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帝国的晨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共和31年12月初1
华夏帝国历经31年的共和皇帝时代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
远在万里之外的帝国本土必然正在进行紧张的皇帝退位和新帝登基大典准备工作,偏偏即将到来的正月又是各种传统节日最密集的一个月,可以想象,内阁各部(特别是礼部)一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这些大喜事(可能皇帝退位例外,至少表面上应该例外)在华夏人眼里向来是马虎不得的重要典礼,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准备,细算起来,各种消耗恐怕并不低于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
如果是另一个位面历史上那个挪用海军经费给异族统治者过生日的朝代,远征军现在就应该想想怎么才能活着回家了。
好在,华夏的统治者——不论是老皇帝还是新皇帝,不论是老内阁还是即将上位的新内阁,都还没老糊涂,该给远征军的支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短缺。
甚至有层层加码的迹象。
今天对华夏帝国远征军的绝大多数士兵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日子——归属远征军的后勤车队和顺丰行商队同时到达镇远城。
后勤车队运载的是粮草、弹药、部分冬季被服和后方亲人给官兵们的家信——后勤部门一向重视军邮工作,通常,战争开始之后半年内(这次因为路程实在太远,补给困难而耽误一段时间),会有人专门到士兵家属门上催收家信——亲属不识字就免费代写,没有亲人的孤儿士兵,由后方中学生专门写慰问信。
反正必须保证野战军和屯垦军军官、平民级别以上人人都有,就算屯垦军中的庶民、奴隶,如果有家属向前方邮寄信件和不超过5公斤重的合法包裹,也是免费的(但从前线向后方邮寄物品必须花钱)。
对在海外远离家乡作战的远征军士兵来说,薄薄一封家信远比糖块补给甚至军饷来的重要。
对欧扬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虽然他本人的灵魂来自另一个世界,但在这个位面也是有父母亲人的——家中父母健在且身体健康,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还有聚居在一起的一众亲戚。
这意味着,在这个世界,哪怕真的穷困潦倒,在西北军中完全混不下去,欧扬也还会有一个小窝给他遮风挡雨。
这就是家的感觉。
当然,欧扬完全不必像其他士兵那样感动,在此之前他已经收到过家信了——被人称为老欧先生的父亲在村子里兼职文书,农闲时经常代没来得及享受到义务教育的中老年人写信、读信,做些“文化人”的工作。
写信对欧扬的父亲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工作,因此隔几个月他就能收到一封,不必像那些父母不识字或者干脆是孤儿的战士那样,半年才能盼到一封。
欧家二老给远在西方打仗的儿子寄来了几斤家乡特产的干粮(煎饼,刚摊出来的很好吃,但一旦冷了,相当考验牙口,好处是存放时间比较长。)和一盒糖果(老人家不知道从哪听说糖在西方是贵重物品,却不知道军队月月发这种东西)。
 ... -->>
共和31年12月初1
华夏帝国历经31年的共和皇帝时代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
远在万里之外的帝国本土必然正在进行紧张的皇帝退位和新帝登基大典准备工作,偏偏即将到来的正月又是各种传统节日最密集的一个月,可以想象,内阁各部(特别是礼部)一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这些大喜事(可能皇帝退位例外,至少表面上应该例外)在华夏人眼里向来是马虎不得的重要典礼,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准备,细算起来,各种消耗恐怕并不低于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
如果是另一个位面历史上那个挪用海军经费给异族统治者过生日的朝代,远征军现在就应该想想怎么才能活着回家了。
好在,华夏的统治者——不论是老皇帝还是新皇帝,不论是老内阁还是即将上位的新内阁,都还没老糊涂,该给远征军的支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短缺。
甚至有层层加码的迹象。
今天对华夏帝国远征军的绝大多数士兵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日子——归属远征军的后勤车队和顺丰行商队同时到达镇远城。
后勤车队运载的是粮草、弹药、部分冬季被服和后方亲人给官兵们的家信——后勤部门一向重视军邮工作,通常,战争开始之后半年内(这次因为路程实在太远,补给困难而耽误一段时间),会有人专门到士兵家属门上催收家信——亲属不识字就免费代写,没有亲人的孤儿士兵,由后方中学生专门写慰问信。
反正必须保证野战军和屯垦军军官、平民级别以上人人都有,就算屯垦军中的庶民、奴隶,如果有家属向前方邮寄信件和不超过5公斤重的合法包裹,也是免费的(但从前线向后方邮寄物品必须花钱)。
对在海外远离家乡作战的远征军士兵来说,薄薄一封家信远比糖块补给甚至军饷来的重要。
对欧扬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虽然他本人的灵魂来自另一个世界,但在这个位面也是有父母亲人的——家中父母健在且身体健康,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还有聚居在一起的一众亲戚。
这意味着,在这个世界,哪怕真的穷困潦倒,在西北军中完全混不下去,欧扬也还会有一个小窝给他遮风挡雨。
这就是家的感觉。
当然,欧扬完全不必像其他士兵那样感动,在此之前他已经收到过家信了——被人称为老欧先生的父亲在村子里兼职文书,农闲时经常代没来得及享受到义务教育的中老年人写信、读信,做些“文化人”的工作。
写信对欧扬的父亲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工作,因此隔几个月他就能收到一封,不必像那些父母不识字或者干脆是孤儿的战士那样,半年才能盼到一封。
欧家二老给远在西方打仗的儿子寄来了几斤家乡特产的干粮(煎饼,刚摊出来的很好吃,但一旦冷了,相当考验牙口,好处是存放时间比较长。)和一盒糖果(老人家不知道从哪听说糖在西方是贵重物品,却不知道军队月月发这种东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