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席卷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石车助阵。
突骑兵大规模冲锋,弓骑兵游弋作战,配合轻骑兵不断迂回侧击,这个就是第三种。得说实话的是,汉军的骑战并不拿手,缺乏优秀的骑战将领使得汉军骑战看上去纯粹是依靠装备优势。
战场正在厮杀,帐内说了几句话又重新静了下来。
位于主位的刘彦只是一开始说了一句话又看了姚弋仲几眼,剩下的时间却是埋头于案前,看文牍的同时偶尔会提笔写一些什么。
姚弋仲内心紧张外面的战事会有什么发展,却也能够肯定自己的部队不可能被一次攻击就完蛋。他需要保持足够的镇定,哪怕是装也要装出来,那关乎到后续的一连串事情。
“阁下不告辞离去吗?”桑虞好奇地看着姚弋仲,说道:“阁下应当清楚我们并不会扣押,更不可能在阁下孤身前来的情况下进行加害。”
刘彦终于抬头看向了姚弋仲,先是将手中的笔放下,拿起书写好的文牍吹了几口气,放下文牍后,缓声道:“右丞相所言,便是寡人的意思。”
哟呵,称孤道寡了?其实不是,只是在见姚弋仲的时候出于需要罢了。
姚弋仲听到刘彦的自称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缓慢地直挺起腰杆,双手向前成揖礼手势,说道:“恭喜大王了。”
瞧,不管怎么样,晋身为王总是需要被尊敬,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尊敬。
刘彦会在姚弋仲面前自称寡人也是一种策略的必然性,姚弋仲的爵位是县公,官职高至冠军大将军和十郡六夷大都督,刘彦若真的要姚弋仲归降效力,那么地位安排就有值得讲究的地方。
姚弋仲就是那么想的,投降给一个大王总比投降一个什么君上更靠谱,这样一来双方都不会显得难堪。
“我部会在今年的八月建国,国号为汉。”刘彦停顿下来看着姚弋仲,看了有一小会才继续说:“想必县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在下自然清楚,只是……”姚弋仲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定位自己的身份,刘彦的态度和语言给他太多的错觉。他思量了一下,实言相告:“大王建国称汉,天下诸国必视之为仇寇,难有与之结盟者。”
帐内有人站起来正要发怒痛斥,被刘彦眼神一扫一脸悻悻然地重新屈膝跪坐而下。
“寡人很清楚会发生什么。”刘彦‘哈哈’豪迈地笑了几声,最后一脸平淡地说:“介时天下皆敌,又如何?”
“《孟子.公孙丑下》有一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姚弋仲很是不敢苟同地说:“多些助力总要好过孤军奋战。石碣得我族与氐族相助,以二十万不到口众成为中原之主,雄霸中原数十载天下难有敌手。大王麾下有雄兵,但口众恐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桑虞念了一大串,用一种‘别以为这里没读书人’的表情看着姚弋仲,继续往下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背书嘛,古时候的读书人只要有条件谁不是将书背得滚瓜烂熟。但引用书籍的话不能只摘出其中的一句,应该有前文和后续,就好像只说“国虽大,好战必亡”,但也不能忘记下一句“国虽安,忘战必危”啊!两段连起来表达的意思才是完整,只摘出其中的一句却显得有偏意。
“道不同,不相谋。孤军奋战,寡人不惧。万众一心,远胜尔虞我诈。”刘彦先是满意地看一眼桑虞,后面才重新看向姚弋仲,说道:“天下逐鹿者甚众,鹿只有一头,寡人只愿与众臣属同享,容不得他人染指。”
其实用“寡人只愿独享之”的用词会更好,逼格肯定是蹭蹭蹭地往上涨,但哪怕是真的也只能内心里想想,说出来就没有必要。毕竟,君王总是要给追随自己的人一些盼头,任何一个打天下的君王都是告诉臣属“与诸君共天下”,没人会喊“天下只属于我”。
姚弋仲被“震”有些懵了。他原以为刘彦表达的是愿意接纳自己的投降,进而类如石碣统治中原一般善待乃至于是优待羌族,后面听了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曾经的强汉可没有与人共享同等待遇那么一回事,愿意当自己人就完完全全的待遇一致,别拿自己是少民来当有趣来要求什么特别待遇,不是愿意当“自己人”那就开片,打过之后服从可以好好做人,冥顽不灵的话就去死好了。
刘彦完全有足够的底蕴干一些事情,他愿意接纳羌族人,但羌族这个名称必须消失于历史。要是保留民族自立性,甚至是要拿非一般待遇,他则是抱着一种“你是我爹还是我妈,或者是四海之内皆你妈,凭啥得真正的自己人吃亏给你们占便宜”的心态。
事实摆在那里,历史上任何一个损主体民族而优非主体民族的国家,最后都是主体民族撂担子不干,外逃的外逃,要么是干脆遇到战争不给国家出力,结果是国家到了用人时刻发现无人可用。
刘彦干不出那种令自己人心寒的事情,他还指望着自己的子民去开辟更多的疆土,没时间为了处理国内多民族的复杂性而浪费精力,所以最简单的莫过于一开始就奔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别管之前是什么族的,只谈是什么国籍,身在汉国就只能是汉人。
桑虞很适合时机地问了姚弋仲一句:“我家网上说的,县公可听懂了?”
姚弋仲似懂非懂,他只知道外面的厮杀好像很激烈。
……分…割…线……
求别上纲上线。文中表述只是书籍核心需要,不影射任何事情。
石车助阵。
突骑兵大规模冲锋,弓骑兵游弋作战,配合轻骑兵不断迂回侧击,这个就是第三种。得说实话的是,汉军的骑战并不拿手,缺乏优秀的骑战将领使得汉军骑战看上去纯粹是依靠装备优势。
战场正在厮杀,帐内说了几句话又重新静了下来。
位于主位的刘彦只是一开始说了一句话又看了姚弋仲几眼,剩下的时间却是埋头于案前,看文牍的同时偶尔会提笔写一些什么。
姚弋仲内心紧张外面的战事会有什么发展,却也能够肯定自己的部队不可能被一次攻击就完蛋。他需要保持足够的镇定,哪怕是装也要装出来,那关乎到后续的一连串事情。
“阁下不告辞离去吗?”桑虞好奇地看着姚弋仲,说道:“阁下应当清楚我们并不会扣押,更不可能在阁下孤身前来的情况下进行加害。”
刘彦终于抬头看向了姚弋仲,先是将手中的笔放下,拿起书写好的文牍吹了几口气,放下文牍后,缓声道:“右丞相所言,便是寡人的意思。”
哟呵,称孤道寡了?其实不是,只是在见姚弋仲的时候出于需要罢了。
姚弋仲听到刘彦的自称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缓慢地直挺起腰杆,双手向前成揖礼手势,说道:“恭喜大王了。”
瞧,不管怎么样,晋身为王总是需要被尊敬,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尊敬。
刘彦会在姚弋仲面前自称寡人也是一种策略的必然性,姚弋仲的爵位是县公,官职高至冠军大将军和十郡六夷大都督,刘彦若真的要姚弋仲归降效力,那么地位安排就有值得讲究的地方。
姚弋仲就是那么想的,投降给一个大王总比投降一个什么君上更靠谱,这样一来双方都不会显得难堪。
“我部会在今年的八月建国,国号为汉。”刘彦停顿下来看着姚弋仲,看了有一小会才继续说:“想必县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在下自然清楚,只是……”姚弋仲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定位自己的身份,刘彦的态度和语言给他太多的错觉。他思量了一下,实言相告:“大王建国称汉,天下诸国必视之为仇寇,难有与之结盟者。”
帐内有人站起来正要发怒痛斥,被刘彦眼神一扫一脸悻悻然地重新屈膝跪坐而下。
“寡人很清楚会发生什么。”刘彦‘哈哈’豪迈地笑了几声,最后一脸平淡地说:“介时天下皆敌,又如何?”
“《孟子.公孙丑下》有一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姚弋仲很是不敢苟同地说:“多些助力总要好过孤军奋战。石碣得我族与氐族相助,以二十万不到口众成为中原之主,雄霸中原数十载天下难有敌手。大王麾下有雄兵,但口众恐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桑虞念了一大串,用一种‘别以为这里没读书人’的表情看着姚弋仲,继续往下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背书嘛,古时候的读书人只要有条件谁不是将书背得滚瓜烂熟。但引用书籍的话不能只摘出其中的一句,应该有前文和后续,就好像只说“国虽大,好战必亡”,但也不能忘记下一句“国虽安,忘战必危”啊!两段连起来表达的意思才是完整,只摘出其中的一句却显得有偏意。
“道不同,不相谋。孤军奋战,寡人不惧。万众一心,远胜尔虞我诈。”刘彦先是满意地看一眼桑虞,后面才重新看向姚弋仲,说道:“天下逐鹿者甚众,鹿只有一头,寡人只愿与众臣属同享,容不得他人染指。”
其实用“寡人只愿独享之”的用词会更好,逼格肯定是蹭蹭蹭地往上涨,但哪怕是真的也只能内心里想想,说出来就没有必要。毕竟,君王总是要给追随自己的人一些盼头,任何一个打天下的君王都是告诉臣属“与诸君共天下”,没人会喊“天下只属于我”。
姚弋仲被“震”有些懵了。他原以为刘彦表达的是愿意接纳自己的投降,进而类如石碣统治中原一般善待乃至于是优待羌族,后面听了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曾经的强汉可没有与人共享同等待遇那么一回事,愿意当自己人就完完全全的待遇一致,别拿自己是少民来当有趣来要求什么特别待遇,不是愿意当“自己人”那就开片,打过之后服从可以好好做人,冥顽不灵的话就去死好了。
刘彦完全有足够的底蕴干一些事情,他愿意接纳羌族人,但羌族这个名称必须消失于历史。要是保留民族自立性,甚至是要拿非一般待遇,他则是抱着一种“你是我爹还是我妈,或者是四海之内皆你妈,凭啥得真正的自己人吃亏给你们占便宜”的心态。
事实摆在那里,历史上任何一个损主体民族而优非主体民族的国家,最后都是主体民族撂担子不干,外逃的外逃,要么是干脆遇到战争不给国家出力,结果是国家到了用人时刻发现无人可用。
刘彦干不出那种令自己人心寒的事情,他还指望着自己的子民去开辟更多的疆土,没时间为了处理国内多民族的复杂性而浪费精力,所以最简单的莫过于一开始就奔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别管之前是什么族的,只谈是什么国籍,身在汉国就只能是汉人。
桑虞很适合时机地问了姚弋仲一句:“我家网上说的,县公可听懂了?”
姚弋仲似懂非懂,他只知道外面的厮杀好像很激烈。
……分…割…线……
求别上纲上线。文中表述只是书籍核心需要,不影射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