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黄子澄和齐泰准备动手了,但他们在目标的确定上起了争论,齐泰认为先拿燕王开刀为好,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剪除其他各王,除掉燕王的羽翼,然后再对燕王动手。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这两个计划,似乎都有道理。后人评价时往往认为齐泰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我看来,这样的论断似乎有成王败寇之嫌。黄子澄的计划是有其合理性的,毕竟先挑弱者下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是一盘决定天下命运的棋局,对弈的双方是朱允炆和朱棣,现在身为皇帝的朱允炆猜到了先手,他在棋盘上下出了自己的第一着。
先着
周王朱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在朱允炆看来,他将是朱棣的有力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了最早被清除的人。奉命执行这项任务的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多次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事实证明,这位仁兄打仗可能不在行,抓人还是有一套的。他突调大军奔赴河南周王府,把周王的老婆孩子加上他本人一股脑儿押到京城,朱允炆对他的这位叔叔并不客气,把他从国家一级干部直接贬为老百姓,并迁至云南。当时的云南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开发,算是半原始状态的荒芜之地,周王就被放到这个地方去当人猿泰山了。
此时,建文帝才登基一个月。但他显然没有到新单位上班的羞涩和谦虚,开始收拾起他的那些叔叔。周王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而且周王很快就会发现与后来者的遭遇相比,去云南旅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同年十二月,有人告发代王朱桂“贪虐残暴”,建文帝表现出了强烈的正义感,毅然履行了皇叔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原则,把他的叔叔迁至蜀地看管起来。
第二年五月,建文帝又一次大义灭亲,以“不法事”罪名将岷王朱楩逮捕,并贬成老百姓。说到底,这个“不法事”是个什么事也没说清楚,和那句著名的“莫须有”有一拼。这样看来,在历史上,要整人实在不需要找太多理由。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建文帝又以破坏金融罪——私印钞票,对湘王朱柏下手了,其实那个时代的钞票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可言,乱印最多的就是建文帝本人。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随后朝廷就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去抓人,他们以为这次会像以往一样顺利,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甚有骨气。他在得知有人要来抓他的消息后,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
他没有开门迎接使臣,而是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这样的惨剧,并没有阻止建文帝的行动步伐,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连续抓获了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此二人皆被废为庶人。
参考消息
科学家朱
朱年少时多少还有些政治抱负,不过由于屡屡失意,反倒促使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实务方面。古代农业不发达,饥荒时有发生,常用草根树皮果腹。由于对饥民的疾苦感同身受,朱便把攻关重点集中在了开荒种植的研究上,他召集了一大批对农作物颇有心得的老农和采药人,漫山遍野地搜集各种易于成活的可食用植物。最后总结出四百余种绘制成图、编辑成册,名为《救荒本草》,这本救活了无数饥荒地区老百姓的册子,可以说是明代最有用的书之一。
真是干净利落,毫不留情!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傻瓜也知道建文帝想干什么了。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些藩王毫不反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他们并没有燕王那样的反抗资本,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反抗的理由。
在那个时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所有的藩王都是他的属下,别说你是皇帝的叔叔,就算你是他爷爷,只要他是皇帝,你也得听他的。说句难听点的话,削藩问罪还是客气的,算是给足了面子,如果藩王不服气明着来的话,自然也有大刀大棍伺候。
至此,建文帝已经完全违反了他自己向朱元璋作出的承诺,什么以德服人都被丢到九霄云外,他就像是一个刚上擂台的拳击手,急风暴雨般挥出一轮王八拳,看似痛快凌厉,效果却有限。
这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拳赛。
天真的朱允炆不知道他要参加的这场拳赛并不是三个回合的业余赛,而是十二个回合的职业赛。在这样的比赛中,想要乱拳打死老师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
朱允炆抢到了先手,却没有抢到先机。
朱棣即将作出自己的应对。
应对
建文帝就要找上门了,这下子由不得朱棣了,要么造反,要么像他的那些兄弟一样被干掉。此时的朱棣可谓处境艰难,他比当年的朱重八还不如。朱重八就算不去造反,还可以逃出寺庙,去当盲流,混碗饭吃,可是朱棣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天下是朱允炆的,他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道衍抓住了眼前的这个时机,继续向朱棣推销他的造反理论。对于这一点,朱棣是早已经习惯了,如果哪一天这位仁兄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那才叫奇怪。以往朱棣对这些话还可以一笑置之,因为他很清楚,造反不是吃夜宵,说干就能干的。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和尚身无长物、一无所有,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造反事业,可是自己是藩王,和这些穷光蛋有天壤之别,怎么可能被这些人拖下水?
双方的准备工作
但是到现在他才发现,如果放纵这个侄子搞下去,自己会变得连穷和尚也做不了。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准备工作,他招募大批强壮士兵为卫军,并进行军事训练,地点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内。所谓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要想造反,拿着木棍农具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兵器,打造兵器的动静很大,而当时又没有隔音设备。朱棣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地下室,周围竖起围墙,并在附近开办了多个养鸡场,就这样,地下室里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外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
此外,朱棣还吸取历来农民起义战争中的先进经验,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即在造反前要搞点封建迷信、远古传说之类的东西。为此他招募了一大批特殊人士。这些人被称为异人术士,其实就是街上算命占卜的那些人,他把这些人搞来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壮胆,顺便做做宣传工作,但他本人也不会想到,这一举措在后来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步步进逼
建文帝在解决其他藩王的时候,眼睛却始终看着朱棣,因为他也清楚,这个人才是他最为可怕的对手。为了削减朱棣的实力,他先派工部侍郎张昺接任了北平市市长的职务,然后任命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掌握了北平的军事控制权。之后他还派宋忠(此名极不吉利)率兵三万,镇守屯平、山海关一带,随时准备动手。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规定,建文帝登基后,藩王应入朝觐见皇帝,由于当时局势十分紧张,很多人都认为朱棣不敢如期拜见新皇帝,但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他不但来了,还干出了惊人之举。
建文元年(1399)三月,燕王入朝参拜新君。按说来到别人的地盘就老实点吧,可这位仁兄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可见朱棣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正确提议。卓敬气得跳脚,大叫起来:“杨坚、杨广两人难道不是父子吗?”
但建文帝仍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朱棣就这样在京城逛了一圈,风风光光地回了北平... -->>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黄子澄和齐泰准备动手了,但他们在目标的确定上起了争论,齐泰认为先拿燕王开刀为好,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剪除其他各王,除掉燕王的羽翼,然后再对燕王动手。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这两个计划,似乎都有道理。后人评价时往往认为齐泰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我看来,这样的论断似乎有成王败寇之嫌。黄子澄的计划是有其合理性的,毕竟先挑弱者下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是一盘决定天下命运的棋局,对弈的双方是朱允炆和朱棣,现在身为皇帝的朱允炆猜到了先手,他在棋盘上下出了自己的第一着。
先着
周王朱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在朱允炆看来,他将是朱棣的有力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了最早被清除的人。奉命执行这项任务的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多次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事实证明,这位仁兄打仗可能不在行,抓人还是有一套的。他突调大军奔赴河南周王府,把周王的老婆孩子加上他本人一股脑儿押到京城,朱允炆对他的这位叔叔并不客气,把他从国家一级干部直接贬为老百姓,并迁至云南。当时的云南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开发,算是半原始状态的荒芜之地,周王就被放到这个地方去当人猿泰山了。
此时,建文帝才登基一个月。但他显然没有到新单位上班的羞涩和谦虚,开始收拾起他的那些叔叔。周王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而且周王很快就会发现与后来者的遭遇相比,去云南旅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同年十二月,有人告发代王朱桂“贪虐残暴”,建文帝表现出了强烈的正义感,毅然履行了皇叔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原则,把他的叔叔迁至蜀地看管起来。
第二年五月,建文帝又一次大义灭亲,以“不法事”罪名将岷王朱楩逮捕,并贬成老百姓。说到底,这个“不法事”是个什么事也没说清楚,和那句著名的“莫须有”有一拼。这样看来,在历史上,要整人实在不需要找太多理由。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建文帝又以破坏金融罪——私印钞票,对湘王朱柏下手了,其实那个时代的钞票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可言,乱印最多的就是建文帝本人。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随后朝廷就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去抓人,他们以为这次会像以往一样顺利,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甚有骨气。他在得知有人要来抓他的消息后,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
他没有开门迎接使臣,而是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这样的惨剧,并没有阻止建文帝的行动步伐,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连续抓获了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此二人皆被废为庶人。
参考消息
科学家朱
朱年少时多少还有些政治抱负,不过由于屡屡失意,反倒促使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实务方面。古代农业不发达,饥荒时有发生,常用草根树皮果腹。由于对饥民的疾苦感同身受,朱便把攻关重点集中在了开荒种植的研究上,他召集了一大批对农作物颇有心得的老农和采药人,漫山遍野地搜集各种易于成活的可食用植物。最后总结出四百余种绘制成图、编辑成册,名为《救荒本草》,这本救活了无数饥荒地区老百姓的册子,可以说是明代最有用的书之一。
真是干净利落,毫不留情!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傻瓜也知道建文帝想干什么了。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些藩王毫不反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他们并没有燕王那样的反抗资本,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反抗的理由。
在那个时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所有的藩王都是他的属下,别说你是皇帝的叔叔,就算你是他爷爷,只要他是皇帝,你也得听他的。说句难听点的话,削藩问罪还是客气的,算是给足了面子,如果藩王不服气明着来的话,自然也有大刀大棍伺候。
至此,建文帝已经完全违反了他自己向朱元璋作出的承诺,什么以德服人都被丢到九霄云外,他就像是一个刚上擂台的拳击手,急风暴雨般挥出一轮王八拳,看似痛快凌厉,效果却有限。
这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拳赛。
天真的朱允炆不知道他要参加的这场拳赛并不是三个回合的业余赛,而是十二个回合的职业赛。在这样的比赛中,想要乱拳打死老师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
朱允炆抢到了先手,却没有抢到先机。
朱棣即将作出自己的应对。
应对
建文帝就要找上门了,这下子由不得朱棣了,要么造反,要么像他的那些兄弟一样被干掉。此时的朱棣可谓处境艰难,他比当年的朱重八还不如。朱重八就算不去造反,还可以逃出寺庙,去当盲流,混碗饭吃,可是朱棣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天下是朱允炆的,他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道衍抓住了眼前的这个时机,继续向朱棣推销他的造反理论。对于这一点,朱棣是早已经习惯了,如果哪一天这位仁兄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那才叫奇怪。以往朱棣对这些话还可以一笑置之,因为他很清楚,造反不是吃夜宵,说干就能干的。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和尚身无长物、一无所有,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造反事业,可是自己是藩王,和这些穷光蛋有天壤之别,怎么可能被这些人拖下水?
双方的准备工作
但是到现在他才发现,如果放纵这个侄子搞下去,自己会变得连穷和尚也做不了。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准备工作,他招募大批强壮士兵为卫军,并进行军事训练,地点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内。所谓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要想造反,拿着木棍农具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兵器,打造兵器的动静很大,而当时又没有隔音设备。朱棣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地下室,周围竖起围墙,并在附近开办了多个养鸡场,就这样,地下室里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外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
此外,朱棣还吸取历来农民起义战争中的先进经验,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即在造反前要搞点封建迷信、远古传说之类的东西。为此他招募了一大批特殊人士。这些人被称为异人术士,其实就是街上算命占卜的那些人,他把这些人搞来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壮胆,顺便做做宣传工作,但他本人也不会想到,这一举措在后来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步步进逼
建文帝在解决其他藩王的时候,眼睛却始终看着朱棣,因为他也清楚,这个人才是他最为可怕的对手。为了削减朱棣的实力,他先派工部侍郎张昺接任了北平市市长的职务,然后任命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掌握了北平的军事控制权。之后他还派宋忠(此名极不吉利)率兵三万,镇守屯平、山海关一带,随时准备动手。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规定,建文帝登基后,藩王应入朝觐见皇帝,由于当时局势十分紧张,很多人都认为朱棣不敢如期拜见新皇帝,但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他不但来了,还干出了惊人之举。
建文元年(1399)三月,燕王入朝参拜新君。按说来到别人的地盘就老实点吧,可这位仁兄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可见朱棣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正确提议。卓敬气得跳脚,大叫起来:“杨坚、杨广两人难道不是父子吗?”
但建文帝仍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朱棣就这样在京城逛了一圈,风风光光地回了北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