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红楼]这个世界有点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赶出去才高兴么?”
尤三姐却不以为意,冷笑道:“怕他们作甚?明明是他们林家仗势欺人辱人在先,为富为官不仁,我倒要看看,她们是否当真不要这脸皮敢赶了我们出门!若真如此,我反倒要叫世人看看这清贵人家是个什么样的待客之道!”
尤二姐见她这般,都快哭了,差点儿没跪下叫尤三姐祖宗:“算姐姐求求你了,快别说了!”真怕她将桌子都给掀了。要知道当年在宁府时,尤三姐摔了、砸了、绞了的东西也是为数不少,脾气早就养大了,太大了!
尤三姐见尤二姐当真红了眼眶,豫哥儿也被吓到了直哭,而林家的丫鬟只是捧进来一盘子酒杯,收拾了地上的碎片,一句话没有,更没有半个主人家出面,连主事的姑姑也没来问一声,摆明了随便她砸,人家不想理会她,只能是气苦不已地偃旗息鼓。
尤二姐见妹妹终于消停了,松了口气,可她也是真怕了,她本不如三姐胆大,如今有了儿子,却不得不为将来考虑。史鼎年纪毕竟也大了,如今不做什么差使,将来帮不到儿子什么,儿子最终还是要靠族中长辈兄弟。而她进门闹得史鼎与原配和离,原配所出的那两个女儿和女婿是指望不上了,不下绊子就不错了。可她在史家族中却也是没处立稳的,再四处树敌得罪人,可怎生过上好日子?
这一刻,尤二姐是真的有点儿怨上尤三姐了,偏这么多年来她挑来挑去,谁也看不上,好容易相中一个姓柳的,偏人家又已娶妻生子,导致尤三姐如今二十有五,也未嫁出去。幸好大尉朝没有女子非嫁人不可的律法,但难道她真要养着自己这个妹妹一辈子不可?再一想她们姐妹当年与自家姐夫贾珍有过那么几段不清不楚,尤二姐难免猜疑万一史鼎也动了尤三姐的心思可如何是好?
当年她们姐妹对不起大姐,总自辩是迫于生计无奈,但事情临到自己头上,又是另一般心境了。
尤二姐想着还是要设法早些将妹妹嫁出去才好。
尤二姐想把妹妹尽快嫁出去,尤老娘也想。
这尤三姐就是个爆碳脾气,一不顺心,对她这个当娘的也是大小声不断。
尤老娘也知道尤三姐是怨她当年带她们姐妹上宁府叫人占了便宜最后却灰溜溜离开还差点没给连累了,导致她们姐妹俩蹉跎到这个年纪,为此还害她错过了她心里那颗姓柳的朱砂痣,让别的女人给捷足先登了。如今那人定居江南,连个具体的地址也打听不到,就算她有心想学尤二姐夺人夫婿上位也是无从入手难以成行。
可尤老娘觉得这怨恨来得实在是毫无道理,她们母女三人均没个一技之长,又都不愿意去那招收女工的工厂里抛头露面挣那几个辛苦钱,有个有钱的大女婿不投奔才是傻瓜呢。当时也是想着借着宁府的门第好给两个女儿说门贵亲,到时候不就吃喝不愁了?只是没想到那是个衣冠禽兽不说,最后还犯了事,可把她们给吓到了,好在没有连累到无辜的她们。
如今尤二姐也算是终身有靠了,虽然那个原配太黑心,和离时居然分去了那么多半的家当,可这日子过得还是比之前几年好得多了。等尤三姐再嫁了,有了两个女儿女婿的孝敬,想必她尤老娘的晚年也能当个富贵老太太了。
有史鼎夫人亲妹的头衔,这放出说亲的风声去,倒也有媒人上门来提亲来了。
只是这人选,很令尤三姐看不上。
尤三姐向来心气儿高,并不是个肯随便找个男人嫁了的,她当然最希望的还是能找个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譬如曾经惊鸿一瞥的柳湘莲。而若没有感情,至少物质上她不想亏待了自己。
尤二姐能够勾搭上史鼎嫁入史家,背后未尝没有尤三姐出谋划策,唯一失策的是,这史鼎的财产居然因为和离而被分走了大半,这让尤家娘儿三个一时间心中很有些落差。
所以,尤三姐觉得自己哪怕要嫁人,没有爱情,至少不能嫁得比尤二姐差了。可这上门求亲的,大多都是看着史家的关系,论身份、地位、家族,哪一样都不如史鼎,而且不是死了老婆的就算和离的,最年轻的都要比尤三姐大上十岁,年纪大的更是与史鼎不相上下了,这让尤三姐连见一面的欲望都没有。
尤三姐兀自在这儿挑三拣四,殊不知一股暗流涌动下,没多久,竟连这几个提亲的也不登门了。
原来,林府摆筵当日,尤三姐大放厥词说和贾家族人坐一席是对她的羞辱,可热闹了这些贾家人。没错,他们是落魄了,可也没作奸犯科,连贾敏对他们尚余几分客气,哪里轮得到你尤三姐来嫌弃?
你尤三姐又是个什么牌面上的人物?这尤家母女三人在宁府的那点儿破事,打量着别人不知道咋地?不过是这两年风声过去了,宁府也没了,少有人提起罢了。
怎么,如今你尤三姐上岸了,洗白了,倒成了冰清玉洁的大家闺秀了,和我们这些正经人坐一桌还成了羞辱了?什么玩意儿!我们还嫌你脏了我们的眼呢!
有那不明白的还嘀咕,这林家也未免太把尤家姐妹当回事儿了,还给他们单开一桌,捧得她们!
在林家她们不好发作,但回了自家,那嘴可不饶人,尤家姐妹那点儿故事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极尽鄙薄,自然难免就传了出去,也到了史家族人的耳朵里。
这下子,本就不招人待见的尤家姐妹更是臭了名声,连带着史鼎和尤三姐的关系也叫人编排上了,这姐夫和小姨子的故事可香艳得紧,尤其这不还有前例可循么?
如此一来,哪还有什么人上门来提亲?更有先前说媒的媒婆间传出话来,这尤三姑娘眼光可高的很,不是王孙贵族或是豪门富户,还是快快歇了这心思吧。
流言总是如此,当事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譬如史鼎。
当史鼎还在积极地向他的亲朋好友、曾经的官场同僚介绍尤三姐的时候,想着连襟也是自己的一大助力时,却不知自己此举反而是得罪了人,看着人家倏然变色的样子不明所以。
而等那流言终于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史鼎真是气得不轻,他可比宁府贾珍要脸面多了,虽对美艳的尤三姐恍过几次神,但到底没真想对她怎么样呀!更没有什么事实发生。这么听别人闲话编排他,怎不生气?再后来连尤二姐和他宝贝的老来子儿也给人编排上了,有暗笑他戴了绿帽子给别人养儿子还傻乐的。甚至还有更恶毒的猜测他将来没了后,这娇妻爱子会带着他史鼎的家产便宜了哪一个的。
这乱七八糟的传闻一传广了,史家族中除了那别有用心的二混子,都不愿与史鼎家来往了,生怕叫人编进这香艳故事中成了角儿。
这流言发展得,叫一开始说闲话的贾家族人都是始料未及。
贾敏后来偶闻此事,心中暗叹尤三姐实在是太作,否则当年事了,她们娘三个也算是脱出泥潭,好好儿过个平淡日子岂不是好?偏要炸着全身的刺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反倒毁了自己的前路。
而黛玉则完全没将当日的事情放在心上,郎云初和她说起时,她反倒有些茫然不知“尤三姐是谁?”对她来说,尤三姐是全然不相干的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在她在意的范围内。当日后来发生的事,也并非有人刻意刁难尤家姐妹,实在是那尤三姐太过不知好歹非要闹腾,才按着规矩办的事,在小厅单开一席是郎云初吩咐的,不想让尤三姐大闹扫了大家的兴,要说还便宜了那姐妹俩。若那样迁就她们姐妹俩了尤三姐还要闹,怕也只能将她请出府去了,林府庙小,容不下尤三姐这尊大佛!
林家人是要脸面,但要了脸面来可不是为了给旁人踩着上位的!
所以,一心以为自己落得这般下场是因为黛玉报复她扎了她的痛处的尤三姐,压根不知道,黛玉根本就是无视了她。
郎云初见黛玉这般模样,越发觉得尤三姐真是个笑话,自以为是个人物,其实压根什么都不算。
不过,姐姐这幅性子她可学不来,少不得还是要看看那尤三姐的笑话的。却发现这尤三姐当真不是个简单的,居然还能让她将这不堪的局面给翻了盘。
史鼎逼着尤二姐要将尤老娘和尤三姐赶出去,否则就要连她一起赶走。
尤二姐惧怕,她如今的日子可不好过,尤其在史鼎开始怀疑起自己帽子的颜色后。
尤三姐却比尤二姐沉得住气,冷笑一声道:“将我姐姐赶出去?只要你史三老爷丢得起这个人,我们不妨陪三老爷打一场和离官司罢了。就不知道三老爷您还有多少家当可分?我这小外甥我们也可以带走,等他长大了就告诉他,是他亲爹疑他是个野种,将他抛弃了,改了尤姓也好延续我们尤家的香火。”
史鼎指着尤三姐,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但尤三姐这一番话也确实切中了他的软肋。再折腾一次和离,只怕反坐实了他帽子的颜色,更叫人笑话。而且,尤二姐所出的儿子与他确实相像,疼爱了这么久也确实有了感情,他是不可能真的赶尤二姐走的。
但是尤老娘和尤三姐必须得离开史家。
史鼎深吸了几口气,好容易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二姐是我明媒正娶的夫人,可也没有娶个夫人还得养着她老娘和妹妹的道理,我史家庙小,容不下二位这两尊大佛,还请二位速速离去。来人哪,取五百两银子来,送尤三姑娘与老太太出去!”
尤老娘一听,这简直就没有转圜的余地啦,顿时急了,一下子坐倒在地,开始哭天抢地起来:“哎哟,这日子可没法过啦!我们这孤儿寡母的,没个地方容身,也没个进项,你这样赶我们出去,是要逼我们去死啊!”
“你们家不是还有一处老宅子吗?怎么就没有地方容身了?二姐没嫁给我之前,你们不也帮着人浆洗、缝补过得不错么?不甚嫁个女儿给我,就想全家赖上我靠着我白吃白喝吧?”史鼎这是第一次见尤老娘撒泼的样子,以前他虽觉得尤老娘不是什么礼仪典范,但还算是守礼不多事的人,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真是大开眼界。
尤二姐差点没让史鼎脱口而出的反问给惊得魂飞魄散,忙扑向一时词穷断了哭声的尤老娘:“娘,咱家的老宅子,只是租借出去,与人家好好说一说,免上几个月的租金收回来便是了。”
尤三姐抓着尤老娘的手抠得她生疼,眼底都是惊惶与祈求,尤老娘只得偃旗息鼓。
这边尤老娘消停了,那边尤三姐却是冷笑一声:“要赶我走我也不会死赖着,可我清清白白地进来,就不能背着这污名走。”
说着冲回房里,提了一把宝剑就往外冲去。
尤三姐心里清楚得很,如果她当真背着这污名灰溜溜地离开史家,此后更别想要找什么像样的夫婿了。更别提她们尤家的老宅早就让她娘给卖了,这几年住的都是租来的房子,所谓的缝补、浆洗更是无踪影的事情,她们不过是靠着典当当年从宁府得来的一些收拾细软过活,偶尔也通过可靠嘴严的中人和那外地来的富商当上几日或几月的“露水夫妻”以此来换取丰厚的回报,这些年一直都未曾穿了帮。
所以她压根儿不想离开史府,只有靠着史家的门第,才能让她在挑选未来夫婿的时候多一点余地。
而尤三姐最是清楚和贾珍的风流史是从哪儿传出来的,能把事情说得这么有鼻子有眼的,除了贾家不做他选。
所以她提着剑,直接就冲到了贾家族人如今聚居的胡同口,爽朗脆利的嗓子,一出口便是对贾家族人的一顿痛骂。
别说贾家族人对尤家姐妹有些了解,尤三姐对贾家那些龌龊事又哪里不清楚了?虽则当年的荣宁二府早已烟消云散,该判责领罪的都已判责领罪,如今这些人倒都是些没有大毛病的,可尤三姐混杂着一通臭骂,却也让他们百口莫辩起来,毕竟当年的宁府可当真是肮脏得可以。
尤三姐痛斥当年贾珍父子对她们姐妹的迫害,她们如何不从却被如何逼迫,幸得宁府败亡她们姐妹才得以逃脱升天,如今这贾家却还不放过她们,朝他们泼脏水,其心可诛!
贾家族人忍不住出来和尤三姐对峙,可哪里是牙尖嘴利的尤三姐的对手?一时间被尤三姐说得面红耳赤却是无言以对。
这时候围观人群越来越多,甚至有那不明真相的人为尤三姐喝起彩来。
尤三姐见时机成熟,抬手就将剑横上脖子,全不对自己手软,一道血痕当时就现了出来:“若我所言为虚,便将这项上人头送予你们!”
贾家族人见状,一时间也都慌了神,经历过当年荣宁二府的事情,这些人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就怕担官司,生怕这女子在自家门口自刎死了,他们担一个逼人自尽的罪名,也顾不得和尤三姐分辨个子丑寅卯,忙口中告饶,只想哄了尤三姐离去。
尤三姐见贾家族人服了软,而围观人群中也有人对她竖起大拇指赞她刚烈,也是见好就收,放下剑来,丢下一句:“我尤三姐行的正坐得直,若再有那起子小人背后嚼舌根,便是他再权势滔天,我这一条命总是舍得出去的!”
便走了。
等着尤三姐回到史家,跟着她出去的史家下人已经将事情经过都回报给了史鼎,使得史鼎一时间有些犹豫,莫不是自己真的冤枉了她们姐妹?而且听说有人赞尤三姐刚烈自恃,他对赶走尤老娘和尤三姐的决定也没那么坚持了。
于是尤老娘和尤三姐就借口宅子租期未到还没收回来无处可去暂时先留在了史家,后来史鼎也觉得赶走尤三姐和尤老娘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心虚,故而尤老娘和尤三姐还是在史家住了下来。
尤三姐的名声,如今算是两极分化,有人依然觉得她不过是风流够了,想洗白而已。有的人则觉得她虽然风流标致,但性格非常刚烈自恃,不过是被人泼了脏水罢了。
只是尤三姐这一出接一出的,闹得尤老娘和尤二姐是心中一忽儿惊一忽儿喜的,起起伏伏不得平静,想着可不能再纵着尤三姐继续这么闹下去了,趁着她的名声有了起色,还是快快找个人嫁出去的好,最好还是个外地的,将来也不怕穿帮,也省的尤三姐再闹出什么来连累了她。
尤老娘跟尤二姐也不等着人上门提亲了,而是托了媒人,在那外地来京行商的富户中,选了个四十岁死了夫人的安徽商人,好说歹说地硬是逼着尤三姐点头允了婚。尤老娘比较了一下两个女婿的经济实力,觉得还是富商女婿家的日子更富贵,于是决定跟着尤三姐去安徽生活,面对史鼎她终究还是有些犯怵的,生怕谎言被揭穿。
可她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中年丧偶的安徽商人,祖籍是在四川,家中早已有娇妻幼子,所谓的“娶她”不过是将她放在安徽的宅子里,每年到安徽做生意时的“第二个家”。
尤老娘和尤三姐过了几年才发现这件事情,吵过闹过,要商人和原配妻子和离扶正自己,否则就要去官府告他。
商人却总是敷衍她,甚至说家中发妻身子不好没有几年好活,让尤三姐耐心等待。尤三姐和尤老娘算了一笔账,去官府告商人骗婚,能得到的赔偿,远远及不上成为商人妻子后所能得到的,便忍下了这口气不再闹,只等着熬死了原配自己再上位。
只是天不从人愿,几年后商人在行商过程中意外死了,而这个时候他口中那个身体不好没几年活头的妻子却还活得好好儿的,而商人的家产也由自己的子女继承,没尤三姐什么事儿。
尤三姐只有一个早产的女儿,身子骨非常弱,可私生女根本没有家产的继承权。尤三姐闹上门去,原配看在她“被骗婚”的份儿上,把安徽的宅子和一个庄子送给了尤三姐的女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尤三姐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会被人给骗了,心中又是空虚又是愤恨,突然想起年少时的一段执念来。于是带着已经年迈的尤老娘和女儿往江南而去。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老天爷要她死心,寻寻觅觅之后,她终于遇见了柳湘莲。彼时已近中年的柳湘莲正带着妻子在店里买布料,商量着给女儿准备嫁妆的事情。
柳湘莲从未见过尤三姐,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是眼前这个满身风尘气的女子对他的执念,连眼神都未从她身上掠过。
尤三姐又是嫉妒又是愤恨地看着柳湘莲身边的中年妇人,依然姣好的容貌和身段,脸上幸福的笑,从来都自视甚高的尤三姐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自惭形秽。原本想着自己爱了他一生,不管怎么样,哪怕没有结果,也要让他知道她的痴情厚爱,让他的心里印下她的影子,可如今却没了这股勇气。她不想他对她的印象是她不如人的样子,她从不怀疑自己是个绝色的,却终究还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尤老娘和尤三姐的女儿身子骨不好,又经历长途奔波,双双病倒,尤三姐正是自怨自艾的时候,无心照料,两人竟双双病逝。
尤三姐经此打击也是病了一场,好了以后却不知道何去何从,回安徽去也是守着空旷的房子孤老,倒不如留在这繁华的江南,再也别去提什么贞洁刚烈,没有的东西,何必去强求呢。
人生在世,得意须尽欢罢了。
赶出去才高兴么?”
尤三姐却不以为意,冷笑道:“怕他们作甚?明明是他们林家仗势欺人辱人在先,为富为官不仁,我倒要看看,她们是否当真不要这脸皮敢赶了我们出门!若真如此,我反倒要叫世人看看这清贵人家是个什么样的待客之道!”
尤二姐见她这般,都快哭了,差点儿没跪下叫尤三姐祖宗:“算姐姐求求你了,快别说了!”真怕她将桌子都给掀了。要知道当年在宁府时,尤三姐摔了、砸了、绞了的东西也是为数不少,脾气早就养大了,太大了!
尤三姐见尤二姐当真红了眼眶,豫哥儿也被吓到了直哭,而林家的丫鬟只是捧进来一盘子酒杯,收拾了地上的碎片,一句话没有,更没有半个主人家出面,连主事的姑姑也没来问一声,摆明了随便她砸,人家不想理会她,只能是气苦不已地偃旗息鼓。
尤二姐见妹妹终于消停了,松了口气,可她也是真怕了,她本不如三姐胆大,如今有了儿子,却不得不为将来考虑。史鼎年纪毕竟也大了,如今不做什么差使,将来帮不到儿子什么,儿子最终还是要靠族中长辈兄弟。而她进门闹得史鼎与原配和离,原配所出的那两个女儿和女婿是指望不上了,不下绊子就不错了。可她在史家族中却也是没处立稳的,再四处树敌得罪人,可怎生过上好日子?
这一刻,尤二姐是真的有点儿怨上尤三姐了,偏这么多年来她挑来挑去,谁也看不上,好容易相中一个姓柳的,偏人家又已娶妻生子,导致尤三姐如今二十有五,也未嫁出去。幸好大尉朝没有女子非嫁人不可的律法,但难道她真要养着自己这个妹妹一辈子不可?再一想她们姐妹当年与自家姐夫贾珍有过那么几段不清不楚,尤二姐难免猜疑万一史鼎也动了尤三姐的心思可如何是好?
当年她们姐妹对不起大姐,总自辩是迫于生计无奈,但事情临到自己头上,又是另一般心境了。
尤二姐想着还是要设法早些将妹妹嫁出去才好。
尤二姐想把妹妹尽快嫁出去,尤老娘也想。
这尤三姐就是个爆碳脾气,一不顺心,对她这个当娘的也是大小声不断。
尤老娘也知道尤三姐是怨她当年带她们姐妹上宁府叫人占了便宜最后却灰溜溜离开还差点没给连累了,导致她们姐妹俩蹉跎到这个年纪,为此还害她错过了她心里那颗姓柳的朱砂痣,让别的女人给捷足先登了。如今那人定居江南,连个具体的地址也打听不到,就算她有心想学尤二姐夺人夫婿上位也是无从入手难以成行。
可尤老娘觉得这怨恨来得实在是毫无道理,她们母女三人均没个一技之长,又都不愿意去那招收女工的工厂里抛头露面挣那几个辛苦钱,有个有钱的大女婿不投奔才是傻瓜呢。当时也是想着借着宁府的门第好给两个女儿说门贵亲,到时候不就吃喝不愁了?只是没想到那是个衣冠禽兽不说,最后还犯了事,可把她们给吓到了,好在没有连累到无辜的她们。
如今尤二姐也算是终身有靠了,虽然那个原配太黑心,和离时居然分去了那么多半的家当,可这日子过得还是比之前几年好得多了。等尤三姐再嫁了,有了两个女儿女婿的孝敬,想必她尤老娘的晚年也能当个富贵老太太了。
有史鼎夫人亲妹的头衔,这放出说亲的风声去,倒也有媒人上门来提亲来了。
只是这人选,很令尤三姐看不上。
尤三姐向来心气儿高,并不是个肯随便找个男人嫁了的,她当然最希望的还是能找个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譬如曾经惊鸿一瞥的柳湘莲。而若没有感情,至少物质上她不想亏待了自己。
尤二姐能够勾搭上史鼎嫁入史家,背后未尝没有尤三姐出谋划策,唯一失策的是,这史鼎的财产居然因为和离而被分走了大半,这让尤家娘儿三个一时间心中很有些落差。
所以,尤三姐觉得自己哪怕要嫁人,没有爱情,至少不能嫁得比尤二姐差了。可这上门求亲的,大多都是看着史家的关系,论身份、地位、家族,哪一样都不如史鼎,而且不是死了老婆的就算和离的,最年轻的都要比尤三姐大上十岁,年纪大的更是与史鼎不相上下了,这让尤三姐连见一面的欲望都没有。
尤三姐兀自在这儿挑三拣四,殊不知一股暗流涌动下,没多久,竟连这几个提亲的也不登门了。
原来,林府摆筵当日,尤三姐大放厥词说和贾家族人坐一席是对她的羞辱,可热闹了这些贾家人。没错,他们是落魄了,可也没作奸犯科,连贾敏对他们尚余几分客气,哪里轮得到你尤三姐来嫌弃?
你尤三姐又是个什么牌面上的人物?这尤家母女三人在宁府的那点儿破事,打量着别人不知道咋地?不过是这两年风声过去了,宁府也没了,少有人提起罢了。
怎么,如今你尤三姐上岸了,洗白了,倒成了冰清玉洁的大家闺秀了,和我们这些正经人坐一桌还成了羞辱了?什么玩意儿!我们还嫌你脏了我们的眼呢!
有那不明白的还嘀咕,这林家也未免太把尤家姐妹当回事儿了,还给他们单开一桌,捧得她们!
在林家她们不好发作,但回了自家,那嘴可不饶人,尤家姐妹那点儿故事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极尽鄙薄,自然难免就传了出去,也到了史家族人的耳朵里。
这下子,本就不招人待见的尤家姐妹更是臭了名声,连带着史鼎和尤三姐的关系也叫人编排上了,这姐夫和小姨子的故事可香艳得紧,尤其这不还有前例可循么?
如此一来,哪还有什么人上门来提亲?更有先前说媒的媒婆间传出话来,这尤三姑娘眼光可高的很,不是王孙贵族或是豪门富户,还是快快歇了这心思吧。
流言总是如此,当事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譬如史鼎。
当史鼎还在积极地向他的亲朋好友、曾经的官场同僚介绍尤三姐的时候,想着连襟也是自己的一大助力时,却不知自己此举反而是得罪了人,看着人家倏然变色的样子不明所以。
而等那流言终于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史鼎真是气得不轻,他可比宁府贾珍要脸面多了,虽对美艳的尤三姐恍过几次神,但到底没真想对她怎么样呀!更没有什么事实发生。这么听别人闲话编排他,怎不生气?再后来连尤二姐和他宝贝的老来子儿也给人编排上了,有暗笑他戴了绿帽子给别人养儿子还傻乐的。甚至还有更恶毒的猜测他将来没了后,这娇妻爱子会带着他史鼎的家产便宜了哪一个的。
这乱七八糟的传闻一传广了,史家族中除了那别有用心的二混子,都不愿与史鼎家来往了,生怕叫人编进这香艳故事中成了角儿。
这流言发展得,叫一开始说闲话的贾家族人都是始料未及。
贾敏后来偶闻此事,心中暗叹尤三姐实在是太作,否则当年事了,她们娘三个也算是脱出泥潭,好好儿过个平淡日子岂不是好?偏要炸着全身的刺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反倒毁了自己的前路。
而黛玉则完全没将当日的事情放在心上,郎云初和她说起时,她反倒有些茫然不知“尤三姐是谁?”对她来说,尤三姐是全然不相干的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在她在意的范围内。当日后来发生的事,也并非有人刻意刁难尤家姐妹,实在是那尤三姐太过不知好歹非要闹腾,才按着规矩办的事,在小厅单开一席是郎云初吩咐的,不想让尤三姐大闹扫了大家的兴,要说还便宜了那姐妹俩。若那样迁就她们姐妹俩了尤三姐还要闹,怕也只能将她请出府去了,林府庙小,容不下尤三姐这尊大佛!
林家人是要脸面,但要了脸面来可不是为了给旁人踩着上位的!
所以,一心以为自己落得这般下场是因为黛玉报复她扎了她的痛处的尤三姐,压根不知道,黛玉根本就是无视了她。
郎云初见黛玉这般模样,越发觉得尤三姐真是个笑话,自以为是个人物,其实压根什么都不算。
不过,姐姐这幅性子她可学不来,少不得还是要看看那尤三姐的笑话的。却发现这尤三姐当真不是个简单的,居然还能让她将这不堪的局面给翻了盘。
史鼎逼着尤二姐要将尤老娘和尤三姐赶出去,否则就要连她一起赶走。
尤二姐惧怕,她如今的日子可不好过,尤其在史鼎开始怀疑起自己帽子的颜色后。
尤三姐却比尤二姐沉得住气,冷笑一声道:“将我姐姐赶出去?只要你史三老爷丢得起这个人,我们不妨陪三老爷打一场和离官司罢了。就不知道三老爷您还有多少家当可分?我这小外甥我们也可以带走,等他长大了就告诉他,是他亲爹疑他是个野种,将他抛弃了,改了尤姓也好延续我们尤家的香火。”
史鼎指着尤三姐,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但尤三姐这一番话也确实切中了他的软肋。再折腾一次和离,只怕反坐实了他帽子的颜色,更叫人笑话。而且,尤二姐所出的儿子与他确实相像,疼爱了这么久也确实有了感情,他是不可能真的赶尤二姐走的。
但是尤老娘和尤三姐必须得离开史家。
史鼎深吸了几口气,好容易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二姐是我明媒正娶的夫人,可也没有娶个夫人还得养着她老娘和妹妹的道理,我史家庙小,容不下二位这两尊大佛,还请二位速速离去。来人哪,取五百两银子来,送尤三姑娘与老太太出去!”
尤老娘一听,这简直就没有转圜的余地啦,顿时急了,一下子坐倒在地,开始哭天抢地起来:“哎哟,这日子可没法过啦!我们这孤儿寡母的,没个地方容身,也没个进项,你这样赶我们出去,是要逼我们去死啊!”
“你们家不是还有一处老宅子吗?怎么就没有地方容身了?二姐没嫁给我之前,你们不也帮着人浆洗、缝补过得不错么?不甚嫁个女儿给我,就想全家赖上我靠着我白吃白喝吧?”史鼎这是第一次见尤老娘撒泼的样子,以前他虽觉得尤老娘不是什么礼仪典范,但还算是守礼不多事的人,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真是大开眼界。
尤二姐差点没让史鼎脱口而出的反问给惊得魂飞魄散,忙扑向一时词穷断了哭声的尤老娘:“娘,咱家的老宅子,只是租借出去,与人家好好说一说,免上几个月的租金收回来便是了。”
尤三姐抓着尤老娘的手抠得她生疼,眼底都是惊惶与祈求,尤老娘只得偃旗息鼓。
这边尤老娘消停了,那边尤三姐却是冷笑一声:“要赶我走我也不会死赖着,可我清清白白地进来,就不能背着这污名走。”
说着冲回房里,提了一把宝剑就往外冲去。
尤三姐心里清楚得很,如果她当真背着这污名灰溜溜地离开史家,此后更别想要找什么像样的夫婿了。更别提她们尤家的老宅早就让她娘给卖了,这几年住的都是租来的房子,所谓的缝补、浆洗更是无踪影的事情,她们不过是靠着典当当年从宁府得来的一些收拾细软过活,偶尔也通过可靠嘴严的中人和那外地来的富商当上几日或几月的“露水夫妻”以此来换取丰厚的回报,这些年一直都未曾穿了帮。
所以她压根儿不想离开史府,只有靠着史家的门第,才能让她在挑选未来夫婿的时候多一点余地。
而尤三姐最是清楚和贾珍的风流史是从哪儿传出来的,能把事情说得这么有鼻子有眼的,除了贾家不做他选。
所以她提着剑,直接就冲到了贾家族人如今聚居的胡同口,爽朗脆利的嗓子,一出口便是对贾家族人的一顿痛骂。
别说贾家族人对尤家姐妹有些了解,尤三姐对贾家那些龌龊事又哪里不清楚了?虽则当年的荣宁二府早已烟消云散,该判责领罪的都已判责领罪,如今这些人倒都是些没有大毛病的,可尤三姐混杂着一通臭骂,却也让他们百口莫辩起来,毕竟当年的宁府可当真是肮脏得可以。
尤三姐痛斥当年贾珍父子对她们姐妹的迫害,她们如何不从却被如何逼迫,幸得宁府败亡她们姐妹才得以逃脱升天,如今这贾家却还不放过她们,朝他们泼脏水,其心可诛!
贾家族人忍不住出来和尤三姐对峙,可哪里是牙尖嘴利的尤三姐的对手?一时间被尤三姐说得面红耳赤却是无言以对。
这时候围观人群越来越多,甚至有那不明真相的人为尤三姐喝起彩来。
尤三姐见时机成熟,抬手就将剑横上脖子,全不对自己手软,一道血痕当时就现了出来:“若我所言为虚,便将这项上人头送予你们!”
贾家族人见状,一时间也都慌了神,经历过当年荣宁二府的事情,这些人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就怕担官司,生怕这女子在自家门口自刎死了,他们担一个逼人自尽的罪名,也顾不得和尤三姐分辨个子丑寅卯,忙口中告饶,只想哄了尤三姐离去。
尤三姐见贾家族人服了软,而围观人群中也有人对她竖起大拇指赞她刚烈,也是见好就收,放下剑来,丢下一句:“我尤三姐行的正坐得直,若再有那起子小人背后嚼舌根,便是他再权势滔天,我这一条命总是舍得出去的!”
便走了。
等着尤三姐回到史家,跟着她出去的史家下人已经将事情经过都回报给了史鼎,使得史鼎一时间有些犹豫,莫不是自己真的冤枉了她们姐妹?而且听说有人赞尤三姐刚烈自恃,他对赶走尤老娘和尤三姐的决定也没那么坚持了。
于是尤老娘和尤三姐就借口宅子租期未到还没收回来无处可去暂时先留在了史家,后来史鼎也觉得赶走尤三姐和尤老娘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心虚,故而尤老娘和尤三姐还是在史家住了下来。
尤三姐的名声,如今算是两极分化,有人依然觉得她不过是风流够了,想洗白而已。有的人则觉得她虽然风流标致,但性格非常刚烈自恃,不过是被人泼了脏水罢了。
只是尤三姐这一出接一出的,闹得尤老娘和尤二姐是心中一忽儿惊一忽儿喜的,起起伏伏不得平静,想着可不能再纵着尤三姐继续这么闹下去了,趁着她的名声有了起色,还是快快找个人嫁出去的好,最好还是个外地的,将来也不怕穿帮,也省的尤三姐再闹出什么来连累了她。
尤老娘跟尤二姐也不等着人上门提亲了,而是托了媒人,在那外地来京行商的富户中,选了个四十岁死了夫人的安徽商人,好说歹说地硬是逼着尤三姐点头允了婚。尤老娘比较了一下两个女婿的经济实力,觉得还是富商女婿家的日子更富贵,于是决定跟着尤三姐去安徽生活,面对史鼎她终究还是有些犯怵的,生怕谎言被揭穿。
可她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中年丧偶的安徽商人,祖籍是在四川,家中早已有娇妻幼子,所谓的“娶她”不过是将她放在安徽的宅子里,每年到安徽做生意时的“第二个家”。
尤老娘和尤三姐过了几年才发现这件事情,吵过闹过,要商人和原配妻子和离扶正自己,否则就要去官府告他。
商人却总是敷衍她,甚至说家中发妻身子不好没有几年好活,让尤三姐耐心等待。尤三姐和尤老娘算了一笔账,去官府告商人骗婚,能得到的赔偿,远远及不上成为商人妻子后所能得到的,便忍下了这口气不再闹,只等着熬死了原配自己再上位。
只是天不从人愿,几年后商人在行商过程中意外死了,而这个时候他口中那个身体不好没几年活头的妻子却还活得好好儿的,而商人的家产也由自己的子女继承,没尤三姐什么事儿。
尤三姐只有一个早产的女儿,身子骨非常弱,可私生女根本没有家产的继承权。尤三姐闹上门去,原配看在她“被骗婚”的份儿上,把安徽的宅子和一个庄子送给了尤三姐的女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尤三姐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会被人给骗了,心中又是空虚又是愤恨,突然想起年少时的一段执念来。于是带着已经年迈的尤老娘和女儿往江南而去。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老天爷要她死心,寻寻觅觅之后,她终于遇见了柳湘莲。彼时已近中年的柳湘莲正带着妻子在店里买布料,商量着给女儿准备嫁妆的事情。
柳湘莲从未见过尤三姐,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是眼前这个满身风尘气的女子对他的执念,连眼神都未从她身上掠过。
尤三姐又是嫉妒又是愤恨地看着柳湘莲身边的中年妇人,依然姣好的容貌和身段,脸上幸福的笑,从来都自视甚高的尤三姐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自惭形秽。原本想着自己爱了他一生,不管怎么样,哪怕没有结果,也要让他知道她的痴情厚爱,让他的心里印下她的影子,可如今却没了这股勇气。她不想他对她的印象是她不如人的样子,她从不怀疑自己是个绝色的,却终究还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尤老娘和尤三姐的女儿身子骨不好,又经历长途奔波,双双病倒,尤三姐正是自怨自艾的时候,无心照料,两人竟双双病逝。
尤三姐经此打击也是病了一场,好了以后却不知道何去何从,回安徽去也是守着空旷的房子孤老,倒不如留在这繁华的江南,再也别去提什么贞洁刚烈,没有的东西,何必去强求呢。
人生在世,得意须尽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