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清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记教导一下大胖孙子,读书不错,但不能总关在屋里,没事该外出走两步,生命在于运动。
眼见朱高炽又拿起一块点心,孟清和眼珠子转了转,道:“世子,卑下曾在乡间听过不少有趣的故事,不若给世子讲来解解闷?”
“哦?”
朱高炽来了兴趣,点心也不吃了,擦擦手,“讲来听听。”
“那卑下就献丑了。”
孟清和清了清嗓子,“卑下年幼时,曾在乡间遇一老人,鹤发银眉,衣着不类我朝,言行却分外儒雅。卑下好奇,上前询问,老者言,其祖宋亡时投海-殉-国,本必死,不想被两条大鱼所救,又遇商船,船主亦是宋人,海外行商归来,尚不知宋已亡国……”
朱高炽听习惯了王府教授的经典之义,还是头一次听这样的“民间故事”,只是个开头,就听得入迷,连点心也忘了吃,车内的宦官也是听得入神。
“……老者先祖随船达海外之土,其上有黑人,全身如涂墨,身体强健,行走如飞……”
孟清和讲得兴起,干脆给朱高炽普及起了地理知识。历史上,这位明仁宗只做了一年皇帝,但在永乐帝外出打仗时,政务都是由他处理。若是能让他对海外之土产生兴趣,郑和的七下西洋便不会划上终点,明朝的舰队将改变整个世界。
什么西班牙无敌舰队,什么英国贵族海盗,统统喂鱼去吧!
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茶水灌下去一壶,听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人仍是意犹未尽。
中途休息时候,孟清和仗着胆子提议,不若请高阳郡王与朱高燧一同来听故事?
朱高炽笑着点头,亲自给孟清和倒了一杯茶,“孟百户费心,孤以茶谢汝。”
孟清和忙接过茶杯,连声不敢。猜也能猜到,朱高炽的理解同他的本意有一定差距,他没费劲解释,误会了说不定更好。只要能达成目的,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听故事?”
朱高煦和朱高燧面面相觑,世子吃多撑到了?
“二哥,要去吗?”
朱高燧的确感到无聊了,却没擅自决定,还是先询问朱高煦的意思。
自昨天孟清和惊马之后,朱高煦的脸色一直很难看。他自己知道,不是他下令动的手,可无论在谁看来,都是他的嫌疑最大。
不管孟清和活着还是死了,都成功挑拨了他和世子的关系,也摆明他同世子不和。
出发前,父王的告诫言犹在耳,朱高煦再白痴,也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到底是谁干的?
朱高煦一度怀疑是世子动手,栽赃嫁祸不是文人最擅长的?随即又摇头,世子的确有心计,可这样的手段应该不会做,也不屑去做。
那么,是护卫有问题?
倪千户只知道沈瑄见了世子,并不知道沈瑄也见了高阳郡王。
一明一暗,布下了一个局。
一旦护卫中埋进了钉子,将直接威胁到兄弟三个的安全,必须想法子一网打尽。朱高炽和朱高煦都认为暂时按兵不动方为上策,进京之后才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说不定还能捞到几条大鱼。
朱高炽和朱高煦心里清楚,平时争得面红耳赤没关系,面对外来的敌人必须立场一致,团结在一起。
不然的话,老爹的鞭子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二哥,咱们去不去?”
朱高燧又问了一句,朱高煦把手里的兵书一扔,去,怎么不去?他挤兑世子是一回事,旁人挑拨又是另一回事。真当他朱高煦是个只会打仗没有脑袋的武夫?
朱高煦和朱高燧下了郡王车架,上了世子车辂,半晌,辂亭里传出了朱高炽兄弟的笑声,一众护卫面面相觑。
世子和高阳郡王,这是唱的哪出?
沈瑄甩了甩马鞭,号令队伍启程。倪千户骑在马上,回头看向世子辂,脸上闪过一抹阴沉。
车外诸人心思如何,暂且不论,车内倒是难得的融洽。
朱高燧盘坐在锦褥上,手里捧着一盘点心,朱高炽不吃了,他肚子可有些饿了。
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形象好点,却也忍不住连连发问。
黑人算不得奇怪,唐时便有昆仑奴,红人却着实稀奇。还有名为“土豆”,“地瓜”,“玉米”的食粮,更是让几人惊讶不已。
“可都是真的?”朱高炽率先问道,“若真有此种食粮,我大明之粮无忧矣。”
“回世子,卑下也是听说,然那位老人言之凿凿,还拿出了绘有实物的图册。”
“果真如此?”朱高煦也坐直了,“那位老人现在何处,可能寻得?”
“回郡王,卑下是在年幼时遇到老人,同卑下讲过这些之后,老人只言,远行万里,终回故国,只愿落叶归根,达先祖之愿。隔日便不知所踪,卑下再没见过他。问卑下的家人,也言未曾见过,卑下还以为做了一场梦。”
孟清和说得真切,联想老人先祖的身份,朱高炽不免叹息一声,朱高煦和朱高燧好似也受到了触动。朱高燧还嚷着回北平之后,要将此事告知父王母妃,必定为老人先祖立碑。
见把兄弟三个忽悠到如此地步,孟清和默默低头,佩服自己说故事的功力。
恩,值得骄傲!
有了孟百户的故事,到京之前,朱高煦和朱高燧再没回郡王车架。消息送到北平,燕王妃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燕王摸着下巴上的短髭,果然儿子不听话就得揍!一说-抽-鞭子,全都老实了。
道衍和尚则是看着地下—兵-工厂终于试制成功的虎蹲炮,捻着佛珠,笑得意味深长。
建文元年,五月初二,燕王世子一行终于抵达南京。
出迎的依旧是鸿胪寺卿,有了上次接待燕王的经验,从鸿胪到少卿,全都气运丹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想,此次进京的燕王世子大出众人预料,行事温和,面容敦厚,连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受了他的影响,没刻意找麻烦。
徐增寿得知外甥进京,撇开公务,亲自到城门前迎接,徐辉祖闻听他没告假就从衙门跑了,气得差点再动家法。
按照事先安排,朱高炽下榻京城燕王府,朱高煦和朱高燧被徐增寿直接带回了魏国公府。奉命迎接的鸿胪寺一干人等明知道不合规矩,可想想魏国公府,只能把劝阻的话咽回肚子里。
高阳郡王的脾气他们领教过,徐都督也不是好相与的,只要世子进了燕王府,其他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引火烧身,惹上麻烦。
沈瑄和倪谅随朱高炽入驻燕王府,孟清和连同五十名护卫,随朱高煦兄弟一起前往魏国公府,这是世子的安排。
孟清和对一代魏国公徐达闻名已久,对二代魏国公徐辉祖和左都督徐增寿却很陌生,更不用说迎接的鸿胪寺官员。
不过,这不妨碍孟十二郎进一步刷新自己对明朝的认知。
鸿胪寺卿,一老年帅哥。
鸿胪寺左右少卿,两位中年俊男。
徐增寿,不用说,绝对的肌肉型男。
由此推断,徐辉祖的外在条件也是相当过硬。
抬头望天,不是他的错觉,在明朝做官,除了智商和武力,果然还需要看脸。
记教导一下大胖孙子,读书不错,但不能总关在屋里,没事该外出走两步,生命在于运动。
眼见朱高炽又拿起一块点心,孟清和眼珠子转了转,道:“世子,卑下曾在乡间听过不少有趣的故事,不若给世子讲来解解闷?”
“哦?”
朱高炽来了兴趣,点心也不吃了,擦擦手,“讲来听听。”
“那卑下就献丑了。”
孟清和清了清嗓子,“卑下年幼时,曾在乡间遇一老人,鹤发银眉,衣着不类我朝,言行却分外儒雅。卑下好奇,上前询问,老者言,其祖宋亡时投海-殉-国,本必死,不想被两条大鱼所救,又遇商船,船主亦是宋人,海外行商归来,尚不知宋已亡国……”
朱高炽听习惯了王府教授的经典之义,还是头一次听这样的“民间故事”,只是个开头,就听得入迷,连点心也忘了吃,车内的宦官也是听得入神。
“……老者先祖随船达海外之土,其上有黑人,全身如涂墨,身体强健,行走如飞……”
孟清和讲得兴起,干脆给朱高炽普及起了地理知识。历史上,这位明仁宗只做了一年皇帝,但在永乐帝外出打仗时,政务都是由他处理。若是能让他对海外之土产生兴趣,郑和的七下西洋便不会划上终点,明朝的舰队将改变整个世界。
什么西班牙无敌舰队,什么英国贵族海盗,统统喂鱼去吧!
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茶水灌下去一壶,听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人仍是意犹未尽。
中途休息时候,孟清和仗着胆子提议,不若请高阳郡王与朱高燧一同来听故事?
朱高炽笑着点头,亲自给孟清和倒了一杯茶,“孟百户费心,孤以茶谢汝。”
孟清和忙接过茶杯,连声不敢。猜也能猜到,朱高炽的理解同他的本意有一定差距,他没费劲解释,误会了说不定更好。只要能达成目的,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听故事?”
朱高煦和朱高燧面面相觑,世子吃多撑到了?
“二哥,要去吗?”
朱高燧的确感到无聊了,却没擅自决定,还是先询问朱高煦的意思。
自昨天孟清和惊马之后,朱高煦的脸色一直很难看。他自己知道,不是他下令动的手,可无论在谁看来,都是他的嫌疑最大。
不管孟清和活着还是死了,都成功挑拨了他和世子的关系,也摆明他同世子不和。
出发前,父王的告诫言犹在耳,朱高煦再白痴,也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到底是谁干的?
朱高煦一度怀疑是世子动手,栽赃嫁祸不是文人最擅长的?随即又摇头,世子的确有心计,可这样的手段应该不会做,也不屑去做。
那么,是护卫有问题?
倪千户只知道沈瑄见了世子,并不知道沈瑄也见了高阳郡王。
一明一暗,布下了一个局。
一旦护卫中埋进了钉子,将直接威胁到兄弟三个的安全,必须想法子一网打尽。朱高炽和朱高煦都认为暂时按兵不动方为上策,进京之后才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说不定还能捞到几条大鱼。
朱高炽和朱高煦心里清楚,平时争得面红耳赤没关系,面对外来的敌人必须立场一致,团结在一起。
不然的话,老爹的鞭子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二哥,咱们去不去?”
朱高燧又问了一句,朱高煦把手里的兵书一扔,去,怎么不去?他挤兑世子是一回事,旁人挑拨又是另一回事。真当他朱高煦是个只会打仗没有脑袋的武夫?
朱高煦和朱高燧下了郡王车架,上了世子车辂,半晌,辂亭里传出了朱高炽兄弟的笑声,一众护卫面面相觑。
世子和高阳郡王,这是唱的哪出?
沈瑄甩了甩马鞭,号令队伍启程。倪千户骑在马上,回头看向世子辂,脸上闪过一抹阴沉。
车外诸人心思如何,暂且不论,车内倒是难得的融洽。
朱高燧盘坐在锦褥上,手里捧着一盘点心,朱高炽不吃了,他肚子可有些饿了。
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形象好点,却也忍不住连连发问。
黑人算不得奇怪,唐时便有昆仑奴,红人却着实稀奇。还有名为“土豆”,“地瓜”,“玉米”的食粮,更是让几人惊讶不已。
“可都是真的?”朱高炽率先问道,“若真有此种食粮,我大明之粮无忧矣。”
“回世子,卑下也是听说,然那位老人言之凿凿,还拿出了绘有实物的图册。”
“果真如此?”朱高煦也坐直了,“那位老人现在何处,可能寻得?”
“回郡王,卑下是在年幼时遇到老人,同卑下讲过这些之后,老人只言,远行万里,终回故国,只愿落叶归根,达先祖之愿。隔日便不知所踪,卑下再没见过他。问卑下的家人,也言未曾见过,卑下还以为做了一场梦。”
孟清和说得真切,联想老人先祖的身份,朱高炽不免叹息一声,朱高煦和朱高燧好似也受到了触动。朱高燧还嚷着回北平之后,要将此事告知父王母妃,必定为老人先祖立碑。
见把兄弟三个忽悠到如此地步,孟清和默默低头,佩服自己说故事的功力。
恩,值得骄傲!
有了孟百户的故事,到京之前,朱高煦和朱高燧再没回郡王车架。消息送到北平,燕王妃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燕王摸着下巴上的短髭,果然儿子不听话就得揍!一说-抽-鞭子,全都老实了。
道衍和尚则是看着地下—兵-工厂终于试制成功的虎蹲炮,捻着佛珠,笑得意味深长。
建文元年,五月初二,燕王世子一行终于抵达南京。
出迎的依旧是鸿胪寺卿,有了上次接待燕王的经验,从鸿胪到少卿,全都气运丹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想,此次进京的燕王世子大出众人预料,行事温和,面容敦厚,连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受了他的影响,没刻意找麻烦。
徐增寿得知外甥进京,撇开公务,亲自到城门前迎接,徐辉祖闻听他没告假就从衙门跑了,气得差点再动家法。
按照事先安排,朱高炽下榻京城燕王府,朱高煦和朱高燧被徐增寿直接带回了魏国公府。奉命迎接的鸿胪寺一干人等明知道不合规矩,可想想魏国公府,只能把劝阻的话咽回肚子里。
高阳郡王的脾气他们领教过,徐都督也不是好相与的,只要世子进了燕王府,其他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引火烧身,惹上麻烦。
沈瑄和倪谅随朱高炽入驻燕王府,孟清和连同五十名护卫,随朱高煦兄弟一起前往魏国公府,这是世子的安排。
孟清和对一代魏国公徐达闻名已久,对二代魏国公徐辉祖和左都督徐增寿却很陌生,更不用说迎接的鸿胪寺官员。
不过,这不妨碍孟十二郎进一步刷新自己对明朝的认知。
鸿胪寺卿,一老年帅哥。
鸿胪寺左右少卿,两位中年俊男。
徐增寿,不用说,绝对的肌肉型男。
由此推断,徐辉祖的外在条件也是相当过硬。
抬头望天,不是他的错觉,在明朝做官,除了智商和武力,果然还需要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