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曾有过的明堂。一时之间,文治达到极盛。大学者扬雄也被王莽的皇皇治绩所倾倒,孤傲的他满怀热情地作了《剧秦美新》一文,赞颂王莽的伟大。他说,王莽的治理完全符合先圣精神,在他的领导下,大汉王朝“帝典缺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他激动地赞美王莽之治“郁郁乎焕哉”!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当政五年之后,朝臣又总结王莽的治绩,说他的德行,为天下纪,他的功业,为万世基,提议加封“九锡”。
九锡是九种极尊贵的物品,加九锡,就意味着取得了接近皇帝的地位。消息传出,不长的时间内,朝廷竟然收到487,572的上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数字之所以如此精确,是因为《汉书》作者班固核对了当时的政府档案。
48万多件上书在汉朝意味着什么呢?西汉末年,全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其中绝大部分是文盲,识字者不过数百万。而在长安附近,能够上书的知识分子加起来也不会比48万多多少。这就是说,几乎所有有能力上书的普通百姓都参与了这次运动,如果在当时进行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肯定达95%以上。
在高层官员中,支持给王莽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达902人,几乎占了全部。
几乎所有的手都想把王莽推向“至尊”的宝座。
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汉王朝在未央宫举行盛大仪式,为王莽加封九锡。册文说:“辅朕五年,人伦之本正,天地之位定……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动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
这道众臣精心撰写的册文,把王莽神化到了半人半神的地步。而九锡之制从形制上更是把王莽从众人中分别出来,专门为王莽设了宗官、卜官、史官、祝官。王莽出行,坐特殊形制的车,竖九绦龙旗,执金斧玉勺。这种充满神秘气息的仪式,无疑使王莽的形象大为神化。
终于,在王莽加九锡之后七个月,长安附近有人在挖井时挖到了一块上圆下方的白色石头,上面赫然刻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这出历史大戏,马上就要接近高潮。所有的人都屏息静气,整个剧场暂时出现了可怕的寂静。
十一
刚刚上台的时候,王莽绝没有想到做皇帝。他确实想效法周公,做一个完美的道德标杆。周公之伟大,正在于他可做天子而没有做。
“篡逆”是整个汉语系统里最丑恶的一个词,王莽怎么会让这个词做自己名字的定语呢?
在汉语里,克己,就意味着伟大。
然而,当民意大潮渐渐涌起的时候,他的心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民心就是天心,难道上天真的要自己做皇帝吗?一想到这里,他的思绪就不由自主地迅速游走,开创新王朝、九五至尊、万岁、万世、龙、明黄色、朕……这些辉煌崇高的字眼在眼前不连贯地跳动起伏;群臣在自己脚下匍匐,亿万人山呼万岁,自己站在人世最高点,与天相通……这些情景让他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激情在心底抑制不住地汹涌,稍不努力,就要泛滥出来……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内心对皇位的渴望,是那样强烈。
如果上天真的属意于我,又有什么不对呢?周公不能做皇帝,是因为他辅佐的周成王乃是自己的亲侄子,天命在周,没有必要取代同姓。而现在,刘姓似乎真的失去了天心,上天似乎真的在寻找一个新的代理人,如果上天真要改朝换代,谁会比我更适合呢?只有获得皇位,才能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永久的保障。
王莽毕竟是凡人,一波又一波汹涌的民意渐渐把他拍晕了,特别是在加九锡之时,那四十八万多件上书,件件情真意切,字字出于百姓内心啊!这样感人的事情,前无古人,想必也后无来者。读着一封封称颂自己的奏折,听着那一句句悦耳动听的词句,王莽也不得不觉得自己真的是伟大、正确,真的是经天纬地之才。
听听他们都说了自己什么吧:
普天之下,惟公是赖……
钦承神祇,经纬四时,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天下和会,大众方辑……
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自至……
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
如果需要自己挺身拯救这些可爱的人民,自己为什么不能献身呢?
其实,在执政不久,王莽就敏锐地嗅到了百官颂词中的特殊味道,在民众的一次次推戴中,他心领神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恰到好处地参与了导演。他越谦虚,百姓就越急迫;他越无私,百姓就越狂热。他就在这汹涌的大潮中,半真半假、半推半就地向前走着,终于,“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符命出现了。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直到这个时候,王政君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的目的是想颠覆大汉江山!老太太勃然大怒,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王莽却认为这一符命是真的。本来,符命这种东西,并非不能伪造,但他不愿往那方面想。在下意识里,王莽其实是在盼望着这道符命的出现,也相信这道符命必然会出现。
但,他不能即皇帝位。因为在坚硬真实的伦理道德面前,虚幻的天意毕竟有些虚弱。退一步讲,即使天意昭昭,他也不能立刻接受。因为按礼的精神,遇到这种事必须极力推辞。
大臣们却迫不及待,他们再三譬喻,做通了太后的工作。王政君发过火之后,明白大势已去,明智地选择了沉默。然后,大臣们又来做王莽的工作。
王莽的工作就不那么好做了,不论人们如何劝解,他就是不肯迈过这最后一道坎。当然,王莽也绝不否认符命的真实。经过反复争取,达成妥协:王莽不做皇帝,但又不能违背上天旨意,因此,摄行皇帝之事,称“摄皇帝”,将来皇子长大仍要还政。
王莽的举动堵住了所有准备指责他篡逆的嘴。
十二
上天好像不满意王莽的谦虚,催促他即位的符命一道又一道。
《汉书·王莽传》记载,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梦见天公派人告诉他“摄皇帝当为真”,并且说,为了表示神异,亭中当有新井。辛当早上起来跑进亭中一看,亭中果然出现了一口很深的新井。
全国各地都送来带有天命信息的奇石。王莽去未央宫前观看这些奇石时,突然天风大作,尘土迷漫,风过之后,奇石前出现了铜符帛图,上面写道:“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面对上天的催促,王莽说:“臣莽敢不承用!”但是还是不即位,只是让大臣们上书时不称“摄皇帝”,而直称“皇帝”,但摄政性质不变。
王莽就这样,走一步,停一停,逐步消解掉可能出现的不满因素,让天下慢慢适应改朝换代的现实。应该说,他做得相当高明。
十三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的一个黄昏,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来到刘邦庙门前,求见守庙官员,说有要事相告。
这个学生一脸神神秘秘,从怀里掏出两个铜盒,交到守庙官手里,说昨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后就看见身边有了这两个盒子。守庙官打开一看,一个盒子里装着一幅图,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个盒子里是一封信,“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原来是上天和刘邦的神灵写给王莽的信,说他是真命天子,要他即位,改朝换代,新朝的名字就叫作“新”。
刘邦还特意在信上写了十一个人的名字,说这些人是新朝的辅佐大臣,要王莽重用他们。
符命被火速送入宫中。
王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事打乱了阵脚。他没有理由置这道符命于不顾,因为这道符命以不容分说的口气,规定了他即位的时间,甚至规定了新王朝的称号。这就迫使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或是宣布此符命为假造,逮捕献符人;或是接受符命,打乱自己的计划,提前即位。
这道符命还真值得怀疑,最可疑的一点,是“刘邦推荐”的十一人名单。这十一个人,有八位是他的亲信,而另外三位中,两个分别叫王兴、王盛,不知是何许人也,最后一个,居然就是献符人哀章!这太让人引起种种联想了。
然而,静下心来一想,王莽却发现他居然不能怀疑,只能接受。第一,他真诚地信奉古书经典,相信符命的存在,虽然符命中有可能存在假托,但那是个别现象。第二,这道符命如果被宣布为假,那么以往的种种祥瑞符命也都值得怀疑,天命在他的说法也就值得怀疑,这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已经有人在对符命窃窃私语了,在目前形势下,任何符命他都不能怀疑,即使错了,也只能错到底,否则就是给人口实,就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威信一落千丈。第三,这道符命制作精美,格式完全符合礼仪,不像以往有的符命语焉不详,粗俗鄙俚,不能登大雅之堂。第四,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符命明确规定了即位时间,使他没有任何理由再推让拒绝,也就意味着为他解决了最大的礼仪上的难题。因此,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王莽彻夜不眠,在房间里一趟趟来回走着,不时拿起这道符命,端详一下。已经过了子夜时分,他下令,立刻召亲信大臣入宫!
大臣们看过符命,立刻向他叩首祝贺,一致认为应该顺天应命,立刻即位。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天已经快亮了,他们火速起草了一道诏书: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十四
话说长安东城仁义巷有个卖烧饼的汉子,为人老实懦弱,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烤上百来个烧饼,沿街叫卖,赚几个小钱,养家糊口。这一天早上,也是运气不好,他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被石头绊了一跤,提篮里的烧饼撒得满街都是,待拾起来时,已被无赖小儿抢去好几个,因此闷闷不乐,叫卖也无精打采。正在这时,突然身后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王盛!王盛!快点回家,有一群官人在那儿等你呢!”
王盛回头一看,是自己的邻居钱大麻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盛糊里糊涂地跟着他回到家里,只见自己家门口围了一大群人,还有不少当官的,见了他,人们便喊起来:“来了!来了!”
王盛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他两腿发软,上前就要给当官的叩头,不想那当官的倒纷纷跪倒在他的面前,王盛吓得手一抖,半篮烧饼又打翻在地。当官的说什么,他全没听清,糊里糊涂地被推上一辆马车,往皇宫驶去。
过了好半天,在人家再三解释下,他才知道,上天把他的名字写进符命里,让他辅佐新皇帝王莽,他现在已经是“崇新公”了。
转眼到了皇宫,洗澡更衣,修胡子,梳头发,打扮停当,立刻把他送到未央宫前,参加新帝登基典礼。
巍峨的未央宫装饰一新,在朝阳下金碧辉煌,殿前广场上旗帜在微风中猎猎飞扬,昂首而立的一列列武士手持长枪,挺胸收腹,默默对视,数千名文武官员穿着最盛大的礼服,排列整齐,神情庄严,垂手肃立。随着司礼官的一声长叫,悦耳的鼓乐立刻响彻云霄。
一个头戴纯金平天冠,身穿明黄色龙袍,脚蹬厚底皮靴的个头稍矮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导下缓步走向宝座。王盛注意到,这个人的靴子底有三寸厚,他长方脸,眉宇间满是庄严,方方的下巴显示着异乎寻常的坚定。
时曾有过的明堂。一时之间,文治达到极盛。大学者扬雄也被王莽的皇皇治绩所倾倒,孤傲的他满怀热情地作了《剧秦美新》一文,赞颂王莽的伟大。他说,王莽的治理完全符合先圣精神,在他的领导下,大汉王朝“帝典缺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他激动地赞美王莽之治“郁郁乎焕哉”!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当政五年之后,朝臣又总结王莽的治绩,说他的德行,为天下纪,他的功业,为万世基,提议加封“九锡”。
九锡是九种极尊贵的物品,加九锡,就意味着取得了接近皇帝的地位。消息传出,不长的时间内,朝廷竟然收到487,572的上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数字之所以如此精确,是因为《汉书》作者班固核对了当时的政府档案。
48万多件上书在汉朝意味着什么呢?西汉末年,全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其中绝大部分是文盲,识字者不过数百万。而在长安附近,能够上书的知识分子加起来也不会比48万多多少。这就是说,几乎所有有能力上书的普通百姓都参与了这次运动,如果在当时进行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肯定达95%以上。
在高层官员中,支持给王莽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达902人,几乎占了全部。
几乎所有的手都想把王莽推向“至尊”的宝座。
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汉王朝在未央宫举行盛大仪式,为王莽加封九锡。册文说:“辅朕五年,人伦之本正,天地之位定……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动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
这道众臣精心撰写的册文,把王莽神化到了半人半神的地步。而九锡之制从形制上更是把王莽从众人中分别出来,专门为王莽设了宗官、卜官、史官、祝官。王莽出行,坐特殊形制的车,竖九绦龙旗,执金斧玉勺。这种充满神秘气息的仪式,无疑使王莽的形象大为神化。
终于,在王莽加九锡之后七个月,长安附近有人在挖井时挖到了一块上圆下方的白色石头,上面赫然刻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这出历史大戏,马上就要接近高潮。所有的人都屏息静气,整个剧场暂时出现了可怕的寂静。
十一
刚刚上台的时候,王莽绝没有想到做皇帝。他确实想效法周公,做一个完美的道德标杆。周公之伟大,正在于他可做天子而没有做。
“篡逆”是整个汉语系统里最丑恶的一个词,王莽怎么会让这个词做自己名字的定语呢?
在汉语里,克己,就意味着伟大。
然而,当民意大潮渐渐涌起的时候,他的心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民心就是天心,难道上天真的要自己做皇帝吗?一想到这里,他的思绪就不由自主地迅速游走,开创新王朝、九五至尊、万岁、万世、龙、明黄色、朕……这些辉煌崇高的字眼在眼前不连贯地跳动起伏;群臣在自己脚下匍匐,亿万人山呼万岁,自己站在人世最高点,与天相通……这些情景让他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激情在心底抑制不住地汹涌,稍不努力,就要泛滥出来……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内心对皇位的渴望,是那样强烈。
如果上天真的属意于我,又有什么不对呢?周公不能做皇帝,是因为他辅佐的周成王乃是自己的亲侄子,天命在周,没有必要取代同姓。而现在,刘姓似乎真的失去了天心,上天似乎真的在寻找一个新的代理人,如果上天真要改朝换代,谁会比我更适合呢?只有获得皇位,才能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永久的保障。
王莽毕竟是凡人,一波又一波汹涌的民意渐渐把他拍晕了,特别是在加九锡之时,那四十八万多件上书,件件情真意切,字字出于百姓内心啊!这样感人的事情,前无古人,想必也后无来者。读着一封封称颂自己的奏折,听着那一句句悦耳动听的词句,王莽也不得不觉得自己真的是伟大、正确,真的是经天纬地之才。
听听他们都说了自己什么吧:
普天之下,惟公是赖……
钦承神祇,经纬四时,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天下和会,大众方辑……
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自至……
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
如果需要自己挺身拯救这些可爱的人民,自己为什么不能献身呢?
其实,在执政不久,王莽就敏锐地嗅到了百官颂词中的特殊味道,在民众的一次次推戴中,他心领神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恰到好处地参与了导演。他越谦虚,百姓就越急迫;他越无私,百姓就越狂热。他就在这汹涌的大潮中,半真半假、半推半就地向前走着,终于,“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符命出现了。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直到这个时候,王政君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的目的是想颠覆大汉江山!老太太勃然大怒,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王莽却认为这一符命是真的。本来,符命这种东西,并非不能伪造,但他不愿往那方面想。在下意识里,王莽其实是在盼望着这道符命的出现,也相信这道符命必然会出现。
但,他不能即皇帝位。因为在坚硬真实的伦理道德面前,虚幻的天意毕竟有些虚弱。退一步讲,即使天意昭昭,他也不能立刻接受。因为按礼的精神,遇到这种事必须极力推辞。
大臣们却迫不及待,他们再三譬喻,做通了太后的工作。王政君发过火之后,明白大势已去,明智地选择了沉默。然后,大臣们又来做王莽的工作。
王莽的工作就不那么好做了,不论人们如何劝解,他就是不肯迈过这最后一道坎。当然,王莽也绝不否认符命的真实。经过反复争取,达成妥协:王莽不做皇帝,但又不能违背上天旨意,因此,摄行皇帝之事,称“摄皇帝”,将来皇子长大仍要还政。
王莽的举动堵住了所有准备指责他篡逆的嘴。
十二
上天好像不满意王莽的谦虚,催促他即位的符命一道又一道。
《汉书·王莽传》记载,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梦见天公派人告诉他“摄皇帝当为真”,并且说,为了表示神异,亭中当有新井。辛当早上起来跑进亭中一看,亭中果然出现了一口很深的新井。
全国各地都送来带有天命信息的奇石。王莽去未央宫前观看这些奇石时,突然天风大作,尘土迷漫,风过之后,奇石前出现了铜符帛图,上面写道:“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面对上天的催促,王莽说:“臣莽敢不承用!”但是还是不即位,只是让大臣们上书时不称“摄皇帝”,而直称“皇帝”,但摄政性质不变。
王莽就这样,走一步,停一停,逐步消解掉可能出现的不满因素,让天下慢慢适应改朝换代的现实。应该说,他做得相当高明。
十三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的一个黄昏,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来到刘邦庙门前,求见守庙官员,说有要事相告。
这个学生一脸神神秘秘,从怀里掏出两个铜盒,交到守庙官手里,说昨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后就看见身边有了这两个盒子。守庙官打开一看,一个盒子里装着一幅图,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个盒子里是一封信,“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原来是上天和刘邦的神灵写给王莽的信,说他是真命天子,要他即位,改朝换代,新朝的名字就叫作“新”。
刘邦还特意在信上写了十一个人的名字,说这些人是新朝的辅佐大臣,要王莽重用他们。
符命被火速送入宫中。
王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事打乱了阵脚。他没有理由置这道符命于不顾,因为这道符命以不容分说的口气,规定了他即位的时间,甚至规定了新王朝的称号。这就迫使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或是宣布此符命为假造,逮捕献符人;或是接受符命,打乱自己的计划,提前即位。
这道符命还真值得怀疑,最可疑的一点,是“刘邦推荐”的十一人名单。这十一个人,有八位是他的亲信,而另外三位中,两个分别叫王兴、王盛,不知是何许人也,最后一个,居然就是献符人哀章!这太让人引起种种联想了。
然而,静下心来一想,王莽却发现他居然不能怀疑,只能接受。第一,他真诚地信奉古书经典,相信符命的存在,虽然符命中有可能存在假托,但那是个别现象。第二,这道符命如果被宣布为假,那么以往的种种祥瑞符命也都值得怀疑,天命在他的说法也就值得怀疑,这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已经有人在对符命窃窃私语了,在目前形势下,任何符命他都不能怀疑,即使错了,也只能错到底,否则就是给人口实,就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威信一落千丈。第三,这道符命制作精美,格式完全符合礼仪,不像以往有的符命语焉不详,粗俗鄙俚,不能登大雅之堂。第四,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符命明确规定了即位时间,使他没有任何理由再推让拒绝,也就意味着为他解决了最大的礼仪上的难题。因此,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王莽彻夜不眠,在房间里一趟趟来回走着,不时拿起这道符命,端详一下。已经过了子夜时分,他下令,立刻召亲信大臣入宫!
大臣们看过符命,立刻向他叩首祝贺,一致认为应该顺天应命,立刻即位。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天已经快亮了,他们火速起草了一道诏书: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十四
话说长安东城仁义巷有个卖烧饼的汉子,为人老实懦弱,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烤上百来个烧饼,沿街叫卖,赚几个小钱,养家糊口。这一天早上,也是运气不好,他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被石头绊了一跤,提篮里的烧饼撒得满街都是,待拾起来时,已被无赖小儿抢去好几个,因此闷闷不乐,叫卖也无精打采。正在这时,突然身后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王盛!王盛!快点回家,有一群官人在那儿等你呢!”
王盛回头一看,是自己的邻居钱大麻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盛糊里糊涂地跟着他回到家里,只见自己家门口围了一大群人,还有不少当官的,见了他,人们便喊起来:“来了!来了!”
王盛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他两腿发软,上前就要给当官的叩头,不想那当官的倒纷纷跪倒在他的面前,王盛吓得手一抖,半篮烧饼又打翻在地。当官的说什么,他全没听清,糊里糊涂地被推上一辆马车,往皇宫驶去。
过了好半天,在人家再三解释下,他才知道,上天把他的名字写进符命里,让他辅佐新皇帝王莽,他现在已经是“崇新公”了。
转眼到了皇宫,洗澡更衣,修胡子,梳头发,打扮停当,立刻把他送到未央宫前,参加新帝登基典礼。
巍峨的未央宫装饰一新,在朝阳下金碧辉煌,殿前广场上旗帜在微风中猎猎飞扬,昂首而立的一列列武士手持长枪,挺胸收腹,默默对视,数千名文武官员穿着最盛大的礼服,排列整齐,神情庄严,垂手肃立。随着司礼官的一声长叫,悦耳的鼓乐立刻响彻云霄。
一个头戴纯金平天冠,身穿明黄色龙袍,脚蹬厚底皮靴的个头稍矮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导下缓步走向宝座。王盛注意到,这个人的靴子底有三寸厚,他长方脸,眉宇间满是庄严,方方的下巴显示着异乎寻常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