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元末称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至正十二年冬十一月初四,这一天停留在中兴路足有一个多月的黑衣军大军也在张世华的率领之下,正式班师。
不过和张世华提前安排的一样,虽然说张世华带着大部队正式折返。但是郭羽和白希这两个万户,却依旧留守在了中兴路。其中郭羽为主将,白希为副将,两人携手为张世华镇守南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郭羽帐下那数千精骑自然不可能全部留下。张世华只是给郭羽留下了一千精骑并又调配给了他七千步卒,这样再加上白希麾下的六千兵马。
他们两人麾下的全部兵马便也不由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这样的兵力镇守南部防线,却也是足够了。
但即便是如此,在收编了大批的官兵降卒和为数众多的豪杰之后,张世华返程时,麾下的全部士卒竟然还足有四万八千余人。
不过这其中两万两千人都是官兵降卒和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所以论真正的战力,自然是比不过张世华南下的时候的。
所以在回去之后,张世华便也准备让这些人再度回炉训练一遍。
毕竟这些人现在连黑衣军的旗号还看不懂,除了充个人数装个样子之外,根本就无法与黑衣军协同作战。
而且,像这些人本身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官兵降卒中的山头林立,大多数官兵降卒只认他们的将领而不认他张世华;前来投奔的豪杰,江湖匪气太重,重义气而轻军规。
像这类现象,在张世华的军中绝对都是不准许出现的。
从一开始,在招兵买马的问题上,张世华奉行的便就是宁缺毋滥的原则。这就像他头前说的那样,他宁肯不要这些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和大批归降了的官兵士卒,也要保证麾下士卒的质量。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即便是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决战。在通讯不发达、指挥能力低下的元末时期。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其实便就是那十万大军中,勇猛善战悍不畏死的一小撮人而已。
至于余下的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呐喊助威、装装样子的。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元蒙才那么一点点人口,却最后一举征服了大半个文明世界的根本原因。在冷兵器时代,三十个敢拼敢杀、号令统一的汉子,正面击败三百混乱不堪没有统一指挥的杂兵,那绝对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当然,即便张世华采用了很多后世的办法来练兵。
但实话实说,张世华麾下的黑衣军中,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敢上刀山下火海与敌人拼杀的士卒,在全军之中占的比例依旧很少。说句难听的,像这样的人,即便是在黑衣军中估计也不足十分之一。
毕竟在这个民智未开、思想尚未解放、高级知识分子都普遍目光短浅的社会之中,想把士兵训练成后世新H国建国时期,那样喝冰雪啃窝头、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下,趴在雪堆利,宁可成排成排、成连成连的冻死,也绝不离开自己伏击岗位半步的爱国战士,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说大话,如果张世华手底下真有这样一心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战的战士,给张世华三万人,张世华就能一口气杀到元大都灭了他大元天子。给他十万这样的战士,张世华就能带兵打到地中海去。
所以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训练士卒,走精兵路线那才是真理。
后世有人说,自从坦克飞机出现后,人海战术,就被历史淘汰了。但在张世华看来,早在人类开始战争的那一天,像人海战术这种害数倍于利的战术,就已经该被扫进垃圾堆了。
既然一个民族有了国家体制、有了统治阶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权,那么这个政权就必须要有一支脱产的军队,来保护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政权。
所以,中国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平民皇帝朱元璋虽然是一个传奇般的伟人。但他继承元朝,自行发展的军户制度,真的是……不怎么样。
明朝所谓的军户制度,除了继承元朝的军户制度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借鉴的就是唐朝时期的府兵制。
军户制度和府兵制都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但你要知道,因为土地兼并的问题,府兵制在唐中期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而不负责任的元朝统治阶级建立的军户制,更是实行了才不过区区几十年,就都烂到骨子里了。
而有这样的两个前例在,朱元璋既然还对其视而不见,建立了新朝廷之后,竟然还搞什么军户制。
没错,朱元璋本人的确是一个政治天才,他制定的一系列大小相制的制度,对内,可以说从根本上避免了篡位权臣的出现,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唯独在对外方面,朱元璋制定的制度的确是不怎么样。
从他死后不过半个世纪,他的子孙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就被草原人请到草原上做客这一点你就能看的出,明朝的军队腐朽的到底有多快。
所以如果日后有机会和朱元璋对阵的话,张世华一定不会留手。
朱元璋是个伟人不假,但是这位伟人却在建立国家之后,却将自己全部的才华都用到‘如何帮自己子孙永远的坐稳皇位’这个毫无意义且不切实际的问题上了。
把华夏交到他的手上,他也只会再度建立一个固步自封的高压封建政权。然后这个政权腐朽灭亡,最后在拉着千千万汉人和这个该死的政权一起陪葬。
所以‘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积极发展的政权’这个问题,在张世华一点点的发展壮大之后,便也就成为了一个困扰张世华的巨大问题。
虽然他是一个穿越者,但在这样的问题上,他现在的确不敢做出什么保证。
不过,张世华现在的脑子中,的确倒也有了一些想法。
 ...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至正十二年冬十一月初四,这一天停留在中兴路足有一个多月的黑衣军大军也在张世华的率领之下,正式班师。
不过和张世华提前安排的一样,虽然说张世华带着大部队正式折返。但是郭羽和白希这两个万户,却依旧留守在了中兴路。其中郭羽为主将,白希为副将,两人携手为张世华镇守南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郭羽帐下那数千精骑自然不可能全部留下。张世华只是给郭羽留下了一千精骑并又调配给了他七千步卒,这样再加上白希麾下的六千兵马。
他们两人麾下的全部兵马便也不由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这样的兵力镇守南部防线,却也是足够了。
但即便是如此,在收编了大批的官兵降卒和为数众多的豪杰之后,张世华返程时,麾下的全部士卒竟然还足有四万八千余人。
不过这其中两万两千人都是官兵降卒和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所以论真正的战力,自然是比不过张世华南下的时候的。
所以在回去之后,张世华便也准备让这些人再度回炉训练一遍。
毕竟这些人现在连黑衣军的旗号还看不懂,除了充个人数装个样子之外,根本就无法与黑衣军协同作战。
而且,像这些人本身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官兵降卒中的山头林立,大多数官兵降卒只认他们的将领而不认他张世华;前来投奔的豪杰,江湖匪气太重,重义气而轻军规。
像这类现象,在张世华的军中绝对都是不准许出现的。
从一开始,在招兵买马的问题上,张世华奉行的便就是宁缺毋滥的原则。这就像他头前说的那样,他宁肯不要这些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和大批归降了的官兵士卒,也要保证麾下士卒的质量。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即便是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决战。在通讯不发达、指挥能力低下的元末时期。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其实便就是那十万大军中,勇猛善战悍不畏死的一小撮人而已。
至于余下的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呐喊助威、装装样子的。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元蒙才那么一点点人口,却最后一举征服了大半个文明世界的根本原因。在冷兵器时代,三十个敢拼敢杀、号令统一的汉子,正面击败三百混乱不堪没有统一指挥的杂兵,那绝对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当然,即便张世华采用了很多后世的办法来练兵。
但实话实说,张世华麾下的黑衣军中,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敢上刀山下火海与敌人拼杀的士卒,在全军之中占的比例依旧很少。说句难听的,像这样的人,即便是在黑衣军中估计也不足十分之一。
毕竟在这个民智未开、思想尚未解放、高级知识分子都普遍目光短浅的社会之中,想把士兵训练成后世新H国建国时期,那样喝冰雪啃窝头、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下,趴在雪堆利,宁可成排成排、成连成连的冻死,也绝不离开自己伏击岗位半步的爱国战士,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说大话,如果张世华手底下真有这样一心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战的战士,给张世华三万人,张世华就能一口气杀到元大都灭了他大元天子。给他十万这样的战士,张世华就能带兵打到地中海去。
所以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训练士卒,走精兵路线那才是真理。
后世有人说,自从坦克飞机出现后,人海战术,就被历史淘汰了。但在张世华看来,早在人类开始战争的那一天,像人海战术这种害数倍于利的战术,就已经该被扫进垃圾堆了。
既然一个民族有了国家体制、有了统治阶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权,那么这个政权就必须要有一支脱产的军队,来保护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政权。
所以,中国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平民皇帝朱元璋虽然是一个传奇般的伟人。但他继承元朝,自行发展的军户制度,真的是……不怎么样。
明朝所谓的军户制度,除了继承元朝的军户制度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借鉴的就是唐朝时期的府兵制。
军户制度和府兵制都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但你要知道,因为土地兼并的问题,府兵制在唐中期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而不负责任的元朝统治阶级建立的军户制,更是实行了才不过区区几十年,就都烂到骨子里了。
而有这样的两个前例在,朱元璋既然还对其视而不见,建立了新朝廷之后,竟然还搞什么军户制。
没错,朱元璋本人的确是一个政治天才,他制定的一系列大小相制的制度,对内,可以说从根本上避免了篡位权臣的出现,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唯独在对外方面,朱元璋制定的制度的确是不怎么样。
从他死后不过半个世纪,他的子孙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就被草原人请到草原上做客这一点你就能看的出,明朝的军队腐朽的到底有多快。
所以如果日后有机会和朱元璋对阵的话,张世华一定不会留手。
朱元璋是个伟人不假,但是这位伟人却在建立国家之后,却将自己全部的才华都用到‘如何帮自己子孙永远的坐稳皇位’这个毫无意义且不切实际的问题上了。
把华夏交到他的手上,他也只会再度建立一个固步自封的高压封建政权。然后这个政权腐朽灭亡,最后在拉着千千万汉人和这个该死的政权一起陪葬。
所以‘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积极发展的政权’这个问题,在张世华一点点的发展壮大之后,便也就成为了一个困扰张世华的巨大问题。
虽然他是一个穿越者,但在这样的问题上,他现在的确不敢做出什么保证。
不过,张世华现在的脑子中,的确倒也有了一些想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