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就不纳妾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当中记载的,可当真?”乾元帝沉着脸问。
乔珩跪下,恭敬地回答说:“小臣刚得到这花名册没多久,只来得及验证其中一小部分,被验证的那几条,都证实不是有人弄虚作假,至于其他的真伪,小臣不敢保证。”
乔珩送上来这份花名册,记载的是献州、益州、陵州三州超过六成的官员,其名下拥有的田产土地。
按照本朝规定,凡身具举人以上功名者,可免除名下规定限额内田产的部分税收。做官越是做的大,所需要交的税就越少。因此为了避税,不少大户都会将自己名下的土地过到一些官员名下,然后每年孝敬这些官员多少银子,双方互惠互利。
而本朝为了杜绝民间这种借官员之名偷税漏税的行为,将各官员名下田产及其缴税情况跟官员每年一度的考绩相挂钩,由户部监察官员田产,报给吏部计分。
乔珩呈上来的花名册中记载的官员田产数量,很明显跟户部、吏部呈上来的数字对不上,这其中的差距,大致估算一下,就涉及国税超过七万两,光是北面三个州的数字就如此之大,乾元帝气得差点吐血。
乾元帝背着手,问:“这名单你如何得来的?”
乔珩老实回答道:“是献州折冲都尉张辽麾下一位办事进上,此人月前已经辞官,花尽家当上京,拿着这花名册缠了小臣许久,小臣才信了他,派人前去调查当中记载的真伪。”
乾元帝摇摇头:“不可能,这里边不可能全是真的,如果涉及银钱真有这么多,户部早就瞒不住了,国库的账难道还有假?”
乔珩磕头,道:“陛下,那位进京的办事曾跟小臣说起过一事。是说献州樊邺县有一匠户,这家的当家是个木匠,依照朝廷规定,每年需要向朝廷缴纳班匠税二两六钱。可是这个木匠七年前就已经死了,然而官府自他死后,依旧年年向木匠的长子一家收取班匠税。理由是衙门中关于匠户的登记,每十年一查,就算这家的木匠已经死了,但只要他的名字还在匠户册上,家里就还需要缴纳班匠税。除非等下次县里查询的时候,将木匠的死记录在案,把他的名字从匠户册上划掉,这样他们家才不用上缴班匠税。”
乾元帝气得青筋都爆出来了,然而又听乔珩说:“但是小臣看了户部送到吏部的文卷,该县应该早在七年前就已经抹去了这家的班匠税,换句话说,这二两六钱已经不知归到何处去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在文卷上已经注明因河水暴涨侵没的良田,却依旧每年有人收取田税;明明因虫灾导致颗粒无收的荒田,却还是按照良田的标准收取田税,等等等等。现在陛下明白了为何户部能把这么大的缺口瞒住了吧。可笑的是,吏部每年对这些地方官员的考绩看上去都很不错,反而是那些实报实收的地方,官员因为年年做不平账,导致自身考绩极差,晋升无望。”
乾元帝踢翻了放在桌边的冰盆,里面的冰块散落一地,让殿里的气氛更加冰冷。
“户部,户部竟然有人敢胆大至斯,简直该死!难道这么多年就没人把这些事上报上来?”
乔珩面色怪异,回答道:“小臣想,应该是有上报的。可依照朝廷规定,从四品以下官员上呈这样的折子,需先经吏部再转呈刑部,而如果是平头老百姓告状,至多告到知州一级的衙门就已经被压下了。”
乾元帝若有所思:“吏部,是啊,刑部处天下刑法案卷,每日都有以千万计的卷宗汇集,所以从四品一下的官员若要上报,需先由吏部查视汇总。那你的意思是,不光户部不干净,恐怕吏部也有人牵扯其中?”
乔珩抿嘴:“小臣不敢说,但上报陛下之前,小臣翻阅过考功司历年的文卷,确实有一些关于此事的揭发奏本被人压下,这样的奏本几乎年年有,硬要说是被忽视的有些说不过去。”
朱德奎缩缩脖子,看来他的风寒刚好又要患上腿疾了,只能留在宫中就近伺候陛下,不方便出宫回自己府上了,自然也就不方便见那些想从他口中套话的魑魅魍魉了。
***
乔珩从宫里回来,到了侯府先不急着回自己住处,而是去了南跨院,见自己月前新收的门客—廖胜。
站在院中的廖胜不过不惑之年,双鬓却已经雪白,可他今天高兴,比当年他考中新科进士还要高兴,他知道,这一次自己选择永定侯府世子爷一点都没有选错。
>
“这当中记载的,可当真?”乾元帝沉着脸问。
乔珩跪下,恭敬地回答说:“小臣刚得到这花名册没多久,只来得及验证其中一小部分,被验证的那几条,都证实不是有人弄虚作假,至于其他的真伪,小臣不敢保证。”
乔珩送上来这份花名册,记载的是献州、益州、陵州三州超过六成的官员,其名下拥有的田产土地。
按照本朝规定,凡身具举人以上功名者,可免除名下规定限额内田产的部分税收。做官越是做的大,所需要交的税就越少。因此为了避税,不少大户都会将自己名下的土地过到一些官员名下,然后每年孝敬这些官员多少银子,双方互惠互利。
而本朝为了杜绝民间这种借官员之名偷税漏税的行为,将各官员名下田产及其缴税情况跟官员每年一度的考绩相挂钩,由户部监察官员田产,报给吏部计分。
乔珩呈上来的花名册中记载的官员田产数量,很明显跟户部、吏部呈上来的数字对不上,这其中的差距,大致估算一下,就涉及国税超过七万两,光是北面三个州的数字就如此之大,乾元帝气得差点吐血。
乾元帝背着手,问:“这名单你如何得来的?”
乔珩老实回答道:“是献州折冲都尉张辽麾下一位办事进上,此人月前已经辞官,花尽家当上京,拿着这花名册缠了小臣许久,小臣才信了他,派人前去调查当中记载的真伪。”
乾元帝摇摇头:“不可能,这里边不可能全是真的,如果涉及银钱真有这么多,户部早就瞒不住了,国库的账难道还有假?”
乔珩磕头,道:“陛下,那位进京的办事曾跟小臣说起过一事。是说献州樊邺县有一匠户,这家的当家是个木匠,依照朝廷规定,每年需要向朝廷缴纳班匠税二两六钱。可是这个木匠七年前就已经死了,然而官府自他死后,依旧年年向木匠的长子一家收取班匠税。理由是衙门中关于匠户的登记,每十年一查,就算这家的木匠已经死了,但只要他的名字还在匠户册上,家里就还需要缴纳班匠税。除非等下次县里查询的时候,将木匠的死记录在案,把他的名字从匠户册上划掉,这样他们家才不用上缴班匠税。”
乾元帝气得青筋都爆出来了,然而又听乔珩说:“但是小臣看了户部送到吏部的文卷,该县应该早在七年前就已经抹去了这家的班匠税,换句话说,这二两六钱已经不知归到何处去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在文卷上已经注明因河水暴涨侵没的良田,却依旧每年有人收取田税;明明因虫灾导致颗粒无收的荒田,却还是按照良田的标准收取田税,等等等等。现在陛下明白了为何户部能把这么大的缺口瞒住了吧。可笑的是,吏部每年对这些地方官员的考绩看上去都很不错,反而是那些实报实收的地方,官员因为年年做不平账,导致自身考绩极差,晋升无望。”
乾元帝踢翻了放在桌边的冰盆,里面的冰块散落一地,让殿里的气氛更加冰冷。
“户部,户部竟然有人敢胆大至斯,简直该死!难道这么多年就没人把这些事上报上来?”
乔珩面色怪异,回答道:“小臣想,应该是有上报的。可依照朝廷规定,从四品以下官员上呈这样的折子,需先经吏部再转呈刑部,而如果是平头老百姓告状,至多告到知州一级的衙门就已经被压下了。”
乾元帝若有所思:“吏部,是啊,刑部处天下刑法案卷,每日都有以千万计的卷宗汇集,所以从四品一下的官员若要上报,需先由吏部查视汇总。那你的意思是,不光户部不干净,恐怕吏部也有人牵扯其中?”
乔珩抿嘴:“小臣不敢说,但上报陛下之前,小臣翻阅过考功司历年的文卷,确实有一些关于此事的揭发奏本被人压下,这样的奏本几乎年年有,硬要说是被忽视的有些说不过去。”
朱德奎缩缩脖子,看来他的风寒刚好又要患上腿疾了,只能留在宫中就近伺候陛下,不方便出宫回自己府上了,自然也就不方便见那些想从他口中套话的魑魅魍魉了。
***
乔珩从宫里回来,到了侯府先不急着回自己住处,而是去了南跨院,见自己月前新收的门客—廖胜。
站在院中的廖胜不过不惑之年,双鬓却已经雪白,可他今天高兴,比当年他考中新科进士还要高兴,他知道,这一次自己选择永定侯府世子爷一点都没有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