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天汉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里糊涂,更何况别人呢?
王宵猎道:“说白了,不过是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大,实在难以解释,才不得不如此。以前讲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群臣辅佐天子。可天是什么?如果上天有德,如何会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受难?此次金军南侵,不止是破了开封府,两帝北狩,不知多少宗室北迁,还有人民呢?北边就是中原,曾经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可现在呢?多少州县千里无人烟,多人妻离子散,还有多少人只留下一副白骨!面对这种惨相,上天情何以堪!如果上天有眼,怎么会这个样子?这个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上天靠不住了,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去找天命。去哪里找呢?所谓礼失求诸野,只能去人民中找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一轮圆月慢慢升起来。清澈皎洁,如水的月华洒向人间。
而其他的一切知识,则都充满了虚幻。最少在这个时代,作用不大。
现在想想,以前的知识,其实大多没用。便如江上等船,看过了千艘却没有等的那一艘。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第544章天道
理了理思绪,王宵猎道:“说军队要立足于人民当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许多人不理解。国家大事,与小民何干?此事我说了多年,直到现在,许多人还是稀里湖涂的。”
汪若海道:“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到了唐时,太宗深以为此言在理,多次用以告戒群臣。节帅说的话,大约与此类似。”
王宵猎摇摇头:“参议,这两种说法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你说类似,还是没有深刻理解为什么我讲要跟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掌权的人,必须要想明白,权力从哪里来?以前的说法,皇帝的权力从天命来,群臣的权力从皇帝来。现在天下这个样子,我不相信以前的天命了,而要寻找真正的天命。这个真正的天命是什么?我认为是人民。”
“什么是人民?做官的是不是人民?读书人是不是人民?种田的是不是人民?商人是不是人民?做工的是不是人民?富人是不是人民?穷人是不是人民?这样问是不对的。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一般来说最少有两重身份。一重是个人,我希望幸福美满。还有一重,是一个团体的一分子。这个团体由一个人一个人构成,可以是家庭,可以是民族,当然也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天下。汉魏的时候讲孝,那么那时候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家,国家和个人都是在家上面衍生出来。到了我们这个时候,同样讲孝,但孝没有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国家。那么人民,就是国家之下的人民。”
“国家之下的人民,是不是要一个人一个人去问?或者说,我们做得足够好,大家都满意,那么就是得到人民的天命了?不是的。去问,问的是个人的意见。而天命下的人民,既有个人,还有由个人组成的整体。两者混杂在一起,组合起来才是人民。有的时候是整体重要,有的时候则是个人重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准确地把不断变化的人民的意愿寻找出来,是当权者要做的事情。”
汪若海苦笑:“若是不断变化,又说不清楚,如何作得了准?”
王宵猎道:“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办法?不能够因为事情太难,我们就不去做,想个简单的办法湖弄过去。这个世界,是湖弄不得的。”
汪若海不语。如果什么事情都认真,事情还做得成吗?
王宵猎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这个世界的事情,什么都有可能。你生出来,可能在富贵之家,也可能家中一贫如洗。可能一辈子在田园劳作,也可能上学读书,也可能做生意,做工匠。纵然你天资再好,过目不忘,问一知十,如果不就学,百年之后也不过是黄土一堆而已。对个人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有人归结于自己的命不好。”
“有人说,这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其实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只是说不清楚而已。以前的学问,总是想问人是什么样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觉得知道了这两个问题,世上的事也就简单了。比如说,君子要仁义礼智信,作为孩子要孝,作为臣子要忠,与人交往要信。不管做什么事,都有相应礼节。觉得人人都如此,这世界就安宁了。其实,怎么会呢?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连续的。如果连续,就不会发展了,就不会千奇百怪了。但是,不连续的事物,却又是相互联系着的。便如天下间的人,哪里有一模一样的呢?各不相同。但认为各不相同的人,就应该是没有联系的,那又错了。比如一个国家的人,总有一些一样的东西。一个家族的人,就更加是如此。如果数量多了,不管是人还是事务,都会从统计上表现出一种性质。我讲了很多次,我们做官的人,一定要学一些统计学的知识。知道统计学的知识,就应该明白,这一种分布叫作正态分布。”
汪若海点了点头,样子有些无奈。王宵猎讲的这些并不难,但理解还真不容易。
王宵猎道:“也就是说,作为个体,只能无奈地看待自己的命运。纵然你是万世一遇的奇才,没有外部的条件,没有人赏识,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但作为整体,不会因为个体的杂乱无章,世间就没有规律了。做官的人,既要明白个体的需求,也要明白整体的趋势。脱离了个体,整体的趋势毫无意义。但在整体之下,面对许多的人,个体的意义也不大。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寻找到天命。”
说到这里,王宵猎叹了口气:“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说不清楚。人应该是怎样的,我同样说不清楚。世界本来的样子,我们称之为道。人本来的样子,称为天命。两者合起来,称之为天道。我们做官,就是在滚滚红尘中寻找天命,顺应天命,寻找我们的道。所以我们的官,求的不是富贵,求的是我们的天道。我们是求道者,在红尘之中,寻找天道。”
汪若海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下惭愧,节帅的话,一时听不明白。”
王宵猎道:“我也讲不明白,又有什么惭愧呢?我只是知道,世界上的事不那么简单罢了。面对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贪图方便,想化繁为简,而要坚定地认真做下去而已。”
说完,王宵猎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远方。
这个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个当老师的小学同学曾经问自己,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都在讲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而自己在现实中看到的,都是熘须拍马、讨好上级。当时王宵猎只是说因为书没读透,所以才困惑。其实何止是书没读透,还有没有认识到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他身边的人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整体和个体两副面孔。电视上、报纸上说的,是整体;而他看到感觉到的,是一个一个的个体。
不要把整体的要求放到个体身上,那样谁都受不了。比如儒家说的君子如何如何,本来意思是统治阶级,而不是升斗小民。当社会发生变化,变成了平民社会,把这些要求放到了平民身上,哪一个受得了?便如清朝时说官员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就是如此了。
把儒家的许多理论,与个人修养脱开来,而放到一个政权的身上,许多事情就合理了。
过了许久,王宵猎才道:“我们必须真切地认识到,一个社会的所有事情,都有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的性质。脱离了哪个方面,都是不对的。不是说我是升斗小民,就应该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我是个官员,就要从政权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理解不正确。官员必须要理解百姓,不然官就做不好。百姓不一定要理解官员,这是他们的自由。我们常称民为子,童言无忌,孩童当然没那么拘束。作为一个政权,是由人民组成,所以必须立足于人民之中。因为所谓天命,我们不知道有没有,也看不明白,虚无缥缈的事情何必深信不疑呢?没有外面的天命,我们就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政权就只能靠人民。”
说到这里,对方成道:“你们到河东以后,要把我的许讲给姜敏听。你们听不明白,最好姜敏能听明白。听明白了,他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没有人明白没什么,随着时间慢慢会有人明白。哪怕到了最后,一个人也不明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王宵猎最少可以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我来过。不过,王宵猎最希望的是,姜敏要明白。
第545章做好准备
已经是深秋,天气凉了,太阳却格外热,晒在身上火辣辣的。院子里的银杏树一片金黄,点缀着白色的果子。一只黄狗懒懒洋洋地趴在屋檐下,半眯着眼睛。
正厅里,方成等人正襟危坐,看着中间的姜敏。
士卒上了茶水,姜敏请了茶。道:“诸位是节帅千挑万选出来,远从襄阳来到这里。说实话,我也一样,只是早到了几个月而已。刚才我与副招抚交谈了一番,知道节帅非常看重这里。你们来的时候节帅说的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只要襄阳那里有的,我们需要,都可以给我们。节帅如此信任我们,讲心里话,压力好大。我想了又想,还是先跟诸位谈一谈,明天再给你们接风。”
“我本是乡小子,自小连学堂都没有进过,大字不认识一个。后来逃难到了唐州,才因为是在节帅的治下入学。在学堂里,我不是好学生,老师的话也不听。大家羡慕我学得快,也时常笑我。学得快又有什么用呢?无非是长大了之后,能够认识些字,可以到城里找事做。偶然碰到节帅,把我带到了新野,进了军校。半年之后,让我进了使司,一直跟在节帅身边。”
说到这里,姜敏抬起头,看着外面的银杏树。此时银杏的叶子已经变化金黄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好似是黄金妆成。天地间静悄悄的,偶尔传来一声鸟鸣。
沉默了一会,姜敏道:“我把自己看成节帅的学生,在他身边,由节帅言传身教。几年了,多少应该学到一点东西。当时提出来河东路,只是我不想一直待在使司,感觉学不到东西了。来前线,好歹立些战功,不让别人说三道四。节帅没有说什么,给我一个招抚使的官职。”
说到这里,姜敏颇有些感慨。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节帅也经常说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东西,不是靠读书学习就能知道的。初来河东路,我带了几百人。说实话,节帅很看重我了。到了神山县后,便就要建个根据地,准备大干一场。哼,想得太真了。没有多久,金军来了一百多人,不但是屠了神山县城,整个县都被祸害一遍。在后方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一百多个女真人,就可以造成这么大的破坏。神山县人户本来就少,现在更是少见人烟了。最后我们追金军残兵,遇到一个花胳膊杜五,非要给我们做向导。这个杜五好吃懒做,村子里没有人喜欢他。但是,他的孙子被金军捉了去,不管怎么样他都要跟着我们把孙子找回来。结果他早前他被女真人打伤了,死在了我们追上金人的前一天。而他的孙子,已经被女真人做了军粮。这件事情,好长时间都是我的心魔,夜里不能睡觉——”
说到这里,姜敏沉默了下来,又回想起那个噩梦。
提高声音,姜敏道:“既然到了河东路,就必须要明白这里的情况。河东土地贫瘠,而我们又多活动在山区,粮草必然是困难的。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在这里就要过苦日子!吃不了苦,还是早走!”
方成道:“招抚放心,来之前节帅就说过了。我们有心理准备!”
姜敏点了点头。道:“在使司的时候,节帅经常说起,要做好被敌军包围,在敌后作战的准备。闲来无事的时候,还跟我说了许多敌后作战的事。只是女真人的兵力不足,实际上对黄河以南没有那大的兴趣,襄阳和邓州才安安稳稳。现在我们到河东来了,相当于做了节帅以前准备做的事。”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里糊涂,更何况别人呢?
王宵猎道:“说白了,不过是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大,实在难以解释,才不得不如此。以前讲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群臣辅佐天子。可天是什么?如果上天有德,如何会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受难?此次金军南侵,不止是破了开封府,两帝北狩,不知多少宗室北迁,还有人民呢?北边就是中原,曾经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可现在呢?多少州县千里无人烟,多人妻离子散,还有多少人只留下一副白骨!面对这种惨相,上天情何以堪!如果上天有眼,怎么会这个样子?这个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上天靠不住了,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去找天命。去哪里找呢?所谓礼失求诸野,只能去人民中找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一轮圆月慢慢升起来。清澈皎洁,如水的月华洒向人间。
而其他的一切知识,则都充满了虚幻。最少在这个时代,作用不大。
现在想想,以前的知识,其实大多没用。便如江上等船,看过了千艘却没有等的那一艘。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第544章天道
理了理思绪,王宵猎道:“说军队要立足于人民当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许多人不理解。国家大事,与小民何干?此事我说了多年,直到现在,许多人还是稀里湖涂的。”
汪若海道:“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到了唐时,太宗深以为此言在理,多次用以告戒群臣。节帅说的话,大约与此类似。”
王宵猎摇摇头:“参议,这两种说法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你说类似,还是没有深刻理解为什么我讲要跟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掌权的人,必须要想明白,权力从哪里来?以前的说法,皇帝的权力从天命来,群臣的权力从皇帝来。现在天下这个样子,我不相信以前的天命了,而要寻找真正的天命。这个真正的天命是什么?我认为是人民。”
“什么是人民?做官的是不是人民?读书人是不是人民?种田的是不是人民?商人是不是人民?做工的是不是人民?富人是不是人民?穷人是不是人民?这样问是不对的。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一般来说最少有两重身份。一重是个人,我希望幸福美满。还有一重,是一个团体的一分子。这个团体由一个人一个人构成,可以是家庭,可以是民族,当然也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天下。汉魏的时候讲孝,那么那时候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家,国家和个人都是在家上面衍生出来。到了我们这个时候,同样讲孝,但孝没有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国家。那么人民,就是国家之下的人民。”
“国家之下的人民,是不是要一个人一个人去问?或者说,我们做得足够好,大家都满意,那么就是得到人民的天命了?不是的。去问,问的是个人的意见。而天命下的人民,既有个人,还有由个人组成的整体。两者混杂在一起,组合起来才是人民。有的时候是整体重要,有的时候则是个人重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准确地把不断变化的人民的意愿寻找出来,是当权者要做的事情。”
汪若海苦笑:“若是不断变化,又说不清楚,如何作得了准?”
王宵猎道:“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办法?不能够因为事情太难,我们就不去做,想个简单的办法湖弄过去。这个世界,是湖弄不得的。”
汪若海不语。如果什么事情都认真,事情还做得成吗?
王宵猎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这个世界的事情,什么都有可能。你生出来,可能在富贵之家,也可能家中一贫如洗。可能一辈子在田园劳作,也可能上学读书,也可能做生意,做工匠。纵然你天资再好,过目不忘,问一知十,如果不就学,百年之后也不过是黄土一堆而已。对个人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有人归结于自己的命不好。”
“有人说,这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其实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只是说不清楚而已。以前的学问,总是想问人是什么样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觉得知道了这两个问题,世上的事也就简单了。比如说,君子要仁义礼智信,作为孩子要孝,作为臣子要忠,与人交往要信。不管做什么事,都有相应礼节。觉得人人都如此,这世界就安宁了。其实,怎么会呢?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连续的。如果连续,就不会发展了,就不会千奇百怪了。但是,不连续的事物,却又是相互联系着的。便如天下间的人,哪里有一模一样的呢?各不相同。但认为各不相同的人,就应该是没有联系的,那又错了。比如一个国家的人,总有一些一样的东西。一个家族的人,就更加是如此。如果数量多了,不管是人还是事务,都会从统计上表现出一种性质。我讲了很多次,我们做官的人,一定要学一些统计学的知识。知道统计学的知识,就应该明白,这一种分布叫作正态分布。”
汪若海点了点头,样子有些无奈。王宵猎讲的这些并不难,但理解还真不容易。
王宵猎道:“也就是说,作为个体,只能无奈地看待自己的命运。纵然你是万世一遇的奇才,没有外部的条件,没有人赏识,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但作为整体,不会因为个体的杂乱无章,世间就没有规律了。做官的人,既要明白个体的需求,也要明白整体的趋势。脱离了个体,整体的趋势毫无意义。但在整体之下,面对许多的人,个体的意义也不大。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寻找到天命。”
说到这里,王宵猎叹了口气:“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说不清楚。人应该是怎样的,我同样说不清楚。世界本来的样子,我们称之为道。人本来的样子,称为天命。两者合起来,称之为天道。我们做官,就是在滚滚红尘中寻找天命,顺应天命,寻找我们的道。所以我们的官,求的不是富贵,求的是我们的天道。我们是求道者,在红尘之中,寻找天道。”
汪若海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下惭愧,节帅的话,一时听不明白。”
王宵猎道:“我也讲不明白,又有什么惭愧呢?我只是知道,世界上的事不那么简单罢了。面对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贪图方便,想化繁为简,而要坚定地认真做下去而已。”
说完,王宵猎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远方。
这个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个当老师的小学同学曾经问自己,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都在讲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而自己在现实中看到的,都是熘须拍马、讨好上级。当时王宵猎只是说因为书没读透,所以才困惑。其实何止是书没读透,还有没有认识到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他身边的人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整体和个体两副面孔。电视上、报纸上说的,是整体;而他看到感觉到的,是一个一个的个体。
不要把整体的要求放到个体身上,那样谁都受不了。比如儒家说的君子如何如何,本来意思是统治阶级,而不是升斗小民。当社会发生变化,变成了平民社会,把这些要求放到了平民身上,哪一个受得了?便如清朝时说官员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就是如此了。
把儒家的许多理论,与个人修养脱开来,而放到一个政权的身上,许多事情就合理了。
过了许久,王宵猎才道:“我们必须真切地认识到,一个社会的所有事情,都有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的性质。脱离了哪个方面,都是不对的。不是说我是升斗小民,就应该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我是个官员,就要从政权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理解不正确。官员必须要理解百姓,不然官就做不好。百姓不一定要理解官员,这是他们的自由。我们常称民为子,童言无忌,孩童当然没那么拘束。作为一个政权,是由人民组成,所以必须立足于人民之中。因为所谓天命,我们不知道有没有,也看不明白,虚无缥缈的事情何必深信不疑呢?没有外面的天命,我们就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政权就只能靠人民。”
说到这里,对方成道:“你们到河东以后,要把我的许讲给姜敏听。你们听不明白,最好姜敏能听明白。听明白了,他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没有人明白没什么,随着时间慢慢会有人明白。哪怕到了最后,一个人也不明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王宵猎最少可以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我来过。不过,王宵猎最希望的是,姜敏要明白。
第545章做好准备
已经是深秋,天气凉了,太阳却格外热,晒在身上火辣辣的。院子里的银杏树一片金黄,点缀着白色的果子。一只黄狗懒懒洋洋地趴在屋檐下,半眯着眼睛。
正厅里,方成等人正襟危坐,看着中间的姜敏。
士卒上了茶水,姜敏请了茶。道:“诸位是节帅千挑万选出来,远从襄阳来到这里。说实话,我也一样,只是早到了几个月而已。刚才我与副招抚交谈了一番,知道节帅非常看重这里。你们来的时候节帅说的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只要襄阳那里有的,我们需要,都可以给我们。节帅如此信任我们,讲心里话,压力好大。我想了又想,还是先跟诸位谈一谈,明天再给你们接风。”
“我本是乡小子,自小连学堂都没有进过,大字不认识一个。后来逃难到了唐州,才因为是在节帅的治下入学。在学堂里,我不是好学生,老师的话也不听。大家羡慕我学得快,也时常笑我。学得快又有什么用呢?无非是长大了之后,能够认识些字,可以到城里找事做。偶然碰到节帅,把我带到了新野,进了军校。半年之后,让我进了使司,一直跟在节帅身边。”
说到这里,姜敏抬起头,看着外面的银杏树。此时银杏的叶子已经变化金黄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好似是黄金妆成。天地间静悄悄的,偶尔传来一声鸟鸣。
沉默了一会,姜敏道:“我把自己看成节帅的学生,在他身边,由节帅言传身教。几年了,多少应该学到一点东西。当时提出来河东路,只是我不想一直待在使司,感觉学不到东西了。来前线,好歹立些战功,不让别人说三道四。节帅没有说什么,给我一个招抚使的官职。”
说到这里,姜敏颇有些感慨。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节帅也经常说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东西,不是靠读书学习就能知道的。初来河东路,我带了几百人。说实话,节帅很看重我了。到了神山县后,便就要建个根据地,准备大干一场。哼,想得太真了。没有多久,金军来了一百多人,不但是屠了神山县城,整个县都被祸害一遍。在后方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一百多个女真人,就可以造成这么大的破坏。神山县人户本来就少,现在更是少见人烟了。最后我们追金军残兵,遇到一个花胳膊杜五,非要给我们做向导。这个杜五好吃懒做,村子里没有人喜欢他。但是,他的孙子被金军捉了去,不管怎么样他都要跟着我们把孙子找回来。结果他早前他被女真人打伤了,死在了我们追上金人的前一天。而他的孙子,已经被女真人做了军粮。这件事情,好长时间都是我的心魔,夜里不能睡觉——”
说到这里,姜敏沉默了下来,又回想起那个噩梦。
提高声音,姜敏道:“既然到了河东路,就必须要明白这里的情况。河东土地贫瘠,而我们又多活动在山区,粮草必然是困难的。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在这里就要过苦日子!吃不了苦,还是早走!”
方成道:“招抚放心,来之前节帅就说过了。我们有心理准备!”
姜敏点了点头。道:“在使司的时候,节帅经常说起,要做好被敌军包围,在敌后作战的准备。闲来无事的时候,还跟我说了许多敌后作战的事。只是女真人的兵力不足,实际上对黄河以南没有那大的兴趣,襄阳和邓州才安安稳稳。现在我们到河东来了,相当于做了节帅以前准备做的事。”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