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制霸好莱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每年的奥斯卡对于影人们有多重要,只看冲奖策略就知道了,有的冲奥片在拍摄完还没剪辑上映的时候,就会确定好冲奖路线,制片公司甚至会不惜工本,哪怕砸的钱已经超出了可能的利润,也还会撒钱举办各种冲奖酒宴,承包下剧组海外宣传的费用,比如说迪士尼,如果《迈克尔.克莱顿》落在他们手里,哪怕就是花出和成本一样多的宣发费用,迪士尼也是眼都不眨的,因为自从韦恩斯坦兄弟离开,米拉麦克斯把他们留下的项目逐渐运作完毕以后,他们在奥斯卡上就接近颗粒无收,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迪士尼也是很舍得砸钱,别说珍妮和丹尼尔这样的主演了,哪怕是影片里的新人演员,只要表演有亮点,经纪人又稍微给力点,都会很容易说动迪士尼出面联系媒体把他炒作起来,也是为影片增加一些话题和爆点。
但对于《迈克尔.克莱顿》来说,事情就没这么美了,这部片子是时代华纳和大梦、乔治克鲁尼联合开发的,现在乔治方面已经属于坐等收钱的态度,想要多花一分钱让他们去为影片冲奖都不可能,当然这也很好理解。对于时代华纳来说,珍妮明显是迪士尼系,合作拍片,有钱大家一起赚是没问题,指望他们很有热情地为珍妮冲奖,甚至是为《迈克尔.克莱顿》冲奖,这都属于非分的想法,既然你珍妮弗在拍摄的时候话语权这么强,排挤走了主演不说,连最后终剪版都是在你的干涉下剪出来的,那在运营里你也要承担上相应的责任,没有说你又是独断专行,又是大拿利润,然后到冲奖的时候坐等华纳掏钱为你冲奖的事。简单地说,《迈克尔.克莱顿》并不是华纳的亲生子,所以也别指望华纳对它有多掏心掏肺了。
而珍妮这边,对于今年的形式也是有个很清醒的判断:钱可以花在冲最佳影片上,也可以花在冲最佳男主角上,但花在为她冲奖上则希望不大,珍妮能拿个奥提就很不错了,而就她的判断,不论是报主还是报配,自己的这个奥提都是很稳当的。
这并不是她太过自大,珍妮会做出如下的判断,第一是因为对影片质量,对自己的表演实力有信心,还有一点,她毕竟是创造了奥斯卡记录,一届包揽主配的人物,不管这个主配来得多离奇,多么巧合,最终拿到了是事实。奥斯卡的公信力从此也和她被捆绑在了一起,珍妮的实力受到越多的质疑,其实也就等于奥斯卡的公信力受到越大的损害,如果她从此就去演一些商业片,或者演技大砸锅,那么2006年的奥斯卡肯定会成为奥斯卡历史之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奥斯卡委员会也会很热心帮她背书,为她确认珍妮弗.杰弗森演技天才、演技派的地位,这样当年的意外最终也会变成传奇美谈。2007年的奥斯卡那是没有办法,珍妮根本没有冲奥片,今年她既然有了冲奥片,只要表现在水准之上,一个奥提肯定是跑不了的,更何况她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的确算得上是有进步,有突破,这一点她也能从制片组的人里得到肯定。
但,奥提不等于是能拿奖,一般来说,除非演员有奇迹般的表现和逆天的运气,是无法在几年内连续得奖,甚至是蝉联的——就以汤姆.汉克斯为例,他在1993年的《费城故事》,极度政治正确,迎合了当时媒体和社会对于正视艾滋病、挑战艾滋病的需求,本人演技也是超凡脱俗,把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动人心魄,再加上当时他已经38岁,之前也有过《飞越未来》、《西雅图夜未眠》等重要作品,正位影帝实属水到渠成、名正言顺,谁知,1994年的《阿甘正传》又是一部神片,政治比《费城故事》还要正确,阿甘简直是美国梦、美国精神的代表,不但票房大卖、话题度满载,极度符合评委的胃口,而且汤姆挑战了阿甘这个轻度智障患者的角色,再度突破自己,贡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在神片、神角色的加持下,评委不把票给他才是不专业——这种大势压倒了一切,他也因此蝉联奥斯卡影帝,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演员。
当然,蝉联、间隔很短地得奖在黄金年代,或者说奥斯卡刚设立的年代,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复制的成就,但考虑到好莱坞的高速发展,电影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公司越来越多,大制片厂时代一去不复返,暗箱手段对奥斯卡的影响越来越弱,要重复这样的奇迹难度会越来越高,从评委的心态来考虑,通常地说,同部门两个奥斯卡相隔很可能会在五年以上,在这五年之间,除非你本人做出奇迹般的突破,带来《阿甘正传》那样的神片,否则不管你表演再好,也就是拿个奥提的命,给你奥提已经是足够的肯定了,评委基于平衡心态,在投票决定奖项归属时是不可能会投你的。甚至对于一些运气不好的演员来说,这种心态还会是跨部门的,不管是主角、配角,拿到一个奥斯卡后,下一个你怎么都得多等个五六年的,不管你单片表现对于竞争者来说有多优异,只要评委综合考虑下来,觉得你的资历配不上两个奥斯卡,他们就是不会给你投票。
按照珍妮的资历,《第五个莎莉》和《恶魔穿着prada》其实都是奥提水平,结果巧合之下居然双双得奖,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也知道,起码五年到十年内她也就只能多刷几个提名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到现在也就是两个奥斯卡,她的演技会比不上珍妮吗?连她都没有第三个,珍妮要再拿,起码等她拿到了第三个再说吧。倒是丹尼尔,他目前也就是一个奥斯卡,相对于他演技之神的口碑,以及阿瑟.米勒女婿的血统来说,一个似乎有些少了,而且那一个还是17年前《我的左脚》,珍妮感觉他来冲男主的希望还更大一些。
既然是这么个情况,那么凯伦报女主的话,《迈克尔.克莱顿》冲最佳影片的声势会更雄壮一些,男女主角和最佳影片同时提名,如果还能捞个最佳导演的提名的话,那就是四大奖都有提名,这种声势营销《迈克尔.克莱顿》深度口碑片的形象是很有利的,如果它能拿到最佳影片候选者中相对最好的票房,那么中选最佳影片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又是奥奖评委们细微的心态了,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他们也是希望能兼顾商业性的,毕竟谁也不希望奥斯卡越做越小众,所以,在拿到提名以后,票房越高就越有利拿奖,再配合上媒体口碑,《迈克尔.克莱顿》冲击最佳影片的可能性不能说是十拿九稳,但起码也是可以一搏了。
“所以,”珍妮总结地说,“报女主是最优配置。”
“对,”切萨雷点了点头,他调整了一下角度,躲开了直射面部的阳光,“这对你前年的‘女主报女配’事件也会是个很好的补偿。”
比起《第五个莎莉》拿女主,《恶魔穿着prada》拿女配反而更令人无法接受,也是网络上的r嘲弄她最大的话柄,毕竟她的戏份明显就是女主,强行改报女配,给人以功利心十足的印象,吃相也的确不太好看,一副对自己没信心的感觉。以凯伦这个可主可配的角色报女主,给人以自信、强势的感觉,在提名基本可以保证,拿奖基本没戏的情况下,报女主是对各方面都有利的决定,唯一需要放弃的只是报女配更可能拿奖的飘渺希望而已。
但珍妮本来也没指着这个,她今年就没预算自己能拿奥斯卡,“既然这是共同的决定,那没问题,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金球和前置奖项里都得报女主了。”
为了确保拿奖,金球报主,奥斯卡报配是常见的现象,但金球为了拿奖报配,奥斯卡报主角那就是显得心机太深。切萨雷点了点头,宽慰地说,“你在前置奖项上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今年能和你对抗的本土演员不多,你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影评人的反馈非常不错,你在影评人协会奖上应该是占据了先手。”
珍妮吐了一口气,重新迈开步伐,离开了新西兰人特别喜爱的夏天圣诞树,切萨雷戴上墨镜跟在她身后,绅士地为她打起了遮阳伞。
“我现在已经对这些奖项不是那么看重了,”珍妮老气横秋地说,“感觉不出有什么意义,它们又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现在拿到的是好评,”切萨雷毫不留情地戳破了珍妮的矫情一面,又转开了话题,“说真的,剧组就没人对你的遮阳伞造型发表任何异议吗?对你这种即使是隆冬也要打伞的行为发表任何评论?”
他说得没错,珍妮之所以对于这些评论感到意兴阑珊,完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迈克尔.克莱顿》收到的几乎全是好评。——在芝加哥的第一次试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场的五位影评人都对电影本身和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功力赞不绝口,珍妮和丹尼尔被这五位权威影评人视作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虽然当时玛丽没能回答出珍妮打算报主角还是配角,多少让一心栽培、提携她的影评人有些不便下手,但他们还是极有诚意,在回避戏份多少,确定她是主角还是配角的前提下,为她大为鼓吹,并且对珍妮出演《加勒比》这样的商业片也表示了理解,算是以权威身份,终结了从《加勒比2》开始的黑演技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珍妮弗在商业片上的野心就和她在艺术片上的野心一样大,她似乎打算通过打斗戏码来积累自己在文艺片多做尝试的资本,通过《迈克尔.克莱顿》,她已经证明了自己能演出震撼人心的阴郁角色,她的能量能把观众的内心掀翻打碎,但《迈克尔.克莱顿》永远也不会像《加勒比海盗》一样走近千家万户,而这个年轻的影后还不想为大众遗忘,从此活在艺术院线之中。”
在德里克的影评兼专访文章里,他深刻而犀利地写道:珍妮弗对于她的用意也是直言不讳,她眨动着碧绿的大眼,看似天真无邪地反问,‘为什么不呢?大众想看一些轻松、有趣的电影,一些能刺激他们肾上腺素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样的需求低人一等,当然,我能演一些和这些需求相反的角色,那些通过让人不愉快来触发思考火花的影片,我可以抛弃我的外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听到别人夸奖我的美貌,我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兼顾呢?’
是啊,为什么她不能兼顾呢?这个26岁的女孩拥有世界上的一切,美貌、才华、自信、勇气,她不像是我认识的那些女演员,一边埋怨美貌对她们的阻碍,一边不自觉地依赖着她,看到她你会想到查理兹.塞隆,这个一样是通过美貌获得大家注意,然后毁掉美貌赢得奖项的演员。我认为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对于人类本能的深刻讽刺,当她们美貌时,演技并不会就此逝去,但遗憾的是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人类的这种本能迫使她们必须做出选择,毁掉自己的一面,好让另一面——我们号称自己最重视的一面获得大家的注意,而大众还自夸着他们是较有深度的那一方,轻蔑地把美貌和肤浅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对于珍妮弗.杰弗森来说,出演商业片并不是轻率的决定,反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不惧怕随之而来的影评风暴,不在乎影评人对她尖酸刻薄的评价,因为她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她能把他们全部征服。
“哦,我很少去看那些(影评)。”她说,坦率地大笑了起来,“当然,《加勒比海盗2》以后,所有人都在骂我,即使是你也对我感到失望,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有多棒,我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我只是——当然我很感谢大家的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因此迷失方向。我爱商业片,就像是我爱艺术片一样,我认为... -->>
每年的奥斯卡对于影人们有多重要,只看冲奖策略就知道了,有的冲奥片在拍摄完还没剪辑上映的时候,就会确定好冲奖路线,制片公司甚至会不惜工本,哪怕砸的钱已经超出了可能的利润,也还会撒钱举办各种冲奖酒宴,承包下剧组海外宣传的费用,比如说迪士尼,如果《迈克尔.克莱顿》落在他们手里,哪怕就是花出和成本一样多的宣发费用,迪士尼也是眼都不眨的,因为自从韦恩斯坦兄弟离开,米拉麦克斯把他们留下的项目逐渐运作完毕以后,他们在奥斯卡上就接近颗粒无收,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迪士尼也是很舍得砸钱,别说珍妮和丹尼尔这样的主演了,哪怕是影片里的新人演员,只要表演有亮点,经纪人又稍微给力点,都会很容易说动迪士尼出面联系媒体把他炒作起来,也是为影片增加一些话题和爆点。
但对于《迈克尔.克莱顿》来说,事情就没这么美了,这部片子是时代华纳和大梦、乔治克鲁尼联合开发的,现在乔治方面已经属于坐等收钱的态度,想要多花一分钱让他们去为影片冲奖都不可能,当然这也很好理解。对于时代华纳来说,珍妮明显是迪士尼系,合作拍片,有钱大家一起赚是没问题,指望他们很有热情地为珍妮冲奖,甚至是为《迈克尔.克莱顿》冲奖,这都属于非分的想法,既然你珍妮弗在拍摄的时候话语权这么强,排挤走了主演不说,连最后终剪版都是在你的干涉下剪出来的,那在运营里你也要承担上相应的责任,没有说你又是独断专行,又是大拿利润,然后到冲奖的时候坐等华纳掏钱为你冲奖的事。简单地说,《迈克尔.克莱顿》并不是华纳的亲生子,所以也别指望华纳对它有多掏心掏肺了。
而珍妮这边,对于今年的形式也是有个很清醒的判断:钱可以花在冲最佳影片上,也可以花在冲最佳男主角上,但花在为她冲奖上则希望不大,珍妮能拿个奥提就很不错了,而就她的判断,不论是报主还是报配,自己的这个奥提都是很稳当的。
这并不是她太过自大,珍妮会做出如下的判断,第一是因为对影片质量,对自己的表演实力有信心,还有一点,她毕竟是创造了奥斯卡记录,一届包揽主配的人物,不管这个主配来得多离奇,多么巧合,最终拿到了是事实。奥斯卡的公信力从此也和她被捆绑在了一起,珍妮的实力受到越多的质疑,其实也就等于奥斯卡的公信力受到越大的损害,如果她从此就去演一些商业片,或者演技大砸锅,那么2006年的奥斯卡肯定会成为奥斯卡历史之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奥斯卡委员会也会很热心帮她背书,为她确认珍妮弗.杰弗森演技天才、演技派的地位,这样当年的意外最终也会变成传奇美谈。2007年的奥斯卡那是没有办法,珍妮根本没有冲奥片,今年她既然有了冲奥片,只要表现在水准之上,一个奥提肯定是跑不了的,更何况她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的确算得上是有进步,有突破,这一点她也能从制片组的人里得到肯定。
但,奥提不等于是能拿奖,一般来说,除非演员有奇迹般的表现和逆天的运气,是无法在几年内连续得奖,甚至是蝉联的——就以汤姆.汉克斯为例,他在1993年的《费城故事》,极度政治正确,迎合了当时媒体和社会对于正视艾滋病、挑战艾滋病的需求,本人演技也是超凡脱俗,把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动人心魄,再加上当时他已经38岁,之前也有过《飞越未来》、《西雅图夜未眠》等重要作品,正位影帝实属水到渠成、名正言顺,谁知,1994年的《阿甘正传》又是一部神片,政治比《费城故事》还要正确,阿甘简直是美国梦、美国精神的代表,不但票房大卖、话题度满载,极度符合评委的胃口,而且汤姆挑战了阿甘这个轻度智障患者的角色,再度突破自己,贡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在神片、神角色的加持下,评委不把票给他才是不专业——这种大势压倒了一切,他也因此蝉联奥斯卡影帝,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演员。
当然,蝉联、间隔很短地得奖在黄金年代,或者说奥斯卡刚设立的年代,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复制的成就,但考虑到好莱坞的高速发展,电影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公司越来越多,大制片厂时代一去不复返,暗箱手段对奥斯卡的影响越来越弱,要重复这样的奇迹难度会越来越高,从评委的心态来考虑,通常地说,同部门两个奥斯卡相隔很可能会在五年以上,在这五年之间,除非你本人做出奇迹般的突破,带来《阿甘正传》那样的神片,否则不管你表演再好,也就是拿个奥提的命,给你奥提已经是足够的肯定了,评委基于平衡心态,在投票决定奖项归属时是不可能会投你的。甚至对于一些运气不好的演员来说,这种心态还会是跨部门的,不管是主角、配角,拿到一个奥斯卡后,下一个你怎么都得多等个五六年的,不管你单片表现对于竞争者来说有多优异,只要评委综合考虑下来,觉得你的资历配不上两个奥斯卡,他们就是不会给你投票。
按照珍妮的资历,《第五个莎莉》和《恶魔穿着prada》其实都是奥提水平,结果巧合之下居然双双得奖,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也知道,起码五年到十年内她也就只能多刷几个提名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到现在也就是两个奥斯卡,她的演技会比不上珍妮吗?连她都没有第三个,珍妮要再拿,起码等她拿到了第三个再说吧。倒是丹尼尔,他目前也就是一个奥斯卡,相对于他演技之神的口碑,以及阿瑟.米勒女婿的血统来说,一个似乎有些少了,而且那一个还是17年前《我的左脚》,珍妮感觉他来冲男主的希望还更大一些。
既然是这么个情况,那么凯伦报女主的话,《迈克尔.克莱顿》冲最佳影片的声势会更雄壮一些,男女主角和最佳影片同时提名,如果还能捞个最佳导演的提名的话,那就是四大奖都有提名,这种声势营销《迈克尔.克莱顿》深度口碑片的形象是很有利的,如果它能拿到最佳影片候选者中相对最好的票房,那么中选最佳影片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又是奥奖评委们细微的心态了,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他们也是希望能兼顾商业性的,毕竟谁也不希望奥斯卡越做越小众,所以,在拿到提名以后,票房越高就越有利拿奖,再配合上媒体口碑,《迈克尔.克莱顿》冲击最佳影片的可能性不能说是十拿九稳,但起码也是可以一搏了。
“所以,”珍妮总结地说,“报女主是最优配置。”
“对,”切萨雷点了点头,他调整了一下角度,躲开了直射面部的阳光,“这对你前年的‘女主报女配’事件也会是个很好的补偿。”
比起《第五个莎莉》拿女主,《恶魔穿着prada》拿女配反而更令人无法接受,也是网络上的r嘲弄她最大的话柄,毕竟她的戏份明显就是女主,强行改报女配,给人以功利心十足的印象,吃相也的确不太好看,一副对自己没信心的感觉。以凯伦这个可主可配的角色报女主,给人以自信、强势的感觉,在提名基本可以保证,拿奖基本没戏的情况下,报女主是对各方面都有利的决定,唯一需要放弃的只是报女配更可能拿奖的飘渺希望而已。
但珍妮本来也没指着这个,她今年就没预算自己能拿奥斯卡,“既然这是共同的决定,那没问题,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金球和前置奖项里都得报女主了。”
为了确保拿奖,金球报主,奥斯卡报配是常见的现象,但金球为了拿奖报配,奥斯卡报主角那就是显得心机太深。切萨雷点了点头,宽慰地说,“你在前置奖项上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今年能和你对抗的本土演员不多,你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影评人的反馈非常不错,你在影评人协会奖上应该是占据了先手。”
珍妮吐了一口气,重新迈开步伐,离开了新西兰人特别喜爱的夏天圣诞树,切萨雷戴上墨镜跟在她身后,绅士地为她打起了遮阳伞。
“我现在已经对这些奖项不是那么看重了,”珍妮老气横秋地说,“感觉不出有什么意义,它们又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现在拿到的是好评,”切萨雷毫不留情地戳破了珍妮的矫情一面,又转开了话题,“说真的,剧组就没人对你的遮阳伞造型发表任何异议吗?对你这种即使是隆冬也要打伞的行为发表任何评论?”
他说得没错,珍妮之所以对于这些评论感到意兴阑珊,完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迈克尔.克莱顿》收到的几乎全是好评。——在芝加哥的第一次试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场的五位影评人都对电影本身和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功力赞不绝口,珍妮和丹尼尔被这五位权威影评人视作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虽然当时玛丽没能回答出珍妮打算报主角还是配角,多少让一心栽培、提携她的影评人有些不便下手,但他们还是极有诚意,在回避戏份多少,确定她是主角还是配角的前提下,为她大为鼓吹,并且对珍妮出演《加勒比》这样的商业片也表示了理解,算是以权威身份,终结了从《加勒比2》开始的黑演技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珍妮弗在商业片上的野心就和她在艺术片上的野心一样大,她似乎打算通过打斗戏码来积累自己在文艺片多做尝试的资本,通过《迈克尔.克莱顿》,她已经证明了自己能演出震撼人心的阴郁角色,她的能量能把观众的内心掀翻打碎,但《迈克尔.克莱顿》永远也不会像《加勒比海盗》一样走近千家万户,而这个年轻的影后还不想为大众遗忘,从此活在艺术院线之中。”
在德里克的影评兼专访文章里,他深刻而犀利地写道:珍妮弗对于她的用意也是直言不讳,她眨动着碧绿的大眼,看似天真无邪地反问,‘为什么不呢?大众想看一些轻松、有趣的电影,一些能刺激他们肾上腺素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样的需求低人一等,当然,我能演一些和这些需求相反的角色,那些通过让人不愉快来触发思考火花的影片,我可以抛弃我的外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听到别人夸奖我的美貌,我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兼顾呢?’
是啊,为什么她不能兼顾呢?这个26岁的女孩拥有世界上的一切,美貌、才华、自信、勇气,她不像是我认识的那些女演员,一边埋怨美貌对她们的阻碍,一边不自觉地依赖着她,看到她你会想到查理兹.塞隆,这个一样是通过美貌获得大家注意,然后毁掉美貌赢得奖项的演员。我认为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对于人类本能的深刻讽刺,当她们美貌时,演技并不会就此逝去,但遗憾的是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人类的这种本能迫使她们必须做出选择,毁掉自己的一面,好让另一面——我们号称自己最重视的一面获得大家的注意,而大众还自夸着他们是较有深度的那一方,轻蔑地把美貌和肤浅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对于珍妮弗.杰弗森来说,出演商业片并不是轻率的决定,反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不惧怕随之而来的影评风暴,不在乎影评人对她尖酸刻薄的评价,因为她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她能把他们全部征服。
“哦,我很少去看那些(影评)。”她说,坦率地大笑了起来,“当然,《加勒比海盗2》以后,所有人都在骂我,即使是你也对我感到失望,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有多棒,我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我只是——当然我很感谢大家的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因此迷失方向。我爱商业片,就像是我爱艺术片一样,我认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