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小说网 www.qudu.la,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魏景初三年(239)正月太子曹芳继位,由于曹芳去世时没有庙号,所以史书称其为少帝或齐王。少帝登基后宣布大赦天下,尊郭皇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郭太后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封郭太后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
魏明帝有两任皇后,分别是毛皇后和郭皇后,毛皇后一度受宠,后又失宠。郭皇后出身于河西大族,后期深得魏明帝的宠爱,有一次魏明帝去园中游玩,把妃嫔都召去饮宴,唯独不叫当时还是皇后的毛氏,郭皇后那时只是夫人,她对魏明帝说应该把皇后请来,魏明帝不仅不准,而且专门交代左右不得对毛皇后提起此事。
但毛皇后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这件事,很生气,第二天见到魏明帝时故意问昨天后园游玩好不好玩,魏明帝当即恼怒,追查是谁泄的密,最后杀了十几个人。魏明帝仍气不过,竟因为这件事将毛皇后赐死。
魏明帝临终托孤时,除指定曹爽、司马懿辅政外,还册立郭氏为新皇后。然而,毛皇后和郭皇后都不是少帝曹芳的母亲,魏明帝有过三个儿子,分别是清河王曹冏、繁阳王曹穆和幼子曹殷,但他们都早早地死了,后来过继了一个曹询为养子,其生母、生父均不详,但曹询后来也死了,于是又过继了曹芳。
曹芳的生母、生父也不详,大概刻意要保密,一种说法是,他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是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通常来说,幼子继位,皇太后是影响朝政的重要力量,但郭太后不是少帝的生母,曹爽也不希望她在政治上有太大的影响力,所以把她迁往永宁宫。
少帝下诏给曹爽、司马懿都加侍中衔,假节钺,都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的身份辅政。侍中的品秩只有二千石,属“部长级”,但它通常是加官,即兼职,拥有这个身份才能出入禁中。假节钺比假节更进一步,意味着得到的授权层级更高。
曹爽担任大将军,司马懿担任太尉,二人的本职都与军事有关,说起来大将军在三公之上,曹爽的地位应高于司马懿,但司马懿担任太尉之前就是大将军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曹爽的前辈,两位辅政大臣的地位谁更高,还真不好判断。
而且少帝又下了一道诏书,让大家都无从分辨谁高谁低,根据这道诏书,曹爽和司马懿各自统兵3000人,轮流负责宫廷的禁卫工作,这大约也是魏明帝临终前的安排,因为无论曹爽还是司马懿都无法单独做出这样的决定。
说起来曹爽跟司马懿还有亲戚关系,他应该称司马懿为“表叔”: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真有个妹妹嫁给了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也就是德阳乡主,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是司马师的妻子,虽然此时夏侯徽已经死了,但亲戚关系还在,按这个关系论下来夏侯徽就是曹爽的表妹,司马师就是曹爽的表妹夫,而司马懿是曹爽的“表叔”。
既然有亲戚关系,开始大家还是比较客气的,尤其是曹爽,在司马懿面前处处以晚辈自居,遇到什么事都不敢独自做主(父事之,不敢专行)。除辈分关系,曹爽更知道司马懿的厉害,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他的这种低调和谦恭不是装出来的。
但时间长了这种格局逐渐无法维持,说到底还是权力在作怪。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老虎的天性是好斗,温和谦让的是熊猫,在政治斗争中,客客气气、你谦我让只能在演戏的时候用,即使曹爽愿意一直低调下去,他周围的人也不干。
曹爽掌权后周围聚集起一帮人,主要成员有何晏、夏侯玄、邓飏、丁谧、李胜、毕轨等,他们都出身于权贵之家,是曹魏的“官二代”或“官三代”,也都有一些浮名,并且都热衷于权力。
何晏字平叔,之前已多次提到,他是曹操的养子,著名玄学家。
夏侯玄字太初,他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氏的“官三代”,也是著名的学者,更是政治上的活跃分子。
邓飏字玄茂,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后人,少年时即得名于京师,先后担任过尚书郎、洛阳令、中郎等职,后任职于中书监,曾是刘放、孙资的部下。
丁谧字彦靖,出身于曹氏故乡沛国谯县著名的丁氏家族,他的父亲丁斐与曹操关系亲近,他也在尚书台供过职,曾任度支曹郎中。
李胜字公昭,他的父亲李丰也是曹魏的高官,李胜少游京师,雅有才智,与曹爽的关系最要好。
毕轨字昭先,其父毕子礼曾任典军校尉,毕轨年轻时就以才气出名,曹叡为太子时毕轨任太子属下的文学掾,算是魏明帝的旧部。魏明帝对他很喜欢,继位后不仅加官毕轨为黄门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毕轨之子。
这群人打着学术、清谈的旗号,其实骨子里对功名利禄无不趋之若鹜,他们平时互相标榜,整出了“四聪”“八达”“三豫”等名号,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其实也就是你吹我捧、互抬身价,魏明帝对他们很反感,把他们视为“浮华党”,曾经给予打压。曹爽掌权后这些人重新活跃起来,聚在曹爽的周围,在政治上不断得势。
何晏提醒曹爽,重要的权力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能与人分享,丁谧等人也劝曹爽说司马懿野心很大,心机深不可测,同时又极得人心,不得不提早预防。
经他们反复陈说,曹爽的心也乱了,在何晏、丁谧等人的策划下,曹爽通过明升暗降的办法,奏请少帝将司马懿由太尉改任太傅,提拔对曹魏一向忠诚的满宠为太尉,用以牵制司马懿。
太傅虽然位次高于三公,但属于荣誉性职务,司马懿任太傅后,虽然保留了与曹爽一起统率军队的名义,但是重要的主持朝廷日常事务(录尚书事)一项没有了。
同样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曹爽等人把护军将军蒋济升为领军将军,而派曹爽的弟弟曹羲出任中领军,夏侯玄出任中护军,把老臣蒋济架空了,从而控制了禁军,曹爽的另一个弟弟曹训出任武卫将军,负责管理北军五营。
还是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曹爽等人以天子的名义加刘放为右光禄大夫,孙资为左光禄大夫,这都是荣誉性的职务,又授予他们享受三公的待遇(仪同三司),二人在中书台的职务虽然没有免除,但曹爽悄悄把权力重新移往尚书台,中书台逐渐被弱化。
之后,曹爽派何晏出任尚书台负责人事工作的尚书,原来负责此项工作的卢毓也被明升暗降,担任尚书台的副长官尚书仆射,曹爽又把邓飏、丁谧都安排进尚书台担任尚书。
毕轨原任并州刺史,曹爽改任他为司隶校尉,同时让李胜担任洛阳令,以后又提拔他为河南尹,这样一来,从宫里的禁军到城外的北军,从尚书台到首都各级行政机构全换成了曹爽一伙的人。
尤其尚书台,作为朝廷权力运行的中枢,是最要害的部门,曹爽独自分管尚书台(录尚书事)后,尚书令裴潜的父亲恰巧去世,按礼制当回家守丧三年,裴潜是曹魏老臣,忠心耿直,曹爽一伙原来觉得他有些碍事,这下子就不用担心了,裴潜走后,曹爽不着急另选尚书令,等于直接把尚书台管了起来。
在尚书台,上面有曹爽,下面有何晏、丁谧、邓飏等人,完全成了这个小团伙的天下。何晏担任吏部曹尚书,主要职... -->>
曹魏景初三年(239)正月太子曹芳继位,由于曹芳去世时没有庙号,所以史书称其为少帝或齐王。少帝登基后宣布大赦天下,尊郭皇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郭太后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封郭太后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
魏明帝有两任皇后,分别是毛皇后和郭皇后,毛皇后一度受宠,后又失宠。郭皇后出身于河西大族,后期深得魏明帝的宠爱,有一次魏明帝去园中游玩,把妃嫔都召去饮宴,唯独不叫当时还是皇后的毛氏,郭皇后那时只是夫人,她对魏明帝说应该把皇后请来,魏明帝不仅不准,而且专门交代左右不得对毛皇后提起此事。
但毛皇后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这件事,很生气,第二天见到魏明帝时故意问昨天后园游玩好不好玩,魏明帝当即恼怒,追查是谁泄的密,最后杀了十几个人。魏明帝仍气不过,竟因为这件事将毛皇后赐死。
魏明帝临终托孤时,除指定曹爽、司马懿辅政外,还册立郭氏为新皇后。然而,毛皇后和郭皇后都不是少帝曹芳的母亲,魏明帝有过三个儿子,分别是清河王曹冏、繁阳王曹穆和幼子曹殷,但他们都早早地死了,后来过继了一个曹询为养子,其生母、生父均不详,但曹询后来也死了,于是又过继了曹芳。
曹芳的生母、生父也不详,大概刻意要保密,一种说法是,他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是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通常来说,幼子继位,皇太后是影响朝政的重要力量,但郭太后不是少帝的生母,曹爽也不希望她在政治上有太大的影响力,所以把她迁往永宁宫。
少帝下诏给曹爽、司马懿都加侍中衔,假节钺,都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的身份辅政。侍中的品秩只有二千石,属“部长级”,但它通常是加官,即兼职,拥有这个身份才能出入禁中。假节钺比假节更进一步,意味着得到的授权层级更高。
曹爽担任大将军,司马懿担任太尉,二人的本职都与军事有关,说起来大将军在三公之上,曹爽的地位应高于司马懿,但司马懿担任太尉之前就是大将军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曹爽的前辈,两位辅政大臣的地位谁更高,还真不好判断。
而且少帝又下了一道诏书,让大家都无从分辨谁高谁低,根据这道诏书,曹爽和司马懿各自统兵3000人,轮流负责宫廷的禁卫工作,这大约也是魏明帝临终前的安排,因为无论曹爽还是司马懿都无法单独做出这样的决定。
说起来曹爽跟司马懿还有亲戚关系,他应该称司马懿为“表叔”: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真有个妹妹嫁给了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也就是德阳乡主,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是司马师的妻子,虽然此时夏侯徽已经死了,但亲戚关系还在,按这个关系论下来夏侯徽就是曹爽的表妹,司马师就是曹爽的表妹夫,而司马懿是曹爽的“表叔”。
既然有亲戚关系,开始大家还是比较客气的,尤其是曹爽,在司马懿面前处处以晚辈自居,遇到什么事都不敢独自做主(父事之,不敢专行)。除辈分关系,曹爽更知道司马懿的厉害,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他的这种低调和谦恭不是装出来的。
但时间长了这种格局逐渐无法维持,说到底还是权力在作怪。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老虎的天性是好斗,温和谦让的是熊猫,在政治斗争中,客客气气、你谦我让只能在演戏的时候用,即使曹爽愿意一直低调下去,他周围的人也不干。
曹爽掌权后周围聚集起一帮人,主要成员有何晏、夏侯玄、邓飏、丁谧、李胜、毕轨等,他们都出身于权贵之家,是曹魏的“官二代”或“官三代”,也都有一些浮名,并且都热衷于权力。
何晏字平叔,之前已多次提到,他是曹操的养子,著名玄学家。
夏侯玄字太初,他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氏的“官三代”,也是著名的学者,更是政治上的活跃分子。
邓飏字玄茂,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后人,少年时即得名于京师,先后担任过尚书郎、洛阳令、中郎等职,后任职于中书监,曾是刘放、孙资的部下。
丁谧字彦靖,出身于曹氏故乡沛国谯县著名的丁氏家族,他的父亲丁斐与曹操关系亲近,他也在尚书台供过职,曾任度支曹郎中。
李胜字公昭,他的父亲李丰也是曹魏的高官,李胜少游京师,雅有才智,与曹爽的关系最要好。
毕轨字昭先,其父毕子礼曾任典军校尉,毕轨年轻时就以才气出名,曹叡为太子时毕轨任太子属下的文学掾,算是魏明帝的旧部。魏明帝对他很喜欢,继位后不仅加官毕轨为黄门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毕轨之子。
这群人打着学术、清谈的旗号,其实骨子里对功名利禄无不趋之若鹜,他们平时互相标榜,整出了“四聪”“八达”“三豫”等名号,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其实也就是你吹我捧、互抬身价,魏明帝对他们很反感,把他们视为“浮华党”,曾经给予打压。曹爽掌权后这些人重新活跃起来,聚在曹爽的周围,在政治上不断得势。
何晏提醒曹爽,重要的权力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能与人分享,丁谧等人也劝曹爽说司马懿野心很大,心机深不可测,同时又极得人心,不得不提早预防。
经他们反复陈说,曹爽的心也乱了,在何晏、丁谧等人的策划下,曹爽通过明升暗降的办法,奏请少帝将司马懿由太尉改任太傅,提拔对曹魏一向忠诚的满宠为太尉,用以牵制司马懿。
太傅虽然位次高于三公,但属于荣誉性职务,司马懿任太傅后,虽然保留了与曹爽一起统率军队的名义,但是重要的主持朝廷日常事务(录尚书事)一项没有了。
同样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曹爽等人把护军将军蒋济升为领军将军,而派曹爽的弟弟曹羲出任中领军,夏侯玄出任中护军,把老臣蒋济架空了,从而控制了禁军,曹爽的另一个弟弟曹训出任武卫将军,负责管理北军五营。
还是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曹爽等人以天子的名义加刘放为右光禄大夫,孙资为左光禄大夫,这都是荣誉性的职务,又授予他们享受三公的待遇(仪同三司),二人在中书台的职务虽然没有免除,但曹爽悄悄把权力重新移往尚书台,中书台逐渐被弱化。
之后,曹爽派何晏出任尚书台负责人事工作的尚书,原来负责此项工作的卢毓也被明升暗降,担任尚书台的副长官尚书仆射,曹爽又把邓飏、丁谧都安排进尚书台担任尚书。
毕轨原任并州刺史,曹爽改任他为司隶校尉,同时让李胜担任洛阳令,以后又提拔他为河南尹,这样一来,从宫里的禁军到城外的北军,从尚书台到首都各级行政机构全换成了曹爽一伙的人。
尤其尚书台,作为朝廷权力运行的中枢,是最要害的部门,曹爽独自分管尚书台(录尚书事)后,尚书令裴潜的父亲恰巧去世,按礼制当回家守丧三年,裴潜是曹魏老臣,忠心耿直,曹爽一伙原来觉得他有些碍事,这下子就不用担心了,裴潜走后,曹爽不着急另选尚书令,等于直接把尚书台管了起来。
在尚书台,上面有曹爽,下面有何晏、丁谧、邓飏等人,完全成了这个小团伙的天下。何晏担任吏部曹尚书,主要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