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整人机构,无数官员都吃过他的苦头。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王振的无能和愚蠢才最终导致了土木堡的失败,朝廷精英和多年积累就这么毁在一个小人的手中。就在二十多年前,大明帝国还曾经横扫天下,势不可当,之后仁宣之治,天下太平,如此强大之帝国,居然葬送在一个死太监的手里。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当然了,在士大夫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痛恨王振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不太方便说出来。
既然士大夫们不愿意说,我就替他们说吧,这个心中暗藏的理由,就是出身。
士大夫们发奋读书,寒窗十年,经过几十场考试,三场大考(有的只有两场),淘汰了无数的才子同仁,才换来了头上的乌纱和手中的权印,而且考上了也不代表你就前途似锦,运气好的可以混个翰林,运气不好的连御史也干不了,只能派到下面干个七八品小官,熬资历几十年下来,最后混个从三品退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学问有限(不成器的学官),能力不足(土木堡就是明证)、身体残疾(职业限制)、道德败坏(贪污受贿),却能够一下子独掌大权,号令天下!
死太监,你凭什么!
客观地看,士大夫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他们日夜操劳,处理政务,且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却要听从这个司礼监的命令,看着他胡作非为,也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而这个愚蠢的司礼监不但祸害朝政,现在还害得国将不国,惊涛四起,几十万士兵和文武官员因他而死,事情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但此时的于谦似乎顾不上这些,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八月二十一日,于谦正式接替了邝埜的位置,成为兵部尚书,正式执掌兵部权力。
兵部尚书于谦并没有升官的喜悦,因为也先一旦打来,这个官能当多久还是个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手边的众多问题,保卫京城和国家的安全。此时的于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朝政的实际控制者。
不过日理万机的于谦大人其实尚未意识到,他正坐在火山口上,还是一座活火山。
八月二十三日,火山爆发。
这一天的清晨,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上朝议事,但谁也没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这也是整个明代朝廷最为混乱的一天。
朝会由朱祁钰主持,他开始询问大臣们有何事上奏。
话音未落,一人大步迈出,高声说道:“臣有奏本!”
导火线就此点燃。
这个上奏的人名叫陈镒。
陈镒,苏州人,都察院右都御史,为官清廉,极其痛恨王振,此次的惨败使他痛心疾首,便下定决心,要一举铲除王振一党。
他厉声说道:“王振祸国殃民,作恶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敌营,如此恶行,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愤!”
语气如此严厉,坐在上面的朱祁钰也被吓了一跳。
可是陈镒却越说越气愤,越激动,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竟然痛哭失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镒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他们开始不顾礼仪,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
一时之间,朝堂上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纷乱程度实在可比集贸市场。
朱祁钰初登大位,还不是皇帝,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见到这个阵势,吓得不轻,下面的大臣们像连珠炮般地说着话,旁边还夹杂着哭骂声,压根就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可怜的朱祁钰根本反应不过来。
突然,朝堂上的喧嚣平静了下来,下面的大臣都用一种极为可怕的眼神看着他,原来弹劾的人已经说完了,等着他的裁决,基本意见就一条:
“杀其同党,灭其全族!”
这可是大事啊,怎么能做得了主呢?朱祁钰胆战心惊地再三考虑,还是不敢作出决断,便下了一道命令:
“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仅仅是一道谕令,也是炸药包,是增加爆炸威力的炸药包。
再议?何时再议?再议又如何?再议之后再议?
你糊弄谁呢?!
这些久经宦海的大臣们绝不会被这句话打发走。他们知道,如果错过了今天这个机会,此事就会石沉大海,王振虽然死了,但他的同党还会继续操纵朝政,今天发言的人必定遭殃,国家也就完了。
为国为己,只能拼了!死也要死在今天,死在这里!
谕令已经传达了多次,可是大臣们就是不走。
大臣们似乎达成了默契,没有一个人动,只是不停地痛骂、痛哭、死死地盯着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吓得脸都发白了,旁边传谕令的太监金英也不停地擦汗,这种阵势他也从没有见过,实在太可怕了。
朱祁钰开始认识到,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他是回不去了。
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土木堡之战中,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同年毙命,新仇旧恨,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天理何在!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
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动他。此时,这位马顺出马了,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竟然呵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找死。
就这样,由陈镒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哭骂声越来越大,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大耍威风。按理说,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地沉默之中。
可怕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悲痛,毫无道理地欺压侮辱,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作威作福。
够了,足够了。
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愤怒,不用再忍受无耻的欺凌!
动手!
殴斗
马顺还在洋洋得意地呵斥着大臣们,往日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
王竑是个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监察弹劾,此人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党不顺眼,而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
什么都别谈了,来真格的吧!
马顺,看我打不死你!
整人机构,无数官员都吃过他的苦头。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王振的无能和愚蠢才最终导致了土木堡的失败,朝廷精英和多年积累就这么毁在一个小人的手中。就在二十多年前,大明帝国还曾经横扫天下,势不可当,之后仁宣之治,天下太平,如此强大之帝国,居然葬送在一个死太监的手里。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当然了,在士大夫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痛恨王振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不太方便说出来。
既然士大夫们不愿意说,我就替他们说吧,这个心中暗藏的理由,就是出身。
士大夫们发奋读书,寒窗十年,经过几十场考试,三场大考(有的只有两场),淘汰了无数的才子同仁,才换来了头上的乌纱和手中的权印,而且考上了也不代表你就前途似锦,运气好的可以混个翰林,运气不好的连御史也干不了,只能派到下面干个七八品小官,熬资历几十年下来,最后混个从三品退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学问有限(不成器的学官),能力不足(土木堡就是明证)、身体残疾(职业限制)、道德败坏(贪污受贿),却能够一下子独掌大权,号令天下!
死太监,你凭什么!
客观地看,士大夫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他们日夜操劳,处理政务,且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却要听从这个司礼监的命令,看着他胡作非为,也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而这个愚蠢的司礼监不但祸害朝政,现在还害得国将不国,惊涛四起,几十万士兵和文武官员因他而死,事情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但此时的于谦似乎顾不上这些,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八月二十一日,于谦正式接替了邝埜的位置,成为兵部尚书,正式执掌兵部权力。
兵部尚书于谦并没有升官的喜悦,因为也先一旦打来,这个官能当多久还是个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手边的众多问题,保卫京城和国家的安全。此时的于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朝政的实际控制者。
不过日理万机的于谦大人其实尚未意识到,他正坐在火山口上,还是一座活火山。
八月二十三日,火山爆发。
这一天的清晨,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上朝议事,但谁也没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这也是整个明代朝廷最为混乱的一天。
朝会由朱祁钰主持,他开始询问大臣们有何事上奏。
话音未落,一人大步迈出,高声说道:“臣有奏本!”
导火线就此点燃。
这个上奏的人名叫陈镒。
陈镒,苏州人,都察院右都御史,为官清廉,极其痛恨王振,此次的惨败使他痛心疾首,便下定决心,要一举铲除王振一党。
他厉声说道:“王振祸国殃民,作恶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敌营,如此恶行,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愤!”
语气如此严厉,坐在上面的朱祁钰也被吓了一跳。
可是陈镒却越说越气愤,越激动,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竟然痛哭失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镒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他们开始不顾礼仪,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
一时之间,朝堂上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纷乱程度实在可比集贸市场。
朱祁钰初登大位,还不是皇帝,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见到这个阵势,吓得不轻,下面的大臣们像连珠炮般地说着话,旁边还夹杂着哭骂声,压根就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可怜的朱祁钰根本反应不过来。
突然,朝堂上的喧嚣平静了下来,下面的大臣都用一种极为可怕的眼神看着他,原来弹劾的人已经说完了,等着他的裁决,基本意见就一条:
“杀其同党,灭其全族!”
这可是大事啊,怎么能做得了主呢?朱祁钰胆战心惊地再三考虑,还是不敢作出决断,便下了一道命令:
“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仅仅是一道谕令,也是炸药包,是增加爆炸威力的炸药包。
再议?何时再议?再议又如何?再议之后再议?
你糊弄谁呢?!
这些久经宦海的大臣们绝不会被这句话打发走。他们知道,如果错过了今天这个机会,此事就会石沉大海,王振虽然死了,但他的同党还会继续操纵朝政,今天发言的人必定遭殃,国家也就完了。
为国为己,只能拼了!死也要死在今天,死在这里!
谕令已经传达了多次,可是大臣们就是不走。
大臣们似乎达成了默契,没有一个人动,只是不停地痛骂、痛哭、死死地盯着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吓得脸都发白了,旁边传谕令的太监金英也不停地擦汗,这种阵势他也从没有见过,实在太可怕了。
朱祁钰开始认识到,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他是回不去了。
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土木堡之战中,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同年毙命,新仇旧恨,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天理何在!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
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动他。此时,这位马顺出马了,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竟然呵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找死。
就这样,由陈镒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哭骂声越来越大,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大耍威风。按理说,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地沉默之中。
可怕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悲痛,毫无道理地欺压侮辱,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作威作福。
够了,足够了。
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愤怒,不用再忍受无耻的欺凌!
动手!
殴斗
马顺还在洋洋得意地呵斥着大臣们,往日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
王竑是个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监察弹劾,此人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党不顺眼,而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
什么都别谈了,来真格的吧!
马顺,看我打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