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宋时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议和,已不可避免摆上议题。
自有宋以来,不败而败的事情太多,几乎无法计算清楚。赵桓不想再打下去,而且也认为没必要再打下去。当务之急,是收拾残局,尽快恢复原先局面。而且主战派势大,若继续打下去,说不得会出现不好的局面,这也是赵桓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议和派知道这个结果,便是种师道等人,又何尝不清楚?
这同样是一场博弈,议和派和主战派之间,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一场角力。
种师道很清楚,他已经别无选择!
开封之战结束之后,赵桓只单独召见了种师道两次,而且每一次谈话,也没有什么具体内容。
这不是一个有功之臣应该得到的待遇。
种师道明白,赵桓之所以对他冷淡,一来是功高震主,二来嘛……种师道为打这一仗,数次欺瞒赵桓,甚至故意曲解赵桓的意思,已使得赵桓很不高兴。这种行为说传来,和权臣的行为没什么区( 别。哪怕种师道是出于好意,赵桓也受不得这种事情。
有哪个帝王,喜欢被臣子牵着鼻子走?
更不要说赵桓才二十六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说句实在话,赵桓没有秋后算账,没有卸磨杀驴,没有寻种师道麻烦,已经是非常仁义。
在这种情况下,种师道也知道,他能留在位子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趁着还能主持朝堂,种师道自然要做最后一次努力。
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宋的江山。所以,在赵桓提出议和要求之后,种师道便为使团的人选不断做出努力。他希望由李纲出使上京因为他知道,以李纲的秉性,绝不可能让朝廷吃亏,甚至很有可能,扭转有宋以来,外交岁币和赔偿的胜利。
而议和派,也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以张邦昌、秦桧、耿南仲为首议和派非常清楚赵桓的心思。
赵桓不想再打,官家的心思,已经由北面转到了南面金陵的太上道君徽宗皇帝赵佶身上。
赵佶在金陵虽遭受打压,却毕竟有充足人脉,逐渐形成一股力量。
若不能尽快解决太上道君赵佶的事情,赵桓便要面临皇位不稳的局面。所以,他不想打,也不愿意打甚至宁愿赔款岁贡,也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事。自汪伯彦被敕令流放雷州之后,这议和派便有些不太稳固。所以,他们要借此机会,重新获得赵桓的信任,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大家的心思都在议和上面所以对于赵桓除玉尹兵部郎中之职的任命,无人出面阻拦。
一来是无心,二来也是不想开罪太子赵谌。
要知道,太子赵谌身后,同样站着一批人,便包括了应天府留守朱胜非,开封府府尹朱桂纳等皇亲国戚。这些人同样实力惊人,这时候阻挠玉尹上位,便等于打太子的脸。谁不知道太子而今虽被禁足,可是陈桥一战,却为他攒足声望。
而且太子又是赵桓独子,何必为了一个区区兵部郎中,去得罪玉尹?
靖康元年二月十四日,赵桓敕令,正赶往开封的义勇原路返回,不得继续前进。
十五日,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出使上京的使团名单,最终确定。
此次出使上京,为表现大宋朝廷的诚意,以康王赵构为主使,李纲、梅执礼为副使,前往上京议和。
这也是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最终由赵桓做出的决断。
对于这么一个决定,不管是种师道为首的主战派,还是以耿南仲等人为首的议和派,都没有异议。
但明眼人可以看出,以康王赵构为主使,本身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要知道,赵构和耿南伸等人的交情,确是极好!
朝堂上的风起云涌,对玉尹而言,无甚影响。
他犹如一个局外人般,冷眼看着局势的变化,虽有心出力,却不知该如何插手。
在床上躺了整整二十六天,总算是得到安道全的准许,可以下床活动。
只是,他才康复一些,便立刻忙碌起来。
先是有种彦崧兄弟二人自长安赶来,向玉尹报到,全了最初种师道的诺言。
太子亲军要重组,需要许多人才。陈桥一战,玉尹的班底几乎死光死绝,活下来十五人中,也只有毕进和袁朝年两个基层军官。好在,吴玠留在了太子亲军,把董先阵亡的影响,压缩到了最小。
随后,又有姚平伸向玉尹推荐了一人,便是钧容直押班,名叫于鹏,是个文武双全的主儿。
此人原本隶属殿前司,却因为性情耿直,得罪了上官,以至于郁郁不得志。
高俅已经卸去了殿前都太尉之职,但想要抽调出一个押班来,却不... -->>
议和,已不可避免摆上议题。
自有宋以来,不败而败的事情太多,几乎无法计算清楚。赵桓不想再打下去,而且也认为没必要再打下去。当务之急,是收拾残局,尽快恢复原先局面。而且主战派势大,若继续打下去,说不得会出现不好的局面,这也是赵桓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议和派知道这个结果,便是种师道等人,又何尝不清楚?
这同样是一场博弈,议和派和主战派之间,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一场角力。
种师道很清楚,他已经别无选择!
开封之战结束之后,赵桓只单独召见了种师道两次,而且每一次谈话,也没有什么具体内容。
这不是一个有功之臣应该得到的待遇。
种师道明白,赵桓之所以对他冷淡,一来是功高震主,二来嘛……种师道为打这一仗,数次欺瞒赵桓,甚至故意曲解赵桓的意思,已使得赵桓很不高兴。这种行为说传来,和权臣的行为没什么区( 别。哪怕种师道是出于好意,赵桓也受不得这种事情。
有哪个帝王,喜欢被臣子牵着鼻子走?
更不要说赵桓才二十六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说句实在话,赵桓没有秋后算账,没有卸磨杀驴,没有寻种师道麻烦,已经是非常仁义。
在这种情况下,种师道也知道,他能留在位子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趁着还能主持朝堂,种师道自然要做最后一次努力。
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宋的江山。所以,在赵桓提出议和要求之后,种师道便为使团的人选不断做出努力。他希望由李纲出使上京因为他知道,以李纲的秉性,绝不可能让朝廷吃亏,甚至很有可能,扭转有宋以来,外交岁币和赔偿的胜利。
而议和派,也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以张邦昌、秦桧、耿南仲为首议和派非常清楚赵桓的心思。
赵桓不想再打,官家的心思,已经由北面转到了南面金陵的太上道君徽宗皇帝赵佶身上。
赵佶在金陵虽遭受打压,却毕竟有充足人脉,逐渐形成一股力量。
若不能尽快解决太上道君赵佶的事情,赵桓便要面临皇位不稳的局面。所以,他不想打,也不愿意打甚至宁愿赔款岁贡,也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事。自汪伯彦被敕令流放雷州之后,这议和派便有些不太稳固。所以,他们要借此机会,重新获得赵桓的信任,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大家的心思都在议和上面所以对于赵桓除玉尹兵部郎中之职的任命,无人出面阻拦。
一来是无心,二来也是不想开罪太子赵谌。
要知道,太子赵谌身后,同样站着一批人,便包括了应天府留守朱胜非,开封府府尹朱桂纳等皇亲国戚。这些人同样实力惊人,这时候阻挠玉尹上位,便等于打太子的脸。谁不知道太子而今虽被禁足,可是陈桥一战,却为他攒足声望。
而且太子又是赵桓独子,何必为了一个区区兵部郎中,去得罪玉尹?
靖康元年二月十四日,赵桓敕令,正赶往开封的义勇原路返回,不得继续前进。
十五日,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出使上京的使团名单,最终确定。
此次出使上京,为表现大宋朝廷的诚意,以康王赵构为主使,李纲、梅执礼为副使,前往上京议和。
这也是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最终由赵桓做出的决断。
对于这么一个决定,不管是种师道为首的主战派,还是以耿南仲等人为首的议和派,都没有异议。
但明眼人可以看出,以康王赵构为主使,本身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要知道,赵构和耿南伸等人的交情,确是极好!
朝堂上的风起云涌,对玉尹而言,无甚影响。
他犹如一个局外人般,冷眼看着局势的变化,虽有心出力,却不知该如何插手。
在床上躺了整整二十六天,总算是得到安道全的准许,可以下床活动。
只是,他才康复一些,便立刻忙碌起来。
先是有种彦崧兄弟二人自长安赶来,向玉尹报到,全了最初种师道的诺言。
太子亲军要重组,需要许多人才。陈桥一战,玉尹的班底几乎死光死绝,活下来十五人中,也只有毕进和袁朝年两个基层军官。好在,吴玠留在了太子亲军,把董先阵亡的影响,压缩到了最小。
随后,又有姚平伸向玉尹推荐了一人,便是钧容直押班,名叫于鹏,是个文武双全的主儿。
此人原本隶属殿前司,却因为性情耿直,得罪了上官,以至于郁郁不得志。
高俅已经卸去了殿前都太尉之职,但想要抽调出一个押班来,却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