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操驾崩,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出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155),20岁出仕,30岁时赶上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35岁时,曹操起兵反抗董卓,经过10年奋战,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42岁时曹操迎汉献帝于许县,46岁时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48岁时,曹操远征乌桓取胜,基本统一了北方,但是第二年即遭遇赤壁之败。

    曹操42岁时担任汉朝司空,54岁时担任汉朝的丞相,59岁时晋爵为魏公,62岁时晋爵为魏王。曹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征北战中度过,较之西汉初年的刘邦和东汉初年的刘秀,曹操可能都会有生不逢时之叹。刘邦只用六年就取得了天下,刘秀用的时间更是不到四年,而曹操打了30多年的仗,直到临终前还在四处征战。

    无论什么样的英雄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从性格上来说,曹操实际上是个有点内向的人,但有的时候又表现得十分外向,他是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人,这可能与他特殊的出身有关。

    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他的祖父曹腾是个大宦官,这个家庭给他带来了财富和权势,但也让他从小遭受别人的议论和歧视,曹操走向社会后竭力摆脱这个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倾心结交士人,努力与宦官集团划清界限,消除那些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曹操的母亲去世得很早,他出身于一个单亲家庭,这一点有些像诸葛亮,这对曹操的心理成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曹操的独特经历使他的性格呈现出多面性和复杂性,他很要强,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于是拼命地表现自己,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坦露过自己早年的心路历程,那时候他的人生目标还不是很大,开始想当个称职的郡太守就行了,后来的志愿是死的时候能当上征西将军,这应该是真实的,不是成功后的曹操故意作态。曹操越是渴望别人理解、关注和认可,心里越是敏感和多疑,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平时曹操对待下属既宽和又严厉,他很有威严,很多下属都怕他,对最亲近的下属,曹操也很少跟他们称兄道弟,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十分明显,下属们对他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崇敬。但曹操严肃的时候很严肃,活泼起来也很活泼,他不喜欢穿官服和正装,喜欢穿便装,平时在身上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着手巾等随身细物,史书上说他还亲自设计了一种叫“帢帽”的帽子,目的是节俭且穿戴方便。曹操跟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往往很随意,喜欢开玩笑,说到高兴之处,就欢悦大笑,有时头都埋在了杯盘里,菜肴的汤汁沾满巾帻,有的史书说他不够稳重、没有威仪,但反过来,也可以说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

    曹操的个人爱好很丰富,他的诗文属于当时的最高水平,他一生四处征战,事务繁忙,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登高赋诗,他写的诗经常被谱成歌曲演唱,这是因为曹操本人也很懂音律,可以和当时最优秀的音乐家桓谭、蔡邕相提并论。他还是一个围棋高手,可以与当时最著名的棋手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一决高下,他擅长骑射,能亲自射杀天上的鸟,也能亲自捕杀猛兽。曹操还在城市建筑规划和器具设计方面有突出才能,经常亲自制定宫室、器械的“法则”。

    总之,曹操是一个精力充沛、个人能力突出、性格丰富的人,是一个有文治武功,也充满个人魅力的人,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他用自己丰富的人生也辉映了那个时代。

    陈寿评价曹操的一生说,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袁绍虎视于四州,强大到无人可敌。曹操依靠智慧和计谋,以武力统一全国。他采用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制、权术,吸取韩信、白起的奇思妙计,设置官职,任用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冷静思考问题,不计较别人的过错。陈寿认为,曹操之所以能总揽朝政大权,完成建国大业,完全在于他的见识和谋略是那个时代第一流的,他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是超世的英才。司马光对曹操的评价是,曹操最能知人善用,能洞察人的内心。他发掘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无论他们出身如何卑微。他善于用兵,与敌人对阵,有时看似安闲,然而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发起霹雳攻击。对于建立功勋的人,他赏赐起来不吝千金,没有功劳的分毫不与。他执法严厉,只要犯罪绝不轻饶,即使痛哭流涕求情,也绝不宽赦。他性情节俭,不好奢华。

    司马光认为,正是由于曹操有以上这些优点,所以他才能芟灭群雄,几乎统一了中国。

    曹操驾崩于洛阳时,王后卞氏以及太子曹丕都不在身边,他们和曹植都在邺县,曹彰在长安。经过各方面商议之后,大家共推谏议大夫贾逵主持丧事。

    曹操驾崩的消息对各方面震动都很大,有人认为应该秘不发丧,贾逵认为不可,而是立即公开发丧,并让大家前来瞻吊魏王遗容,之后命令大家各返岗位不得擅动。只有青州军不听指挥,他们擅自击鼓离去,有人认为应该命令他们不得妄动,如果不从就派兵征讨。贾逵知道这支最早改编自黄巾军的队伍一向军纪最差,独立性最强,除魏王之外,只有于禁能镇住局面,现在魏王驾崩,于禁身陷孙权,没有人能管得住他们。

    贾逵认为对青州军应该安抚,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檄文,告诫青州军自我约束,同时命人继续给青州军发放给养,局势才稳定下来,青州军的骚动给大家提了醒,有人建议把各地的郡太守、县长都撤换成沛国或者谯县的人。这是个愚蠢的建议,魏郡太守徐宣当即严厉驳斥:“如今大家同舟共济,每一个人都怀有忠义之心,如果全用沛谯人士,将会让那些忠臣心寒!”

    这条提议最终没有实行,没几天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到洛阳,他一到就向贾逵询问魏王的印信放在什么地方,贾逵一脸严肃地说:“魏国有指定的继承人,魏王的印信不是你该问的。”曹彰之所以这么问是有原因的,因为曹操临死之前曾急召曹彰来,但曹彰未到曹操已经驾崩,曹彰认为父亲肯定有什么大事交代给自己,所以很关心父亲印信的去向。

    有一个记载说,曹彰认为父亲想交代给自己的是有关继承权的大事,后来他见到曹植时说:“先王召我,是想立你为接班人。”曹植对这类问题早已如惊弓之鸟,赶忙说:“不可不可,兄长没见袁氏兄弟吗?”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说明曹植还算清醒,袁氏兄弟的教训倒在其次,关键是他的哥哥曹丕在这一两年里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异己势力的清除。曹植明白,纵使父亲临死前把他本人找到跟前,亲手把印信交到他的手上,这个班他也接不了。

    在贾逵等人主持下,魏王的灵柩运回邺县。

    曹操驾崩的消息传到邺县,曹丕及文武官员无比悲痛。

    曹丕号哭不止,无心过问任何事,担任太子中庶子的司马孚劝道:“大王刚刚去世,正有许多国家大事需要料理,不能效法普通百姓们的孝行。”曹丕这才止了哭泣。

    臣属们也聚到一起放声痛哭,正常的办公秩序完全被打乱,司马孚呵斥大家:“大王去世,天下震动,你们应该赶紧拜见太子,安定人心,难道只会在一块哭?”大家才停下,赶紧忙正事。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他们的大哥司马朗已经去世。在司马孚等人主持下,在魏王灵柩没有到达邺县前已经开始筹备丧事,对于太子何时继位,大家有了争论。

    有人认为太子继位应该先有天子的诏书,尚书陈矫认为:“大王在外面驾崩,现在人心惶惶,太子应该立刻即位,以安天下之心。”陈矫更直言不讳地说,曹彰就在魏王的灵柩前,随时可能有变。曹丕于是决定提前即位,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做完了各项准备,第二天早上宣布了由王后卞氏发布的诏令,命太子曹丕继承王位,大赦天下。没过几天献帝的诏书也来了,御史大夫华歆亲自送来丞相和魏王的印信,诏令新魏王仍兼任冀州牧,尊王后卞氏为王太后。

    为了向新魏王表达祝愿,献帝下令改元为延康,使用了25年的建安年号结束,公元220年现在便有了两个年号,正月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以后是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220)2月1日发生了日食,是上天哀悼已故魏王的离世,还是魏国新政权的不祥之兆?在这个多事之秋,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