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六零年代好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高兴了,没想到小鸡出壳率那么高,原本还想着要是这回数量不够,还得再想法子去其他人家换一些来,结果远超她的预期,现在该烦恼的大概是养这么多鸡,合适吗?
听到喜宝的话,赵红英一脸喜气的说:“大概是孵不出来了,没事,回头炒鸡蛋吃。”
喜宝惊呆了,忙不得的把鸡蛋往胸口放:“不不……奶,这个给我吧,我还想再试试看。”
“也行。”赵红英随口答应了。她麻利的收拾完小土炕,虽然这玩意儿占地方,可想着万一下回还要用,她索性没拆,反正只要不烧火的话,当个桌子使还是成的。
小鸡长得飞快,而且别忘了,老宋家是有老母鸡的,被小孩子们伺候了一天,又在赵红英的照看下过了两天,之后就直接丢到了屋后去了,横竖有母鸡们在,还有狗子小黄在,出不了啥意外的。
意外是没出,倒是赵红霞上门来了。
赵红霞过来时,喜宝刚放下不久,手里捧着那枚咋样也孵不出来小鸡的鸡蛋。为了这枚鸡蛋,她特地把去年冬天奶给她新做的绒帽给拿出来了,把鸡蛋放在里头,时刻不离身。可她奶说,这都过了三天了,孵不出来了。
“二奶奶。”喜宝看到她二奶奶过来,忙打招呼。
“喜宝,你奶呢?对了,听说你家孵出了好多小鸡?我在隔壁都听到鸡叫声了。”赵红霞那叫一个羡慕啊,她家本来是有一只公鸡的,可去年过年就给杀掉吃了,之后又添了只母鸡,结果倒是好,突然就变政策了。她也想法子寻了几枚受精鸡蛋,叫家里的母鸡帮着孵,到现在为止,只有一枚鸡蛋破了壳,其他的不是被母鸡砸了,就是直接没孵出来。
“奶在灶间。”喜宝心心念念就是怀里的鸡蛋,给二奶奶指了路之后,她又低头认真的看了起来。
赵红霞顺拐去了灶间,大嗓门从里头传出来:“姐啊,你倒是匀点儿鸡给我呢,我拿鸡蛋跟你换,两斤鸡蛋换只母鸡,公鸡的话,一斤鸡蛋。”
喜宝回头瞅了一眼,心里算了一笔账,等小鸡们都长大了,能下蛋了,那一天也最多就是一枚鸡蛋。要是家里孵蛋的话,二十一天,能出来三十多只小鸡,哪怕公母对半,那也有五十斤了。
好划算哦!
然后,她就看着她奶领着二奶奶往屋后去了。
刚想抬腿跟上去,喜宝冷不丁的就觉得手里的帽子一颤,赶紧低头瞅去,顿时大乐。
这两天里,她真的是连睡觉都把鸡蛋放在被窝里,上课的时候,也偷偷的藏在衣服里头,最怕的就是上课到一半,小鸡出壳了。幸好,这只小鸡乖得很,特地选了这么个好时候出来。
“奶!奶!”喜宝不敢乱动,僵着身子立在原地,看着小鸡从蛋壳里出来,然后一头栽倒在软绵绵的绒帽里。
等赵红英过来时,看到的就是她家小孙女木头人一样的捧着个小鸡仔,当下又好气又好笑的接了过来:“我先给你看两天,大点儿了再给你玩。哎哟,我还得把这帽子给洗了。”
“我来洗。”喜宝看着她奶接过了小鸡,顿时长出了一口气,接过帽子,拍着胸口说,“我就说嘛,一枚鸡蛋一只小鸡,它只是懒了点儿。”
终于大功告成了,喜宝高兴坏了,对于这个懒惰的小鸡也多添了几分好感,蹦蹦跳跳的去洗了帽子,然后端着个小鸡窝,跟全家人显摆她的新小鸡。
……
为了小鸡仔们,喜宝前后忙活了差不多有一个月,尤其后面几天,她连上课都在挂心,也幸亏小学课程不难,作业也少得可怜,加上她底子好,这才没有落下课程来。
特地叮嘱了她奶,不要把最后一只小鸡“迟迟”给别人,喜宝彻底放下了心事,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
等她彻底丢开心思后,才愕然发现,好像学校里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曾校长倒还是那副老样子,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好好先生,可他毕竟是校长,习惯性的板着脸,训斥起学生来也毫不嘴软。李老师的变化就有些大了,先前喜宝就觉得她莫名的对自己特别好,不过这段时间,虽然她还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可先前眼神里那种和善和欢喜却是散去了不少。见她这样,喜宝一方面觉得挺奇怪了,另一方面也松了一口气,不然老有一个人用奶那种眼神瞅着自己,也怪渗人的。
除了两位任课老师,同学们的变化也不少,班上原先几个特别爱笑爱闹的同学,莫名的每天都有气无力的,有个男生还红着眼圈来上课了。
另外就是,请假的同学也多了。
终于,在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之前,曾校长提前结束了上课,开了一次短暂的班会。
“最近,队上一直流传着某些小道消息,我在这里跟同学们说,那些消息都是假的,起码到现在为止,红旗公社从未收到过任何关于‘知青回城’的书面文件。你们要明白,当初包括老师我在内,都是积极响应上头的政策,下乡支援农村建设。假如……我是说如果真的有回城的事儿,首先要会通知的,就是公社的干部们。”
喜宝眨巴眨眼睛,满脸的不解,她一直以为这事儿已经结束了,所以学校里那么多奇怪的事情,都是因为这个起来的吗?
“哥,你知道这是咋了吗?”
“知道,下课演给你看。”
小兄妹俩快速的说完悄悄话,又再度抬头认真的看向曾校长。
其实,曾校长要说的也就是那么几句话,想告诉同学们,别为了那些个流言影响到生活,可他也明白,光靠他几句话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影响的。不然,这些日子以来,也不会出那么多乱子了。
“你们只需要记住,你们现在还是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去管队上的那些事儿。还有,经过县里领导的商量,今年县一中会面向全体初三学生考试。虽然你们才念五年级,可这说明了什么?形式在好转,你们将来也许可能考上高中。”
“回去把我的话告诉你们的父母,之后,就认真准备期末复习,咱们管不了太多事情,你们要做的就是先管好自己。好了,今天提前下课。”
能劝的都劝了,接下来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曾校长叹着气离开了教室,等他一走,教室里立马乱成一堆。
不等喜宝催促,毛头就连比带划的演了起来。
还真别说,最近这一个月来,队上的各种事情一窝蜂的涌了上来,赵建跃媳妇儿闹着要离婚仅仅是个开头,接着,更多的知青们得到了消息,哪怕赵建设一而再再而三的澄清,这是一个假消息,却压根就没人相信。
毛头也不信,他最近除了到处挖蚯蚓外,就忙着看戏听壁角了。一个人说,也许是假的,可大家要是全都这么说呢?退一步说,就算是假的,那总有人先编排了假消息吧?不然咋就凭空出现了奇怪事儿呢?
喜宝听得很认真,她也是这会儿才知道身边发生了那么多事儿。而他们这边的闹腾很快就吸引了其他同学,同学们一面看着毛头表演,一面纷纷补充说明。
第七生产队因为各家各户的条件都比较好,多的是其他生产队的姑娘嫁过来。一来二去的,各家都有几门外头的亲戚,而知青这事儿吧,又不单单是第七生产队的,旁的地方也不少。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的,多半都是从家里大人那头听来的,很快喜宝就听傻眼了。
其实,他们队上的知青还算好的,曾校长是第一个表示,甭管有没有回城的可能,反正他是不会回去的。想也知道,来的时候是一个人,走的时候绝不可能允许拖家带口的,本来知青下乡就是因为城里养不活那么多人,最多最多,也就是让知青本人回城罢了。
曾校长虽然现在是小学校长,可其实他在最早的时候,就被赵建设委派当了知青们的领头人,哪怕后来忙于学校的事儿,知青那头还是叫他兼管着。
所以,他一出面,起码有一半知青歇了那份心思,不是有多相信他,而是觉得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他曾庆华还不早早的抢着回城?只要他能保证回城后把媳妇儿接走,哪怕整个第七生产队只有一个名额,那也绝对是他的。
换句话说,这事儿应该就是假的了,他才会说这种场面话。
然而,也有人表示不相信,觉得他就在做戏,吵着闹着非要跟赵建设要什么“知青回城申请表”。赵建设才是最无辜的那个,他完全没听说过这事儿。
于是,知青们就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有的毁了刚刚说定的婚事,有的默默的从家里搬回了知青点,还有的干脆趁着上工的时候,偷摸着收拾了家里的盘缠,直接走人了。
跑路的知青都是离家不远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知青都是大老远过来的,尤其最近两三年下乡的,基本上都是附近县城的人。哪怕光用两条腿走路,最多走个两三天,总能到的。
毛头一开始光顾着跟喜宝说队上的事儿,得了同学们的提醒,才突然想起那天看到赵建设急吼吼的骑着大红旗,飞一般的冲出去,后头还有两个老人边哭边喊,叫他一定要查到那个白眼狼的家庭住址,他们就算豁出命去,也要把人给逮回来。
“我跟你们说啊!”毛头一下子就来劲儿了,虽然只看到了开头,可因为看的戏多了,稍稍脑补下就能出剧情,再说他事后还特地去打听一下,还盼着出后续。
他们不知道的是,后续剧情已经出来了,那家人纠集了家里的老老小小,捏着赵建设从公社那边抄来的知青档案,杀气腾腾的跑去邻县了。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不过这并不妨碍同学们继续说自个儿的事情,只有零星几个同学,拉着脸走出了教室。
等下一节课,李老师过来上课时,毛头突然举手发问:“李老师,要是知青回城的事情是真的,你会走吗?”
李老师明显懵了一下,不过她还是挤出了几分笑,轻声细语的回答:“老师的爸妈弟妹都在城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回去看看他们的。”顿了顿,她眼神扫过毛头身边的喜宝,又添了一句,“不过,这都是没影儿的事情,老话说,当一天和尚还撞一天钟呢,我既然当了你们的老师,就会好好给你们上课的。”
毛头点了点头,终于不再搞事,乖乖坐下了。
……
这天之后没多久,队上彻底闹起来了。老宋家这边,因为跟知青们来往不多,影响倒是不大,唯一有些牵扯到,也就是曾庆华和姚燕红了。曾校长他明确的表示绝不回城,姚燕红则是杀鸡抹脖子般的死活要回城。赵家那头被烦得不轻,终于在喜宝他们考完期末考试那一天,做出了一个决定。
同意赵建跃跟姚燕红离婚。
考虑到当初也没去县里扯证,不过就是摆了几桌酒请亲朋好友聚了聚,所以这回当然也不会闹大,就是姚燕红收拾了两个包裹,又搬回了知青点。
算起来,姚燕红是最早的那几批老知青了,她嫁给赵建跃时,喜宝才四岁,现在喜宝都十岁了。知青点的老房子更是建了有七八年之久了,早先瞅着还凑合,可因为知青们相继搬离,加上维护不当,整体看来是又破又旧。
最重要的是,秋季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意味着,现在已经是冬天了,接下来只会越来越冷。
姚燕红什么都顾不得了,赵家长辈们刚松口,她立马带上包裹走人,就连包裹都是早些准备好的。东西倒是没多拿,就拿走了铺盖和衣裳,按说这些也是赵建跃给她置办的,可他们自家人没开口,外人也不好说啥。
除了姚燕红,队上悔婚的人也不少。可悔婚跟离婚本身就是两个概念,倒是知青点那头,在时隔数年之后,又再度热闹了起来。可对于这种热闹,队上的老人只能摇头叹息,尤其是赵满仓,不止一次的过来找赵红英诉苦:“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折腾这些。”
“舅爷爷好。”喜宝去屋后抱了只半大的母鸡,蹭蹭的往堂屋里钻。
赵红英见她这样,顿时无奈了:“那是鸡,你老抱着它干啥?”
“我的迟迟。”喜宝特别喜欢这只懒懒的小母鸡,“奶你自个儿说的,反正它是母鸡,留着下蛋呗。”
“随你吧。”
得了允许,喜宝更高兴了,抱着小母鸡就往窗台下坐功课的大姐跟前凑。
春丽已经是初三学生了,因为今年早不早的就下来了通知,说是县一中统招学生,这不,她决定最后努力一把。事实上,比起喜宝,她才是真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
考高中,这是她目前最大的目标。
很高兴了,没想到小鸡出壳率那么高,原本还想着要是这回数量不够,还得再想法子去其他人家换一些来,结果远超她的预期,现在该烦恼的大概是养这么多鸡,合适吗?
听到喜宝的话,赵红英一脸喜气的说:“大概是孵不出来了,没事,回头炒鸡蛋吃。”
喜宝惊呆了,忙不得的把鸡蛋往胸口放:“不不……奶,这个给我吧,我还想再试试看。”
“也行。”赵红英随口答应了。她麻利的收拾完小土炕,虽然这玩意儿占地方,可想着万一下回还要用,她索性没拆,反正只要不烧火的话,当个桌子使还是成的。
小鸡长得飞快,而且别忘了,老宋家是有老母鸡的,被小孩子们伺候了一天,又在赵红英的照看下过了两天,之后就直接丢到了屋后去了,横竖有母鸡们在,还有狗子小黄在,出不了啥意外的。
意外是没出,倒是赵红霞上门来了。
赵红霞过来时,喜宝刚放下不久,手里捧着那枚咋样也孵不出来小鸡的鸡蛋。为了这枚鸡蛋,她特地把去年冬天奶给她新做的绒帽给拿出来了,把鸡蛋放在里头,时刻不离身。可她奶说,这都过了三天了,孵不出来了。
“二奶奶。”喜宝看到她二奶奶过来,忙打招呼。
“喜宝,你奶呢?对了,听说你家孵出了好多小鸡?我在隔壁都听到鸡叫声了。”赵红霞那叫一个羡慕啊,她家本来是有一只公鸡的,可去年过年就给杀掉吃了,之后又添了只母鸡,结果倒是好,突然就变政策了。她也想法子寻了几枚受精鸡蛋,叫家里的母鸡帮着孵,到现在为止,只有一枚鸡蛋破了壳,其他的不是被母鸡砸了,就是直接没孵出来。
“奶在灶间。”喜宝心心念念就是怀里的鸡蛋,给二奶奶指了路之后,她又低头认真的看了起来。
赵红霞顺拐去了灶间,大嗓门从里头传出来:“姐啊,你倒是匀点儿鸡给我呢,我拿鸡蛋跟你换,两斤鸡蛋换只母鸡,公鸡的话,一斤鸡蛋。”
喜宝回头瞅了一眼,心里算了一笔账,等小鸡们都长大了,能下蛋了,那一天也最多就是一枚鸡蛋。要是家里孵蛋的话,二十一天,能出来三十多只小鸡,哪怕公母对半,那也有五十斤了。
好划算哦!
然后,她就看着她奶领着二奶奶往屋后去了。
刚想抬腿跟上去,喜宝冷不丁的就觉得手里的帽子一颤,赶紧低头瞅去,顿时大乐。
这两天里,她真的是连睡觉都把鸡蛋放在被窝里,上课的时候,也偷偷的藏在衣服里头,最怕的就是上课到一半,小鸡出壳了。幸好,这只小鸡乖得很,特地选了这么个好时候出来。
“奶!奶!”喜宝不敢乱动,僵着身子立在原地,看着小鸡从蛋壳里出来,然后一头栽倒在软绵绵的绒帽里。
等赵红英过来时,看到的就是她家小孙女木头人一样的捧着个小鸡仔,当下又好气又好笑的接了过来:“我先给你看两天,大点儿了再给你玩。哎哟,我还得把这帽子给洗了。”
“我来洗。”喜宝看着她奶接过了小鸡,顿时长出了一口气,接过帽子,拍着胸口说,“我就说嘛,一枚鸡蛋一只小鸡,它只是懒了点儿。”
终于大功告成了,喜宝高兴坏了,对于这个懒惰的小鸡也多添了几分好感,蹦蹦跳跳的去洗了帽子,然后端着个小鸡窝,跟全家人显摆她的新小鸡。
……
为了小鸡仔们,喜宝前后忙活了差不多有一个月,尤其后面几天,她连上课都在挂心,也幸亏小学课程不难,作业也少得可怜,加上她底子好,这才没有落下课程来。
特地叮嘱了她奶,不要把最后一只小鸡“迟迟”给别人,喜宝彻底放下了心事,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
等她彻底丢开心思后,才愕然发现,好像学校里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曾校长倒还是那副老样子,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好好先生,可他毕竟是校长,习惯性的板着脸,训斥起学生来也毫不嘴软。李老师的变化就有些大了,先前喜宝就觉得她莫名的对自己特别好,不过这段时间,虽然她还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可先前眼神里那种和善和欢喜却是散去了不少。见她这样,喜宝一方面觉得挺奇怪了,另一方面也松了一口气,不然老有一个人用奶那种眼神瞅着自己,也怪渗人的。
除了两位任课老师,同学们的变化也不少,班上原先几个特别爱笑爱闹的同学,莫名的每天都有气无力的,有个男生还红着眼圈来上课了。
另外就是,请假的同学也多了。
终于,在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之前,曾校长提前结束了上课,开了一次短暂的班会。
“最近,队上一直流传着某些小道消息,我在这里跟同学们说,那些消息都是假的,起码到现在为止,红旗公社从未收到过任何关于‘知青回城’的书面文件。你们要明白,当初包括老师我在内,都是积极响应上头的政策,下乡支援农村建设。假如……我是说如果真的有回城的事儿,首先要会通知的,就是公社的干部们。”
喜宝眨巴眨眼睛,满脸的不解,她一直以为这事儿已经结束了,所以学校里那么多奇怪的事情,都是因为这个起来的吗?
“哥,你知道这是咋了吗?”
“知道,下课演给你看。”
小兄妹俩快速的说完悄悄话,又再度抬头认真的看向曾校长。
其实,曾校长要说的也就是那么几句话,想告诉同学们,别为了那些个流言影响到生活,可他也明白,光靠他几句话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影响的。不然,这些日子以来,也不会出那么多乱子了。
“你们只需要记住,你们现在还是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去管队上的那些事儿。还有,经过县里领导的商量,今年县一中会面向全体初三学生考试。虽然你们才念五年级,可这说明了什么?形式在好转,你们将来也许可能考上高中。”
“回去把我的话告诉你们的父母,之后,就认真准备期末复习,咱们管不了太多事情,你们要做的就是先管好自己。好了,今天提前下课。”
能劝的都劝了,接下来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曾校长叹着气离开了教室,等他一走,教室里立马乱成一堆。
不等喜宝催促,毛头就连比带划的演了起来。
还真别说,最近这一个月来,队上的各种事情一窝蜂的涌了上来,赵建跃媳妇儿闹着要离婚仅仅是个开头,接着,更多的知青们得到了消息,哪怕赵建设一而再再而三的澄清,这是一个假消息,却压根就没人相信。
毛头也不信,他最近除了到处挖蚯蚓外,就忙着看戏听壁角了。一个人说,也许是假的,可大家要是全都这么说呢?退一步说,就算是假的,那总有人先编排了假消息吧?不然咋就凭空出现了奇怪事儿呢?
喜宝听得很认真,她也是这会儿才知道身边发生了那么多事儿。而他们这边的闹腾很快就吸引了其他同学,同学们一面看着毛头表演,一面纷纷补充说明。
第七生产队因为各家各户的条件都比较好,多的是其他生产队的姑娘嫁过来。一来二去的,各家都有几门外头的亲戚,而知青这事儿吧,又不单单是第七生产队的,旁的地方也不少。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的,多半都是从家里大人那头听来的,很快喜宝就听傻眼了。
其实,他们队上的知青还算好的,曾校长是第一个表示,甭管有没有回城的可能,反正他是不会回去的。想也知道,来的时候是一个人,走的时候绝不可能允许拖家带口的,本来知青下乡就是因为城里养不活那么多人,最多最多,也就是让知青本人回城罢了。
曾校长虽然现在是小学校长,可其实他在最早的时候,就被赵建设委派当了知青们的领头人,哪怕后来忙于学校的事儿,知青那头还是叫他兼管着。
所以,他一出面,起码有一半知青歇了那份心思,不是有多相信他,而是觉得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他曾庆华还不早早的抢着回城?只要他能保证回城后把媳妇儿接走,哪怕整个第七生产队只有一个名额,那也绝对是他的。
换句话说,这事儿应该就是假的了,他才会说这种场面话。
然而,也有人表示不相信,觉得他就在做戏,吵着闹着非要跟赵建设要什么“知青回城申请表”。赵建设才是最无辜的那个,他完全没听说过这事儿。
于是,知青们就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有的毁了刚刚说定的婚事,有的默默的从家里搬回了知青点,还有的干脆趁着上工的时候,偷摸着收拾了家里的盘缠,直接走人了。
跑路的知青都是离家不远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知青都是大老远过来的,尤其最近两三年下乡的,基本上都是附近县城的人。哪怕光用两条腿走路,最多走个两三天,总能到的。
毛头一开始光顾着跟喜宝说队上的事儿,得了同学们的提醒,才突然想起那天看到赵建设急吼吼的骑着大红旗,飞一般的冲出去,后头还有两个老人边哭边喊,叫他一定要查到那个白眼狼的家庭住址,他们就算豁出命去,也要把人给逮回来。
“我跟你们说啊!”毛头一下子就来劲儿了,虽然只看到了开头,可因为看的戏多了,稍稍脑补下就能出剧情,再说他事后还特地去打听一下,还盼着出后续。
他们不知道的是,后续剧情已经出来了,那家人纠集了家里的老老小小,捏着赵建设从公社那边抄来的知青档案,杀气腾腾的跑去邻县了。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不过这并不妨碍同学们继续说自个儿的事情,只有零星几个同学,拉着脸走出了教室。
等下一节课,李老师过来上课时,毛头突然举手发问:“李老师,要是知青回城的事情是真的,你会走吗?”
李老师明显懵了一下,不过她还是挤出了几分笑,轻声细语的回答:“老师的爸妈弟妹都在城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回去看看他们的。”顿了顿,她眼神扫过毛头身边的喜宝,又添了一句,“不过,这都是没影儿的事情,老话说,当一天和尚还撞一天钟呢,我既然当了你们的老师,就会好好给你们上课的。”
毛头点了点头,终于不再搞事,乖乖坐下了。
……
这天之后没多久,队上彻底闹起来了。老宋家这边,因为跟知青们来往不多,影响倒是不大,唯一有些牵扯到,也就是曾庆华和姚燕红了。曾校长他明确的表示绝不回城,姚燕红则是杀鸡抹脖子般的死活要回城。赵家那头被烦得不轻,终于在喜宝他们考完期末考试那一天,做出了一个决定。
同意赵建跃跟姚燕红离婚。
考虑到当初也没去县里扯证,不过就是摆了几桌酒请亲朋好友聚了聚,所以这回当然也不会闹大,就是姚燕红收拾了两个包裹,又搬回了知青点。
算起来,姚燕红是最早的那几批老知青了,她嫁给赵建跃时,喜宝才四岁,现在喜宝都十岁了。知青点的老房子更是建了有七八年之久了,早先瞅着还凑合,可因为知青们相继搬离,加上维护不当,整体看来是又破又旧。
最重要的是,秋季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意味着,现在已经是冬天了,接下来只会越来越冷。
姚燕红什么都顾不得了,赵家长辈们刚松口,她立马带上包裹走人,就连包裹都是早些准备好的。东西倒是没多拿,就拿走了铺盖和衣裳,按说这些也是赵建跃给她置办的,可他们自家人没开口,外人也不好说啥。
除了姚燕红,队上悔婚的人也不少。可悔婚跟离婚本身就是两个概念,倒是知青点那头,在时隔数年之后,又再度热闹了起来。可对于这种热闹,队上的老人只能摇头叹息,尤其是赵满仓,不止一次的过来找赵红英诉苦:“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折腾这些。”
“舅爷爷好。”喜宝去屋后抱了只半大的母鸡,蹭蹭的往堂屋里钻。
赵红英见她这样,顿时无奈了:“那是鸡,你老抱着它干啥?”
“我的迟迟。”喜宝特别喜欢这只懒懒的小母鸡,“奶你自个儿说的,反正它是母鸡,留着下蛋呗。”
“随你吧。”
得了允许,喜宝更高兴了,抱着小母鸡就往窗台下坐功课的大姐跟前凑。
春丽已经是初三学生了,因为今年早不早的就下来了通知,说是县一中统招学生,这不,她决定最后努力一把。事实上,比起喜宝,她才是真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
考高中,这是她目前最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