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灭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了初八,家中暂时安生了,李自成又开始忙碌起来,先是去了一趟匠作坊,虽然明知道M1841暂时不会有什么喜讯,他还是要投入自己的关注,也是给匠人们一种压力,实际上,新元期间,匠人们只有三天假。
木匠与铁匠还要合理打造曲辕犁,特别是铁匠,还面临着冶炼优质钢铁的任务,人手又不多,想要闲下来都不可能,不过,李自成给出的酬劳也很优厚,与以前穷得没裤衩的日子相比,他们极度害怕再回到从前那种生活,对新元假日的期待,反而淡了许多,尽管从初四就开始加班加点,他们仍然干得热火朝天。
李自成最急的还是玻璃的生产问题,如果夏景和冬凉说的是真的,西海中沉积了大量的天然碱,则制造玻璃的原料,已经全部齐备了,至于玻璃厂,李自成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决定放在虎头山,也就是陈有道的大土司府附近的那一系列山峰。
虎头山出产砂子、石灰石,只要将天然碱运过来即可,更重要的是,虎头山远在西宁之北,无论是从西面来的蒙古人,还是可能从东面来的朝廷大军,就难以及时到达虎头山,更不会看上这块不起眼的土地。
将来生产出玻璃,可以沿着北川河,从水路运往西宁。
为了考察地形,李自成亲自去了一趟虎头山,玻璃乃是绝密的商品,不仅要提防朝廷与蒙古人,也要防着商人和当地的百姓捣乱。
虎头山坐落在北川河西岸,朝向北川的方向,有一个巨大的“C”型开口,北面几乎达到北川沿岸,南面距离北川岸边,也不过数里,几乎是一处封闭的结构,如果在此建一道山墙围起来,则可以形成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
这样的地形,正是李自成需要的,山坳里数户居民,被强行迁出,重新给他们建房,划分耕地,而他们原先的住房,恰好腾出来安置匠人和护卫的士兵。
上次李自成离开虎头山的时候,就留下了一部分士兵,现在又加入了两名亲兵进去,算做是自己的眼睛。
回到西宁,已经是正月十三了。
西宁已经逐渐开始恢复它固有的惯性,军政人员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之中,就连西宁女校的学习们,也是陆陆续续返回西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开学事宜。
但积雪尚未完全消融,草地上依然积着冰,硬得狗头似的,暂时还无法开垦耕地,府里县里,暂时只能做好登记人口的先期事宜,将去年未完的工作进行下去。
不过,匠作坊中的烧烤匠们,已经全部行动起来,大部分都是赶赴虎头山,只有夏景和冬凉带着一队士兵,去了西海,准备捞取天然碱。
新年的工作千头万绪,整个新元假日,李自成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从拜年到迎娶孙梦洁,再到匠作坊,这些事情尽管安排妥当,他还没有空余的时间,为西宁寻找新型作物的事,又面临着选择。
要不要派人去寻找红薯等新型作物的问题,他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派出自己的人手,原本指望着穆青山,但穆青山是商人,什么时间去江南还说不定,就是去了江南,也会以商业活动为主,绝不会集中力量帮着寻找。
这些新型的作物,可是李自成的命#根子。
西宁的粮食,一定要给自给,李自成才会放心,当然,仅仅自给还远远不够,如果西宁也像陕西一样,闹起灾荒,那这些作物就是稳定民心的重要保证。
此外,陕西现在已经闹翻了天,万一盗贼闯入临近的西宁怎么办?是将他们驱赶回去,还是收留他们?
驱赶回去的话,等于绝了他们的生路,但收留他们,让他们活下去,就得有足够的粮食,否则西宁必将成为新的盗贼作乱之地。
李自成盘算过了,如果西宁有足够的粮食,哪怕是红薯这种粗粮,到时候可以从就近的陕西招揽人口,无论是发展农业工商业,还是扩充军队,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毛太祖说得太经典了:人多力量大!
在派出的人选上,李自成仔细斟酌,最后选中了任二喜。
任二喜做为亲兵小旗官,当何小米不再身边的时候,就是由他来服伺,尝到了当亲兵的甜头,这厮应该已经真正归心了,用起来放心,而且,几次出场,也是中规中矩,在不是特别的危险的场合,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还有一点,任二喜是西宁本地人,家中不仅有婆姨孩子,爹娘双亲还健在,他们都是留在西宁的人质,如果他要卷走银子,去外地安家落户,婆姨可以重娶,孩子可以重生,但爹娘却是无法复制,在以“孝”立国的大明,除非是丧心病狂,任何人只要有一丝机会,就绝不会丢下自己的爹娘。
正月十五这天,李自成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加上四名亲兵随行,离开西宁向东南而去,临行前,李自成担心作物在江南有不同的名称,便将红薯、土豆、玉米的种子、果实、秸秆的形状,都画在纸上,方面任二喜寻找。
李自成特别交代,只要得到这三种作物,不拘多少,当然,能多点最好,种子越多,繁殖... -->>
过了初八,家中暂时安生了,李自成又开始忙碌起来,先是去了一趟匠作坊,虽然明知道M1841暂时不会有什么喜讯,他还是要投入自己的关注,也是给匠人们一种压力,实际上,新元期间,匠人们只有三天假。
木匠与铁匠还要合理打造曲辕犁,特别是铁匠,还面临着冶炼优质钢铁的任务,人手又不多,想要闲下来都不可能,不过,李自成给出的酬劳也很优厚,与以前穷得没裤衩的日子相比,他们极度害怕再回到从前那种生活,对新元假日的期待,反而淡了许多,尽管从初四就开始加班加点,他们仍然干得热火朝天。
李自成最急的还是玻璃的生产问题,如果夏景和冬凉说的是真的,西海中沉积了大量的天然碱,则制造玻璃的原料,已经全部齐备了,至于玻璃厂,李自成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决定放在虎头山,也就是陈有道的大土司府附近的那一系列山峰。
虎头山出产砂子、石灰石,只要将天然碱运过来即可,更重要的是,虎头山远在西宁之北,无论是从西面来的蒙古人,还是可能从东面来的朝廷大军,就难以及时到达虎头山,更不会看上这块不起眼的土地。
将来生产出玻璃,可以沿着北川河,从水路运往西宁。
为了考察地形,李自成亲自去了一趟虎头山,玻璃乃是绝密的商品,不仅要提防朝廷与蒙古人,也要防着商人和当地的百姓捣乱。
虎头山坐落在北川河西岸,朝向北川的方向,有一个巨大的“C”型开口,北面几乎达到北川沿岸,南面距离北川岸边,也不过数里,几乎是一处封闭的结构,如果在此建一道山墙围起来,则可以形成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
这样的地形,正是李自成需要的,山坳里数户居民,被强行迁出,重新给他们建房,划分耕地,而他们原先的住房,恰好腾出来安置匠人和护卫的士兵。
上次李自成离开虎头山的时候,就留下了一部分士兵,现在又加入了两名亲兵进去,算做是自己的眼睛。
回到西宁,已经是正月十三了。
西宁已经逐渐开始恢复它固有的惯性,军政人员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之中,就连西宁女校的学习们,也是陆陆续续返回西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开学事宜。
但积雪尚未完全消融,草地上依然积着冰,硬得狗头似的,暂时还无法开垦耕地,府里县里,暂时只能做好登记人口的先期事宜,将去年未完的工作进行下去。
不过,匠作坊中的烧烤匠们,已经全部行动起来,大部分都是赶赴虎头山,只有夏景和冬凉带着一队士兵,去了西海,准备捞取天然碱。
新年的工作千头万绪,整个新元假日,李自成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从拜年到迎娶孙梦洁,再到匠作坊,这些事情尽管安排妥当,他还没有空余的时间,为西宁寻找新型作物的事,又面临着选择。
要不要派人去寻找红薯等新型作物的问题,他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派出自己的人手,原本指望着穆青山,但穆青山是商人,什么时间去江南还说不定,就是去了江南,也会以商业活动为主,绝不会集中力量帮着寻找。
这些新型的作物,可是李自成的命#根子。
西宁的粮食,一定要给自给,李自成才会放心,当然,仅仅自给还远远不够,如果西宁也像陕西一样,闹起灾荒,那这些作物就是稳定民心的重要保证。
此外,陕西现在已经闹翻了天,万一盗贼闯入临近的西宁怎么办?是将他们驱赶回去,还是收留他们?
驱赶回去的话,等于绝了他们的生路,但收留他们,让他们活下去,就得有足够的粮食,否则西宁必将成为新的盗贼作乱之地。
李自成盘算过了,如果西宁有足够的粮食,哪怕是红薯这种粗粮,到时候可以从就近的陕西招揽人口,无论是发展农业工商业,还是扩充军队,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毛太祖说得太经典了:人多力量大!
在派出的人选上,李自成仔细斟酌,最后选中了任二喜。
任二喜做为亲兵小旗官,当何小米不再身边的时候,就是由他来服伺,尝到了当亲兵的甜头,这厮应该已经真正归心了,用起来放心,而且,几次出场,也是中规中矩,在不是特别的危险的场合,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还有一点,任二喜是西宁本地人,家中不仅有婆姨孩子,爹娘双亲还健在,他们都是留在西宁的人质,如果他要卷走银子,去外地安家落户,婆姨可以重娶,孩子可以重生,但爹娘却是无法复制,在以“孝”立国的大明,除非是丧心病狂,任何人只要有一丝机会,就绝不会丢下自己的爹娘。
正月十五这天,李自成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加上四名亲兵随行,离开西宁向东南而去,临行前,李自成担心作物在江南有不同的名称,便将红薯、土豆、玉米的种子、果实、秸秆的形状,都画在纸上,方面任二喜寻找。
李自成特别交代,只要得到这三种作物,不拘多少,当然,能多点最好,种子越多,繁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