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圣迹仙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年少,但也常见百姓因对养生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炼制神药,叫他们都得长生不死,岂不是行善积德之举?”
太乙元君说道:“不可。天生万物,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你日后只可炼制提神仙丹、飞升仙丹,但不能炼制出长生仙丹。将来你长大成人,可按我教你外祖父炼丹之法,炼制仙丹。但切记尊从其理,劝谕世人: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而成。你自己也必须守真抱一,炼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变幻莫测,方为大功告成。”
李耳道:“不知我将来在何处炼丹为最佳地?”
太乙元君说道:“一切随缘。然而,你现未成年,要紧的是学业,要优先拜师完成学业。”
玉女此时忙插言道:“太乙元君师傅所言极是,最要紧的是学业,但不知从师何人最为稳妥?”
太乙元君道:“鹿邑城有一先生,名唤商容,可去请他。”
玉女道:“我知商朝纣王时有一乐官,名叫商蓉,因他忠直被纣王贬黜。为了保护殷郊,撞死在九节殿。距今已有数百年,莫非他起死生还在世?”
太乙元君道:“此商蓉虽非彼商蓉也。此商蓉虽非彼商蓉,李耳拜他为师,只有三年缘分。此后顺其自然,必有造化。”言罢,便拉着老玄妙王,推开院门,两人疯疯癫癫出走,不知所踪。
此后,玉女便带李耳去鹿邑郡城,寻访商蓉。足足寻访了一年,待李耳长到十岁,终于在鹿邑城西郊外一小村中,寻到那位叫商蓉的老先生,将其请到家中,对李耳进行专门教授。
这期间,胡氏也向玉女辞别,领其孙女嫣红回隐阳山北老家去了。
商蓉老先生年过五旬,首次教授李耳端坐一方桌前,摇头晃脑吟诵着民间流传歌谣:“《黍离》里的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李耳随其吟诵,故作摇头晃脑,感觉别有一番趣味。
其实,商蓉老先生循规蹈矩,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第二日起,便不再教授李耳吟诵民间歌谣,而是开始教授当时京都学子必修课程。一年之内,从《三坟》讲到五典,从《八索》讲到《九丘》。
商蓉老先生平素对人宽容和蔼,但却很认真严谨,教授李耳讲求“知其荣,守其辱。”李耳问道:“何为知其荣,守其辱?”商蓉老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然而,李耳随着年龄增长,愈发透出天赋聪慧,静思好学,商蓉老先生在教他,已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据古籍记载:一日,商容对李耳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李耳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李耳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李耳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李耳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李耳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再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李耳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李耳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再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李耳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李耳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商容老先生教授李耳整整三年之后,便向玉女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李耳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已尽授,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李耳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李耳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李耳志远图宏之童也,老夫不可误人子弟,李耳应领另请高师方可继续深造。”
玉女老妇人再三挽留,怎耐商容执意离去。
此后一段时间,因一时没请到合适先生,少年李耳便只能从老妇人玉女那里,得道潜质开垦。同时,也与本村长其同龄少年徐二子,开始一段了牧牛生涯。
李耳牧牛,不再赘述。后人明代李东阳《北原牧唱》诗句,用来借喻李耳牧牛意境,却也十分贴切:
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
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
虽年少,但也常见百姓因对养生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炼制神药,叫他们都得长生不死,岂不是行善积德之举?”
太乙元君说道:“不可。天生万物,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你日后只可炼制提神仙丹、飞升仙丹,但不能炼制出长生仙丹。将来你长大成人,可按我教你外祖父炼丹之法,炼制仙丹。但切记尊从其理,劝谕世人: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而成。你自己也必须守真抱一,炼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变幻莫测,方为大功告成。”
李耳道:“不知我将来在何处炼丹为最佳地?”
太乙元君说道:“一切随缘。然而,你现未成年,要紧的是学业,要优先拜师完成学业。”
玉女此时忙插言道:“太乙元君师傅所言极是,最要紧的是学业,但不知从师何人最为稳妥?”
太乙元君道:“鹿邑城有一先生,名唤商容,可去请他。”
玉女道:“我知商朝纣王时有一乐官,名叫商蓉,因他忠直被纣王贬黜。为了保护殷郊,撞死在九节殿。距今已有数百年,莫非他起死生还在世?”
太乙元君道:“此商蓉虽非彼商蓉也。此商蓉虽非彼商蓉,李耳拜他为师,只有三年缘分。此后顺其自然,必有造化。”言罢,便拉着老玄妙王,推开院门,两人疯疯癫癫出走,不知所踪。
此后,玉女便带李耳去鹿邑郡城,寻访商蓉。足足寻访了一年,待李耳长到十岁,终于在鹿邑城西郊外一小村中,寻到那位叫商蓉的老先生,将其请到家中,对李耳进行专门教授。
这期间,胡氏也向玉女辞别,领其孙女嫣红回隐阳山北老家去了。
商蓉老先生年过五旬,首次教授李耳端坐一方桌前,摇头晃脑吟诵着民间流传歌谣:“《黍离》里的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李耳随其吟诵,故作摇头晃脑,感觉别有一番趣味。
其实,商蓉老先生循规蹈矩,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第二日起,便不再教授李耳吟诵民间歌谣,而是开始教授当时京都学子必修课程。一年之内,从《三坟》讲到五典,从《八索》讲到《九丘》。
商蓉老先生平素对人宽容和蔼,但却很认真严谨,教授李耳讲求“知其荣,守其辱。”李耳问道:“何为知其荣,守其辱?”商蓉老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然而,李耳随着年龄增长,愈发透出天赋聪慧,静思好学,商蓉老先生在教他,已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据古籍记载:一日,商容对李耳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李耳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李耳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李耳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李耳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李耳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再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李耳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李耳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再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李耳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李耳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商容老先生教授李耳整整三年之后,便向玉女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李耳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已尽授,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李耳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李耳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李耳志远图宏之童也,老夫不可误人子弟,李耳应领另请高师方可继续深造。”
玉女老妇人再三挽留,怎耐商容执意离去。
此后一段时间,因一时没请到合适先生,少年李耳便只能从老妇人玉女那里,得道潜质开垦。同时,也与本村长其同龄少年徐二子,开始一段了牧牛生涯。
李耳牧牛,不再赘述。后人明代李东阳《北原牧唱》诗句,用来借喻李耳牧牛意境,却也十分贴切:
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
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