疆的九种儿子交上了朋友。
陆吾神的龙子朋友们有——一种名叫蒲牢,最喜欢叫,后世的人便常将它刻在钟钮上。一种名叫囚牛,最喜欢音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琴上。一种名叫蚩吻,最喜欢水,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桥梁上。一种名叫嘲风,最喜欢冒险,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碑碣上。还有一种名叫赑屃,最喜欢负重,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狱门上。还有一种名叫狻猊,最喜欢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庙中之神座上。还有一种名叫睚眦,最喜欢杀戮,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刀柄上。这便是九种龙子的形状、性格,所以有一句话,叫‘龙生九种,种种不同。但是能够像龙那样神灵变化的真是少见,所以圣贤的儿子不见得都是圣贤,可见人与物一理相通。
由虬龙化而成的大禹,不仅承继了父亲鲧的非凡能力,而且立下志愿,要继续完成父亲的治水事业。也许天帝对自己降下洪水惩罚人类的做法渐渐有些悔悟,或更有可能被鲧、禹父子不屈不挠的精神震动。所以当禹上天庭要求讨回息壤治理洪水时,天帝立时换了一副面孔,不仅将息壤送给了大禹,而且顺水推舟,任命他到下方去治理洪水,并还应大禹请求,派“应龙”,“陆吾”做他的助手。
禹接受天帝任命到下界治水,这可惹恼了水神共工。共工自持自己也是奉天帝旨意兴风作浪,正当他神威大显之时,岂肯俯首听命于乳臭未干的大禹。于是,共工奋起神力,挟洪水从西方振淘而来,大水一直淹至“空桑”,即今天的SD曲阜,誓与大禹一比高地,可见当时整个中原都是汪洋一片。应龙,陆吾也奋起神力,努力抵挡水神共工,传说陆吾与共工九战皆败,但是却为大禹争取了时间。大禹发出号令,在“茅山”会聚群神,共同商讨征伐共工大计。自此茅山也就改名“会稽山”了,即所谓“会聚计议”的意思。诸神接令后,不敢怠慢,都如期赴会,只有巨神“防风氏”姗姗来迟。大禹怪他不受约令,便把防风氏斩首示众,借以整肃纪律,威令诸神。共工和天下群神作对,自然不会有好结果,不久就被大禹赶跑了。共工手下头号凶神,一个蛇身九头的怪物——“相柳”也被大禹杀死了。
昆仑山守护神(天兽),感觉是天界守门的某种动物,总之是神格低下的精兽。《山海经》说巨大的昆仑有九道门,守门的就是开明兽,它们身体象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了昆仑的和平安宁。《竹书纪年》则称开明兽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拥有洞察万物预卜未来的能力,每当西王母和东王公出巡,开明兽就在前引导,甚至亲自为主人驱动花车,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喜爱。在古籍记载中,开明兽是守护黄帝昆仑仙境的一只异兽,见《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实在具有相当勇猛的性格,否则也不会被委以这样的重任。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在这昆仑之上还有个叫陆吾的天神,见《山海经·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将上下两段文字对照,可以发现在“九”,“虎”等关键词上有相当部分的重合。以一兽守九门,不合情理,而若有九首,则正应了那句“司天之九部”,也与古例“黄帝四面”。
中国历史学家袁珂据此认为,开明兽的正体就是陆吾,是黄帝手下一个具有很大权力的天神,后世有人将其看作是神格较低的神兽,甚而安排它去给西王母和东王公之类的神仙当拉车的,实际上是有些穿凿附会了。
3、冉遗鱼:
冉遗鱼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怪鱼。英鞮山,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这种鱼长着鱼身、蛇头,还有六只脚,他的眼睛形状如同马的眼睛,吃了这种鱼可以使人不患梦魇症,还可以防御凶灾。出自《山海经》。
《西次四经》: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4、耳鼠:
耳鼠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有云: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晋郭璞《耳鼠》:“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比起大风、专犁这些几乎是生活在传说中的奇兽,耳鼠是一种常见但十分神奇的动物。它那可爱的外形和好动灵活的脾气使它成为人们争相寻购的宠物,同时它少见的滑翔能力也令其能够胜任一些信使工作。
耳鼠是一种体型类似于松鼠的动物,毛色多样,几乎囊括了从纯白到纯黑到所有颜色。
它们长着细小但有力的爪子,使其可以在树枝间或者是人的手指间自由灵巧地攀越;身后则拖着一条几乎等同于体长的毛茸茸的尾巴,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耳鼠头上的那两只长长大大的耳朵,它们如同两只翅膀一样从头部后方延伸出来,坚挺地竖立着,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特殊功能一样。这样一对耳朵再加上耳鼠的三瓣嘴,使它的脸看起来像是缩小了的兔子。
当然,耳鼠毛茸茸的耳朵不仅仅是好看,除了异常敏锐的听力之外,还赋予了耳鼠短暂飞翔的能力,虽然距离和时间都不长,但是已经足以逃脱掠食者的追捕。
耳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东陆各州都能发现它们的踪影。而对孩子们来说,拥有一只耳鼠做宠物,是一件可以在伙伴们中炫耀的事情。
5、何罗鱼:
何罗鱼,异鱼名,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有记载于《山海经·北山经》、《五藏山经》等。
何罗鱼,异鱼名,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一首而十身。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谯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
根据《山海经》记载,何罗鱼是长着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的怪鱼,实际上它是一种大肚子鱼。它的一个显着标志就是十足的大肚子(一首十身),它的叫声如畎犬叫,食用它后其可以治愈痈肿的疾病。(食之已痈:已,治愈,结束,过去。痈,痈肿。)
何罗鱼可能是一种喜欢头与头扎堆在一起的鱼,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头十来个身子;相传何罗鱼可以化作鸟,其名休旧。也有人认为何罗鱼属于头足类的章鱼或者乌贼,然而此处淡水河里在古代是否有海水鱼类,还需要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
何罗鱼是一种怪鱼,一个脑袋十个身子,声音像吠犬,据说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痈肿病,另一说此鱼可御火。
胡文焕图说云:“亦可以御火。”杨慎补注云:“何罗鱼,今八带鱼也。”吴任臣《广注》引《异鱼图赞》云:“何罗之鱼,十身一首;化而为鸟,其名休旧;窃糈于舂,伤陨在臼;夜飞曳音,闻舂疾走。”袁珂按:“休旧,即鸺鹃,亦即鸱鸺。云窃糈受伤,‘夜飞曳音’,又仿佛同于姑获鸟。”
这样说来,十首一身的姑获鸟(鬼车),是否就是一首十身的何罗鱼化身而来?王崇庆云:“何罗之鱼,鬼车之鸟,可以并观。”《东次四经》之茈鱼亦一首十身。郭璞《图赞》云:“一头十身,何罗之鱼。”
《山海经》:何罗鱼出谯明山谯水中,声如吠犬,食之已疟。今登莱海上三月,何罗鱼始至,味甚美,即宁波之鲞也。(清·王士稹《香祖笔记》卷二)
6、犼:
犼是明清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根据中国古代见之于史册的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少量传说证实,它的出现晚于大部分神兽、凶兽乃至瑞兽,是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怪物。
犼是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狗而吃人的... -->>
本篇主要介绍了角端,陆吾,冉遗鱼,耳鼠,何罗鱼,犼,长右,朱厌,诸怀,兕,飞廉,三足乌十二头异兽。
1、角端:
甪端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一种独角兽(也有学者将其认为是大熊猫),有时作为艺术形象被做成避邪之物(比如今天HN省的宋陵)。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宋书·符瑞志下》:“甪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上林赋》:“其兽则麒麟、甪端。”郭璞注:“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清王士祯《陇蜀馀闻》:“甪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又近于渠搜发献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于门,驱邪也。”
甪端,亦作“端端”、“畣端”,有人称其为“獬豸”、“豸莫”、“独角兽”等。麒麟头,狮身,独角,长尾,四爪,上唇特长,有的前伸,有的向上卷。其雕刻式样为体质厚重丰硕,胸脯突出,长在鼻端的独角极为夸张,呈现如一种雄狮吼啸状,气势十分壮观。据资料可推知,在宋帝陵群中,截至1997年,共存甪端13件,而1984年应存14件,50年代应存15件,原建时共16件。
甪端在现分布,宋宣祖永安陵,今无此兽。但郭湖生、戚德耀、李容淦于五十年代末对此陵进行调查时,还见到一件。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照陵、宋英宗永厚陵、宋哲宗永泰陵现存甪端两件,宋神宗永裕陵,现存甪端一件。
有翼神兽的造型,较直接的源自于波斯,但可远溯至希腊。翼翅,在此已不仅仅拘囿于飞行之功用,它更多的是象征了一种神圣性。翼翅与神兽相结合的有翼神兽,也便成为了历代帝王最为钟爱之物。据记载,头上一角者为麒麟,二角者为辟邪,无角者为天禄。实际上神兽的雕刻并非严格于此,宋之甪端概括了从南北朝到唐的诸多种神兽如麒麟、天禄、翼马等的多种特点而加以变化。它头如麒麟,独角,但上唇又特长,狮身,有翼,四爪,集中代表了宋代神兽石雕的特色,同时也为明清诸陵石雕的麒麟等所继承。史书中对甪端的记载,可知此兽有三种面貌。一为猪型;二为麒麟型;三为牛型。实则甪端为一种象征性兽类形象。
有关于甪端之记载,始见于汉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如下记载:“兽则麒麟、甪端。”可知古人之于甪端祥瑞之说,与此早已有之。缘何甪端之于历史会呈现如此地位呢?由其造型可知,甪端似麒麟而又非麒麟,且总体造型又多如猪、牛。在汉、唐煊赫的气势之下,是不会钟情于此类畜兽型祥瑞造型的,只有威猛的狮虎变形才能与汉唐盛世相匹配。且由书中记载也可知,早先人们大多注意的是甪端独角的实用性功能,将其多视为角弓之材料的来源。由此也可注意到,甪端于汉唐之时,多为实用而存,并未被加以神化。宋代是甪端彻底被发掘、神秘化的主要时期。其更多的祥瑞之意是于此时被加入的。也就在此时,这种原本也许较为真实的异域兽类,在加翅、卷唇后,被中国人改造利用了。但甪端在型制上的与天禄、辟邪的明显继承关系,又可看到历代人们在思想、工艺上的一脉相承。明清人向往于汉唐之时的恢宏大气,而不会眷顾与宋人的半壁江山,因而将甪端形象复归于麒麟,也便成了理所当然之事。甪端也由此结束了其在宋代的独特地位,完成了其在历史上的昙花一现后而得以功成身退。
甪端,与历代的麒麟、辟邪、天禄、獬豸等,共同构成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嘉瑞体系。透过它们,可看到一个民族的永恒的精神追求,一个有着漫长的封建历史的古老民族的心理折射。汉族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历代匠师们高超的技艺,在它们身上也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宋书》是沟通神界与人间的桥梁,更加倾向于信使,可看做神兽界的赫尔墨斯。
用异兽甪端牛之角制成的弓。《后汉书·鲜卑传》:“又禽兽异於中国者,野马、原羊、甪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
2、陆吾:
陆吾即肩吾,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注:“即肩吾也。庄周曰‘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也。”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陆吾的位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中央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所谓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天帝的苑圃、悬圃的时令与节气,也归他管,堪称是天帝的大管家。陆吾的南边,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等等。
在陆吾的周围,环绕着一些神异的精灵。其中有一群名叫“土缕”的神兽,它像羊而长着四只角,它不吃草而吃人。有一群名叫钦原的神鸟,它像蜂一样蜇人,但大如鸳鸯。被它一蜇,任何鸟兽都会死去,任何乔木都必枯萎。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果子,类似李子而无核,人吃了它,可以飘洋过海,踏水不溺。
昆仑山的西边,有神异的凤凰、鸾鸟。它们头上带着蛇,脚下踩着蛇,胸部还盘踞着赤蛇。昆仑山的北边有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昆仑山的东边有一大群希望能攀援天梯,以此沟通神人的巫师。比如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等等。他们互相环绕在一起,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不死之药,希望能抗拒凡人的死亡,祈求复活。
陆吾有一个大错处,就是因为他长得太神奇,体态怪异,像虎长着虎尾。它特大的身躯十分雄壮,足有九十九只老虎那么大,他又有九个头颅,却长得很像人。它立在昆仑山上遥望东方,似乎在监护着什么,却并没有监护着什么。这就是人常说的,做事须得认真,可他对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听不得奉承话,便犯下了一些错儿。还好,陆吾神办事谨慎,小错不遮不盖,称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又被称作开明兽,本是黄帝都城昆仑丘的守卫,他把自己化装成老虎的样子,这样便可以获得老虎的威严和力量。
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是位尽职尽责神明,这位掌管“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大管家,不论是哪路神仙或妖魔鬼鬼怪,谁要是触犯了天之九部的规矩,或不经心的违反了整个上层宇宙的律法,它便毫不客气地将你驱除出境或依法究办!
可他却对他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象那些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土缕”“钦原”“凤凰”、“鸾鸟”“赤蛇”以及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不管他们如何折腾捣乱,只要他们不出天之九部去外边没事找事,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便统统不予理睬。
有时,天帝与恶神或魔怪发生争斗,陆吾便责无旁贷的守卫着天之九部。此外,陆吾和天帝之子北海龙神禺疆交情最好,及而广之,陆吾神便和北海龙神禺疆的九种儿子交上了朋友。
陆吾神的龙子朋友们有——一种名叫蒲牢,最喜欢叫,后世的人便常将它刻在钟钮上。一种名叫囚牛,最喜欢音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琴上。一种名叫蚩吻,最喜欢水,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桥梁上。一种名叫嘲风,最喜欢冒险,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碑碣上。还有一种名叫赑屃,最喜欢负重,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狱门上。还有一种名叫狻猊,最喜欢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庙中之神座上。还有一种名叫睚眦,最喜欢杀戮,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刀柄上。这便是九种龙子的形状、性格,所以有一句话,叫‘龙生九种,种种不同。但是能够像龙那样神灵变化的真是少见,所以圣贤的儿子不见得都是圣贤,可见人与物一理相通。
由虬龙化而成的大禹,不仅承继了父亲鲧的非凡能力,而且立下志愿,要继续完成父亲的治水事业。也许天帝对自己降下洪水惩罚人类的做法渐渐有些悔悟,或更有可能被鲧、禹父子不屈不挠的精神震动。所以当禹上天庭要求讨回息壤治理洪水时,天帝立时换了一副面孔,不仅将息壤送给了大禹,而且顺水推舟,任命他到下方去治理洪水,并还应大禹请求,派“应龙”,“陆吾”做他的助手。
禹接受天帝任命到下界治水,这可惹恼了水神共工。共工自持自己也是奉天帝旨意兴风作浪,正当他神威大显之时,岂肯俯首听命于乳臭未干的大禹。于是,共工奋起神力,挟洪水从西方振淘而来,大水一直淹至“空桑”,即今天的SD曲阜,誓与大禹一比高地,可见当时整个中原都是汪洋一片。应龙,陆吾也奋起神力,努力抵挡水神共工,传说陆吾与共工九战皆败,但是却为大禹争取了时间。大禹发出号令,在“茅山”会聚群神,共同商讨征伐共工大计。自此茅山也就改名“会稽山”了,即所谓“会聚计议”的意思。诸神接令后,不敢怠慢,都如期赴会,只有巨神“防风氏”姗姗来迟。大禹怪他不受约令,便把防风氏斩首示众,借以整肃纪律,威令诸神。共工和天下群神作对,自然不会有好结果,不久就被大禹赶跑了。共工手下头号凶神,一个蛇身九头的怪物——“相柳”也被大禹杀死了。
昆仑山守护神(天兽),感觉是天界守门的某种动物,总之是神格低下的精兽。《山海经》说巨大的昆仑有九道门,守门的就是开明兽,它们身体象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了昆仑的和平安宁。《竹书纪年》则称开明兽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拥有洞察万物预卜未来的能力,每当西王母和东王公出巡,开明兽就在前引导,甚至亲自为主人驱动花车,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喜爱。在古籍记载中,开明兽是守护黄帝昆仑仙境的一只异兽,见《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实在具有相当勇猛的性格,否则也不会被委以这样的重任。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在这昆仑之上还有个叫陆吾的天神,见《山海经·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将上下两段文字对照,可以发现在“九”,“虎”等关键词上有相当部分的重合。以一兽守九门,不合情理,而若有九首,则正应了那句“司天之九部”,也与古例“黄帝四面”。
中国历史学家袁珂据此认为,开明兽的正体就是陆吾,是黄帝手下一个具有很大权力的天神,后世有人将其看作是神格较低的神兽,甚而安排它去给西王母和东王公之类的神仙当拉车的,实际上是有些穿凿附会了。
3、冉遗鱼:
冉遗鱼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怪鱼。英鞮山,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这种鱼长着鱼身、蛇头,还有六只脚,他的眼睛形状如同马的眼睛,吃了这种鱼可以使人不患梦魇症,还可以防御凶灾。出自《山海经》。
《西次四经》: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4、耳鼠:
耳鼠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有云: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晋郭璞《耳鼠》:“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比起大风、专犁这些几乎是生活在传说中的奇兽,耳鼠是一种常见但十分神奇的动物。它那可爱的外形和好动灵活的脾气使它成为人们争相寻购的宠物,同时它少见的滑翔能力也令其能够胜任一些信使工作。
耳鼠是一种体型类似于松鼠的动物,毛色多样,几乎囊括了从纯白到纯黑到所有颜色。
它们长着细小但有力的爪子,使其可以在树枝间或者是人的手指间自由灵巧地攀越;身后则拖着一条几乎等同于体长的毛茸茸的尾巴,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耳鼠头上的那两只长长大大的耳朵,它们如同两只翅膀一样从头部后方延伸出来,坚挺地竖立着,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特殊功能一样。这样一对耳朵再加上耳鼠的三瓣嘴,使它的脸看起来像是缩小了的兔子。
当然,耳鼠毛茸茸的耳朵不仅仅是好看,除了异常敏锐的听力之外,还赋予了耳鼠短暂飞翔的能力,虽然距离和时间都不长,但是已经足以逃脱掠食者的追捕。
耳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东陆各州都能发现它们的踪影。而对孩子们来说,拥有一只耳鼠做宠物,是一件可以在伙伴们中炫耀的事情。
5、何罗鱼:
何罗鱼,异鱼名,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有记载于《山海经·北山经》、《五藏山经》等。
何罗鱼,异鱼名,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一首而十身。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谯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
根据《山海经》记载,何罗鱼是长着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的怪鱼,实际上它是一种大肚子鱼。它的一个显着标志就是十足的大肚子(一首十身),它的叫声如畎犬叫,食用它后其可以治愈痈肿的疾病。(食之已痈:已,治愈,结束,过去。痈,痈肿。)
何罗鱼可能是一种喜欢头与头扎堆在一起的鱼,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头十来个身子;相传何罗鱼可以化作鸟,其名休旧。也有人认为何罗鱼属于头足类的章鱼或者乌贼,然而此处淡水河里在古代是否有海水鱼类,还需要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
何罗鱼是一种怪鱼,一个脑袋十个身子,声音像吠犬,据说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痈肿病,另一说此鱼可御火。
胡文焕图说云:“亦可以御火。”杨慎补注云:“何罗鱼,今八带鱼也。”吴任臣《广注》引《异鱼图赞》云:“何罗之鱼,十身一首;化而为鸟,其名休旧;窃糈于舂,伤陨在臼;夜飞曳音,闻舂疾走。”袁珂按:“休旧,即鸺鹃,亦即鸱鸺。云窃糈受伤,‘夜飞曳音’,又仿佛同于姑获鸟。”
这样说来,十首一身的姑获鸟(鬼车),是否就是一首十身的何罗鱼化身而来?王崇庆云:“何罗之鱼,鬼车之鸟,可以并观。”《东次四经》之茈鱼亦一首十身。郭璞《图赞》云:“一头十身,何罗之鱼。”
《山海经》:何罗鱼出谯明山谯水中,声如吠犬,食之已疟。今登莱海上三月,何罗鱼始至,味甚美,即宁波之鲞也。(清·王士稹《香祖笔记》卷二)
6、犼:
犼是明清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根据中国古代见之于史册的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少量传说证实,它的出现晚于大部分神兽、凶兽乃至瑞兽,是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怪物。
犼是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狗而吃人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