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刚刚战胜袁绍的时候,鲁肃也好,孙权也罢,恐怕都只能说说和听听。因此孙权淡淡地回应:孙某尽力一方,只是为了辅佐汉室。先生所言,可不是孙某敢想的。

    其实鲁肃的话,孙权听进去了,尤其是“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猝)除”这两句。其中奥妙,则不言而喻:汉室不可复兴,由霸业而帝业就是可能的;曹操不可卒除,先三分后一统就是必须的;孙权的路线既然是与曹操划江而治,南方对抗北方就是必然的。

    但,南方弱小,北方强大。南方要想对抗北方,就非得联合不可。这正是鲁肃要极力主张与刘备联盟,孙权也最终要去蹚赤壁之战那汪浑水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仅诸葛亮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鲁肃同样知道,而且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七年。

    当然,他们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一统天下。

    且看鲁肃的三部曲:第一步,巩固江东,与中原(曹操)、荆州(刘表)鼎足而立;第二步,在适当的时候夺取荆州,进而占据整个长江流域,与北方分庭抗礼;第三步,称帝建国,谋求天下一统。

    榻上策VS隆中对

    榻上策

    献策人:鲁肃

    献策时间:公元200年

    背景:官渡之战袁曹胜负未分。

    局势判断:短时间内消灭无法曹操。刘备与曹操敌对,可以结为盟友。如果刘备有异心就见机行事。

    战略要点:先剿除黄祖,进攻刘表占领战略要地荆州,从而进可攻、退可守,形成鼎足态势。

    展望未来:当曹操后方发生内乱时,一举消灭曹操,统一天下。

    隆中对

    献策人:诸葛亮

    献策时间:公元207年

    背景:赤壁之战前,刘备新败。

    局势判断: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战略要点:先取战略要地荆州,再攻占益州,形成鼎足态势。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治理国家。

    展望未来:一旦出现有利机会,就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消灭曹操,统一天下。

    这就与诸葛亮为刘备所做的规划惊人地相似。换句话说,他们都主张“先三分后一统”,也都需要“南方对抗北方”。只不过鲁肃说的三家,是曹操、孙权、刘表;诸葛亮说的,则是曹操、孙权、刘备。

    然而鼎立的三足是一样的,即中原、江东与荆州。荆州在刘表手里,就是曹操、孙权、刘表。荆州在刘备手里,就是曹操、孙权、刘备。事实上,后来鲁肃和孙权也做了调整:刘表换成了刘备,对峙也变成了联合。

    联合也是鲁肃促成的。

    刘表病故后,政治上极为敏感的鲁肃立即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便以吊唁的名义出使荆州。走到江陵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又立即北上与刘备相会于当阳长坂。

    对于狼狈不堪的刘备来说,鲁肃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活神仙。因此,当鲁肃提出联盟建议时,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任何异议。于是鲁肃陪同刘备一行到了夏口,后来又进一步东移到樊口(今湖北鄂州樊港入江处)。

    然而孙权却犹豫了。

    孙权犹豫,是因为有一笔账不太好算:不帮刘备,荆州就是曹操的;帮助刘备,荆州就是刘备的。两个都不帮,荆州仍然不可能变成自己的,弄不好那战火反倒会烧到家门口来。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这实在不好决策。

    那么,孙权后来为什么又决定联合刘备?

    因为问题变了,不再是要不要帮助刘备,而是要不要投降曹操。孙权的情报部门得到消息,曹操拿下刘备以后还要进军江东。另一条未必可靠的史料则宣称,曹操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23]

    孙权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征求意见,结果上上下下一片降曹论调。他们说,曹操托名汉相,似虎如狼,挟天子以征四方,岂能对抗?何况他拿下荆州占领江陵以后,就连长江天险也与我共有。不如投降。[24]

    只有鲁肃一言不发。

    孙权无奈,起身上厕所,鲁肃也跟着追到檐下。孙权立即意识到鲁肃有极其重要的悄悄话要说,便拉着他的手问:爱卿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鲁肃说:是的。投降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是谁。比如我鲁肃,是可以的;将军您,就不可以。为什么呢?因为鲁肃投降以后,可以一步一步升上去,当个郡守、州牧总不成问题。将军如果投降曹操,又能到哪里去呢?

    这当然是悄悄话,然而说到孙权心坎上了。实际上孙权对鲁肃那个“隆中对”是很以为然的。他也很清楚,只有联刘抗曹,才可能现在保全江东,将来南面称孤,最后克成帝业,投降曹操则绝无出路。

    于是孙权叹息说:他们的议论很是让人失望,只有爱卿与我想法相同,这是上天以爱卿赐我啊!

    不降曹,就只有联刘,这叫别无选择。

    联刘抗曹,已是箭在弦上。

    但,打不赢怎么办?

    鲁肃没说,孙权也没问。因为战败的结果跟投降没什么两样,却光荣得多。至少对于孙权,是如此。

    那么,孙权可以拍板了吗?

    不能。因为他还有话要问两个人。

    这两个人,就是诸葛亮和周瑜。

    孙权拍板

    与鲁肃谈话之后,孙权接见了诸葛亮。[25]

    奇怪!孙权不是已经拿定主意联刘抗曹了吗?为什么还要再听诸葛亮的?因为他谨慎。他必须弄清楚刘备有多少实力,又有多大的决心。因此两人见面时,孙权完全是脑子里一片空白的样子。

    诸葛亮的开场白却堪称经典: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26]

    这话精彩!表面上看,诸葛亮不过描述了局势,回顾了历史,但三言两语之中却暗藏玄机。比方说,无论已消灭的袁绍、袁术、吕布,仍割据的刘璋、张鲁、马超,都只字不提,似乎并起逐鹿的只有三家。

    次序也有文章:先孙权,再刘备,最后曹操。其实曹操起兵时,孙权和刘备还不知在哪里。何况曹操拥有半个中国数十万大军,孙权也有江东六郡十万精兵,刘备则加上刘琦也只有两万人马,又岂能“并争天下”?

    不过这种说法,孙权方面是爱听的;而“与曹操并争天下”云云,则又向孙权暗示了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陈述尚未开始,阵营已然分明。

    至于刘备的败落和困境,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用武之地?因为曹操平定中原,攻破荆州,威震四海。

    原来,麻烦都因为曹操,刘备则没有问题。

    呵呵,高明!

    接下来,诸葛亮反客为主,开始替孙权谋划:如果能与曹操抗衡,不如及早了断;如果不能抵挡,那就尽快称臣。像将军这样,表面上唯命是从,实际上心怀二志,火烧眉毛却当断不断,恐怕马上就会大祸临头。

    因此诸葛亮说: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不能说这话没有道理。是的,刘备确实是没有了用武之地,却也因此没了麻烦。因为反正死路一条,了不起拼他个鱼死网破。这样算下来,有麻烦的反倒是观望狐疑犹豫不决,“事急而不断”的孙权。

    但,明明是自己走投无路,却偏说别人有麻烦,还做出一副设身处地的样子,孙权当然不吃这一套。他反唇相讥说:既然如此,你们刘豫州怎么不投降?

    诸葛亮很清楚,这时绝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必须将抵抗到底的信息传达给对方。因此他抗声作答: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望所归,岂有投降之理?即便抵抗失败,那也是天意。投降曹操,万万不能!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却只能看作外交辞令。其实五易其主的刘备这回哪里是骨头硬?是吃准了曹操根本就不会放过他,投降也没用,只能死硬到底。

    然而孙权要的就是刘备方面的这个态度。于是他当场表示:我想清楚了,除了刘豫州,没人可以对抗曹操。不过孙权决策之前,仍必须掂量战争的可能性,因此直截了当地问:刘豫州新败之后,还有抵抗之力吗?

    显然,这只能实实在在地算账。

    于是诸葛亮说:曹操万里长征千里奔袭,杀到这里已成强弩之末,哪里会有战斗力?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哪里会有战斗力?刘琮的部队投降曹操,原本迫于无奈,并非心悦诚服,又哪里会有战斗力?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这些判断完全正确。

    更重要的是,他还带来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刘备并未全军覆没,荆州也并未全部沦陷。只要双方同心协力,战胜曹操绝无问题。曹操兵败,必定撤回北方。那时,中原、江东与荆州的鼎足之势就可以形成了。

    因此诸葛亮说: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话说到这个份上,联盟应该已经达成。然而孙权依然按兵不动,因为他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孙权等待的是周瑜。[27]

    周瑜是鲁肃建议从前方召回的。他提出这个建议,当然有深刻的原因,也有充足的理由。

    与孙策同年的周瑜,是跟孙策一起长大,后来也亲如兄弟的战友,江东基业就是他们共同打下来的。他们还分别娶了闻名遐迩的美女大乔和小乔,成为战场和情场同时得意的少年英雄,时年二十四岁,人称孙郎和周郎。

    孙策去世后,又是周瑜率先支持孙权,跟张昭一起成为孙权的左膀右臂。当时孙权的正式官职只是将军,周瑜却对孙权执臣子礼。他还对鲁肃说,孙权是一定能够成就帝业的,鲁肃这才投奔了孙权。[28]

    周瑜,是孙权的诸葛亮。

    实际上周瑜对战局的判断也跟诸葛亮完全一致,他甚至还指出了曹操这次出征的四大弊端:本土不安,后患未除,贸然南下,此其一;放弃鞍马,使用舰船,舍长就短,此其二;寒冬腊月,马无草料,给养不足,此其三;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此其四。

    周瑜说:这四条都是兵家大忌,曹操却一条不落。如此利令智昏,简直就是自己前来送死,岂有我们反倒投降之理?我看活捉此贼,就在今日!

    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被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粉碎。

    鲁肃算清了政治账,诸葛亮算清了联盟账,周瑜算清了军事账,孙权心里笃定,这才亮出底牌:老贼早就想废汉自立,只不过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如今群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为了宣示决心,孙权拔刀砍断案角喝道:再有胆敢主张投降曹操的,下场就跟这书案一样![29]

    也就在这天晚上,周瑜和孙权有一次单独谈话。孙权摸着周瑜的背,叫着他的字说:公瑾呀,你是上天派来帮助我的啊!我已经选好了三万精兵,舰船、粮草和武器也都准备完毕。请公瑾和子敬(鲁肃)、程公(程普)先行一步,我在后方尽力支援。如果战事不利,公瑾就回来,本将军亲自与他曹孟德决一死战。

    看来,孙权早就做好了参战的准备。

    实际上,联刘抗曹原本就是孙权的打算。只不过,他必须得到刘备方面的保证,必须由将来实际作战的周瑜和鲁肃提出主张,还想借此机会考察一下集团成员的忠诚程度,这才装作没有主见,迟迟不肯表态。

    孙权绝非等闲人物。

    但不管怎么说,吴军总算出发了。他们以周瑜和程普为正副总指挥(左右督),鲁肃为参谋长(赞军校尉),驾着战船鼓起风帆,浩浩荡荡开往樊口。

    天天派人守在码头的刘备终于盼来了救兵。为了表示诚意,刘备只身一人乘船去见周瑜。两人见面自有一番寒暄慰问,但刘备最关心的还是军情。

    刘备说:孙将军决心对抗曹公,可谓深谋远虑,却不知贵军战卒有几何?

    周瑜说:三万。

    刘备说:恨少!

    周瑜却意气风发信心十足地说:三万人足够!请刘豫州放宽心思看我破敌吧!

    赤壁之战

    周瑜的话没有错,赤壁之战以曹操大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是划时代的:此前则群雄逐鹿,此后则天下三分。然而战争本身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和胜败原因,历史学家都有不同意见,堪称众说纷纭。[30]

    但陈寿《三国志》所言,应该大体不差。[31]

    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曹军从江陵顺江而下,孙刘联军从樊口逆流而上,两军在赤壁(今湖北赤壁)相遇。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在巴丘已大面积感染瘟疫。狭路相逢,曹军败北,只好退过江去,把战舰停靠在赤壁对岸的乌林(今湖北洪湖)。[32]

    这时已是寒冬。北风劲吹,船舰颠簸,曹军中又病倒一片。于是曹操下令将战舰连锁在一起,陆军则在岸边安营扎寨。周瑜的部将黄盖说:敌众我寡,难以持久。但曹军既然船舰首尾相接,不妨一把火把他们烧走。

    周瑜然其计,黄盖则假装投降。数十艘战舰装满柴草又浇了油,蒙上布幔,插上旗帜,浩浩荡荡驶向北岸。曹操部队的官兵都跑了出来指指点点,伸长了脖子观看黄盖来降。没想到黄盖的舰船驶过来后,竟是一齐放火。

    当时东南风劲吹,火势一直蔓延到岸上。曹操的战舰和军营全部都被点燃,顷刻之间烈焰万丈。曹军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淹死,人仰马翻,曹操只好撤退。

    撤退前,他把剩下的船也烧了。[33]

    猝不及防的曹操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在周瑜和刘备的夹击下一路狂奔,幸得张辽、许褚等人的接应方才脱险。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双管齐下,追击曹操直至南郡。曹操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自己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北方。

    曹操真是一败涂地。

    然而这一仗却非打不可。实际上,除了必须夺取荆州和消灭刘表,曹操也还想威胁孙权。建安七年(202),曹操要孙权送儿子做人质,被孙权拒绝,曹操很可能就已经把他列入了黑名单。征荆州,灭刘表,至少可以警告孙权一下,这才有写给孙权的那封恐吓信。

    可惜曹操的想法完全落空。孙权没被吓着,反倒与刘备联合,一把火把他烧得焦头烂额。刘表虽然死了,刘备却强大起来。江陵虽然到手,却又丢了,等于没有。曹操得到的,只有襄阳。但是,江陵仍然在对方手里,他的脚步却再也不能迈过长江。

    这一回,曹操失大于得。

    赚得盆满罐满的是刘备。赤壁之战前,他先是寄人篱下,后是如犬丧家。然而短短四五个月,就咸鱼翻身今非昔比。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纷纷投降。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并自任荆州牧,治所公安(今湖北公安)。[34]

    刘备变成了战后的暴发户。

    孙权则由刘备上表朝廷,推荐为徐州牧。他甚至有可能远远见过曹操一面。建安十八年(213)春,曹操与孙权在濡须(今安徽无为)相持不下,孙权便坐了一条小船到曹操的水军营中转了一圈,还让吹鼓手奏乐助兴。于是曹操喟然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后来孙权又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上面只有八个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外又附了一张纸,上面也只有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得信,立即撤军。[35]

    这就是赤壁之战的余波。

    因此,赤壁之战实在是三国史上的一个关键。由于这场战争,鼎立之势已现,对峙之势已成。此后,南方和北方也曾有过征战,比如曹操南征孙权,关羽北战襄樊,但不是无功而返(如曹操),便是自取灭亡(如关羽),谁都不能再向前迈出一步。

    有成效的是东西之战,即刘备的夺益州和孙权的夺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夏,刘璋投降,刘备入成都,益州归了刘备,刘备以荆州牧的身份兼领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219)冬,关羽被杀,孙权入江陵,荆州大部归了孙权,孙权以徐州牧的身份兼领荆州牧。

    至此,长江一线三州的归属完全改变。原来的三个宗室州牧刘繇、刘表和刘焉父子先后淡出江湖,南方成了孙权和刘备两大军阀的舞台。

    那么,北方又如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