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骁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到董卓面有异色,李儒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因此心中并不在意董卓气急失言。
但是,李儒仍然没有放弃初衷,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相国,万里江山,千秋功业,与一个女子相比,孰轻孰重啊!倘若因为貂蝉而失去吕布的效忠,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呀!日后即便相国登上帝位,又有谁能替相国征讨四方,谁又有吕布这般骁勇善战呢?”
董卓闻言不禁露出一丝颇为自得的笑意,说道:“文优言过其实了。咱家纵然没有吕布相助,不是还有贤婿李利?李利麾下骁勇悍将颇多,领兵征战以来,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远胜吕布多矣!”
“这、、、、、、。”李儒闻听此言,顿时哑口无言。
的确,凉州李利所拥有的实力远胜吕布。单以个人能力而言,李利无论是心胸气度和文治武功,都是当世雄主之资。对,李利是雄主,而不单单是骁勇善战的将领。
这一点,李儒通过最近与李利的接触,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他此时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董卓,而这也是他刚才刻意忽略李利的直接原因。
凭心而论,李儒自认与李利相交甚欢,同是李氏后人,如今又是连襟兄弟。与情与理,他都不应该在董卓面前对李利说三道四,更不能告诉董卓,李利胸怀大志,绝非池中之物。这样做,他难脱挑拨之嫌,甚至还会被董卓误以为是嫉贤妒能,肆意诋毁李利这个妹夫。
然而,李儒十几年来将全部心血都寄托在董卓身上,眼见大业可成,他又怎能对董卓有所隐瞒呢。况且,一直以来,董卓待他甚厚。多番栽培,将他视为心腹亲信,还将女儿嫁给他,可谓恩深似海。
反复掂量后,李儒还是决定据实禀报,借此打消董卓倚仗李利的念头。但见他对董卓恭声说道:“既然相国提到李利,那有些藏在微臣心里很久的话就不得不说了。武威李利。虽是相国麾下将领,而今又是相国爱婿,但他和吕布断然不能相提并论。
吕布其人,自恃骁勇,武艺冠绝天下,妄自尊大。傲视群雄;然则,他却是个有勇无谋之人,趋名逐利,却又贪婪无度。这种人勇则勇矣,却不足为惧,也很好管束,只要相国手里有他期盼得到的东西。他就会任凭驱使。
但是,武威李利则不然。李利其人心志坚韧,心机深沉,处事谋而后动,行事不拘一格,胆大心细;说他是雄才伟略,大度雅量,气吞山河。亦不为过。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拥兵数万,虎踞凉州,麾下谋士猛将颇多。由此不难看出此子绝非池中之物,更非久居人下之辈。相国若是想让他领兵征战,扫平天下自然不是难事,甚至其战绩将远远超过吕布。十载之内便可一统天下。但微臣担心,相国重用李利,最后恐怕会尾大不掉,驱虎不成。反倒是养虎为患,以至最终会被猛虎所伤,悔之莫及。眼下李利虽有精兵强将,但终归偏居一隅,视野偏狭,又有韩遂、马腾等诸侯掣肘,难成大事。但是,一旦李利跳出凉州囚笼,率领大军前来长安,那便是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此以来,长安城究竟谁属,尚未可知啊!
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人心叵测,忠奸难辨。微臣所说的这些只是一己臆测之言,如何抉择,还需相国慎重斟酌。”
李儒这番话说得很透彻,使得董卓撇眉沉思良久,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变幻莫测。
沉思半晌,董卓审视着李儒,死假亦真地沉声道:“看来文优很看好李利,你们连襟二人一文一武,若是能够效忠于咱家,自是相得益彰,文武合壁,咱家的千秋大业必然可成,君临天下。只可惜咱家能得到你的竭力辅佐,却无法得到李利的忠心投效。他毕竟不是咱家一手扶持起来的,即便是他对咱家忠心耿耿,咱家也未必信得过他。世事难两全,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儒看到董卓沉思这么久却说出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语,顿时心中有种明悟。他知道董卓不是没有看出李利志向远大,绝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恰恰相反的是董卓早就对李利有很深的认识,甚至暗自思量过如何拉拢李利。怎奈李利太有主见了,行事滴水不漏,根本不给董卓任何敲打他的机会,从而杜绝了董卓对他先敲打再封赏的恩威手段。如此以来,只要李利不主动反叛,董卓对他就无计可施,不远不近,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进一步可以依附董卓,退一步可以拥兵自立。
这才是李利最难收服,也是最高明的地方。他做任何事都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个台阶可下,也给他自己保留足够的进退空间。然而,一旦他不留余地的时候,那必然是胜券在握,有信心、有实力一举覆灭对手,如此他才会放手一搏,斩尽杀绝,不留余地。
再加上李利与李傕之间的叔侄关系十分模糊,或者说暧昧,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让人很难看清楚他们之间在玩什么把戏。正是因为有这份不确定性存在,西凉军中上至董卓,下至... -->>
看到董卓面有异色,李儒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因此心中并不在意董卓气急失言。
但是,李儒仍然没有放弃初衷,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相国,万里江山,千秋功业,与一个女子相比,孰轻孰重啊!倘若因为貂蝉而失去吕布的效忠,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呀!日后即便相国登上帝位,又有谁能替相国征讨四方,谁又有吕布这般骁勇善战呢?”
董卓闻言不禁露出一丝颇为自得的笑意,说道:“文优言过其实了。咱家纵然没有吕布相助,不是还有贤婿李利?李利麾下骁勇悍将颇多,领兵征战以来,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远胜吕布多矣!”
“这、、、、、、。”李儒闻听此言,顿时哑口无言。
的确,凉州李利所拥有的实力远胜吕布。单以个人能力而言,李利无论是心胸气度和文治武功,都是当世雄主之资。对,李利是雄主,而不单单是骁勇善战的将领。
这一点,李儒通过最近与李利的接触,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他此时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董卓,而这也是他刚才刻意忽略李利的直接原因。
凭心而论,李儒自认与李利相交甚欢,同是李氏后人,如今又是连襟兄弟。与情与理,他都不应该在董卓面前对李利说三道四,更不能告诉董卓,李利胸怀大志,绝非池中之物。这样做,他难脱挑拨之嫌,甚至还会被董卓误以为是嫉贤妒能,肆意诋毁李利这个妹夫。
然而,李儒十几年来将全部心血都寄托在董卓身上,眼见大业可成,他又怎能对董卓有所隐瞒呢。况且,一直以来,董卓待他甚厚。多番栽培,将他视为心腹亲信,还将女儿嫁给他,可谓恩深似海。
反复掂量后,李儒还是决定据实禀报,借此打消董卓倚仗李利的念头。但见他对董卓恭声说道:“既然相国提到李利,那有些藏在微臣心里很久的话就不得不说了。武威李利。虽是相国麾下将领,而今又是相国爱婿,但他和吕布断然不能相提并论。
吕布其人,自恃骁勇,武艺冠绝天下,妄自尊大。傲视群雄;然则,他却是个有勇无谋之人,趋名逐利,却又贪婪无度。这种人勇则勇矣,却不足为惧,也很好管束,只要相国手里有他期盼得到的东西。他就会任凭驱使。
但是,武威李利则不然。李利其人心志坚韧,心机深沉,处事谋而后动,行事不拘一格,胆大心细;说他是雄才伟略,大度雅量,气吞山河。亦不为过。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拥兵数万,虎踞凉州,麾下谋士猛将颇多。由此不难看出此子绝非池中之物,更非久居人下之辈。相国若是想让他领兵征战,扫平天下自然不是难事,甚至其战绩将远远超过吕布。十载之内便可一统天下。但微臣担心,相国重用李利,最后恐怕会尾大不掉,驱虎不成。反倒是养虎为患,以至最终会被猛虎所伤,悔之莫及。眼下李利虽有精兵强将,但终归偏居一隅,视野偏狭,又有韩遂、马腾等诸侯掣肘,难成大事。但是,一旦李利跳出凉州囚笼,率领大军前来长安,那便是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此以来,长安城究竟谁属,尚未可知啊!
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人心叵测,忠奸难辨。微臣所说的这些只是一己臆测之言,如何抉择,还需相国慎重斟酌。”
李儒这番话说得很透彻,使得董卓撇眉沉思良久,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变幻莫测。
沉思半晌,董卓审视着李儒,死假亦真地沉声道:“看来文优很看好李利,你们连襟二人一文一武,若是能够效忠于咱家,自是相得益彰,文武合壁,咱家的千秋大业必然可成,君临天下。只可惜咱家能得到你的竭力辅佐,却无法得到李利的忠心投效。他毕竟不是咱家一手扶持起来的,即便是他对咱家忠心耿耿,咱家也未必信得过他。世事难两全,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儒看到董卓沉思这么久却说出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语,顿时心中有种明悟。他知道董卓不是没有看出李利志向远大,绝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恰恰相反的是董卓早就对李利有很深的认识,甚至暗自思量过如何拉拢李利。怎奈李利太有主见了,行事滴水不漏,根本不给董卓任何敲打他的机会,从而杜绝了董卓对他先敲打再封赏的恩威手段。如此以来,只要李利不主动反叛,董卓对他就无计可施,不远不近,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进一步可以依附董卓,退一步可以拥兵自立。
这才是李利最难收服,也是最高明的地方。他做任何事都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个台阶可下,也给他自己保留足够的进退空间。然而,一旦他不留余地的时候,那必然是胜券在握,有信心、有实力一举覆灭对手,如此他才会放手一搏,斩尽杀绝,不留余地。
再加上李利与李傕之间的叔侄关系十分模糊,或者说暧昧,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让人很难看清楚他们之间在玩什么把戏。正是因为有这份不确定性存在,西凉军中上至董卓,下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