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雷霆反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森姆兰努力控制狂暴抖动中的飞机加速,尽量使其稳定。他当然知道速度提升的成败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敌人距离自己多远,也懒得回头向大致方向看一眼,因为看了也于事无补;不过他自信几十秒内,就可以甩掉该死的雷达,然后敌人应该会悻悻地撤退。回去后,他必须郑重地告诉梅内亚姆中将,从空中一沉不变的航线进入阿克赛钦,已经变得极为不现实了。
飞机迅速突破了1.5马赫,而敌人的位置,大致从7点钟变化到了6点钟,对方雷达没有完成跟踪,似乎只是一架昏了头,不顾一切冲过来,想从6后方追上来碰运气的歼10或者歼11战斗机。对付一般的战机,能够咬到尾后固不错,不过对付米格25,这个位置只能吃屁罢了。
尾随的刘兆林没有轻易选定唯一的目标进行跟踪,他仍然在等待速度的提升,他使用雷达只是为了测距。
这部雷达可以迅速跟踪到米格25那样不善摆脱的飞机,所以他并不担心目标会突然消失。从奎达前线机场撤出后,他就开始了接收新式飞机的任务,由于他具备双座的歼11BS战机的教官资格,还有还有被导弹击中,单发停车后返航着力的光荣经历,要掌握这种先进的单座飞机,自然并不困难。当然需要着力提高的地方,在于矢量发动机带来的新动作和新战术,这是一个挑战。
早在半年前与印度空军第2中队的苏30MKI在山区周旋时,他就领教过拥有矢量喷口的苏30MKI的实力。
说实话,印度的苏30MKI是他见识过的,最蠢笨的一种苏27系列的衍生型,或许比鸭嘴兽好些,不过他并没有和那种飞机接触过。可以说,这是一种极端化的,与空战的优化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设计思想,根本不应该作为战斗机,但是印度人确实将其当做战斗机在使用。
苏30MKI牺牲了制空战斗机应该具备的飞行性能上饿肚肚优势,而堆砌了许多笨重的设备。中国空军一度很迷惑印度大量采购这种飞机的定位,直到发现印度空军确实将其派到最前线进行空战。印度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买到的是一种战斗轰炸机,也许俄罗斯人在推销的时候告诉他们,矢量发动机可以弥补整体推力下降带来的机动能力疲弱,所以苏30MKI作为战斗机一样出色,实际的情况当然并非如此。
从半年来,空军情报部门收集到的实战报告得出的结论,矢量发动机的采用,理论上可以弥补了动力过弱带来的一系列机动性不足问题,但是印度飞行员却很少做那样的动作。已知的情报显示,苏30MKI可以在垂直面通过这种技术进行大攻角飞行,或者在水平面上进行过失速动作,但是操作通过手柄完成,相当依赖人的操控,而两台发动机的动作必须同步而且对称,对速度和起始的姿态也有限制。这意味着,飞机不可以在任何姿态下,做出改变机头指向的动作,否则可能导致坠毁。
很显然,这种时髦的飞行方式与飞行控制的整合还差得远,熟练飞行远也只能发挥出理论能力的百分之十五强。仅仅中巴飞行员观察到的十几次,对手企退通过矢量机动,改变空战局面的动作,无一例外都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没有一架苏30MKI,在这样变扭机械的动作后,迅速抓到有效的开火机会;相反的,这种机动导致的失速,往往是导致后续战斗败北的祸根。
另外从维护性上看,早期矢量喷管的平均维护时间很短,对后勤无疑是一场噩梦;情报部门截获的印度空军参谋部的一手情报表明,所有部队都要求减少此类的机动,以增加发动机矢量喷管的寿命,即使如此,战时的苏30MKI中队的出勤率,还是要低于老迈的米格29甚至幻影2000。
但是刘兆林在这架苏35战机上的体验则是另一回事,苏35的矢量发动机技术与飞控整合以趋成熟,喷管不仅仅作为舵面效能的补充,实际上可以在极粗暴的飞行中,完成飞行员意志以内的很多动作,矢量动作完全在计算机控制下,每根喷管随时都在频繁改变动作,以对应飞机姿态变化而做出反应,飞行员无需手忙脚乱地加以干涉。当然今天的猎杀任务,上级严禁使用矢量动作,似乎也没哟必要,他所要依仗的,只是强大的瞬间加速。
敌机在缓慢爬升中,将速度提升到了1.4马赫,随后的加速开始变缓。这些变化始终都在刘兆林的计算之中,虽然他在1.1万米高空的高度优势也逐步减少了,但是优势依旧明显。敌人的加速动作趋于保守,可能是担心保养不良的封存飞机会解体,看来不给给他一点儿压力,怕是不能使出全力。他推动节流阀加力,将距离进一步迫近。
这场追逐已经已经超越了120公里,照例米格25早该脱身了,始终无法摆脱同一方向雷达扫描的森姆兰觉察到事情可能不妙,因为那部雷达的照射能量没有丝毫减弱,可见没有甩掉他。
“既然你们这些侵略者豁出命也要陪我玩玩,好吧,尽管耗尽你的燃油来吧。”
森姆兰不由得冷笑一声,他真的有些同情这个拼命使用加力的追击者,也许他的政治军官,正在频道里警告他:要不惜返航的燃油,为了祖国的目的,放弃生命的时刻到了?他难免有些得意,心想:“在我的们世界,为国尽忠乃至牺牲,完全凭借个人的热忱,而非强迫。”
少校终于下决心,将推力增加到最大。即使1980年代,三倍音速中队尚未被解散之前,该中队所有的战机从未试图挑战过苏联人的手册,苏联教官告诉他们突破热障始终存在危险,不要轻易提升到那个速度。
刘兆林发现敌人的速度陡然增加了不少,迅速突破了1.7马赫,超越了苏35保持的1.6马赫速度。凭借极端化的设计,敌人在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中,开始超越自己了。不过他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对手急速飞行后留下的巨大的冷凝水汽,看上去完全完全没打算转弯。随着水汽迅速地扩散,在林立的雪山上逐渐演变成了笔直的云层,就像一条白色的毯子。
HUD上的目标距离缩短到了10公里。如果不是云层遮挡早... -->>
森姆兰努力控制狂暴抖动中的飞机加速,尽量使其稳定。他当然知道速度提升的成败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敌人距离自己多远,也懒得回头向大致方向看一眼,因为看了也于事无补;不过他自信几十秒内,就可以甩掉该死的雷达,然后敌人应该会悻悻地撤退。回去后,他必须郑重地告诉梅内亚姆中将,从空中一沉不变的航线进入阿克赛钦,已经变得极为不现实了。
飞机迅速突破了1.5马赫,而敌人的位置,大致从7点钟变化到了6点钟,对方雷达没有完成跟踪,似乎只是一架昏了头,不顾一切冲过来,想从6后方追上来碰运气的歼10或者歼11战斗机。对付一般的战机,能够咬到尾后固不错,不过对付米格25,这个位置只能吃屁罢了。
尾随的刘兆林没有轻易选定唯一的目标进行跟踪,他仍然在等待速度的提升,他使用雷达只是为了测距。
这部雷达可以迅速跟踪到米格25那样不善摆脱的飞机,所以他并不担心目标会突然消失。从奎达前线机场撤出后,他就开始了接收新式飞机的任务,由于他具备双座的歼11BS战机的教官资格,还有还有被导弹击中,单发停车后返航着力的光荣经历,要掌握这种先进的单座飞机,自然并不困难。当然需要着力提高的地方,在于矢量发动机带来的新动作和新战术,这是一个挑战。
早在半年前与印度空军第2中队的苏30MKI在山区周旋时,他就领教过拥有矢量喷口的苏30MKI的实力。
说实话,印度的苏30MKI是他见识过的,最蠢笨的一种苏27系列的衍生型,或许比鸭嘴兽好些,不过他并没有和那种飞机接触过。可以说,这是一种极端化的,与空战的优化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设计思想,根本不应该作为战斗机,但是印度人确实将其当做战斗机在使用。
苏30MKI牺牲了制空战斗机应该具备的飞行性能上饿肚肚优势,而堆砌了许多笨重的设备。中国空军一度很迷惑印度大量采购这种飞机的定位,直到发现印度空军确实将其派到最前线进行空战。印度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买到的是一种战斗轰炸机,也许俄罗斯人在推销的时候告诉他们,矢量发动机可以弥补整体推力下降带来的机动能力疲弱,所以苏30MKI作为战斗机一样出色,实际的情况当然并非如此。
从半年来,空军情报部门收集到的实战报告得出的结论,矢量发动机的采用,理论上可以弥补了动力过弱带来的一系列机动性不足问题,但是印度飞行员却很少做那样的动作。已知的情报显示,苏30MKI可以在垂直面通过这种技术进行大攻角飞行,或者在水平面上进行过失速动作,但是操作通过手柄完成,相当依赖人的操控,而两台发动机的动作必须同步而且对称,对速度和起始的姿态也有限制。这意味着,飞机不可以在任何姿态下,做出改变机头指向的动作,否则可能导致坠毁。
很显然,这种时髦的飞行方式与飞行控制的整合还差得远,熟练飞行远也只能发挥出理论能力的百分之十五强。仅仅中巴飞行员观察到的十几次,对手企退通过矢量机动,改变空战局面的动作,无一例外都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没有一架苏30MKI,在这样变扭机械的动作后,迅速抓到有效的开火机会;相反的,这种机动导致的失速,往往是导致后续战斗败北的祸根。
另外从维护性上看,早期矢量喷管的平均维护时间很短,对后勤无疑是一场噩梦;情报部门截获的印度空军参谋部的一手情报表明,所有部队都要求减少此类的机动,以增加发动机矢量喷管的寿命,即使如此,战时的苏30MKI中队的出勤率,还是要低于老迈的米格29甚至幻影2000。
但是刘兆林在这架苏35战机上的体验则是另一回事,苏35的矢量发动机技术与飞控整合以趋成熟,喷管不仅仅作为舵面效能的补充,实际上可以在极粗暴的飞行中,完成飞行员意志以内的很多动作,矢量动作完全在计算机控制下,每根喷管随时都在频繁改变动作,以对应飞机姿态变化而做出反应,飞行员无需手忙脚乱地加以干涉。当然今天的猎杀任务,上级严禁使用矢量动作,似乎也没哟必要,他所要依仗的,只是强大的瞬间加速。
敌机在缓慢爬升中,将速度提升到了1.4马赫,随后的加速开始变缓。这些变化始终都在刘兆林的计算之中,虽然他在1.1万米高空的高度优势也逐步减少了,但是优势依旧明显。敌人的加速动作趋于保守,可能是担心保养不良的封存飞机会解体,看来不给给他一点儿压力,怕是不能使出全力。他推动节流阀加力,将距离进一步迫近。
这场追逐已经已经超越了120公里,照例米格25早该脱身了,始终无法摆脱同一方向雷达扫描的森姆兰觉察到事情可能不妙,因为那部雷达的照射能量没有丝毫减弱,可见没有甩掉他。
“既然你们这些侵略者豁出命也要陪我玩玩,好吧,尽管耗尽你的燃油来吧。”
森姆兰不由得冷笑一声,他真的有些同情这个拼命使用加力的追击者,也许他的政治军官,正在频道里警告他:要不惜返航的燃油,为了祖国的目的,放弃生命的时刻到了?他难免有些得意,心想:“在我的们世界,为国尽忠乃至牺牲,完全凭借个人的热忱,而非强迫。”
少校终于下决心,将推力增加到最大。即使1980年代,三倍音速中队尚未被解散之前,该中队所有的战机从未试图挑战过苏联人的手册,苏联教官告诉他们突破热障始终存在危险,不要轻易提升到那个速度。
刘兆林发现敌人的速度陡然增加了不少,迅速突破了1.7马赫,超越了苏35保持的1.6马赫速度。凭借极端化的设计,敌人在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中,开始超越自己了。不过他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对手急速飞行后留下的巨大的冷凝水汽,看上去完全完全没打算转弯。随着水汽迅速地扩散,在林立的雪山上逐渐演变成了笔直的云层,就像一条白色的毯子。
HUD上的目标距离缩短到了10公里。如果不是云层遮挡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