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大明武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朝的太子殿下将会亲临日本?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德川忠长和井伊直孝两个人都是十分惊诧。
不过他们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作为天朝的太子,又是本次战事名义上的统帅,不管是签订协议还是炫耀本国的军威,他来都是名正言顺,十分正常的。
如果大汉太子亲自驾临的话,那这一趟京都他们还是非去不可了——虽然他们投降了大汉,可是在其他人眼里,他们这些人还是德川家的罪人,如果能够借着迎奉大汉太子殿下的机会得到他的认可的话,对他们稳固地位可是一件大好事。
“既然这样,我等一定前去京都聆听殿下训谕!”一想到这里之后,他们两个人都马上改变了之前的踌躇,十分恭敬地请求前去京都。
在给他们下达了命令之后,第二天周璞就将他们送上了前往京都的路途,而他则暂时留在奈良城当中,继续发布檄文,安定日本各地的秩序,同时接受各地大名的投降。
虽然这次战争的规模很大,但是大汉的进兵却十分迅速,仅仅只花了三个月就决定性地击垮了幕府,而这时候很多地方虽然收到了幕府要求援救的通知却根本援救不及——或者说根本不敢不肯来救,所以最后演变成了大汉沿着九州然后登陆本州,直接进攻近畿最后直捣关东的战争历程,大部分地方反而根本没有被大汉军队所涉足。
为了既减少时间和伤亡成本,又让皇太子殿下来之前营造出一种万众臣服的局面,周璞开始不断地催促这些地方的豪族赶紧投降,比如前田家,上杉家和伊达家,又比如四国岛上支配整个全岛的两个大大名——德岛藩的蜂须贺家和土佐藩的山内家。
这两家都是幕府确认的大大名,支配着几乎整个四国岛,不过他们在大汉打过来之后也明智地和其他家族一样选择了作壁上观,最后保全了身家,周璞相信在自己的威压之下,这两家人一定也会赶到太子殿下的面前俯首称臣。
自从大汉登陆九州之后,从长崎久留米,再到姬路,再到大阪和京都,再到奈良,最后直到多摩川,历次战役当中大汉都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取得了完胜。这些辉煌的胜利不仅让大汉击败了幕府,也让周璞在日本得到了说一不二的威望,周璞现在已经是志得意满,他不相信有人胆敢违抗他的命令。
就在周璞和赵松的努力之下,日本列岛原本混乱的秩序慢慢地走向了平定,在大汉的威压之下,各地还没有同大汉直接交手过的势力和豪族纷纷明确地表示了臣服。
而快速地平定了日本之后,太子殿下亲临日本的时机也终于到来了。
就在初秋的一个早晨,大汉太子殿下带着自己随行的官员们来到了釜山港外,准备登上前往日本的海船。因为太子殿下还没有亲临,所以他们现在都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等待殿下。
这些官员,一些是辅佐太子殿下进行此次战争的佐僚,一些是大汉朝廷为了响应日本朝廷的要求所以准备暂时借调给他们处理地方政务的民政官。前者因为战争的胜利而意气昂扬,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立下这样的功勋,回去京城之后朝廷必定会有封赏,后者也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借大汉的兵威,到了日本之后肯定可以做说一不二的官员,其中有些人甚至还在盘算怎么样借机暗中从中狠狠地捞一笔。
正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都有一种心情十分舒畅的感觉,人人意气风发,只等船扬帆起航。
而在此刻,正坐在马车里面,准备前往釜山港的大汉太子殿下的心情,却并没有和他的官员们一样轻松写意。
这并不是他对战事不满意,也不是他对自己部下所立下的功勋不满意,只是作为太子殿下,他知道在军事上打败对手只是一切问题的开始而已,接下来还有不少问题在等待他来处理和解决。
“这么说来,父皇是打算强行在日本推行纸币了?”在疾驰的马车当中,太子殿下平静地问起了旁边的一位青年官员。
“这确实是陛下的意思。”这位青年官员恭恭敬敬地回答,“臣等就是为了这件事而被朝廷派过来的,万万不敢有个闪失。”
这位官员名叫于英朝,是财政部的一位官员,之前就专门处理财计之事,因为协助财相平原侯陈宏建立大汉银行有功,所以被商相十分看好,被认为是大汉最有前途的青年官员之一,他现在是大汉银行的襄理。
“此事干系重大,还请爱卿谨慎从事,万万不可轻忽!”得到了他肯定的答复之后,太子殿下也并不惊诧,只是郑重地再度叮嘱了他,“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所得到的成果,我等可不能轻易挥霍!”
“殿下请放心,臣等之前就已经为此事参研谋划了多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连最初使用的钞票也已经准备好了。”于英朝马上垂首回答,“只要我等能够行事不受掣肘,臣有信心达成使命,绝不敢让将士寒心!”
“那就好。”太子殿下点了点头。
在大汉朝廷谋划当中,他们将会大量地从日本攫取金银等贵重金属,就连铜作为重要战略物资也将会大量被运到大汉来,可是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日本很明显就会出现贵金属大量外流的情况。
贵金属大量外流,如果什么都不管的话,就会带来物价的飞涨,到时候日本的几乎所有官民都会陷入到极度的贫困当中,他们又未必肯乖乖饿死,肯定会到处生乱,让大汉的镇压力量疲于奔命。
大汉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来掠夺日本,那就不能和普通的蛮族一样只想着杀光抢光就可以了,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国家,如果非把他们陷于死地的话,大汉就要花费浩大的军费才能够平定,完全就会失去原来的本意。
因此,怎样既维持日本的大体稳定,又能够让大汉尽量大地榨取到好处,就成为了摆在大汉朝廷和太子殿下面前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种可能的情况,经过丞相和各个相关的内阁部堂的商讨后,大家决定开始在两国开始签订和约之后,在日本成立一个专门的大汉机关——币政局,专门负责在贵金属大量流失的情况下渐渐地用纸币来维持日本国内的通货和经济,以免其国全面崩乱。
中国有很长的纸币使用的历史,但是之前的历朝都没有十分严密的财政操作,他们喜欢滥发纸币,最后让纸币的信用变得一文不值,而这些教训当然被大汉朝廷吸取了,于英朝他们将会前去日本,专门负责的就是用纸币来平抑物价,维护纸币的价值。
于英朝等人准备先小规模投放纸币,以大汉的信用来背书,每次从日本带走金银,就按照固定的比率来慢慢地投入纸币,直到让日本最终以纸币来作为主要流通,应对贵金属流失的窘境。
当然,在协助日本稳定经济的同时,币政局也将成为控制日本经济的机构——到时候纸币的发行权力全部在大汉的手中,发行多少,怎么发行都由大汉朝廷来决定,四分五裂的日本,整个经济都将会成为大汉的附庸。
同时,大汉朝廷的野心也并不是仅此而已,他们也想要让在日本的币政局成为一个实验机构,积累用纸钞来维持一国经济的经验,最后在大汉国内也逐步推行用纸钞来补充和替代金银货币的流通——尤其是陛下,对此很感兴趣。
虽然并不明白父皇为什么对纸币这么有兴趣,但是既然这是父皇的意志,太子殿下当然也会全力配合,再加上日本的情况也确实很需要一个机构来稳定贵金属大量流出的局面,所以他对这个币政局也是寄予了厚望。
因为日本经济最为繁华的就是大阪到堺市一代的商业区,所以币政局未来将会被安放在大阪,随时通过掌握的信息来控制纸币的流通和发行,遥控日本的物价和经济。
到时候,驻在京都的使团,加上驻在大阪的币政局,再加上各地的驻军,他们可谓是军事经济外交三管齐下,成为大汉主宰控制日本的三根支柱,通过这些安排,大汉也将能够将这个国家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就好像对待现在的高丽一样。
在和于英朝等人商谈完毕之后,太子殿下终于来到了釜山港口,在官员们恭恭敬敬的视线下,他率先登上了海船。
在大量军舰的运送下,这支船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陆,然后经过了接近两天的航程,他们来到了大阪。而这时候,周璞已经来到了大阪城,静待太子殿下的大驾光临。
因为周璞的事前安排,所以太子殿下等人在大阪接受了热烈的欢迎,不光是周璞和当地的官员,还有不少市民也夹道在各处,想要看看天朝的太子殿下的真容。
不过,有了在高丽的经历之后,太子殿下对这种在人前露面的虚荣早已经不看在眼里了,他反倒觉得有些倦怠,因此他并没有在大阪呆上多久,很快就动身前往日本的京都。
周璞也随着太子殿下一起前行,而他带在身边一路进军的千余大汉官兵,这次也成为了大汉太子殿下的仪仗队,他们都换上了全新的军服,个个神气昂扬,真可谓是威风凛凛。
又经过了两天走走停停的颠簸之后,这一支浩浩荡荡的部队最终来到了京都。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当中,幕府军并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放弃了京都,所以京都并未遭受过战火的破坏,大致保持着之前的风物,只是德川家的二条城被焚毁了而已,在日本朝廷回归到了京都之后,一切秩序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市容也慢慢地重现了繁华。
而日本朝廷也将迎奉天朝的太子当成了头等的大事,几乎从战事结束开始就已经在准备了,不惜血本地想要讨得太子殿下欢心,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整个京都到处张灯结彩,再配合如今夏末秋初郁郁葱葱的季节,简直就像是来到了一个花园当中一样。
在碧蓝的晴空之下,京都的郊外已经是一片喧哗,人们纷纷聚集在这里,等待着天朝太子殿下的驾临。
就在时间即将来到预定的时刻时,天边外多了一团红色的浓云,这股浓云鲜艳刺眼,并且在每个人的视线当中燃起了一股火焰。
为了炫耀兵威,今天随同太子殿下过来的大汉军队,为了检阅而特别排列了行军方阵,前方的军官们都穿着全新的制服,骑在马上,坐得笔挺,胸前还佩戴着各种耀眼的勋章,而且制服上的每一个铜质纽扣都亮得晃眼。
而每个士兵也都精神饱满,露出一副精神充沛的的面孔,似乎在为有幸和太子殿下同行而欢欣鼓舞。每个骑兵都把装具擦得锃亮,战马也都受到精心的照料,毛色像绸缎般闪耀着光彩。
看着这浩浩荡荡压过来的大军,尽管心里都知道这只是卫兵,但是每个人都忍不住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了——这几个月当中,大汉的兵威已经彻底地铭刻在几乎所有人的心里,让这些顺服强者的日本人都下意识地产生了畏惧。
就在每个人的注视下,一辆由四匹纯白色的马拉动着的马车,沿着树林边宽阔的大路奔驰而至。而马车的周围,簇拥... -->>
天朝的太子殿下将会亲临日本?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德川忠长和井伊直孝两个人都是十分惊诧。
不过他们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作为天朝的太子,又是本次战事名义上的统帅,不管是签订协议还是炫耀本国的军威,他来都是名正言顺,十分正常的。
如果大汉太子亲自驾临的话,那这一趟京都他们还是非去不可了——虽然他们投降了大汉,可是在其他人眼里,他们这些人还是德川家的罪人,如果能够借着迎奉大汉太子殿下的机会得到他的认可的话,对他们稳固地位可是一件大好事。
“既然这样,我等一定前去京都聆听殿下训谕!”一想到这里之后,他们两个人都马上改变了之前的踌躇,十分恭敬地请求前去京都。
在给他们下达了命令之后,第二天周璞就将他们送上了前往京都的路途,而他则暂时留在奈良城当中,继续发布檄文,安定日本各地的秩序,同时接受各地大名的投降。
虽然这次战争的规模很大,但是大汉的进兵却十分迅速,仅仅只花了三个月就决定性地击垮了幕府,而这时候很多地方虽然收到了幕府要求援救的通知却根本援救不及——或者说根本不敢不肯来救,所以最后演变成了大汉沿着九州然后登陆本州,直接进攻近畿最后直捣关东的战争历程,大部分地方反而根本没有被大汉军队所涉足。
为了既减少时间和伤亡成本,又让皇太子殿下来之前营造出一种万众臣服的局面,周璞开始不断地催促这些地方的豪族赶紧投降,比如前田家,上杉家和伊达家,又比如四国岛上支配整个全岛的两个大大名——德岛藩的蜂须贺家和土佐藩的山内家。
这两家都是幕府确认的大大名,支配着几乎整个四国岛,不过他们在大汉打过来之后也明智地和其他家族一样选择了作壁上观,最后保全了身家,周璞相信在自己的威压之下,这两家人一定也会赶到太子殿下的面前俯首称臣。
自从大汉登陆九州之后,从长崎久留米,再到姬路,再到大阪和京都,再到奈良,最后直到多摩川,历次战役当中大汉都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取得了完胜。这些辉煌的胜利不仅让大汉击败了幕府,也让周璞在日本得到了说一不二的威望,周璞现在已经是志得意满,他不相信有人胆敢违抗他的命令。
就在周璞和赵松的努力之下,日本列岛原本混乱的秩序慢慢地走向了平定,在大汉的威压之下,各地还没有同大汉直接交手过的势力和豪族纷纷明确地表示了臣服。
而快速地平定了日本之后,太子殿下亲临日本的时机也终于到来了。
就在初秋的一个早晨,大汉太子殿下带着自己随行的官员们来到了釜山港外,准备登上前往日本的海船。因为太子殿下还没有亲临,所以他们现在都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等待殿下。
这些官员,一些是辅佐太子殿下进行此次战争的佐僚,一些是大汉朝廷为了响应日本朝廷的要求所以准备暂时借调给他们处理地方政务的民政官。前者因为战争的胜利而意气昂扬,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立下这样的功勋,回去京城之后朝廷必定会有封赏,后者也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借大汉的兵威,到了日本之后肯定可以做说一不二的官员,其中有些人甚至还在盘算怎么样借机暗中从中狠狠地捞一笔。
正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都有一种心情十分舒畅的感觉,人人意气风发,只等船扬帆起航。
而在此刻,正坐在马车里面,准备前往釜山港的大汉太子殿下的心情,却并没有和他的官员们一样轻松写意。
这并不是他对战事不满意,也不是他对自己部下所立下的功勋不满意,只是作为太子殿下,他知道在军事上打败对手只是一切问题的开始而已,接下来还有不少问题在等待他来处理和解决。
“这么说来,父皇是打算强行在日本推行纸币了?”在疾驰的马车当中,太子殿下平静地问起了旁边的一位青年官员。
“这确实是陛下的意思。”这位青年官员恭恭敬敬地回答,“臣等就是为了这件事而被朝廷派过来的,万万不敢有个闪失。”
这位官员名叫于英朝,是财政部的一位官员,之前就专门处理财计之事,因为协助财相平原侯陈宏建立大汉银行有功,所以被商相十分看好,被认为是大汉最有前途的青年官员之一,他现在是大汉银行的襄理。
“此事干系重大,还请爱卿谨慎从事,万万不可轻忽!”得到了他肯定的答复之后,太子殿下也并不惊诧,只是郑重地再度叮嘱了他,“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所得到的成果,我等可不能轻易挥霍!”
“殿下请放心,臣等之前就已经为此事参研谋划了多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连最初使用的钞票也已经准备好了。”于英朝马上垂首回答,“只要我等能够行事不受掣肘,臣有信心达成使命,绝不敢让将士寒心!”
“那就好。”太子殿下点了点头。
在大汉朝廷谋划当中,他们将会大量地从日本攫取金银等贵重金属,就连铜作为重要战略物资也将会大量被运到大汉来,可是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日本很明显就会出现贵金属大量外流的情况。
贵金属大量外流,如果什么都不管的话,就会带来物价的飞涨,到时候日本的几乎所有官民都会陷入到极度的贫困当中,他们又未必肯乖乖饿死,肯定会到处生乱,让大汉的镇压力量疲于奔命。
大汉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来掠夺日本,那就不能和普通的蛮族一样只想着杀光抢光就可以了,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国家,如果非把他们陷于死地的话,大汉就要花费浩大的军费才能够平定,完全就会失去原来的本意。
因此,怎样既维持日本的大体稳定,又能够让大汉尽量大地榨取到好处,就成为了摆在大汉朝廷和太子殿下面前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种可能的情况,经过丞相和各个相关的内阁部堂的商讨后,大家决定开始在两国开始签订和约之后,在日本成立一个专门的大汉机关——币政局,专门负责在贵金属大量流失的情况下渐渐地用纸币来维持日本国内的通货和经济,以免其国全面崩乱。
中国有很长的纸币使用的历史,但是之前的历朝都没有十分严密的财政操作,他们喜欢滥发纸币,最后让纸币的信用变得一文不值,而这些教训当然被大汉朝廷吸取了,于英朝他们将会前去日本,专门负责的就是用纸币来平抑物价,维护纸币的价值。
于英朝等人准备先小规模投放纸币,以大汉的信用来背书,每次从日本带走金银,就按照固定的比率来慢慢地投入纸币,直到让日本最终以纸币来作为主要流通,应对贵金属流失的窘境。
当然,在协助日本稳定经济的同时,币政局也将成为控制日本经济的机构——到时候纸币的发行权力全部在大汉的手中,发行多少,怎么发行都由大汉朝廷来决定,四分五裂的日本,整个经济都将会成为大汉的附庸。
同时,大汉朝廷的野心也并不是仅此而已,他们也想要让在日本的币政局成为一个实验机构,积累用纸钞来维持一国经济的经验,最后在大汉国内也逐步推行用纸钞来补充和替代金银货币的流通——尤其是陛下,对此很感兴趣。
虽然并不明白父皇为什么对纸币这么有兴趣,但是既然这是父皇的意志,太子殿下当然也会全力配合,再加上日本的情况也确实很需要一个机构来稳定贵金属大量流出的局面,所以他对这个币政局也是寄予了厚望。
因为日本经济最为繁华的就是大阪到堺市一代的商业区,所以币政局未来将会被安放在大阪,随时通过掌握的信息来控制纸币的流通和发行,遥控日本的物价和经济。
到时候,驻在京都的使团,加上驻在大阪的币政局,再加上各地的驻军,他们可谓是军事经济外交三管齐下,成为大汉主宰控制日本的三根支柱,通过这些安排,大汉也将能够将这个国家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就好像对待现在的高丽一样。
在和于英朝等人商谈完毕之后,太子殿下终于来到了釜山港口,在官员们恭恭敬敬的视线下,他率先登上了海船。
在大量军舰的运送下,这支船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陆,然后经过了接近两天的航程,他们来到了大阪。而这时候,周璞已经来到了大阪城,静待太子殿下的大驾光临。
因为周璞的事前安排,所以太子殿下等人在大阪接受了热烈的欢迎,不光是周璞和当地的官员,还有不少市民也夹道在各处,想要看看天朝的太子殿下的真容。
不过,有了在高丽的经历之后,太子殿下对这种在人前露面的虚荣早已经不看在眼里了,他反倒觉得有些倦怠,因此他并没有在大阪呆上多久,很快就动身前往日本的京都。
周璞也随着太子殿下一起前行,而他带在身边一路进军的千余大汉官兵,这次也成为了大汉太子殿下的仪仗队,他们都换上了全新的军服,个个神气昂扬,真可谓是威风凛凛。
又经过了两天走走停停的颠簸之后,这一支浩浩荡荡的部队最终来到了京都。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当中,幕府军并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放弃了京都,所以京都并未遭受过战火的破坏,大致保持着之前的风物,只是德川家的二条城被焚毁了而已,在日本朝廷回归到了京都之后,一切秩序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市容也慢慢地重现了繁华。
而日本朝廷也将迎奉天朝的太子当成了头等的大事,几乎从战事结束开始就已经在准备了,不惜血本地想要讨得太子殿下欢心,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整个京都到处张灯结彩,再配合如今夏末秋初郁郁葱葱的季节,简直就像是来到了一个花园当中一样。
在碧蓝的晴空之下,京都的郊外已经是一片喧哗,人们纷纷聚集在这里,等待着天朝太子殿下的驾临。
就在时间即将来到预定的时刻时,天边外多了一团红色的浓云,这股浓云鲜艳刺眼,并且在每个人的视线当中燃起了一股火焰。
为了炫耀兵威,今天随同太子殿下过来的大汉军队,为了检阅而特别排列了行军方阵,前方的军官们都穿着全新的制服,骑在马上,坐得笔挺,胸前还佩戴着各种耀眼的勋章,而且制服上的每一个铜质纽扣都亮得晃眼。
而每个士兵也都精神饱满,露出一副精神充沛的的面孔,似乎在为有幸和太子殿下同行而欢欣鼓舞。每个骑兵都把装具擦得锃亮,战马也都受到精心的照料,毛色像绸缎般闪耀着光彩。
看着这浩浩荡荡压过来的大军,尽管心里都知道这只是卫兵,但是每个人都忍不住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了——这几个月当中,大汉的兵威已经彻底地铭刻在几乎所有人的心里,让这些顺服强者的日本人都下意识地产生了畏惧。
就在每个人的注视下,一辆由四匹纯白色的马拉动着的马车,沿着树林边宽阔的大路奔驰而至。而马车的周围,簇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