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超侠寻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李之仪最喜竹,上次与克里斯斗画时,他画的就是竹。
他仿佛缓步走进一幅画卷中,弯弯的竹子像极了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躬身在迎接自己。清风撩动竹林,竹潮涌动,此起彼伏,似海,是海。浅浅溪流途径竹林,水汽聚成雾霭,与清风一道,绕竹飘散,如临仙境。
一路上没人说话,只闻水声潺潺、竹叶窸窣,反衬得林中愈发幽静,众人的思绪一时都随着淡淡的雾气飘散开去……
李之仪痴迷于这美景,也不知自己走了多久,直到走出了竹海,久久回味,半晌之后他才长吟一声:“壮哉!”
经过这一片犹如仙境的竹海,大家都觉胸中豁然开朗,如洗涤了身心一般。
“怪不得伯时一来就不肯走了!”李之仪道:“换做我,莫说别的,光是这绵延不断的竹海,就能让我流连忘返,想要学那‘竹林七贤’常住此间矣!”
沈括点点头,道:“此言不虚!我初次见到,还以为欧阳公子把蜀南万岭箐的竹海移到了京城呢,让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熊戴影微微一笑,心道:还真让沈大人猜中了。主子说想要竹海,蓝大人、张大人便连夜命人从蜀南之地移栽来这许多竹子。
熊戴影似有若无的看向路边。那是用鸡蛋大小的圆石码出的路沿,泥土中混杂了些碎石,岩石与泥土连成一片,从石中的细缝长出野草,苔藓也蔓延开来,这一切似是年代久远,哪里像新栽种的竹林。
千里移竹!恐怕除了那两位大人,世间再无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此时距苏轼写下《于潜僧绿筠轩》还有六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克里斯虽然不知道这些名句,但她还是知道梅、竹、菊、兰,这岁寒四友自古就是中国人审美情趣里不可或缺的君子之物。竹子寄托着一种超凡脱俗、清新高雅的意趣,同时也是点缀庭园、园林的妙物。
当初与张若水讨论修建“机关工坊”时,克里斯便想到利用竹子做成围栏将尚未动工的工地围住。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张若水也一口应承了下来。不过她没想到这件事在她回宫的这段时间就做成了,更没想到还做得如此尽善尽美。
当她再次坐上飞鸢,从殸龙阵中升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翱翔在小山的上空,俯瞰大地,满目尽苍翠:环状的绿波将工地、殸龙阵围成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而“之”字型的竹林又将港口和其他几处建筑全都连接在一起。轻雾弥漫间,青竹幽谷让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她极受震撼,一时间感触颇多,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回到地面,就开始埋头画设计图。最后,只用了短短三日,工地上便搭起了一座沈括口中的奇怪“亭子”。
李之仪问:“亭子到底在哪里?我想先观赏一下!”
沈括指着竹林里的建筑,道:“那便是了!”
胡淑修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过去。但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并不是“亭子”,而是两座相邻的巨大的木屋。
“这不是屋子吗?怎么是亭子?”李之仪诧异地问。
熊戴影道:“峰哥管它叫做‘时亭’!”
“石亭?”这下李之仪觉得更奇怪了,明明是木头做的啊!
沈括道:“咱们进去细看,且听欧阳公子与二位解释吧!”
等他们走得足够近时,才看清建筑的更多细节。那确实不是什么木屋,因为只有他们进来的这个方向有一面相对封闭的“木墙”。但叫“木墙”也不准确,应该是一条条竖着、横着相交的木条搭成的栅栏。木条还保留了原木的自然本色,看上去真的很像是一根根巨大的铅笔叠伏在一起。
至于建筑的其他三面全部通透开放,由几根方形的立柱支撑。
一般只有顶,没有墙,便叫做亭子。
这座“亭子”不是圆形的,而是长方形的。顶部由木板顶代替了青瓦顶,木板外包竹片,坚固、防雨。顶盖的结构虽是两层重檐,却没有飞檐、攒尖、挂落……这些繁琐的饰物,只是简单的覆以木板,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古朴清幽之趣。
外顶的结构简单,但顶层内部的梁柱结构相对复杂一些,柱、梁、斗、拱、椽、瓜柱、望板……都在,却以从未见过的方式搭建。亭子筑在青石板上,四个角的立柱坐落在长方形青石块上,这些石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饮坐凳”,可供人休息。
整个“亭子”外形轮廓呈现出十分坚实、粗犷的风貌,与外圈雅致的青竹,对比鲜明却又相得益彰。
“各位,请跟我来!”熊戴影在前带路,沈括跟在后面,两名船工抬着箱子紧跟着他。
李之仪和胡淑修则走在最后,他们两人四目,仍觉不够用,四处张望,走走停停。
那些木条搭成的栅栏更吸引他们的目光。
胡淑修近距离观察,才明白为什么沈大哥说它像铅笔。那是因为每根木条的中心有一层更细的“芯”,有的木条更像是被削了的铅笔,“芯”完全凸了出来。
两人相互看看,百思不得其解,只等着见到欧阳峰,一问究竟。
熊戴影带他们走到了一面“木墙”前,停了下来。
李之仪心中好奇:怎么都要撞到“南墙”了也不回头?
就在这时,熊戴影将眼前的木墙轻轻推开了,木墙转眼间变成了一扇门。原来这些“木墙”并非固定死的,而是装在滑轨里,可以移动、可以旋转。
门那边是另外一座“亭子”。两人才发现,两座亭子的顶棚是连接在一起的,像极了一对双胞胎。
除了进来的这扇活墙,后面这座亭子也是同样的结构,三面通透。
亭子中间摆着一个大木柜子、一张木桌和几把竹椅。
只见欧阳峰和李公麟两人面朝南,躺靠在松软的竹椅里,一边烹着梅酒,一边赏着竹海,两人有说有笑,好不逍遥自在。
李之仪从后面快步插上前去,气呼呼... -->>
☆☆☆
李之仪最喜竹,上次与克里斯斗画时,他画的就是竹。
他仿佛缓步走进一幅画卷中,弯弯的竹子像极了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躬身在迎接自己。清风撩动竹林,竹潮涌动,此起彼伏,似海,是海。浅浅溪流途径竹林,水汽聚成雾霭,与清风一道,绕竹飘散,如临仙境。
一路上没人说话,只闻水声潺潺、竹叶窸窣,反衬得林中愈发幽静,众人的思绪一时都随着淡淡的雾气飘散开去……
李之仪痴迷于这美景,也不知自己走了多久,直到走出了竹海,久久回味,半晌之后他才长吟一声:“壮哉!”
经过这一片犹如仙境的竹海,大家都觉胸中豁然开朗,如洗涤了身心一般。
“怪不得伯时一来就不肯走了!”李之仪道:“换做我,莫说别的,光是这绵延不断的竹海,就能让我流连忘返,想要学那‘竹林七贤’常住此间矣!”
沈括点点头,道:“此言不虚!我初次见到,还以为欧阳公子把蜀南万岭箐的竹海移到了京城呢,让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熊戴影微微一笑,心道:还真让沈大人猜中了。主子说想要竹海,蓝大人、张大人便连夜命人从蜀南之地移栽来这许多竹子。
熊戴影似有若无的看向路边。那是用鸡蛋大小的圆石码出的路沿,泥土中混杂了些碎石,岩石与泥土连成一片,从石中的细缝长出野草,苔藓也蔓延开来,这一切似是年代久远,哪里像新栽种的竹林。
千里移竹!恐怕除了那两位大人,世间再无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此时距苏轼写下《于潜僧绿筠轩》还有六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克里斯虽然不知道这些名句,但她还是知道梅、竹、菊、兰,这岁寒四友自古就是中国人审美情趣里不可或缺的君子之物。竹子寄托着一种超凡脱俗、清新高雅的意趣,同时也是点缀庭园、园林的妙物。
当初与张若水讨论修建“机关工坊”时,克里斯便想到利用竹子做成围栏将尚未动工的工地围住。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张若水也一口应承了下来。不过她没想到这件事在她回宫的这段时间就做成了,更没想到还做得如此尽善尽美。
当她再次坐上飞鸢,从殸龙阵中升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翱翔在小山的上空,俯瞰大地,满目尽苍翠:环状的绿波将工地、殸龙阵围成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而“之”字型的竹林又将港口和其他几处建筑全都连接在一起。轻雾弥漫间,青竹幽谷让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她极受震撼,一时间感触颇多,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回到地面,就开始埋头画设计图。最后,只用了短短三日,工地上便搭起了一座沈括口中的奇怪“亭子”。
李之仪问:“亭子到底在哪里?我想先观赏一下!”
沈括指着竹林里的建筑,道:“那便是了!”
胡淑修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过去。但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并不是“亭子”,而是两座相邻的巨大的木屋。
“这不是屋子吗?怎么是亭子?”李之仪诧异地问。
熊戴影道:“峰哥管它叫做‘时亭’!”
“石亭?”这下李之仪觉得更奇怪了,明明是木头做的啊!
沈括道:“咱们进去细看,且听欧阳公子与二位解释吧!”
等他们走得足够近时,才看清建筑的更多细节。那确实不是什么木屋,因为只有他们进来的这个方向有一面相对封闭的“木墙”。但叫“木墙”也不准确,应该是一条条竖着、横着相交的木条搭成的栅栏。木条还保留了原木的自然本色,看上去真的很像是一根根巨大的铅笔叠伏在一起。
至于建筑的其他三面全部通透开放,由几根方形的立柱支撑。
一般只有顶,没有墙,便叫做亭子。
这座“亭子”不是圆形的,而是长方形的。顶部由木板顶代替了青瓦顶,木板外包竹片,坚固、防雨。顶盖的结构虽是两层重檐,却没有飞檐、攒尖、挂落……这些繁琐的饰物,只是简单的覆以木板,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古朴清幽之趣。
外顶的结构简单,但顶层内部的梁柱结构相对复杂一些,柱、梁、斗、拱、椽、瓜柱、望板……都在,却以从未见过的方式搭建。亭子筑在青石板上,四个角的立柱坐落在长方形青石块上,这些石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饮坐凳”,可供人休息。
整个“亭子”外形轮廓呈现出十分坚实、粗犷的风貌,与外圈雅致的青竹,对比鲜明却又相得益彰。
“各位,请跟我来!”熊戴影在前带路,沈括跟在后面,两名船工抬着箱子紧跟着他。
李之仪和胡淑修则走在最后,他们两人四目,仍觉不够用,四处张望,走走停停。
那些木条搭成的栅栏更吸引他们的目光。
胡淑修近距离观察,才明白为什么沈大哥说它像铅笔。那是因为每根木条的中心有一层更细的“芯”,有的木条更像是被削了的铅笔,“芯”完全凸了出来。
两人相互看看,百思不得其解,只等着见到欧阳峰,一问究竟。
熊戴影带他们走到了一面“木墙”前,停了下来。
李之仪心中好奇:怎么都要撞到“南墙”了也不回头?
就在这时,熊戴影将眼前的木墙轻轻推开了,木墙转眼间变成了一扇门。原来这些“木墙”并非固定死的,而是装在滑轨里,可以移动、可以旋转。
门那边是另外一座“亭子”。两人才发现,两座亭子的顶棚是连接在一起的,像极了一对双胞胎。
除了进来的这扇活墙,后面这座亭子也是同样的结构,三面通透。
亭子中间摆着一个大木柜子、一张木桌和几把竹椅。
只见欧阳峰和李公麟两人面朝南,躺靠在松软的竹椅里,一边烹着梅酒,一边赏着竹海,两人有说有笑,好不逍遥自在。
李之仪从后面快步插上前去,气呼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