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宋隐在末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薯跟稻谷麦子不一样,它是埋在土里的,不到挖开泥土的那一天,没人知道收成会怎么样。
比起其他人,蒋文辉尤其担心——他家没人种过田,什么都不懂,就算有农技指导,对自家田里的收成他也没什么信心。更何况他一家四口,老的老,小的小,连一个货真价实的壮劳力都没有,就凭他跟妻子的细胳膊细腿,真的能从土里刨食?
蒋文辉能够来到李拐子村,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个非常睿智的丈母娘——闲阳出现怪兽之后,很多人都被吓破了胆,他家丈母娘却凭借着良好的人际打听到了很多细节,果断搬家到宋隐楼下。那个时候他们当然不知道仙师什么的,丈母娘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动物都是有地盘意识的,怪兽既然在那栋楼呆了那么久,肯定留有气味,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那里是安全的。于是,他跟宋隐成了邻居,因此结识了齐夏和柯源,后来一起撤到雾城,再后来又一起搬往江安,就此成为朋友。
他们搬到江安的时间比较早,他和老婆刘爽都找到了工作。刘爽以前在超市当主管,在江安却只能当个小小的收银员,但他运气好,成了同一家超市的采买,算是一个比较吃香的职位。蓓蓓的外婆则在家里给人看小孩,一家子在江安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但至少不用为衣食发愁,甚至还因为下手够早,贷款在五环上买了一个小套二。
听说宋隐要搬来这里,两口子立即卖房辞职跟了过来,甚至都没怎么犹豫——江安早已经人满为患,气候又一年比一年激端,继续恶化下去,老百姓还能支撑多久?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只怕是最先受到波及的。而能够独自走出闲阳,宋隐和许凌风的能力不容置疑,跟着他们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但这一线生机,也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打拼的。
所以分土地的时候,他家要了三亩半的牧草田和三亩农田,总共七亩半土地,只把两亩农田租了出去,剩下一亩农田还有三亩半牧草田全都留给自家人练手。牧草还好,一个星期花上一天时间就差不多了,但那亩红薯田可把一家子折腾坏了,除草、浇水、施肥……就算所谓的农闲时期,事情一样不少,尤其他们没经验还没力气,连年近六旬的丈母娘都经常下田帮忙,好不容易才熬到收获这一天。
其实聚居地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不算少,家里没有真正的壮劳力,又从来没有种过田,区别在于那些人家大都家资丰厚随身带了大量物资,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吃上一两年,但他家不行,半年没有进项就要断粮。所以,这一亩红薯田的收获尤其重要。
——
从十月一日起,大屋那边的幼儿园延长开放时间,早晨六点把孩子送过去,晚上八点半才需要接回家,为此专门雇佣了两个临时保育员。同时学校也放了农忙假,孩子们一大早就跟着家里人下了田。
田里已经是光秃秃一片,红薯藤早在两天前就已经收割完毕卖给管委会做饲料去了。这个时候站到大屋屋顶上,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稀稀疏疏地分布在光秃秃的农田里,大人走在前面,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红薯,半大的孩子跟在他们身后拾起挖出来的红薯,抖落泥土后放入箩筐,收满一筐立即抬到路边。如果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力气太小干不了重活,就会去捡漏,翻拣被大人们遗漏在田里的细小红薯,每找到一个就大呼小叫的,就像捡到了金银财宝一样……这活看上去不难,但一干几个小时也是非常要命的。
蒋蓓蓓跟顶顶一般大,这会儿还在幼儿园呢,蒋家里没有帮得上忙的半大孩子,于是变成蒋文辉和刘爽在前面挖,丈母娘跟在后面捡,装满一筐就倒在路边,呆会儿蒋文辉想办法弄回去——经过两个多月的肩挑背磨,两口子都学会了用扁担,就是不能装太多东西,装太多挑不动,这个是天生的,急不来。所以,运送几百斤红薯还是要另外想办法,如果不想被累到半死的话。
十一点钟丈母娘回家,十一点半给他们送来午饭——馒头夹午餐肉还有一大罐绿豆汤,都是昨天晚上做好放到冰箱里的。这时候大家都由衷地感谢家里的小冰箱,幸好他们有太阳能还有沼气池,至少晚上有电灯,夏天还能用上电冰箱。
吃完饭丈母娘拎着食篮回家去了,下午气温会升到30度,她年纪大了,两口子都不让她再过来。
夫妻俩坐在树荫下休息,看着隔壁田里欢笑打闹的一群人,再看看他们田边堆的老高的红薯堆,相顾无言——那是李霞家里的田,一个上午已经收完四亩地,他们却连半亩都没弄完……看看人家的红薯堆,再看看自己家的,人比人当真要气死人的。
“没事儿,他们人多地也多,还租了二十亩,我们不用像他们那么赶,再干一会儿就回去休息吧,明天上午肯定能干完。”刘爽试图安慰老公,想了想又说,“发现没,产量比我们想象的高出好多,这下子不怕饿肚子了……”
要不是正在野外,要不是手臂酸胀不堪,蒋文辉都要一把抱起老婆了,他蒋文辉何德何能啊,居然娶到这么好的女人!
……
“喂,先生太太,需要借用我家的豪车吗?”
两口子还没腻味完,路边传来一声招呼,转过头去,却见齐夏骑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冲着他们笑。齐小哥戴着一顶大草帽,草帽下面还有一副大墨镜,把棕色的脸面掩去一大半,一口白牙于是尤其显眼,整个人看上去怪怪的。
蒋文辉大喜,刘爽更是一下子跳起来,跑过去:“小夏你们家这就收完啦?”他们当然知道齐夏有一辆三轮车,但大家都是今天收获,齐夏自己还种着两亩地呢,没道理抢过来自己先用吧?
齐夏意气风发:“全部都收完啦。我们家人多,小冬和洛桑还都是大力士,半天时间,全部入仓!”洛桑两个不当值的哥们都有过来帮忙,仅仅两亩地而已,再弄不完就要遭人笑话了。
“收成怎么样?”蒋文辉连忙问。
齐夏用手指比了个七:“亩产过七百,我们家半年都吃不完!”
蒋文辉突然觉得腰也不痛了,手膀子也不酸了,跳起来抓起锄头就往还没开挖的那半亩地大步而去:“小夏你等我一下,我再挖半个小时就收工。”
看刘爽也要去拿锄头,齐夏连忙跳下车,先一步把锄头抢到手,摘下墨镜:“嫂子你歇着吧,我过去帮他。”
刘爽含笑看着前面两个正在挖地的单薄背影,拾起刚刚挖出来的红薯,心里满满都是高兴:这下好了,他们家就算收不到七百,六百总该有吧?六百斤呢,现在是真的不担心饿肚子了……
幸好留了一亩田!
——
红薯收获十月二日正式开动,到十月五日,所有红薯收获完毕全部存入地窖,他们来到李拐子村的第一个收获季节,就此结束。
收获结束了,兴奋却才刚刚开始——今年多数人家亩产都在六七百斤,最差的都有五百,听上去好像很惨,要知道红薯的正常亩产是几千斤,像他们这种有专家坐镇的,五千斤一亩妥妥的。但是,面对这个结果,没有人垂头丧气,恰恰相反,所有人(包括吊车尾的)都高兴坏了:远远高于预期啊!
如今可是灾荒年生,不说断电区,就连江安,庄稼几乎全部都弄到室内去了,也就紧挨河边的人家还种点地,收成嘛,听说一亩三百斤顶天了。最主要是一个壮劳力压根种不下一亩地,因为最热的七八九三个月,天天下午五六十度,一个小时浇一次水都顶不住,水下去不到十分钟田里就干了,一亩苗能有五分之一抽穗就很不错了,至于饱满度……呵呵!
而且,那可是五六十度,谁有本事顶着太阳挑水去,不要命啦?那些有点收成的,听说都是用了一种叫着“漏管”的装置,但那东西讲究地势,最重要的是必须找到足够的水源——那么热的天,到处都在闹水荒,谁家有水源让你不歇气地往地里“漏”?
所以,他们这一趟当真是走对了,跟着仙师有奔头啊!
……
这几天大屋小屋都是一片欢声笑语,管委会非常适时地宣布说十月七日下午五点在大屋举办“丰收宴”,敬请所有居民参加。七个小屋的居民们闻风而动,他们不只拖家带口,每家每户还都背来一包红薯,少的三五斤,多的十来斤,大家都把红薯留在餐厅(食堂)门口,每个人都说这是“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管委会没想到居民们会自带红薯,加之防务队凑热闹,也从江里弄来七八十斤鱼,会计和后勤立即算账,把省下来的粮食换算成了等值的火腿香肠,胡大厨临阵换菜,肉食不敢说管够,一个人半斤还是有的,也让两个月没闻到什么腥味的“泥腿子们”畅畅快快大吃一顿。
解散不到两个月的伙食队又一次碰头,下午五点钟,大屋晒场上摆开四十五张八仙桌,每张桌子当中都是一盆酸菜鱼,旁边红烧肉,土豆烤香肠,笋干火腿,大葱炒腊肉,一共五个主打肉食,再加两个素菜,剩下就是一盘盘红薯了——烤红薯,拔丝红薯,腊肠红薯饭,红薯枣泥饼……最后还上了一大盆甜品——红薯银耳枸杞羹,全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孩子喜欢甜食,大老爷们最爱的却是久违了的烈酒——红星二锅头,一人只有二两,再多没有。管委会还很贴心地为不喝白酒的女士们准备了低度萄葡酒,也不多,半杯而已。
酒足饭饱,陆华安宣布了今年的“红薯王”——李大福李家。除开自家的二十三亩地,这家子还租种了二十亩,一共种了四十三亩地,其中红薯二十六亩,共收获红薯19760斤,亩产760斤,最高一亩亩产840斤!
整个晒场炸锅了,早知道李家人会种地,但没想到他们这么能种啊。
红薯跟稻谷麦子不一样,它是埋在土里的,不到挖开泥土的那一天,没人知道收成会怎么样。
比起其他人,蒋文辉尤其担心——他家没人种过田,什么都不懂,就算有农技指导,对自家田里的收成他也没什么信心。更何况他一家四口,老的老,小的小,连一个货真价实的壮劳力都没有,就凭他跟妻子的细胳膊细腿,真的能从土里刨食?
蒋文辉能够来到李拐子村,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个非常睿智的丈母娘——闲阳出现怪兽之后,很多人都被吓破了胆,他家丈母娘却凭借着良好的人际打听到了很多细节,果断搬家到宋隐楼下。那个时候他们当然不知道仙师什么的,丈母娘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动物都是有地盘意识的,怪兽既然在那栋楼呆了那么久,肯定留有气味,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那里是安全的。于是,他跟宋隐成了邻居,因此结识了齐夏和柯源,后来一起撤到雾城,再后来又一起搬往江安,就此成为朋友。
他们搬到江安的时间比较早,他和老婆刘爽都找到了工作。刘爽以前在超市当主管,在江安却只能当个小小的收银员,但他运气好,成了同一家超市的采买,算是一个比较吃香的职位。蓓蓓的外婆则在家里给人看小孩,一家子在江安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但至少不用为衣食发愁,甚至还因为下手够早,贷款在五环上买了一个小套二。
听说宋隐要搬来这里,两口子立即卖房辞职跟了过来,甚至都没怎么犹豫——江安早已经人满为患,气候又一年比一年激端,继续恶化下去,老百姓还能支撑多久?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只怕是最先受到波及的。而能够独自走出闲阳,宋隐和许凌风的能力不容置疑,跟着他们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但这一线生机,也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打拼的。
所以分土地的时候,他家要了三亩半的牧草田和三亩农田,总共七亩半土地,只把两亩农田租了出去,剩下一亩农田还有三亩半牧草田全都留给自家人练手。牧草还好,一个星期花上一天时间就差不多了,但那亩红薯田可把一家子折腾坏了,除草、浇水、施肥……就算所谓的农闲时期,事情一样不少,尤其他们没经验还没力气,连年近六旬的丈母娘都经常下田帮忙,好不容易才熬到收获这一天。
其实聚居地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不算少,家里没有真正的壮劳力,又从来没有种过田,区别在于那些人家大都家资丰厚随身带了大量物资,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吃上一两年,但他家不行,半年没有进项就要断粮。所以,这一亩红薯田的收获尤其重要。
——
从十月一日起,大屋那边的幼儿园延长开放时间,早晨六点把孩子送过去,晚上八点半才需要接回家,为此专门雇佣了两个临时保育员。同时学校也放了农忙假,孩子们一大早就跟着家里人下了田。
田里已经是光秃秃一片,红薯藤早在两天前就已经收割完毕卖给管委会做饲料去了。这个时候站到大屋屋顶上,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稀稀疏疏地分布在光秃秃的农田里,大人走在前面,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红薯,半大的孩子跟在他们身后拾起挖出来的红薯,抖落泥土后放入箩筐,收满一筐立即抬到路边。如果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力气太小干不了重活,就会去捡漏,翻拣被大人们遗漏在田里的细小红薯,每找到一个就大呼小叫的,就像捡到了金银财宝一样……这活看上去不难,但一干几个小时也是非常要命的。
蒋蓓蓓跟顶顶一般大,这会儿还在幼儿园呢,蒋家里没有帮得上忙的半大孩子,于是变成蒋文辉和刘爽在前面挖,丈母娘跟在后面捡,装满一筐就倒在路边,呆会儿蒋文辉想办法弄回去——经过两个多月的肩挑背磨,两口子都学会了用扁担,就是不能装太多东西,装太多挑不动,这个是天生的,急不来。所以,运送几百斤红薯还是要另外想办法,如果不想被累到半死的话。
十一点钟丈母娘回家,十一点半给他们送来午饭——馒头夹午餐肉还有一大罐绿豆汤,都是昨天晚上做好放到冰箱里的。这时候大家都由衷地感谢家里的小冰箱,幸好他们有太阳能还有沼气池,至少晚上有电灯,夏天还能用上电冰箱。
吃完饭丈母娘拎着食篮回家去了,下午气温会升到30度,她年纪大了,两口子都不让她再过来。
夫妻俩坐在树荫下休息,看着隔壁田里欢笑打闹的一群人,再看看他们田边堆的老高的红薯堆,相顾无言——那是李霞家里的田,一个上午已经收完四亩地,他们却连半亩都没弄完……看看人家的红薯堆,再看看自己家的,人比人当真要气死人的。
“没事儿,他们人多地也多,还租了二十亩,我们不用像他们那么赶,再干一会儿就回去休息吧,明天上午肯定能干完。”刘爽试图安慰老公,想了想又说,“发现没,产量比我们想象的高出好多,这下子不怕饿肚子了……”
要不是正在野外,要不是手臂酸胀不堪,蒋文辉都要一把抱起老婆了,他蒋文辉何德何能啊,居然娶到这么好的女人!
……
“喂,先生太太,需要借用我家的豪车吗?”
两口子还没腻味完,路边传来一声招呼,转过头去,却见齐夏骑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冲着他们笑。齐小哥戴着一顶大草帽,草帽下面还有一副大墨镜,把棕色的脸面掩去一大半,一口白牙于是尤其显眼,整个人看上去怪怪的。
蒋文辉大喜,刘爽更是一下子跳起来,跑过去:“小夏你们家这就收完啦?”他们当然知道齐夏有一辆三轮车,但大家都是今天收获,齐夏自己还种着两亩地呢,没道理抢过来自己先用吧?
齐夏意气风发:“全部都收完啦。我们家人多,小冬和洛桑还都是大力士,半天时间,全部入仓!”洛桑两个不当值的哥们都有过来帮忙,仅仅两亩地而已,再弄不完就要遭人笑话了。
“收成怎么样?”蒋文辉连忙问。
齐夏用手指比了个七:“亩产过七百,我们家半年都吃不完!”
蒋文辉突然觉得腰也不痛了,手膀子也不酸了,跳起来抓起锄头就往还没开挖的那半亩地大步而去:“小夏你等我一下,我再挖半个小时就收工。”
看刘爽也要去拿锄头,齐夏连忙跳下车,先一步把锄头抢到手,摘下墨镜:“嫂子你歇着吧,我过去帮他。”
刘爽含笑看着前面两个正在挖地的单薄背影,拾起刚刚挖出来的红薯,心里满满都是高兴:这下好了,他们家就算收不到七百,六百总该有吧?六百斤呢,现在是真的不担心饿肚子了……
幸好留了一亩田!
——
红薯收获十月二日正式开动,到十月五日,所有红薯收获完毕全部存入地窖,他们来到李拐子村的第一个收获季节,就此结束。
收获结束了,兴奋却才刚刚开始——今年多数人家亩产都在六七百斤,最差的都有五百,听上去好像很惨,要知道红薯的正常亩产是几千斤,像他们这种有专家坐镇的,五千斤一亩妥妥的。但是,面对这个结果,没有人垂头丧气,恰恰相反,所有人(包括吊车尾的)都高兴坏了:远远高于预期啊!
如今可是灾荒年生,不说断电区,就连江安,庄稼几乎全部都弄到室内去了,也就紧挨河边的人家还种点地,收成嘛,听说一亩三百斤顶天了。最主要是一个壮劳力压根种不下一亩地,因为最热的七八九三个月,天天下午五六十度,一个小时浇一次水都顶不住,水下去不到十分钟田里就干了,一亩苗能有五分之一抽穗就很不错了,至于饱满度……呵呵!
而且,那可是五六十度,谁有本事顶着太阳挑水去,不要命啦?那些有点收成的,听说都是用了一种叫着“漏管”的装置,但那东西讲究地势,最重要的是必须找到足够的水源——那么热的天,到处都在闹水荒,谁家有水源让你不歇气地往地里“漏”?
所以,他们这一趟当真是走对了,跟着仙师有奔头啊!
……
这几天大屋小屋都是一片欢声笑语,管委会非常适时地宣布说十月七日下午五点在大屋举办“丰收宴”,敬请所有居民参加。七个小屋的居民们闻风而动,他们不只拖家带口,每家每户还都背来一包红薯,少的三五斤,多的十来斤,大家都把红薯留在餐厅(食堂)门口,每个人都说这是“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管委会没想到居民们会自带红薯,加之防务队凑热闹,也从江里弄来七八十斤鱼,会计和后勤立即算账,把省下来的粮食换算成了等值的火腿香肠,胡大厨临阵换菜,肉食不敢说管够,一个人半斤还是有的,也让两个月没闻到什么腥味的“泥腿子们”畅畅快快大吃一顿。
解散不到两个月的伙食队又一次碰头,下午五点钟,大屋晒场上摆开四十五张八仙桌,每张桌子当中都是一盆酸菜鱼,旁边红烧肉,土豆烤香肠,笋干火腿,大葱炒腊肉,一共五个主打肉食,再加两个素菜,剩下就是一盘盘红薯了——烤红薯,拔丝红薯,腊肠红薯饭,红薯枣泥饼……最后还上了一大盆甜品——红薯银耳枸杞羹,全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孩子喜欢甜食,大老爷们最爱的却是久违了的烈酒——红星二锅头,一人只有二两,再多没有。管委会还很贴心地为不喝白酒的女士们准备了低度萄葡酒,也不多,半杯而已。
酒足饭饱,陆华安宣布了今年的“红薯王”——李大福李家。除开自家的二十三亩地,这家子还租种了二十亩,一共种了四十三亩地,其中红薯二十六亩,共收获红薯19760斤,亩产760斤,最高一亩亩产840斤!
整个晒场炸锅了,早知道李家人会种地,但没想到他们这么能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