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曹操约好,限制郭嘉同戏志才一日一杯的酒量,然而郭嘉作为曹操手下最年轻的谋士又深得曹操喜爱,耍赖起来让曹操这个自认是长辈的人毫无招架之力,没几日便让曹操破了同谢知非的约定。
这才一会儿的功夫,曹操便忘了自己之前说的话。郭嘉还没开始说这第三种道,对郭嘉完全没辙的曹操已经对身边低声闷笑的荀彧道:“你差人去将我酒窖将那坛最新出土的青瓷酒坛拿过来,这两人精看中的大约也就是那东西了。”
见曹操又一次放过郭嘉的荀彧笑道:“喏!”
坚持郭嘉顿时喜笑颜开:“奉孝多谢相国,多谢文若跑这趟腿!”
曹操摇了摇头,语气甚是无奈:“那坛竹叶青乃是去年我寿宴之时,贤弟亲自为我酿制,也前日才可开封这便让你晓得……”
——是时候将郭嘉丢给贤弟去好好管管,再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耳边听着曹操唠唠叨叨的郭嘉递给戏志才一个眼神:成了!
对于曹操府上的出土的没出土的美酒,郭嘉绝对比曹操更清楚,这坛竹叶青早些时候当郭嘉还在曹操酒窖里浪的时候便已经打听好了,早早的便算着日子等那些还没出土的美酒。
今日郭嘉同戏志才在这里聊这些事,为的可不就是这坛酒么。
郭嘉至今还记得竹叶青的美味!
戏志才默默的叹了口气:为了喝一口酒,他们两个真的不容易,还好谢知非不在!
既然荀彧已经在去取酒的路上,郭嘉这才抓紧时间对曹操说道:“这第三种便是兼鱼肉与熊掌,塑大汉重汉魂。也正是州牧同谢将军即将要做的事,为大汉朝长久计,借天下之乱除朽立新重塑天下规则。”
郭嘉边说边用手蘸了茶汤在桌上对着曹操写下科举二字,写罢郭嘉对曹操正色道:“古之变法皆自上而下方可行,败者莫过王莽新法,数月时间便身败名裂为人所不齿;胜者莫过商鞅之法,不过两代便使秦强于诸侯之上……”
听到这里,曹操眼眸一暗:变法胜则青史流芳,变法败则黯然退场。
然科举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太重要了,一旦成,他便是改变历史的人,让曹操不得不心动!
世家若想长盛不衰族中必有子弟在朝为官,如今朝廷奉行举察制,是否孝廉全靠举荐之人的两张嘴,这样的制度也使得有权的世家愈发做大,天下士族为出仕不得不聚集其下为其门徒,如昔日的袁氏。若非董卓之变,袁绍袁术二人即便德才不具依旧能轻松成为大汉三公之一,再给袁氏延续个五世三公、六世三公绝无问题。
若科举成,则世间再无长久不败经久不衰的世家,即便有也是据真才实学:“那奉孝以为,此法是胜还是败?”
郭嘉叹道:“相国说此法不问家世出生、唯才是举,奉孝以为,必胜!”
一旦小的士族开始同世家大族□□,那么世家的权利必定会分散。一旦世家的权利分散便不再骇人,在朝中占有一席之位的小士族势必会得罪被分权的世家大族,那时候为了自身的稳固,这些小士族定会坚定拥护科举之法。
至少在郭嘉看来,当年若有科举这东西,他必定会去考科举而不是去投靠袁绍。毕竟袁绍若是有能力绝不会被董卓坑着出了洛阳,而是利用自己的权利将董卓反杀,实在不行,袁绍还可以学曹公那样搞暗杀,然而手握一手好牌的袁绍直接跑了。
——袁绍有多坑郭嘉在投奔之前有心里准备,然而去了之后郭嘉才发现这世间只有更坑,没有最坑!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刘协下朝之后为了拉拢君臣感情,唤了谢知非过去本是想交流下感情,偏偏刘协话才说到自己父皇设西园,想要顺势导出曹操的时候被谢知非抓到机会,直言当今选拔官员的方法不好。
随后谢知非一脸正色噼里啪啦将科举这东西简单的对着刘协砸过去,至于刘协现在懂不懂没关系,只要让刘协认定了这东西是对他好就行!
因此刘协在听完了关于科举是什么东西后,头晕脑胀听一小部分丢一大部分的刘协只来得及抓住最后几个字:“开恩科,太尉以为举察之法不好么?”
天下世家之所以兴起,举察制绝对立首功,在这个通讯全靠走的年代,要想暗箱操作实在是简单。
而面对举察制,谢知非同曹操一个没背景、一个宦官之家出身,都不是士族所喜好的选择,只是被士族推崇的袁氏兄弟太坑从未显得曹谢二人太优秀,不想被坑的世家便将注下在了曹谢二人身上。
此时的举察制便是九品中正制的前身,成为了世家大族收拢门徒的工具。
谢知非静静的看向刘协,冷漠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谢知非的话很平静,平静得如同一个局外人,让人听不出半点偏颇:“陛下以为,举察之法如何。”
即便是傀儡,身为天子的刘协身边依旧有不少效忠于汉室的人,比如王允。这些人会教导刘协何为为君之道,只是这样的教导更多的是以王允等人的立场来教导,刘协对其好坏的认知,也几乎同世家相仿。
因此刘协毫不犹豫道:“举察之法大汉用之三百年,能人志士无数,曹州牧亦是孝廉出仕,此法甚好。”
谢知非:“……”
你爹要是知道你长歪成这样肯定会气得活过来!
这一看就知道世家已经给刘协洗过脑了!
科举这东西若是得不到刘协的倾力支持,即便曹操同谢知非两人搞得再厉害,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说还会被世家大族泼一身的污水秽泥。因此,获得刘协全心全意的支持是最基础的条件,最好是让刘协从世家大族那边转阵营过来,那他们推行科举便会事半功倍:“陛下以为,臣可堪举为孝廉?”
谢知非同曹操这样的,刘协恨不得一个州一年能举十个八个出来,当下连连点头道:“自然可以!”
见刘协点头,谢知非长叹一声闭口不言似乎陷入了自己的回忆,隔了一会儿,谢知非这才对已发觉自己或许说错话的刘协淡淡道:“臣所在之地民逾十万众,曾见举孝廉无数。然臣敢说,这其中九成才智品德皆不堪举荐为孝廉,然依旧被举并授于官职。酸枣之盟时,袁绍论德不及曹相国,论才在盟军之中不过中下,论位尚不及陶谦等人,然袁绍却能在酸枣之盟时被共推盟主,无人敢质疑,以陛下之聪慧,想必知这其中为何。”
刘协并非愚笨之人,相反,与他大哥遇事吓得说不出话的刘辩比起来,危乱之中镇得住场子的刘协用董卓的话来形容那便是‘沉稳睿智,有天子气度’。
只是刘协从小便不是作为大汉的天子来培养,即便刘协成了天子也没人向他传授天子该有的思维方式,这些年刘协又被王允等人灌输了一大套不必要的东西。谢知非口中的缘故刘协明白是明白了,然而一时间难以觉察这其中的不妥:“可……唯德方能治国,若无举察,寡人如何知其德可否配位?”
谢知非阙目摇头:“纵有举察,陛下观我大汉天下,有多少人德可配位?”
刘协想了下:还真不多!
有才无德是祸害,无才有德是中庸,无才还无德危害更甚。【注】
到此时刘协的神色已有松动,谢知非睁开眼,一双半睁半阙的眼睛似有无限心酸:“陛下可是当臣有私心”
“臣若有私心绝不会向陛下提出科举之法,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臣亦不敢说臣之子必定成才,行科举,臣之子未必能入得朝中为官。但若行举察,臣敢对天明誓,除非臣之子为痴傻呆儿,其必被举为孝廉。若无大错,臣的后人一出生便注定为我大汉勋贵显赫……”
若非痴傻呆儿,必被举为孝廉,出生便注定是勋贵显赫。
刘协只觉谢知非这话振聋发聩,谢知非说的这些正是大汉如今已成型却无人去捅破的事实,朦朦胧胧之间刘协只觉似乎有什么一直被他奉为真理的东西被推翻,又有新的道理渐渐成型,他像是拨开云雾看到一个全新的大汉。
刘协脑中嗡嗡不断,只能听到谢知非的声音从他耳边注入,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若开恩科,授官的举子心感陛下,焉能不奋力效国誓死忠君?此时司隶郡县多为空置正可授予官职,陛下诏天下之后必有无数流民返回,再有心向大汉的官员赴之履职,司隶之地不出三年必焕然新生!”
谢知非描绘的那个画面让年幼的刘协不禁咋舌,心里越是激动话越是说不清:“将……谢将军……”
“臣在。”谢知非的话很淡很轻,然而却给人一种信服的可靠感。
谢知非缓缓道:“臣一直在!”
刘协被谢知非那双眼睛注视,平静毫不波澜的眼睛,像是从来未曾离开过,一直在身边的无声守护。这一刻,刘协不断跳动的心渐渐平稳下来,他知道自己如今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往前一步或能如光武皇帝一般。
他该不该往前?
刘协在谢知非注视下终于下定决定:该!
关于如何当皇帝刘家的人未必人人都点亮了这棵树,然而对于如何收买人心,似乎刘家的人在投胎之前便已经点好了,天生满点根本无需他人传授。
原本同谢知非面对面跪坐的刘协突然站起来,认真的将自己一身只能算是整洁的衣服理了下衣襟,正了正头冠,随后刘协对着谢知非拜下:“还请将军教我!”
教书育人这样的事,谢知非还真没怎么干过,多是直接丢给别人去了。
面对对他行拜师之礼的刘协,谢知非立刻也对之拜过去,顺便将这个工作麻利的甩给还没过来的曹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陛下同臣与相国同心,臣便不惧他人之言,愿随陛下重振大汉!”
科举的出现,必定会受到世家大族和朝中重臣的阻拦,然而只要刘协认定了科举,其他人的反对只会让刘协同谢知非和曹操越紧密。
那样的情况谢知非可谓是求之不得!
世家大族越是反对刘协对这些人越是反感,局时刘协有名、他与曹操有权、四周环聚吃到了甜头的小士族之后再同一群除了嘴仗再没更多实力的人抗衡。
真到了那时候,连嘴仗谢知非他们都不必亲自上,自有小士族的人站出来开撕,这日子实在是太轻松了。
两人直起身之后,看着眼前眼里满满全是感动的刘协,谢知非默默的表示:
挟持天子算什么,让天子心甘情愿同他们站在统一战线那才是最好的做法!
又同刘协说了一会儿客套话,没听到系统电子音的谢知非顺便默默的对系统问了句:“我这不算收了一个精英弟子?”天子可是有王八之气笼罩,怎么都算精英弟子!
【他是汉献帝】
谢知非沉默了下据理力争:“有我在,他这辈子估计是做不了献帝的。”
【不管你怎么做,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刘协就是汉献帝!在这本书里,这么大的一个负面BUFF,什么天资聪慧根骨优异都被拉到负值,我想放水也不行,除非你让罗贯中活过来重写一遍《三国演义》】
谢知非默默看向眼前不断向他询问的刘协,莫名的生出了同情:“……”
就系统这话的意思来看,就算刘协这辈子做了中兴之主,然而在系统那里,依旧判定不堪一提。可见收徒不但同资质有关,还同这个人在历史上或者小说中的成就有关。
待一个时辰后,艰难从汉献帝的书房里脱身出来的谢知非开始思索:既然汉献帝不算,那孙策总可以了吧!
小霸王孙策武艺天赋非常优秀,打下东吴江山可见头脑也非常不错。想到这里,谢知非默默的算了下时间,孙策守孝的日子似乎快到了,也不知道他当年同孙坚说的话到底有用没用。
答案显然是有用。
将谢知非视作自己偶像,自己奋斗目标的孙策一出孝立刻便唤来自己的小伙伴商量如何投奔谢知非:跟着太尉平战乱扫诸侯,建千秋功名,只是想想孙策便觉热血沸腾!
对于自己的好朋友,周瑜早已为其谋划好,在最初的时候,周瑜眼中大汉江山不固天下大乱将至,他自己这小伙伴与其匡扶大汉还不如学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创一番基业。
然而这一切在谢知非攻下长安后变了模样,以天策军如今威势以及孙坚同曹谢二人昔日同伐董卓的旧情,若是孙策显露出自己要圈地为王打下一番基业的意图,周瑜敢保证曹谢二人定然会勃然大怒,然后打着替故友教训不孝子的名义,越过其他人第一个收拾孙策!
这时候提创基业,那不是为了孙策好,而是存心要坑自己的小伙伴。
不想坑孙策的周瑜立刻为其推荐了第二种办法:学孙坚的路,一颗红心向大汉!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周瑜看天下大势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孙策愿意向汉投诚,以孙坚同曹谢二人当年的交情必会为孙策保驾护航,有曹谢二人照拂,孙策在朝廷必然顺风顺水。
只是周瑜还没开始说,孙策已经双眼发亮的表决心了:“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袁绍等人拥兵自重各图发展。除曹谢二公无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二公共伐董卓,然功业未遂便为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却有心要继承先父之遗志,为大汉尽忠。”
周瑜嘴里发苦:他怎么就忘了孙策对谢知非有多推崇。
见眼前浑身洋溢着‘要北上,去长安’的孙策,周瑜叹了口气:“那你决定如何做?”
当然是带着一家人直接背上投奔谢知非还能如何?
深知自己好友性格的孙策在看到周瑜幽怨的眼神后,浑身一震,动了动脑子后认真道:“我想先去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还我统领,再去长安投奔二公!”
然而即便孙策动了脑子之后的决定,依旧让周瑜扶额:“……”
孙坚生前被称做江东猛虎,座下将士那是实打实的厉害,就孙策这样直接去要,周瑜已经能想到自己好友空手而回的模样:“私以为你应先差人送信与曹谢二人,表明自己归附大汉的决心。”
孙策莫名其妙:“为何?”
因为到嘴的肥袁术不会吐出来啊,更何况这块肥肉在孙坚死后已经到了袁术的肚子里,袁术要是舍得吐出来那才是活见鬼了。
袁术自己不愿意吐出来,那就必须让袁术无法反抗的势力出场才可以。而放眼当今天下:于名,天子名正言顺;于势,天策势不可挡。除非天子下令,明诏黄盖等人随孙策入朝外一时还未有更好之法。
周瑜递给孙策一个自行领悟的眼神:“但袁术不敢反汉一天,天子所下之诏袁术不敢反驳,加之天子有天策军拥护早已不是昔日无势可依的浮萍,纵袁术有反汉之心,此时焉敢不从!”
作者有话要说: 三国演义的确要长一些
因为整个三国太长了,就算我想节奏快一些,让谢知非直接找上了曹老板,在另外蜀汉和东吴都还是个精子的时候就有了这么大一块地盘,然并卯
还是快不了太厉害
【注】这时候还没有李郭两人闹矛盾
有才无德的有很多啊,李斯、东方朔……然而不能否定他们做出来的大事
有德五才那绝对是办坏事的主儿,拖后腿的典范,历史上,非常多
同曹操约好,限制郭嘉同戏志才一日一杯的酒量,然而郭嘉作为曹操手下最年轻的谋士又深得曹操喜爱,耍赖起来让曹操这个自认是长辈的人毫无招架之力,没几日便让曹操破了同谢知非的约定。
这才一会儿的功夫,曹操便忘了自己之前说的话。郭嘉还没开始说这第三种道,对郭嘉完全没辙的曹操已经对身边低声闷笑的荀彧道:“你差人去将我酒窖将那坛最新出土的青瓷酒坛拿过来,这两人精看中的大约也就是那东西了。”
见曹操又一次放过郭嘉的荀彧笑道:“喏!”
坚持郭嘉顿时喜笑颜开:“奉孝多谢相国,多谢文若跑这趟腿!”
曹操摇了摇头,语气甚是无奈:“那坛竹叶青乃是去年我寿宴之时,贤弟亲自为我酿制,也前日才可开封这便让你晓得……”
——是时候将郭嘉丢给贤弟去好好管管,再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耳边听着曹操唠唠叨叨的郭嘉递给戏志才一个眼神:成了!
对于曹操府上的出土的没出土的美酒,郭嘉绝对比曹操更清楚,这坛竹叶青早些时候当郭嘉还在曹操酒窖里浪的时候便已经打听好了,早早的便算着日子等那些还没出土的美酒。
今日郭嘉同戏志才在这里聊这些事,为的可不就是这坛酒么。
郭嘉至今还记得竹叶青的美味!
戏志才默默的叹了口气:为了喝一口酒,他们两个真的不容易,还好谢知非不在!
既然荀彧已经在去取酒的路上,郭嘉这才抓紧时间对曹操说道:“这第三种便是兼鱼肉与熊掌,塑大汉重汉魂。也正是州牧同谢将军即将要做的事,为大汉朝长久计,借天下之乱除朽立新重塑天下规则。”
郭嘉边说边用手蘸了茶汤在桌上对着曹操写下科举二字,写罢郭嘉对曹操正色道:“古之变法皆自上而下方可行,败者莫过王莽新法,数月时间便身败名裂为人所不齿;胜者莫过商鞅之法,不过两代便使秦强于诸侯之上……”
听到这里,曹操眼眸一暗:变法胜则青史流芳,变法败则黯然退场。
然科举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太重要了,一旦成,他便是改变历史的人,让曹操不得不心动!
世家若想长盛不衰族中必有子弟在朝为官,如今朝廷奉行举察制,是否孝廉全靠举荐之人的两张嘴,这样的制度也使得有权的世家愈发做大,天下士族为出仕不得不聚集其下为其门徒,如昔日的袁氏。若非董卓之变,袁绍袁术二人即便德才不具依旧能轻松成为大汉三公之一,再给袁氏延续个五世三公、六世三公绝无问题。
若科举成,则世间再无长久不败经久不衰的世家,即便有也是据真才实学:“那奉孝以为,此法是胜还是败?”
郭嘉叹道:“相国说此法不问家世出生、唯才是举,奉孝以为,必胜!”
一旦小的士族开始同世家大族□□,那么世家的权利必定会分散。一旦世家的权利分散便不再骇人,在朝中占有一席之位的小士族势必会得罪被分权的世家大族,那时候为了自身的稳固,这些小士族定会坚定拥护科举之法。
至少在郭嘉看来,当年若有科举这东西,他必定会去考科举而不是去投靠袁绍。毕竟袁绍若是有能力绝不会被董卓坑着出了洛阳,而是利用自己的权利将董卓反杀,实在不行,袁绍还可以学曹公那样搞暗杀,然而手握一手好牌的袁绍直接跑了。
——袁绍有多坑郭嘉在投奔之前有心里准备,然而去了之后郭嘉才发现这世间只有更坑,没有最坑!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刘协下朝之后为了拉拢君臣感情,唤了谢知非过去本是想交流下感情,偏偏刘协话才说到自己父皇设西园,想要顺势导出曹操的时候被谢知非抓到机会,直言当今选拔官员的方法不好。
随后谢知非一脸正色噼里啪啦将科举这东西简单的对着刘协砸过去,至于刘协现在懂不懂没关系,只要让刘协认定了这东西是对他好就行!
因此刘协在听完了关于科举是什么东西后,头晕脑胀听一小部分丢一大部分的刘协只来得及抓住最后几个字:“开恩科,太尉以为举察之法不好么?”
天下世家之所以兴起,举察制绝对立首功,在这个通讯全靠走的年代,要想暗箱操作实在是简单。
而面对举察制,谢知非同曹操一个没背景、一个宦官之家出身,都不是士族所喜好的选择,只是被士族推崇的袁氏兄弟太坑从未显得曹谢二人太优秀,不想被坑的世家便将注下在了曹谢二人身上。
此时的举察制便是九品中正制的前身,成为了世家大族收拢门徒的工具。
谢知非静静的看向刘协,冷漠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谢知非的话很平静,平静得如同一个局外人,让人听不出半点偏颇:“陛下以为,举察之法如何。”
即便是傀儡,身为天子的刘协身边依旧有不少效忠于汉室的人,比如王允。这些人会教导刘协何为为君之道,只是这样的教导更多的是以王允等人的立场来教导,刘协对其好坏的认知,也几乎同世家相仿。
因此刘协毫不犹豫道:“举察之法大汉用之三百年,能人志士无数,曹州牧亦是孝廉出仕,此法甚好。”
谢知非:“……”
你爹要是知道你长歪成这样肯定会气得活过来!
这一看就知道世家已经给刘协洗过脑了!
科举这东西若是得不到刘协的倾力支持,即便曹操同谢知非两人搞得再厉害,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说还会被世家大族泼一身的污水秽泥。因此,获得刘协全心全意的支持是最基础的条件,最好是让刘协从世家大族那边转阵营过来,那他们推行科举便会事半功倍:“陛下以为,臣可堪举为孝廉?”
谢知非同曹操这样的,刘协恨不得一个州一年能举十个八个出来,当下连连点头道:“自然可以!”
见刘协点头,谢知非长叹一声闭口不言似乎陷入了自己的回忆,隔了一会儿,谢知非这才对已发觉自己或许说错话的刘协淡淡道:“臣所在之地民逾十万众,曾见举孝廉无数。然臣敢说,这其中九成才智品德皆不堪举荐为孝廉,然依旧被举并授于官职。酸枣之盟时,袁绍论德不及曹相国,论才在盟军之中不过中下,论位尚不及陶谦等人,然袁绍却能在酸枣之盟时被共推盟主,无人敢质疑,以陛下之聪慧,想必知这其中为何。”
刘协并非愚笨之人,相反,与他大哥遇事吓得说不出话的刘辩比起来,危乱之中镇得住场子的刘协用董卓的话来形容那便是‘沉稳睿智,有天子气度’。
只是刘协从小便不是作为大汉的天子来培养,即便刘协成了天子也没人向他传授天子该有的思维方式,这些年刘协又被王允等人灌输了一大套不必要的东西。谢知非口中的缘故刘协明白是明白了,然而一时间难以觉察这其中的不妥:“可……唯德方能治国,若无举察,寡人如何知其德可否配位?”
谢知非阙目摇头:“纵有举察,陛下观我大汉天下,有多少人德可配位?”
刘协想了下:还真不多!
有才无德是祸害,无才有德是中庸,无才还无德危害更甚。【注】
到此时刘协的神色已有松动,谢知非睁开眼,一双半睁半阙的眼睛似有无限心酸:“陛下可是当臣有私心”
“臣若有私心绝不会向陛下提出科举之法,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臣亦不敢说臣之子必定成才,行科举,臣之子未必能入得朝中为官。但若行举察,臣敢对天明誓,除非臣之子为痴傻呆儿,其必被举为孝廉。若无大错,臣的后人一出生便注定为我大汉勋贵显赫……”
若非痴傻呆儿,必被举为孝廉,出生便注定是勋贵显赫。
刘协只觉谢知非这话振聋发聩,谢知非说的这些正是大汉如今已成型却无人去捅破的事实,朦朦胧胧之间刘协只觉似乎有什么一直被他奉为真理的东西被推翻,又有新的道理渐渐成型,他像是拨开云雾看到一个全新的大汉。
刘协脑中嗡嗡不断,只能听到谢知非的声音从他耳边注入,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若开恩科,授官的举子心感陛下,焉能不奋力效国誓死忠君?此时司隶郡县多为空置正可授予官职,陛下诏天下之后必有无数流民返回,再有心向大汉的官员赴之履职,司隶之地不出三年必焕然新生!”
谢知非描绘的那个画面让年幼的刘协不禁咋舌,心里越是激动话越是说不清:“将……谢将军……”
“臣在。”谢知非的话很淡很轻,然而却给人一种信服的可靠感。
谢知非缓缓道:“臣一直在!”
刘协被谢知非那双眼睛注视,平静毫不波澜的眼睛,像是从来未曾离开过,一直在身边的无声守护。这一刻,刘协不断跳动的心渐渐平稳下来,他知道自己如今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往前一步或能如光武皇帝一般。
他该不该往前?
刘协在谢知非注视下终于下定决定:该!
关于如何当皇帝刘家的人未必人人都点亮了这棵树,然而对于如何收买人心,似乎刘家的人在投胎之前便已经点好了,天生满点根本无需他人传授。
原本同谢知非面对面跪坐的刘协突然站起来,认真的将自己一身只能算是整洁的衣服理了下衣襟,正了正头冠,随后刘协对着谢知非拜下:“还请将军教我!”
教书育人这样的事,谢知非还真没怎么干过,多是直接丢给别人去了。
面对对他行拜师之礼的刘协,谢知非立刻也对之拜过去,顺便将这个工作麻利的甩给还没过来的曹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陛下同臣与相国同心,臣便不惧他人之言,愿随陛下重振大汉!”
科举的出现,必定会受到世家大族和朝中重臣的阻拦,然而只要刘协认定了科举,其他人的反对只会让刘协同谢知非和曹操越紧密。
那样的情况谢知非可谓是求之不得!
世家大族越是反对刘协对这些人越是反感,局时刘协有名、他与曹操有权、四周环聚吃到了甜头的小士族之后再同一群除了嘴仗再没更多实力的人抗衡。
真到了那时候,连嘴仗谢知非他们都不必亲自上,自有小士族的人站出来开撕,这日子实在是太轻松了。
两人直起身之后,看着眼前眼里满满全是感动的刘协,谢知非默默的表示:
挟持天子算什么,让天子心甘情愿同他们站在统一战线那才是最好的做法!
又同刘协说了一会儿客套话,没听到系统电子音的谢知非顺便默默的对系统问了句:“我这不算收了一个精英弟子?”天子可是有王八之气笼罩,怎么都算精英弟子!
【他是汉献帝】
谢知非沉默了下据理力争:“有我在,他这辈子估计是做不了献帝的。”
【不管你怎么做,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刘协就是汉献帝!在这本书里,这么大的一个负面BUFF,什么天资聪慧根骨优异都被拉到负值,我想放水也不行,除非你让罗贯中活过来重写一遍《三国演义》】
谢知非默默看向眼前不断向他询问的刘协,莫名的生出了同情:“……”
就系统这话的意思来看,就算刘协这辈子做了中兴之主,然而在系统那里,依旧判定不堪一提。可见收徒不但同资质有关,还同这个人在历史上或者小说中的成就有关。
待一个时辰后,艰难从汉献帝的书房里脱身出来的谢知非开始思索:既然汉献帝不算,那孙策总可以了吧!
小霸王孙策武艺天赋非常优秀,打下东吴江山可见头脑也非常不错。想到这里,谢知非默默的算了下时间,孙策守孝的日子似乎快到了,也不知道他当年同孙坚说的话到底有用没用。
答案显然是有用。
将谢知非视作自己偶像,自己奋斗目标的孙策一出孝立刻便唤来自己的小伙伴商量如何投奔谢知非:跟着太尉平战乱扫诸侯,建千秋功名,只是想想孙策便觉热血沸腾!
对于自己的好朋友,周瑜早已为其谋划好,在最初的时候,周瑜眼中大汉江山不固天下大乱将至,他自己这小伙伴与其匡扶大汉还不如学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创一番基业。
然而这一切在谢知非攻下长安后变了模样,以天策军如今威势以及孙坚同曹谢二人昔日同伐董卓的旧情,若是孙策显露出自己要圈地为王打下一番基业的意图,周瑜敢保证曹谢二人定然会勃然大怒,然后打着替故友教训不孝子的名义,越过其他人第一个收拾孙策!
这时候提创基业,那不是为了孙策好,而是存心要坑自己的小伙伴。
不想坑孙策的周瑜立刻为其推荐了第二种办法:学孙坚的路,一颗红心向大汉!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周瑜看天下大势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孙策愿意向汉投诚,以孙坚同曹谢二人当年的交情必会为孙策保驾护航,有曹谢二人照拂,孙策在朝廷必然顺风顺水。
只是周瑜还没开始说,孙策已经双眼发亮的表决心了:“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袁绍等人拥兵自重各图发展。除曹谢二公无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二公共伐董卓,然功业未遂便为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却有心要继承先父之遗志,为大汉尽忠。”
周瑜嘴里发苦:他怎么就忘了孙策对谢知非有多推崇。
见眼前浑身洋溢着‘要北上,去长安’的孙策,周瑜叹了口气:“那你决定如何做?”
当然是带着一家人直接背上投奔谢知非还能如何?
深知自己好友性格的孙策在看到周瑜幽怨的眼神后,浑身一震,动了动脑子后认真道:“我想先去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还我统领,再去长安投奔二公!”
然而即便孙策动了脑子之后的决定,依旧让周瑜扶额:“……”
孙坚生前被称做江东猛虎,座下将士那是实打实的厉害,就孙策这样直接去要,周瑜已经能想到自己好友空手而回的模样:“私以为你应先差人送信与曹谢二人,表明自己归附大汉的决心。”
孙策莫名其妙:“为何?”
因为到嘴的肥袁术不会吐出来啊,更何况这块肥肉在孙坚死后已经到了袁术的肚子里,袁术要是舍得吐出来那才是活见鬼了。
袁术自己不愿意吐出来,那就必须让袁术无法反抗的势力出场才可以。而放眼当今天下:于名,天子名正言顺;于势,天策势不可挡。除非天子下令,明诏黄盖等人随孙策入朝外一时还未有更好之法。
周瑜递给孙策一个自行领悟的眼神:“但袁术不敢反汉一天,天子所下之诏袁术不敢反驳,加之天子有天策军拥护早已不是昔日无势可依的浮萍,纵袁术有反汉之心,此时焉敢不从!”
作者有话要说: 三国演义的确要长一些
因为整个三国太长了,就算我想节奏快一些,让谢知非直接找上了曹老板,在另外蜀汉和东吴都还是个精子的时候就有了这么大一块地盘,然并卯
还是快不了太厉害
【注】这时候还没有李郭两人闹矛盾
有才无德的有很多啊,李斯、东方朔……然而不能否定他们做出来的大事
有德五才那绝对是办坏事的主儿,拖后腿的典范,历史上,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