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爵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首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
又名胖郎神,其兽力大无穷,善射。此乃威力无穷,被击中者,九死一生,生则残废,生活无法自理,可怕无比。
4、鲲鹏:
收藏
问题反馈
鲲鹏
鲲鹏属中国古代神兽之一,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Pelagornissandersi是2014年7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掘的一个史前海鸟骨骼化石,经分析表明,这种海鸟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最大鸟类,其翼展介于6.1米至7.4米之间,在天空中翱翔数公里不用扇动一下翅膀。现在这种史前海鸟印证了鲲鹏的存在,只是夸张神话的描述和传承了下来。这种史前海鸟印证了鲲鹏的存在,只是夸张神话的描述和传承了下来。
鲲鹏,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海神和风神禺强的两种化身。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庄周用汪洋恣肆、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一只怎样的巨鸟啊!且不说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鲲,那由鲲“化而为鸟”的鹏,一旦飞将起来,那地球看起来岂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了?
《神异经-中荒经》里描述的大鸟“希有”,大约就是大鹏鸟的别称:“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水经注》引《神异经》,又加上了“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惟会益工。”这些从一些侧面说明:大鹏鸟有绿、红双色,不鸣叫也不进食;仅仅背上小片没羽毛的地方,就有一万九千里宽广,可见它体形多么庞大。―――原来,从西昆仑到东海的距离,也不过是大鹏鸟两翅之间耳!
古印度神话“天龙八部”中的迦楼罗,则是中国大鹏鸟的异名同质,佛教传入中国后,被命名为大鹏金翅鸟,它的巨翅展开竟有336万里;大鹏金翅鸟降生之时,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误认为它是火天而顶礼膜拜;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它在空中飞翔,巡视大海中应死的龙,发现龙时,用翅膀煽开海水,成为两半,龙见这个阵势,吓得发抖,就失去知觉,等着被吞食;大鹏金翅鸟于一日之间可吃掉一个龙王及五百个小龙。
藏族创世歌谣《斯巴形成歌》中有这么几句:“最初斯巴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而关于藏族远古象雄六大氏族“琼”的起源,在典籍中也有如下记载:“报身化身慧明王,化作三鹏空中游,栖落象雄花园内,象雄人们大惊喜,从未见过此飞禽,老人称其有角鹏。三鹏飞返天空时,爪地相触暖流闽,黑白黄花四蛋生,每孵幼童叫琼布。”其余版本大鹏卵生人而为始祖的神话也在各个支系流传。可见大鹏和藏族的创世神话有莫大的关系。而苯教神话中,大鹏称为“曲”,它与恶龙相斗,在《格萨尔王传》也有出现。这与印度以龙为食的伽楼罗到底有无联系,还有待考证。
纳西族东巴神话中,大鹏称为“休曲”,与狮、龙等作为护法神守护含依巴达神树。在《鹏龙争斗》传说中,休曲制服了高傲的署神(纳西族的龙神)。它还出现在东巴教的木牌画与纸牌画上。
在满族《多龙格格》神话中,一群黑色的大鹏给人类带来灾难。弓箭神在神鹊的指引下,射杀大鹏,为民除害。
西方的《阿波罗游记》、《一千零一夜》等书籍中,都载有大鹏鸟的事,说鹏蛋周长有五十步,鹏鸟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吐入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记中有“本以为那是座山,原来竟是只鹏鸟”的记录。
西方鹏鸟的来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神禽“峨姿”(Amrzs)。该鸟历经天地生灭三大劫。鸟身犬首或人面之貌,两翼伸展可遮蔽日月群星。古波斯神话中有株“知识树”,结籽化为世间万种草木,“峨姿”筑巢其上,每至果实成熟,将其摇下,播于大地山川。
另外,犹太神话中的巨鸟“栖枝”(ziz)、古埃及的“伯努”(Bennu)、阿拉伯的“安卡”(Anka,)、土耳其的“可克”(Kerkes)、古希腊的“格利普”(Gryps)、俄罗斯的“诺加”(Norka)以及北欧生命树上的智慧古禽等,均可以是大鹏鸟的异名同质。
因为庄周与印度神话对鹏的神异巨大描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鹏在中国文字中的记述进一步放肆,也进一步拟人化、神异化。
《西游记》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来佛的神通最广最大,不能不让如来出手降伏者,大约只有三“人”:孙悟空;六耳猕猴;大鹏金翅雕。悟空与猕猴本是一家亲,而大鹏与如来竟也是沾亲带故的“一家”。
且听如来的自白:“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孙猴子却也机灵幽默,接着如来的话,讥嘲了一句:“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来并不反驳,只是说:“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鹏鸟真是好神通:外甥如来佛不亲自来拜访我这个舅舅,你孙猴子岂能收伏我?
在中国另一部传奇小说《说岳全传》中,民族英雄岳飞原来是大鹏金翅鸟的人间化身。书中是这样记述: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写给“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写祭表的时候,误将“玉”字上一点写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玉帝看了大怒,说:“王皇可恕,犬帝难饶!”就派遣赤须龙下界,降生于金国,成为金国老狼主第四个太子金兀术,玉皇大帝要让金兀术搅乱中原,以报“犬帝”之恨。西天释迦牟尼佛恐怕赤须龙下界以后,没有人能够降伏,就派遣专门吃龙的大鹏鸟下界,转世为岳飞,保全宋室江山。
这岳飞的前身大鹏金翅鸟确实是刚直勇猛异常:就在如来佛面前,因不堪忍受女士蝠(后化身为秦桧老婆王氏)连连放屁,一嘴将其啄死了;被佛谪临凡,赴岳家途中,偶然看到黄河边的铁臂虬龙(后化身为秦桧)在人模狗样地调兵遣将,他又是大怒了,扑下来爪抓嘴啄地又将人家弄死了。
按理说,大鹏鸟是吃龙的啊,那什么赤须龙,铁臂虬龙岂在话下?可为什么反而被龙被蝠先期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呢?大约,作者钱彩也认为,一旦化为人身,刚烈勇猛的本事在小人阴招面前,没有屁用。―――奈何奈何。
后世诗人以大鹏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的象征。如阮修《大鹏赞》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鹏来抒发蔑视官宦、抱负超远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邑》)更是千古传诵。直至如今,汉语中仍有“鹏举”、“鹏程”之类的词语,借喻远大的前程和抱负。
佛教传入中国后,民间信仰中逐渐出现了大鹏金翅鸟这一神话形象。这主要源于古印度的神鸟迦楼罗(Garuda),也糅合了大鹏的特征。在印度神话中,迦楼罗身长八千由旬,翼长四千由旬,以龙为食,能任意穿梭宇宙,为毗湿奴坐骑。而对大鹏、金翅鸟的描绘多见于明清小说,著名的有《西游记》中狮驼国的三大王,称为“云程万里鹏”,能够“抟风运海,振北图南”(这八个字源于《庄子》),扇一翅有九万里,和如来佛祖有渊源(这又源于印度传说)。
《说岳全传》中,大鹏金翅鸟因在佛祖座前嫉恶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贬往东土投胎,生为岳飞。《封神演义》中大鹏称为“羽翼仙”,贪吃好杀,后被燃灯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张道陵化为大鹏,震慑住鬼帅变的八条大龙。
5、蜚:
蜚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怪物。《山海经》:“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山海经》引:“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据《山海经》——卷四.东山经.东次四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
山海经中的蜚居住在中原东部的太山,外形象牛,头部为白色,但是却长着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只眼睛。
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蜚之为名,体似无害,所绎枯竭,其干谯厉。”当“蜚”进入水中时,水源会立即干涸;当它进入草丛时,草会立即枯死。
蜚,传说中的灾兽,太古的灾难之神,它出现的地方都会发生大的灾难,故而世人皆畏惧此兽。
6、化蛇:
化蛇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记载:“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据说春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载于《山海经·中山经卷》:“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7、相柳氏: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相传相柳氏蛇身九首蛇皮花纹似虎斑九个脑袋面孔和人相似。
相柳是洪水之神——共工之臣。蛇身生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长相都和人相似。传说他每个脑袋只吃一座山上的食物。他所到之处,地便有陷处便成溪流沼泽。
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他的血膏所流之处,腥气熏天,无法再播种五谷。
为治理这片土地,大禹将腐湿的泥土挖掘出来,堆成土台,就是五帝台。
8、狍鸮:
狍鸮,传说中的吃人怪兽,生活在钩(gōu)吾山,它的身体像羊,人的面孔,眼睛却长在腋窝的下边,牙齿与老虎的类似,还有人的指甲,它的叫声就像婴儿在啼哭。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与《山海经》中记载的狍鸮类似。
狍鸮,即饕餮,神话传说中的兽名。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狍鸮看起来颇似一种怪羊,它长着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下,牙齿跟老虎一样,爪子跟人手一样。根据《山海经》原文描写,狍鹗应为一种善于跑动的雕鹰(狍鹗:狍,通跑,鹗,猛禽,欲称雕鹰)。它祥和的身子(羊身),在人面前,总看着自己的腋下。它有锋利的牙齿和似人手的爪子,叫音如婴儿啼哭,是可以受纳人饲养和利用的飞禽。
饕餮后来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首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
又名胖郎神,其兽力大无穷,善射。此乃威力无穷,被击中者,九死一生,生则残废,生活无法自理,可怕无比。
4、鲲鹏:
收藏
问题反馈
鲲鹏
鲲鹏属中国古代神兽之一,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Pelagornissandersi是2014年7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掘的一个史前海鸟骨骼化石,经分析表明,这种海鸟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最大鸟类,其翼展介于6.1米至7.4米之间,在天空中翱翔数公里不用扇动一下翅膀。现在这种史前海鸟印证了鲲鹏的存在,只是夸张神话的描述和传承了下来。这种史前海鸟印证了鲲鹏的存在,只是夸张神话的描述和传承了下来。
鲲鹏,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海神和风神禺强的两种化身。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庄周用汪洋恣肆、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一只怎样的巨鸟啊!且不说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鲲,那由鲲“化而为鸟”的鹏,一旦飞将起来,那地球看起来岂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了?
《神异经-中荒经》里描述的大鸟“希有”,大约就是大鹏鸟的别称:“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水经注》引《神异经》,又加上了“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惟会益工。”这些从一些侧面说明:大鹏鸟有绿、红双色,不鸣叫也不进食;仅仅背上小片没羽毛的地方,就有一万九千里宽广,可见它体形多么庞大。―――原来,从西昆仑到东海的距离,也不过是大鹏鸟两翅之间耳!
古印度神话“天龙八部”中的迦楼罗,则是中国大鹏鸟的异名同质,佛教传入中国后,被命名为大鹏金翅鸟,它的巨翅展开竟有336万里;大鹏金翅鸟降生之时,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误认为它是火天而顶礼膜拜;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它在空中飞翔,巡视大海中应死的龙,发现龙时,用翅膀煽开海水,成为两半,龙见这个阵势,吓得发抖,就失去知觉,等着被吞食;大鹏金翅鸟于一日之间可吃掉一个龙王及五百个小龙。
藏族创世歌谣《斯巴形成歌》中有这么几句:“最初斯巴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而关于藏族远古象雄六大氏族“琼”的起源,在典籍中也有如下记载:“报身化身慧明王,化作三鹏空中游,栖落象雄花园内,象雄人们大惊喜,从未见过此飞禽,老人称其有角鹏。三鹏飞返天空时,爪地相触暖流闽,黑白黄花四蛋生,每孵幼童叫琼布。”其余版本大鹏卵生人而为始祖的神话也在各个支系流传。可见大鹏和藏族的创世神话有莫大的关系。而苯教神话中,大鹏称为“曲”,它与恶龙相斗,在《格萨尔王传》也有出现。这与印度以龙为食的伽楼罗到底有无联系,还有待考证。
纳西族东巴神话中,大鹏称为“休曲”,与狮、龙等作为护法神守护含依巴达神树。在《鹏龙争斗》传说中,休曲制服了高傲的署神(纳西族的龙神)。它还出现在东巴教的木牌画与纸牌画上。
在满族《多龙格格》神话中,一群黑色的大鹏给人类带来灾难。弓箭神在神鹊的指引下,射杀大鹏,为民除害。
西方的《阿波罗游记》、《一千零一夜》等书籍中,都载有大鹏鸟的事,说鹏蛋周长有五十步,鹏鸟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吐入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记中有“本以为那是座山,原来竟是只鹏鸟”的记录。
西方鹏鸟的来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神禽“峨姿”(Amrzs)。该鸟历经天地生灭三大劫。鸟身犬首或人面之貌,两翼伸展可遮蔽日月群星。古波斯神话中有株“知识树”,结籽化为世间万种草木,“峨姿”筑巢其上,每至果实成熟,将其摇下,播于大地山川。
另外,犹太神话中的巨鸟“栖枝”(ziz)、古埃及的“伯努”(Bennu)、阿拉伯的“安卡”(Anka,)、土耳其的“可克”(Kerkes)、古希腊的“格利普”(Gryps)、俄罗斯的“诺加”(Norka)以及北欧生命树上的智慧古禽等,均可以是大鹏鸟的异名同质。
因为庄周与印度神话对鹏的神异巨大描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鹏在中国文字中的记述进一步放肆,也进一步拟人化、神异化。
《西游记》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来佛的神通最广最大,不能不让如来出手降伏者,大约只有三“人”:孙悟空;六耳猕猴;大鹏金翅雕。悟空与猕猴本是一家亲,而大鹏与如来竟也是沾亲带故的“一家”。
且听如来的自白:“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孙猴子却也机灵幽默,接着如来的话,讥嘲了一句:“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来并不反驳,只是说:“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鹏鸟真是好神通:外甥如来佛不亲自来拜访我这个舅舅,你孙猴子岂能收伏我?
在中国另一部传奇小说《说岳全传》中,民族英雄岳飞原来是大鹏金翅鸟的人间化身。书中是这样记述: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写给“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写祭表的时候,误将“玉”字上一点写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玉帝看了大怒,说:“王皇可恕,犬帝难饶!”就派遣赤须龙下界,降生于金国,成为金国老狼主第四个太子金兀术,玉皇大帝要让金兀术搅乱中原,以报“犬帝”之恨。西天释迦牟尼佛恐怕赤须龙下界以后,没有人能够降伏,就派遣专门吃龙的大鹏鸟下界,转世为岳飞,保全宋室江山。
这岳飞的前身大鹏金翅鸟确实是刚直勇猛异常:就在如来佛面前,因不堪忍受女士蝠(后化身为秦桧老婆王氏)连连放屁,一嘴将其啄死了;被佛谪临凡,赴岳家途中,偶然看到黄河边的铁臂虬龙(后化身为秦桧)在人模狗样地调兵遣将,他又是大怒了,扑下来爪抓嘴啄地又将人家弄死了。
按理说,大鹏鸟是吃龙的啊,那什么赤须龙,铁臂虬龙岂在话下?可为什么反而被龙被蝠先期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呢?大约,作者钱彩也认为,一旦化为人身,刚烈勇猛的本事在小人阴招面前,没有屁用。―――奈何奈何。
后世诗人以大鹏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的象征。如阮修《大鹏赞》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鹏来抒发蔑视官宦、抱负超远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邑》)更是千古传诵。直至如今,汉语中仍有“鹏举”、“鹏程”之类的词语,借喻远大的前程和抱负。
佛教传入中国后,民间信仰中逐渐出现了大鹏金翅鸟这一神话形象。这主要源于古印度的神鸟迦楼罗(Garuda),也糅合了大鹏的特征。在印度神话中,迦楼罗身长八千由旬,翼长四千由旬,以龙为食,能任意穿梭宇宙,为毗湿奴坐骑。而对大鹏、金翅鸟的描绘多见于明清小说,著名的有《西游记》中狮驼国的三大王,称为“云程万里鹏”,能够“抟风运海,振北图南”(这八个字源于《庄子》),扇一翅有九万里,和如来佛祖有渊源(这又源于印度传说)。
《说岳全传》中,大鹏金翅鸟因在佛祖座前嫉恶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贬往东土投胎,生为岳飞。《封神演义》中大鹏称为“羽翼仙”,贪吃好杀,后被燃灯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张道陵化为大鹏,震慑住鬼帅变的八条大龙。
5、蜚:
蜚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怪物。《山海经》:“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山海经》引:“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据《山海经》——卷四.东山经.东次四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
山海经中的蜚居住在中原东部的太山,外形象牛,头部为白色,但是却长着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只眼睛。
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蜚之为名,体似无害,所绎枯竭,其干谯厉。”当“蜚”进入水中时,水源会立即干涸;当它进入草丛时,草会立即枯死。
蜚,传说中的灾兽,太古的灾难之神,它出现的地方都会发生大的灾难,故而世人皆畏惧此兽。
6、化蛇:
化蛇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记载:“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据说春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载于《山海经·中山经卷》:“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7、相柳氏: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相传相柳氏蛇身九首蛇皮花纹似虎斑九个脑袋面孔和人相似。
相柳是洪水之神——共工之臣。蛇身生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长相都和人相似。传说他每个脑袋只吃一座山上的食物。他所到之处,地便有陷处便成溪流沼泽。
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他的血膏所流之处,腥气熏天,无法再播种五谷。
为治理这片土地,大禹将腐湿的泥土挖掘出来,堆成土台,就是五帝台。
8、狍鸮:
狍鸮,传说中的吃人怪兽,生活在钩(gōu)吾山,它的身体像羊,人的面孔,眼睛却长在腋窝的下边,牙齿与老虎的类似,还有人的指甲,它的叫声就像婴儿在啼哭。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与《山海经》中记载的狍鸮类似。
狍鸮,即饕餮,神话传说中的兽名。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狍鸮看起来颇似一种怪羊,它长着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下,牙齿跟老虎一样,爪子跟人手一样。根据《山海经》原文描写,狍鹗应为一种善于跑动的雕鹰(狍鹗:狍,通跑,鹗,猛禽,欲称雕鹰)。它祥和的身子(羊身),在人面前,总看着自己的腋下。它有锋利的牙齿和似人手的爪子,叫音如婴儿啼哭,是可以受纳人饲养和利用的飞禽。
饕餮后来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